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將擴大鹽鹼地改良面積

2020-11-24 福州新聞網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位於新疆嶽普湖縣耐鹽鹼海水稻實驗基地的海水稻正式開鐮收割。此前,經測產驗收專家的田間測產,畝產達到了548.53公斤。

  嶽普湖縣土壤鹽鹼程度高,乾旱少雨,全縣90%的耕地受到鹽鹼化的侵害。自2018年起,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嶽普湖縣作為全國首批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基地之一,進行海水稻種植試驗。

  海水稻基地生產隊長張立山介紹,這塊土地經過了連續三年的稻作改良,準備10月15日播種小麥,以檢測鹽鹼地的改良程度,後期將會擴大鹽鹼地改良面積。

  新華社記者:高晗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沙漠邊緣長出「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魯網10月27日訊 向鹽鹼地要糧,在鹽分高達15‰的土地裡種糧,這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但在重度鹽鹼地、被視為「農業的荒漠」的新疆嶽普湖縣,這一神話已經變為現實——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種植再豐收 理論畝產548公斤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再豐收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有一片300畝的海水稻田。袁隆平團隊沙漠邊培育海水稻連續3年測產穩定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7日電(記者高晗)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548.53公斤/畝。
  • 沙漠裡種海水稻,還是在新疆內蒙,還豐收了!還畝產超千斤!太牛
    我國的鹽鹼土地可不只是存在於海邊,內陸地區這樣性質的土地更多,比如在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甘肅等省市,不少沙漠都是由於河流乾涸形成的,所以沙漠土地的鹽鹼度都很高,內陸很多河流都是內流河,這樣的流域中很容易形成鹽鹼地,其他莊稼不容易生長
  • 新疆喀什:海水稻再獲豐收 畝產超千斤
    央視網消息:經過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連續三年的試驗種植,這兩天,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300畝海水稻完成收割,再獲豐收。  海水稻也稱耐鹽鹼水稻,是一類能在一定濃度鹽鹼地中生長的水稻品種。在新疆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的海水稻實驗基地,大型收割機正在緊張作業。
  • 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
    袁隆平:「海水稻」若研究成功 可多養活1億人口 袁隆平在此前的採訪中說 「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少 18億畝耕地紅線 但是我們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
  • 啥是海水稻?聽聽它的自白:我不長在海裡,而且我不鹹!
    新華社三亞1月15日電(記者陳凱姿 羅江)我是一顆海水稻,也叫抗鹽水稻。因為名為「海水稻」,所以總讓人誤以為我能生長在海水裡。其實,我只是一棵能在鹽鹼地茁壯成長的安靜又可愛的水稻。1月5日,在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田間播種。
  • 袁隆平團隊再創新紀錄:耐鹽水稻平均畝產1605.8斤
    據央視報導,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超優千號」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
  • 袁隆平在新疆沙漠種植的「海水稻」成功收割啦!荒灘戈壁再創奇蹟,沙漠即將變良田!
    
  • 海水稻:種進沙漠的糧食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那麼什麼是海水稻呢?海水稻又是如何被發現的?近日,各大新聞網站爭相報導,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專家表示這創下了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鹼地生態——鹽鹼地改良與耐鹽鹼植物列舉
    鹼地生態--鹽鹼地概況與植物研究全世界鹽鹼地面積為9.54億公頃,其中我國就有9913萬公頃。鹽鹼土的改良有工程措施、化學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其中以生物措施更具有可行性。而在眾多的生物措施中,種植耐鹽鹼植物是改良鹽鹼地的最佳措施之一。其中種植海水稻是改良鹽鹼地重要的有效措施。
  • 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來源:經濟日報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試驗田中,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土地整理有條不紊,5000多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3月5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向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攻勢發起新一輪衝鋒。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展海水稻保障中國與世界糧食安全
    「要通過海洋科技保證糧食安全,要『開發利用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保障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9月7日在青島舉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袁隆平表示,水稻是眾所周知的最主要糧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預計到2030年全世界必須比1995年多生產60%稻穀才能滿足需要。當前每公頃稻田可以一年養活27個人,到2050年則必須提供43人的口糧,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是嚴峻的問題。」袁隆平介紹說,世界有9.5億公頃的鹽鹼地,亞洲有3.2億公頃,佔全球的1/3以上。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展海水稻保障中國與世界糧食安全
    中新社青島9月7日電 (記者 胡耀傑)「要通過海洋科技保證糧食安全,要『開發利用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保障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9月7日在青島舉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
  • 袁隆平又有新身份!受聘為廣東這所高校特聘院士
    耐鹽鹼海水稻研究取得較大進展鹽鹼地是指含有較多鹽分的土地,此種土地不利於植物的生長。我國鹽鹼地面積多達10多億畝,在耕地資源日益趨緊情況下,培育並推廣耐高鹽鹼度的海水稻意義重大。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
  • 袁隆平團隊再為世界做出讓國人驕傲的貢獻
    大好消息,就在全球為糧食而發愁,8億人口面臨餓肚子的情況之下,袁隆平,袁老爺子的團隊,又幹出一件大好事,此舉又能多解決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次又有什麼大招呢?
  •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這幾天,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選育培植的耐鹽鹼水稻在山東青島等六個試驗基地開始春播育秧,預計今年的種植規模將超一萬畝。等這一季試驗種植結束,該團隊計劃對部分試驗材料申請國家級品種審定。
  • 海水稻是怎麼培育出來的?米飯味道是鹹的嗎?一探究竟
    播放視頻  畫中畫  總臺央視記者 楊濤:這裡是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海南的科研育種基地,總面積有近百畝。在我身邊的水田裡,這些秧苗是十多天前剛剛插下去的,已經插秧的面積有10來畝。現在,科研人員正在施藥,並每天記錄它們的長勢。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這些秧苗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寶貴。
  • 挺入大沙漠,種進鹽鹼地,這種水稻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畢坤(中國農學會)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各大新聞網站爭相報導,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
  • 鹽鹼地上的立體農田:「海水稻」漸成產業鏈
    2019年,廣東省臺山市海宴鎮與陳日勝教授在海宴華僑農場建立了海水稻研究院,利用750畝由鹽鹼地墾造出來的水田試種海水稻,主要開展海水稻的選育、試驗與示範等工作,晚造(即晚季作物)畝產超過450公斤。今年早造,海水稻研究院已經實現海僑片區核心區種植海水稻面積約3000畝,試驗種植區種植海水稻面積約2000畝。
  • 黃海之濱鹽鹼地裡竟能種出大米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所謂海水稻,學界稱之為耐鹽鹼水稻,體現的是這一水稻群體的耐鹽鹼力。9月28日下午,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單位的30多名從事海水稻、鹽鹼地改良等研究人員,分組前往青島的白坭地和即墨金口,實地進行測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