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種海水稻,還是在新疆內蒙,還豐收了!還畝產超千斤!太牛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海水稻是我國近些年重點研發的新水稻種類。不過看到「海水稻」這個名字很多朋友會認為這種水稻需要在海水中種植,其實並非如此!這種水稻其實叫耐鹽鹼水稻,這種水稻雖然可以種植在鹽鹼地上,卻也是需要在淡水環境中才能生長的,不可以用海水灌溉,但是在海邊的鹽鹼灘土地上,只要有淡水灌溉,就能種植這種水稻。

我國的鹽鹼土地可不只是存在於海邊,內陸地區這樣性質的土地更多,比如在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甘肅等省市,不少沙漠都是由於河流乾涸形成的,所以沙漠土地的鹽鹼度都很高,內陸很多河流都是內流河,這樣的流域中很容易形成鹽鹼地,其他莊稼不容易生長,但海水稻卻能適應這樣的環境。

9月27日,國內媒體接連報導,我國新疆和內蒙古等地的海水稻喜獲豐收。新疆喀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的300畝海水稻試驗基地的海水稻收割後測產畝產達到548.53公斤,產量又創新高。

嶽普湖縣的海水稻試驗基地於2018年建立,引進海水稻種植試驗並試點推廣,這裡屬於喀什噶爾河流域,都屬於內流河區域,土壤鹽鹼度高,乾旱少雨,全縣90%的耕地受到鹽鹼化的侵害,大部分屬於重度鹽鹼地。海水稻在這裡推廣後,鹽鹼水通過暗管排鹽技術排出,經過去鹽處理後再灌溉稻田,同時結合多種灌溉方式進行試驗,使得土壤中的鹽含量大大降低,海水稻也就能很好地生長了。

在新疆喀什嶽普湖縣海水稻試驗基地傳出好消息的同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的站鹽鹼地水稻基地也傳來好消息,這裡的數百畝海水稻收割後測產評估,平均畝產也超過了1000斤,破千斤,是該基地耐鹽鹼水稻第二年畝產破千斤。

海水稻種植和推廣在我國前景廣闊,僅在我國沿海灘涂地區,就有著2億畝鹽鹼地,相當於目前我國耕地保有量的1/9,而在我國內陸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鹽鹼化土地面積要比沿海灘涂區大得多,在這樣的土地上如果能夠很好地生產海水稻等耐鹽鹼作物,並且具有經濟性和可操作性,那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糧食產量提升、食品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環球網》9月27日文章《新疆:海水稻喜獲豐收 畝產548.53公斤》
《北京日報》9月27日文章《好消息!內蒙古海水稻畝產稻穀再破千斤》

相關焦點

  • 新疆喀什:海水稻再獲豐收 畝產超千斤
    央視網消息:經過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連續三年的試驗種植,這兩天,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300畝海水稻完成收割,再獲豐收。  海水稻也稱耐鹽鹼水稻,是一類能在一定濃度鹽鹼地中生長的水稻品種。在新疆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的海水稻實驗基地,大型收割機正在緊張作業。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種植再豐收 理論畝產548公斤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再豐收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有一片300畝的海水稻田。3年前,袁隆平團隊在新疆、黑龍江等試驗基地開展海水稻試種試驗,新疆的海水稻試驗基地就選在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這裡緊鄰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也是pH酸鹼度7.8的重度鹽鹼土地。令村民們難以置信的是,當年,在科研工作者和員工精心管護下,海水稻試驗田迎來豐收。
  • 中國最大沙漠邊緣長出「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魯網10月27日訊 向鹽鹼地要糧,在鹽分高達15‰的土地裡種糧,這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但在重度鹽鹼地、被視為「農業的荒漠」的新疆嶽普湖縣,這一神話已經變為現實——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
  • 新疆:海水稻喜獲豐收 畝產548.53公斤
    新疆:海水稻喜獲豐收 畝產548.53公斤 2020-09-29 16:26:43   來源:央視網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將擴大鹽鹼地改良面積
    位於新疆嶽普湖縣耐鹽鹼海水稻實驗基地的海水稻正式開鐮收割。此前,經測產驗收專家的田間測產,畝產達到了548.53公斤。  嶽普湖縣土壤鹽鹼程度高,乾旱少雨,全縣90%的耕地受到鹽鹼化的侵害。自2018年起,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嶽普湖縣作為全國首批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基地之一,進行海水稻種植試驗。
  • 畝產900斤!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海水稻再獲豐收
    11月23日,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今年第二期海水稻開始收割,記者來到現場,看到一片忙碌豐收的景象。 海水稻喜獲豐收。一大早,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便在稻田旁整裝待發。一聲令下,機器啟動,一茬又一茬金黃色的海水稻被漸次收割,飽滿充實的稻穀快速收入谷箱,機械的轟鳴在田野中迴蕩,不一會兒收割便完成,既省時又省力。 收割現場。2019年,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茅嶺鎮崬軍村開始在閒置丟荒多年的草坡鹽鹼地試種海水稻,今年是該村第二年種植收穫。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再豐收
    袁隆平團隊在新疆的海水稻試驗基地選在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這裡緊鄰塔克拉瑪幹沙漠,在科研工作者和員工精心管護下,測產結果顯示水稻再一次獲得豐收。為袁老的科研團隊點讚!+1
  • 啥是海水稻?聽聽它的自白:我不長在海裡,而且我不鹹!
    新華社三亞1月15日電(記者陳凱姿 羅江)我是一顆海水稻,也叫抗鹽水稻。因為名為「海水稻」,所以總讓人誤以為我能生長在海水裡。其實,我只是一棵能在鹽鹼地茁壯成長的安靜又可愛的水稻。1月5日,在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田間播種。
  • 收購一斤20元,畝產2千斤,很多人還沒見過,種植有前景嗎?
    收購一斤20元,畝產2千斤,很多人還沒見過,種植有前景嗎? 最近在農村最熱議的話題無非就是明年要種什麼了。特別是那些今年遭遇滯銷的農民來說,選擇一個好項目意味著翻身把錢賺,再選擇錯誤就是還得過著窮日子,於是農民朋友們都非常地謹慎。
  • 袁隆平在新疆沙漠種植的「海水稻」成功收割啦!荒灘戈壁再創奇蹟,沙漠即將變良田!
    
  • 海水稻:種進沙漠的糧食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海水稻因為其耐鹽鹼的神奇特性,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海水稻:沙漠變綠洲的先鋒戰士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統稱,因其能夠在海邊灘涂等「海水經過」的鹽鹼地生長而得名。只聽名字,可能會有人以為海水稻是生長在大海裡的水稻,其實,海水稻只是不懼怕海水的短期浸泡。
  • 海水稻是怎麼培育出來的?米飯味道是鹹的嗎?一探究竟
    這些秧苗看起來和普通的水稻一樣,但是它們的名字還多一個字,它們是海水稻。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在海水長大。而更準確地說,是耐鹽鹼水稻。而如果冬天到海南來種植可以多種一季,夏天再回到青島繼續種植的話,這樣一年就可以種兩季,科研時間縮短一半。  海水稻多地測評畝產超千斤  總臺央視記者 楊濤:不光海水稻,在北方種植的作物都會選擇在海南三亞增加一季的培育。
  • 畝產900斤!程村第二批海水稻開割
    畝產900斤! 國家耐鹽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點位於陽西縣程村鎮新光村,近日,該試驗點的第二批海水稻進入成熟期,開始陸續收割,預計畝產量達900斤。
  • 海水稻就是種福田!袁隆平: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會議上,袁隆平院士以視頻形式致辭並高度評價海水稻推廣豐收成果,他指出:「耐鹽鹼水稻有望大面積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為中國人的飯碗能夠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做出更大貢獻。」
  • 老話說「有千斤豬沒有千斤牛」,為何牛還沒豬大?那是見識少
    老話說「有千斤豬沒有千斤牛」,為何牛還沒豬大?那是見識少。豬肉和牛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了,特別是豬肉,很多人都是無肉不歡,無論是燉湯還是爆炒都是十分美味的。雖然說吃豬肉對於如今的人們不是難事,可是放在以往能吃上一頓紅燒肉還是比較難得,所以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養豬的習慣。而牛因為耕地的需求所以也都或多或少的養了幾頭,不過一頭豬和一頭牛比起來人們印象都是牛的塊頭大點,可是為啥農村卻有老話說「有千斤豬沒有千斤牛」呢?
  • 農民種小麥虧本的不如種這種果子,畝產4千斤,年收入上十幾萬元
    導讀:農民種小麥虧本的不如種這種果子,畝產4千斤,年收入上十幾萬元我們都知道,農村裡面的人都是靠著種地或者是養一些東西來賺錢的,這也算是我們農村人最基本的一種賺錢的方式,從很久以前都是這樣的。在我們家那邊,人們就發現種地或者是養殖賺不了錢,他們就換了一種東西種。這個他們新種的東西就是一種果子。現在有很多人都改行來種這種果子了。我說的這種果子,它的名字叫做「無花果」,他原來是在阿拉伯那邊的之後才傳入到我們中國。他適合生長在熱帶的地區,所以他不適合長在寒冷的地區,也不喜歡雨水大的地方。但是它生長的能力特別強,而且它的生長期也特別長大概有十多年。
  • 袁隆平團隊再創新紀錄:耐鹽水稻平均畝產1605.8斤
    袁隆平此前表示,我國只有18億畝耕地紅線,但還有十幾億畝鹽鹼地,其中能種水稻的就有近2億畝,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至少能增加1億畝耕地,可以多養活1億人口
  •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如今,在湛江市遂溪縣虎頭坡的海稻種植基地,133種與「海稻86」雜交後的品種正在生長。  陳日勝:「我們國家那麼多鹽鹼地,在鹽鹼地裡面的老百姓不是懶惰,很辛苦去做農業,但是沒得收,經常會被鹽害、鹼害,把這農作物搞的失收了。所以就這樣窮,這樣苦。你如果要是幫老百姓這種農作物能種東西能夠得到豐收,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