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試驗田中,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土地整理有條不紊,5000多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3月5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向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攻勢發起新一輪衝鋒。

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攝影:峻峰)

據了解,通過鹽鹼地的全面開墾整理,城陽區將於5月份在這5000畝改良土地上全部插上水稻秧苗,這將直接帶動桃源河兩岸13000多畝鹽鹼地的高效利用,助力實現萬畝荒灘地變良田,打造形成令世人矚目的「鹽鹼地改良生態+稻作改良產品生態+鹽鹼地改良後種植生態、改造生態」智慧農業發展應用場景,通過這幾大生態的融合,激發出整個「鹽鹼地改良+智慧農業」產業的示範展示效應和巨大經濟效能。

試驗田中,十幾架植保無人機在不同區域巡迴噴灑土壤調節劑。據了解,植保無人機採用GPS定位系統,前期只需對作業區域進行測量登記,並標記水塘、電線桿等障礙物數據,再將數據傳至手持終端,無人機即可根據設定的線路、區域進行噴灑作業,安全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無人機正在試驗田巡迴噴灑土壤調節劑(攝影:峻峰)

研發實驗室裡,科研人員緊張忙碌,檢測稻種樣品,測試種子發芽率,通過對全國各基地水土氣候條件分析,選擇符合當地光熱條件的品種材料,並將種子進行篩選,為各基地的海水稻種植生產做好備種分裝。

據悉,袁隆平院士計劃在全國開展海水稻萬畝片實驗示範,在山東青島、濰坊、東營等地示範推廣耐鹽鹼水稻一萬畝以上,在內蒙古杭錦旗、新疆等地示範推廣五千畝以上,海水稻團隊今年在全國的示範種植面積將達到100萬畝。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全國萬畝片實驗示範一期擇址首選城陽上馬,種植示範耐鹽鹼水稻新品種——超優千號,超優千號是一種耐鹽鹼超級雜交稻品種,試種平均單產達600KG/畝,高產田塊達800KG/畝。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的建設,將進一步深化城陽區在「土地改良+智慧農業」領域的先發和引領優勢,助力打造世界級的智慧農業產業基地和示範基地。

耕地機械正在深耕土地(攝影:峻峰)

2019年以來,城陽區著力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高地,重點圍繞攻克技術、人才、裝備智造三個高地,搶佔土地數位化產業、智慧農業增值服務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國際貿易互通產業四個制高點發起全面攻勢,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高地全面起勢。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開工,是城陽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推進,有決心、有實力爭取「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總部設在青島城陽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國計劃建設的20家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之一,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一旦落戶城陽,必將對全區加快搶佔國內市場份額和土地佔補平衡、跨地區調節市場交易先機,賦予重大的示範和帶動效應。

相關焦點

  • 「青島造」海水稻走向全國 五大類型鹽鹼地試種
    5月1日,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獲悉,今年的海水稻近日已啟動播種,預計播種約1000份海水稻材料,其中包括約200份從海南三亞南繁基地帶回來的新培育的耐鹽鹼水稻材料。據了解,今年5月底,將在全國五大類型鹽鹼地同時開始海水稻千畝片的大規模試種。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將擴大鹽鹼地改良面積
    自2018年起,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嶽普湖縣作為全國首批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基地之一,進行海水稻種植試驗。  海水稻基地生產隊長張立山介紹,這塊土地經過了連續三年的稻作改良,準備10月15日播種小麥,以檢測鹽鹼地的改良程度,後期將會擴大鹽鹼地改良面積。  新華社記者:高晗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各有關單位:現將《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為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2017年,旗政府委託寧夏農業勘察設計院編制全旗鹽鹼地改良規劃,並選定蒙貝利牧場周邊5000畝土地作為鹽鹼地改良試點,擬通過鹽鹼地改良項目實施
  • 餘姚3萬畝鹽鹼地上稻飄香 「改良秘訣」在這!
    圖由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提供10月20日以來,中泰生態農業園裡的3.1萬畝水稻成熟,開始大規模地開鐮收割。而就在兩年前,這萬畝高產田還是一片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鹽鹼地。這片鹽鹼地經過科學改良和一群人勤勞耕耘,這片荒涼之地不僅飄來了稻花香,還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鹽鹼地制約農業發展  鹽鹼地改良後的萬畝良田。楊永旺 攝   高殿文所說的鹽鹼地改良土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地區河套平原。王慧 攝   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土壤科科長張琛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黃河從北部多次改道到南部,北部烏加河,南部黃河,兩河之間形成次生鹽漬化耕地,鹽鹼土常形成斑狀分布,以前的舊河道、窪地邊緣和局部高起部位,呈現大處在窪、小處在高、窪地積鹽較重,為重度鹽鹼地,坡地積鹽較輕為中輕度鹽鹼地。河套灌區現有耕地1100萬畝,其中約有484萬畝鹽鹼地,佔總耕地面積的44%。
  • 教授胡樹文帶領團隊長期紮根農村 改良鹽鹼、鹽漬、酸化土壤50萬畝
    中國農大教授胡樹文帶領團隊長期紮根農村,改良鹽鹼、鹽漬、酸化土壤50萬畝 「收到農民報喜電話最激動」(科技視點·把論文寫在大地上②)劉詩瑤攝  在鹽鹼地上種植水稻,常規種植和改良處理種植效果的對比。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
    秦志偉攝秋收季節,走進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後小窩堡村萬畝鹽鹼地,一眼望去,不同地塊的水稻長勢差異非常明顯。據悉,今年春季,有4種不同的鹽鹼地改良技術準備在此大展身手,但到最後水稻的長勢顯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胡樹文團隊的鹽鹼地改良技術更勝一籌。
  • 土左旗:深入推進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修建灌溉渠道、排水溝、田間道路、井房等相關設施,通過有序推進鹽鹼地改良工作,提高農田利用效率,昔日的鹽鹼地也將變身高產田。 據了解,土左旗腹地鄉鎮鹽鹼地面積較大,種植作物長勢弱,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鹽鹼地改良工作勢在必行。今年以來,土左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切實推進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加強全旗鹽鹼地的改良利用,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塔布賽村、帳房村、旗下營村、鐵旦板村實施了2萬畝的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 產學研|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
    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類型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類型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集成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集成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新聞—科學網
    秦志偉攝  其他技術改良後種植的水稻。 秦志偉攝   秋收季節,走進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後小窩堡村萬畝鹽鹼地,一眼望去,不同地塊的水稻長勢差異非常明顯。 「鹼斑」累累,難治理 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趙蘭坡連續兩年三次來這裡參觀胡樹文團隊的示範田,30多年一直從事鹽鹼地改良利用研究的趙蘭坡對這裡的土壤條件和狀況再熟悉不過了。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蘇打鹽漬土集中分布區之一,「蘇打鹽漬土在各類鹽鹼土中鹽分含量高,對植物危害性大。」趙蘭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鹽鹼地改良的悖論—新聞—科學網
    在新疆,不同程度鹽鹼危害的耕地面積約佔總耕地面積的1/3;在黑龍江,鹽鹼地面積以每年30萬畝的速度逐年增加;在甘肅,因土地鹽漬化損失的糧食每年超過1億公斤
  •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董事長萬連步:加快鹽鹼地改良,保障糧食安全...
    根據國家林業局發布的《中國荒漠化公報》,中國的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1.16萬平方公裡,其中鹽鹼地17.79 萬平方公裡,我國鹽鹼地每年造成經濟損失達到30億元。與此同時,我國有1億公頃鹽鹼地未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耕地佔用面積增加,使我國本就緊張的耕地資源面臨更大挑戰。
  • 鹽鹼地也能長莊稼:年內將推廣至10萬畝 仍有2億畝空間
    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6月5日,袁隆平在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上表示,2020年中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達到10萬畝。該日山東青島、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等四地已同期啟動海水稻插秧。
  • 重度鹽鹼地改良後稻香蟹肥 種植大戶:還是得相信科學!
    改良前的鹽鹼地。趙永新攝   據趙蘭坡介紹,這裡地處松嫩平原中西部,是世界三大蘇打鹽漬土集中分布區之一,總面積超過3000萬畝。胡樹文說,「中國的鹽鹼地有5億畝,可以改良、種莊稼的約2億畝,是寶貴的戰略後備資源,改良前景巨大。」 經過幾年的潛心摸索,他終於找到了土壤治理的「門道」。此後,他帶領研究團隊常年紮根東北松嫩平原,一心撲在鹽鹼地改良上。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他們不僅開發出高效的鹽鹼地脫鹽劑,還總結出一整套鹽鹼地高效脫鹽技術和水稻種植技術體系。
  • 鹽鹼地專用高效肥料與改良調節劑實驗在新疆阿瓦提縣獲得成功
    經過三年的努力,新疆農業大學100畝鹽鹼地專用高效肥料與改良調節劑實驗在新疆阿瓦提縣獲得成功。 10月7日,在阿瓦提縣塔木託格拉克鎮秋馬克村38畝鹽鹼地棉花試驗田內,新疆農科院的專家和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研究員對棉花進行了測產。
  • 鹽鹼地荒灘上墾造出萬畝良田 2.5萬臺農機替代人力保春耕
    鹽鹼地荒灘上墾造出萬畝良田 2.5萬臺農機替代人力保春耕金羊網  作者:陳卓棟、彭紀寧、馬勇、陳強  2020-05-08 立夏過後,綠油油的禾苗為大地鋪上一層「綠毯」,隨著海風輕柔擺動。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
    近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研究成果得到驗收組專家高度評價。    為了實現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的示範與應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下,寧夏科技廳組織寧夏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包頭市華清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單位,以典型鹽鹼地改良為目標,歷時4年,研究出適合我國河套鹽鹼土、濱海鹽鹼土等不同類型區域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形成了鹽鹼地高效植被構建方面的技術體系和模式,研製出一批鹽鹼地土壤調理與培肥新產品
  • 袁隆平:改造1億畝鹽鹼地種水稻,每年能多養活8000多萬人口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它們也是我國未來極為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如果我們抓緊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培育及核心技術研究,並將其中1億畝改造成水稻田,按每畝300公斤估算,則有望每年增加能養活8000多萬人口的糧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