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15: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邵巧宏 共享聯盟餘姚站 張雲霞 應紅淵
秋高氣爽,水稻豐收。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餘姚市臨山鎮的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與勞動者共享收穫的喜悅。黃燦燦的稻穀好似金色的海洋,一陣微風拂過,陣陣稻香撲鼻而來,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隆隆的作業聲,奏響美妙的豐收協奏曲。
開鐮收割。圖由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提供
10月20日以來,中泰生態農業園裡的3.1萬畝水稻成熟,開始大規模地開鐮收割。而就在兩年前,這萬畝高產田還是一片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鹽鹼地。這片鹽鹼地經過科學改良和一群人勤勞耕耘,這片荒涼之地不僅飄來了稻花香,還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2008年起,餘姚開始實施杭州灣墾造耕地工程,通過布置河網、路網,鋪設灌溉管道,修建排水溝,對鹽鹼灘涂地進行淡水洗鹽、增施有機肥、表土覆蓋等一系列措施,將荒蕪的海塗變成了阡陌縱橫的良田。鹽鹼地變身良田,吸引了投資商的目光。3年前,餘姚與泰國正大集團籤訂土地經營權租賃合同,共建中泰生態農業園。園區引進耐鹽鹼、穩產高產、品質優良的水稻品種「秀水14號」「南梗46」和「南梗9108」等品種進行種植,後期通過實行稻麥、油菜輪作種植模式,推行秸稈還田深翻,加速降低土壤鹽鹼度,進一步提升農田治理,取得了喜人的種植效益。
收割場景。圖由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提供
「原來這塊鹽鹼地的鹽度是千分之八,我們採用科學的方法來減輕土地鹽鹼化程度,把鹽度降到了千分之二以下,達到了適合水稻生長的土壤環境。而且園區土地是新開發土地,生態無汙染,公司種植技術團隊從育苗、插秧到日常管理,再到最後收割,全過程科學化管理,所選水稻品種也是精挑細選,口感特別好。」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副總經理符銀川介紹,園區出產的「南梗46」和「南梗9108」品種大米口感滑潤、富有彈性,品質極佳。為了讓消費者能品嘗到園區的優質大米,公司打造推出「海灣生態米」品牌,上市後深受消費者青睞。
據了解,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規劃總投資達20億元,規劃面積5萬畝,目前實際種植面積約3.1萬畝。從2018年4月開始,園區先後完成了一期、二期的高標準農田墾造,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55萬畝,平均畝產超過550公斤。今年5月,佔地約5000畝的三期土地經過平整、翻耕等,完成高標準農田墾造,實現水稻的全面種植。「園區堅持以科技為引領,全部實行標準的機械化作業,一名工人可以管理400畝到500畝土地,節省了人力成本,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真正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符銀川自豪地說。
為了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帶動當地旅遊,促進農民增收,近年來,中泰生態農業園精心打造彩色油菜花田、彩色稻田,「繪」出美麗田園圖景。去年,園區利用不同品種的油菜花創作出「正大」字樣的圖案;今年,園區利用彩色水稻,勾勒出了河姆渡遺址標誌性建築圖案及「河姆渡文化」五個大字,打造了一幅巨型彩色稻田畫,讓水稻以藝術的姿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彩色稻田。餘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雲霞 攝
目前,中泰生態農業園正在建設生豬養殖示範項目,養豬場設在一期西北角,佔地約500畝,正處場地建設階段,預計明年建成投產,年出欄10萬頭。「豬糞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變作有機肥入田,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園區的效益最大化。」符銀川說。
據了解,園區還將規劃建設中泰國際貿易中心、海田絲路莊園、杭州灣蔬果名園、海上五穀田園、百草園、海田文化時空軸、海塘風情體驗帶等10餘個項目,形成「一心五園一軸一帶」的總體發展格局,推動餘姚及寧波地區的農產品走向世界。
1604561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