土左旗:深入推進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2020-11-24 騰訊網

土左旗大小事 盡在「土默特視界」

在土左旗塔布賽鄉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區,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修建灌溉渠道、排水溝、田間道路、井房等相關設施,通過有序推進鹽鹼地改良工作,提高農田利用效率,昔日的鹽鹼地也將變身高產田。

據了解,土左旗腹地鄉鎮鹽鹼地面積較大,種植作物長勢弱,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鹽鹼地改良工作勢在必行。今年以來,土左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切實推進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加強全旗鹽鹼地的改良利用,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塔布賽村、帳房村、旗下營村、鐵旦板村實施了2萬畝的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結合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區不同鹽鹼化耕地類型和實際情況,土左旗合理分區治理,根據土地鹽鹼化程度採取相適應的改良模式,通過配套排灌系統、上膜下秸、增施有機肥、使用脫硫石膏和過磷酸鈣等方式,改良鹽鹼地。按照先實驗再示範的原則,選取了1450畝中度鹽鹼地進行多種改良試驗,種植玉米、葵花、苜蓿等作物,為有序推進鹽鹼地改良工作打造了典型示範樣板。

土左旗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馬宏偉表示,通過項目的改良,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20%以上。以前大部分的土地,主要是種植玉米、向日葵,產量比較低,以前種植葵花一畝產量是在150斤 ,現在鹽鹼地改良以後,葵花可以達到300斤。同時,新建的智慧監測中心,可以通過水量控制,氣象監測,土壤監測,墒情監測,最後算出每畝地需要多少水,做到節能減排,增產增收。

同時,在推進過程中,通過積極整合項目資金、平整土地、試驗示範、修建水利設施、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等措施,堅持「田、水、路、林、渠、電、技」統籌規劃和「控水、控肥、控藥、控膜」的技術方向,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的運用工程、農藝、化學措施,對項目區鹽鹼化耕地進行治理,有效解決以前農田灌溉效率低、產業化水平低、土地不平整等問題。

「全旗2萬畝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總體工程已完成了49%,現在主要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了52.5%,綠化工程完成了55%,核心區主幹路基開挖完成了83%,預計明年開春全部完成。由於受疫情影響,本應該在前期進行的農藝措施現在已經無法實施,土地已經播種結束,不能毀壞青苗,所以將在秋後實施農藝措施,預計年底完成。」馬宏偉告訴記者。

通過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土左旗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智能化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而且能夠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布局,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變農村村容村貌,實現鄉村振興。(融媒體記者:潘磊 高喆)

相關焦點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各有關單位:現將《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為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2017年,旗政府委託寧夏農業勘察設計院編制全旗鹽鹼地改良規劃,並選定蒙貝利牧場周邊5000畝土地作為鹽鹼地改良試點,擬通過鹽鹼地改良項目實施
  • 布小林:堅持因地制宜 推進鹽鹼地科學治理
    布小林深入旗縣調研鹽鹼地改造工作時強調堅持因地制宜 推進鹽鹼地科學治理              11月5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深入呼和浩特市託克託縣綠色循環農業示範基地調研鹽鹼地改造工作。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
    近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研究成果得到驗收組專家高度評價。    為了實現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的示範與應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下,寧夏科技廳組織寧夏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包頭市華清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單位,以典型鹽鹼地改良為目標,歷時4年,研究出適合我國河套鹽鹼土、濱海鹽鹼土等不同類型區域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形成了鹽鹼地高效植被構建方面的技術體系和模式,研製出一批鹽鹼地土壤調理與培肥新產品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義村第三生產隊長高殿文望著這片豐收的田野,不禁感嘆起過去鹽鹼地時的情景。「家裡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種植葵花,一年下來維持生計都很難,幾乎沒有收入。我們村2018年開始改良鹽鹼地,之前不能用的荒地如今也能種植出農作物了,增產70%,家裡的生活就慢慢好起來了。」
  • 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來源:經濟日報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試驗田中,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土地整理有條不紊,5000多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3月5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向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攻勢發起新一輪衝鋒。
  • 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完成近七成
    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內蒙古安排專項資金2.48億元,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示範12.2萬畝。截至8月底,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總體工程完成近七成,探索形成了脫硫石膏改鹼排鹽、摻沙降容、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鹽作物、施用改良劑「五位一體」的鹽鹼化耕地改良技術模式。
  • 產學研|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
    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類型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類型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集成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集成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 鹽鹼地鹽生植物改良研究與分析
    鹽漬土的改良利用是一項艱巨且複雜的生態工程,目前,國內外常用的鹽鹼地治理措施主要有水利工程措施、物理覆土改良、化學改良和生物改良等。利用生物措施改良鹽鹼地,根據鹽鹼土壤狀況、改良的目的、要求等特點,應從眾多鹽生植物中篩選最適宜種植的鹽生植物,以達到更好的鹽鹼地治理效果。  為此,許多學者還從鹽生植物的耐鹽機理、耐鹽範圍及最大耐鹽量,鹽生植物新品種的選育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也是目前生物改良領域的熱點問題,也曾被列為「863」高科技重大攻關項目。
  • 鹽鹼地改良需國家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鹽鹼地綜合高效改良種植技術模式已經取得了切實有效的成果,重度鹽鹼土壤經一次性改良後,水稻、高粱、玉米、綠豆、向日葵、甜菜、燕麥、黑麥草、稷子等作物長勢良好,產量顯著好於傳統方法改良並種植的作物。  但是,在多年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鹽鹼地生態改良推廣工作依舊存在很大的難度。
  • 濰坊濱海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
    「我們堅持生態立區,實施『水、綠、建築』三個覆蓋,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依靠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和拼搏實幹,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初步建設成為一座美麗生態宜居新城,貫穿始終的濱海精神,化作了濱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恆道說。
  • 鹽鹼地改良的悖論—新聞—科學網
    其中,有2億畝鹽鹼地被認為具有農業利用潛力。 然而,在當前糧食連年增產的情況下,改良鹽鹼地並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有的地方倉庫的糧食都裝不下了,讓政府支持鹽鹼地改良是很困難的。」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鹽鹼地生物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柳參奎教授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應該從長遠角度出發,將其納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
  • 重度鹽鹼地改良後稻香蟹肥 種植大戶:還是得相信科學!
    …… 前不久,以吉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趙蘭坡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來到松原市前郭縣縣套浩太鄉沙家圍子村,對種植大戶朱洪德的600畝鹽鹼地改良種植水稻示範基地進行現場測產,水稻的長勢讓大家非常開心。 要知道,這片稻田可不是普通的稻田,改良之前還是不長莊稼的重度鹽鹼地。 「你看,示範基地周圍就是沒改良的鹽鹼地,已撂荒好多年了。」趙蘭坡是東三省有名的鹽鹼地治理專家,跟鹽鹼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稻田的周邊就是大片的鹽鹼地,裡面除了稀稀拉拉的鹼蓬、鹼蒿,就是裸露出來的白花花的幹土。
  • 我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
    任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鹽鹼地農業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首席專家。先後主持並完成包括國家農業行業專項、"973"項目課題、"863"重點項目課題等40 餘項課題。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2 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1 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0 篇,合作和參與編寫學術專著4 部。
  • 【中國科學報】「掌控」鹽鹼地
    20多年來,王志春及其團隊成員幾乎走遍了北方內陸鹽鹼地,專注於典型脆弱生態的修復與保護研究工作。  首次調查北方內陸鹽鹼地  2015年7月,由東北地理所牽頭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北方內陸鹽鹼地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與資料庫構建」項目(以下簡稱基礎專項)正式啟動,王志春擔任首席科學家。
  • 鹽鹼改良、減源增效,2019年這些關於土壤的內容你必須要清楚...
    培訓會開幕式2019年山東農業科技服務(扶貧)月是山東省農科院服務全省農業生產的三大品牌活動之一,立足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兩項主要任務,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重點圍繞區域主導產業提質增效、鄉村資源環境修復保育、推進「新六產」融合發展三方面內容,廣泛動員組織全省農業科研和技術人員、積極引入省外專家學者和創新團隊,深入基層,對接涉農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董事長萬連步:加快鹽鹼地改良,保障糧食安全...
    當前,我國在鹽鹼地改良、鹽鹼地資源、鹹水、微鹹水的改良利用上仍然存在盲目性,對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進行改良認識嚴重不足。對鹽鹼地的改良利用沒有形成高度重視,在許多地方,鹽鹼地的改良還沒有作為一項重點任務,也沒有科學統一的規劃。
  • 田長彥 讓鹽鹼地不再貧瘠
    田長彥長期在天山南北從事野外調查、科學試驗與示範工作,與自己的科研團隊總結出鹽漬土栽培模式和管理模式,確定了棉花高產肥料配比和最佳施用量,創立棉花害蟲生態防治技術體系;他還創立了「開溝破除不透水粘板層」改良技術以及鹽生植物品種篩選、繁育技術和適應性高效栽培高產管理技術……這些科研成果,助力天山南北各族農牧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 人大代表萬連步:採取加快鹽鹼地改良等措施 保障糧食安全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7日訊 對於如何保障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董事長萬連步提出了關於加快鹽鹼地改良,保障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扶持民營新型肥料企業,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業政策支持
  • 蒙草鹽鹼地土壤立體改良技術 讓荒灘披綠裝
    ——大花萱草馴化具有抗逆性的鄉土植物是蒙草進行生態修復的「土辦法」,在五原縣鹽鹼地改良地區蒙草團隊進行植物調查,將生長在鹽鹼地中的植物種質採集回來進行馴化培育,然後種植到鹽鹼地區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與此同時,蒙草已率先收集了內蒙古地區具有改良鹽鹼地功能的鄉土植物種質,為下一步改良其它地區鹽鹼地提供了科學依據。
  • 鄧健委員:開展國家級百萬畝鹽鹼地治理利用試點示範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高峰 王卓) 「白城市位於吉林西部,地處世界三大蘇打鹽鹼土集中分布區之一的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土區,鹽鹼地面積達585萬畝,以中重度鹽鹼地為主,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