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委員:開展國家級百萬畝鹽鹼地治理利用試點示範

2020-11-24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高峰 王卓) 「白城市位於吉林西部,地處世界三大蘇打鹽鹼土集中分布區之一的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土區,鹽鹼地面積達585萬畝,以中重度鹽鹼地為主,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5%。」鹽鹼地治理一直是全國政協委員鄧健關心的問題。兩會上,她建議,把白城作為國家級百萬畝鹽鹼地治理利用試點示範,給予特殊政策和資金補助支持。

網絡圖

鄧建介紹說,白城市計劃利用5年時間,採用政府引導、社會資本主導、基金參與合作經營的運作模式,投資78億元,完成100萬畝集中連片鹽鹼地綜合治理和開發。在治理上,採取物理(實施水利工程等)、生物(種植生態能源草等耐鹽鹼植物)、化學(脫硫石膏治鹼等)綜合措施;在開發上,建設現代種植示範區、現代牧業示範區、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示範區、生態農業物流園示範區、生態低碳城鎮示範區,構建集種植、養殖、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為一體的多產融合的現代農業體系,為全國鹽鹼地治理利用提供有效的可複製模式。

「鹽鹼地綜合治理和開發是加強生態修復的需要,是推進脫貧攻堅的需要,保障糧食安全的需要,加快東北振興的需要。」鄧建提出四個理由,一是白城是吉林西部重要生態屏障,實施工程可修復草原、溼地、林地等生態型用地25萬畝,鹽鹼地試驗基地5萬畝,增強維護東北、華北生態安全的能力。二是白城是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1萬人。探索建立政府、社會、農戶共同參與、共同受益的鹽鹼地綜合開發機制,能夠帶動項目區及周邊農戶脫貧致富。三是白城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開發鹽鹼地資源、擴大耕地面積具有巨大潛力。工程對照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可新增優質耕地70萬畝。四是白城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重點規劃城市,發揮鹽鹼地天然無汙染的優勢,開發綠色有機食品,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全產業鏈運營,可打造東北振興新增長點。

「白城市鹽鹼地改造既有迫切性又有代表性,已被列入《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為此,鄧健建議,把白城作為國家級百萬畝鹽鹼地治理利用試點示範,給予特殊政策和資金補助支持;整合全國鹽鹼地治理技術,為白城鹽鹼地治理示範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相關焦點

  • 我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
    2014年由中科院報送國務院的「中科院建議開展全國鹽鹼地分類治理技術示範」的報告,獲得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批示;在此基礎上,國家發改委聯合科技部、農業部、財政部等10部委共同頒布實施了《關於加強鹽鹼地治理的指導意見》;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條第一點中重點指出「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和鹽鹼地改造科技示範」。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各有關單位:現將《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為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2017年,旗政府委託寧夏農業勘察設計院編制全旗鹽鹼地改良規劃,並選定蒙貝利牧場周邊5000畝土地作為鹽鹼地改良試點,擬通過鹽鹼地改良項目實施
  • 布小林:堅持因地制宜 推進鹽鹼地科學治理
    布小林深入旗縣調研鹽鹼地改造工作時強調堅持因地制宜 推進鹽鹼地科學治理              11月5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深入呼和浩特市託克託縣綠色循環農業示範基地調研鹽鹼地改造工作。
  • 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來源:經濟日報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試驗田中,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土地整理有條不紊,5000多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3月5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向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攻勢發起新一輪衝鋒。
  • 土左旗:深入推進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修建灌溉渠道、排水溝、田間道路、井房等相關設施,通過有序推進鹽鹼地改良工作,提高農田利用效率,昔日的鹽鹼地也將變身高產田。 據了解,土左旗腹地鄉鎮鹽鹼地面積較大,種植作物長勢弱,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鹽鹼地改良工作勢在必行。今年以來,土左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切實推進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加強全旗鹽鹼地的改良利用,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塔布賽村、帳房村、旗下營村、鐵旦板村實施了2萬畝的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 「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我國鹽鹼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9月23日,中農煦豐鹽鹼地治理吉林省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治理鹽鹼地新技術——「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治理鹽鹼地新技術研究推廣提供科技支撐。  據了解,該技術先後在吉林、山東、江蘇三省的8個縣市16個示範點累計示範7000多畝,實現一次治理、長期有效。其中,蘇打鹽鹼地改造三年後,水稻平均產量實現450.0公斤/畝,大豆、蓖麻和高粱等作物比治理前平均增產30%以上,檢測土壤達到《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NY/T391-2013標準。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
    「鹼斑」累累,難治理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趙蘭坡連續兩年三次來這裡參觀胡樹文團隊的示範田,30多年一直從事鹽鹼地改良利用研究的趙蘭坡對這裡的土壤條件和狀況再熟悉不過了。根據記者的觀察,該團隊多年來一直深入到鹽鹼地改良一線,在北京中耕綠洲生態科技公司的支持下開展鹽鹼地治理示範及改良機理研究工作,搞清楚了治理鹽鹼地時存在的真實問題。胡樹文向記者介紹,通過把種植戶多年改良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背後的原理分析出來,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挖掘。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新聞—科學網
    在大安市考察期間,恰逢「吉林省西部鹽鹼地改良暨鹽鹼地中低產田綜合利用學術研討交流會」在吉林省松原市召開,胡樹文在會上介紹了他們團隊的鹽鹼地改良方法及其效果。 今年是記者連續三年見證胡樹文團隊對松嫩平原鹽鹼地改良的效果。
  • 中科院鹽鹼地治理開發研究網絡初步形成
    中科院西部行動計劃(二期)項目「我國北方鹽鹼地節水灌溉水鹽調控機理及治理開發技術研究與示範」(以下簡稱「鹽鹼地項目」)研究工作交流會近日在寧夏召開,來自項目承擔單位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地方協作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平羅縣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單位的
  • 田長彥 讓鹽鹼地不再貧瘠
    在渭幹河灌區中低產土治理中,改良鹽鹼地排水規劃,可降低鹽漬土含鹽量  新疆鹽漬土地面積約佔全國1/3,是荒漠化大區,也是中國最大的鹽鹼土區。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田長彥參加了新疆首批「科技興新」試點項目「渭幹河灌區中低產土治理與綜合開發」課題,課題基點在阿克蘇地區新和縣。
  • 產學研|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
    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類型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類型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集成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集成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 【中國科學報】「掌控」鹽鹼地
    電話那頭語氣急促地問道:「王老師,我們的鹽鹼地水稻大面積死苗,而且地裡還有一股臭味,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打電話的是一位黑龍江的企業家。他今年開發利用鹽鹼地,種了5000畝水稻,進入伏天后卻出現秧苗大面積死亡的現象。懷著焦急的心情,他找到了王志春。  類似這樣的緊急情況,王志春已經見怪不怪了。「是不是這邊地勢低?
  • 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完成近七成
    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內蒙古安排專項資金2.48億元,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示範12.2萬畝。截至8月底,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總體工程完成近七成,探索形成了脫硫石膏改鹼排鹽、摻沙降容、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鹽作物、施用改良劑「五位一體」的鹽鹼化耕地改良技術模式。
  • 「鹽鹼地種菜」:中國西部農民探索土地治理初見成效
    (原標題:「鹽鹼地種菜」:中國西部農民探索土地治理初見成效) 新華社蘭州
  • 不毛之地變身高產良田 內蒙古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
    當農業專家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蘇木相當於鄉鎮)鹽鹼地改良項目區公布甜菜測產結果時,現場一片沸騰。  一直以來,耕地鹽鹼化成為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數據顯示,內蒙古現有鹽鹼化耕地1585.3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1.4%。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
    近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研究成果得到驗收組專家高度評價。    為了實現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的示範與應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下,寧夏科技廳組織寧夏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包頭市華清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單位,以典型鹽鹼地改良為目標,歷時4年,研究出適合我國河套鹽鹼土、濱海鹽鹼土等不同類型區域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形成了鹽鹼地高效植被構建方面的技術體系和模式,研製出一批鹽鹼地土壤調理與培肥新產品
  • 擦亮草原的「眼睛」——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所以,治理烏梁素海必須堅持系統思維,由治標向標本兼治轉變。湖內的問題,功夫下在湖外,應實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由單純的『治湖泊』向系統的『治流域』轉變,探索一條生態優先與綠色發展相結合的路子。」 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副局長辛軍也有自己的心得:「在以往的治理過程中,往往是爭取一個項目,實施一個項目,只是從某一個角度單方面開展一些工作。
  •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提到鹽鹼地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治理鹽鹼地」;改良或者肥料企業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們可以改良鹽鹼地或者我的產品是抗鹽鹼的」。
  • 專家提出旱區鹽鹼地治理新模式—新聞—科學網
    與會專家鹽鹼地管理、治理技術進展、基於水鹽雙分離的治理新技術、治理經驗與存在問題等中心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會議執行主席之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王飛在會議報告中提出了「減少區域水損失,低耗水充分洗鹽,集約化水鹽分離,水土資源高效利用」29字旱區鹽鹼地治理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