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2021-01-08 央視網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原標題:

  這幾天,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選育培植的耐鹽鹼水稻在山東青島等六個試驗基地開始春播育秧,預計今年的種植規模將超一萬畝。等這一季試驗種植結束,該團隊計劃對部分試驗材料申請國家級品種審定。

  實際上,我國有多個農業科學家團隊在不同的地區進行耐鹽鹼水稻的研究,一些項目已經走出國門。耐鹽鹼水稻的種植,對提高糧食總產,保證口糧安全具有積極作用,但培育優質高產的品種卻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耐鹽鹼水稻從試驗田到走上餐桌,

  究竟要走多遠?

  育種過程就是萬裡挑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水稻較勁兒了大半輩子。

  袁隆平:「過去,顯微鏡擴大到600倍就不錯了,現在是2000倍。我們的條件好多了,一些設施、手段、儀器都比較先進。」

  從過去磕單產,到如今選育耐鹽鹼水稻,把「先天不足」的鹽鹼地利用起來。他領銜選種培育的耐鹽鹼水稻,這個月底要在青島的試驗田裡插秧,這幾天正在育秧。

  研究人員:「秧苗不能直接用這種鹽鹼土,它扎不下根,而且,裡面加入了一些基質了……看,小白芽,一點點。」

  研究人員:「你看那塊已經有發綠的了。邊上那兩個,發綠了,可以長出苗來了。」

  試驗田裡的水稻種子都是從成千上萬個組合中優中選優,挑揀出來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描述,這是一個耗費量大,又必須投入的過程。

  張國棟:「比如說一萬個『孩子』可能有20%是具備耐鹽鹼性的,再繼續篩選比如不抗稻瘟病的,又砍掉一半,只剩一千個。然後篩選出一些倒伏的、不結實的,再砍掉一半,還剩五百個。再選,比如說產量特別低的(淘汰),還剩二百多個。再選,口感特別差的(淘汰)就還剩一百多個。可能一萬個組合當中只有一百個基本上能夠滿足條件,再進一步優化優選。基本上,八代可以選育出一個穩定的組合出來。」

  點擊視頻,看海水稻的育種過程

  嚴苛的篩選和漫長的等待

  每一個耐鹽鹼水稻研究團隊都要經歷這樣嚴苛的篩選和漫長的等待。農業科學家陳日勝已經這樣過了33年。1986年,他在廣東省湛江市的海邊蘆葦叢裡發現了一株野生耐鹽鹼水稻。它後來被叫做「海稻86」。如今,在湛江市遂溪縣虎頭坡的海稻種植基地,133種與「海稻86」雜交後的品種正在生長。

  陳日勝:「我們國家那麼多鹽鹼地,在鹽鹼地裡面的老百姓不是懶惰,很辛苦去做農業,但是沒得收,經常會被鹽害、鹼害,把這農作物搞的失收了。所以就這樣窮,這樣苦。你如果要是幫老百姓這種農作物能種東西能夠得到豐收,這多好。」

  點擊視頻,看陳日勝這樣介紹「海稻86」

  春夏交接之際,海稻種植基地,一片標註耐鹽度達12‰的雜交稻正在經歷分櫱,這是陳日勝這幾年埋頭田間的最新成果。他賣掉了名下所有房產在外租房,「單幹」了很多年,正在考慮組建團隊加緊研究和審定。

  陳日勝:「你做這個東西,每年得到新的發現,就叫做值了。現在引起很多專家重視耐鹽水稻、 耐鹼水稻,我覺得已經值了。」

  真正要讓守著鹽鹼地的農民種上質優高產的耐鹽鹼水稻,每個研究團隊都要過品種審定這一關。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創新處處長馬志強介紹,需要經過兩年的區域試驗和一年生產試驗等程序才有申請品種審定的資格,目前,在品種審定標準中耐鹽鹼品種歸在「特殊類型」一類。

  馬志強:「我們過去沒有專門開這樣的試驗,各省是按普通品種來審定,審定認為某些品種具有耐鹽鹼性,沒有專門開展的試驗,所以這樣的品種審定不了。現在我們新的審定辦法就改變了這個,像這種特殊類型的品種自己可以做試驗,也可以自己提出一些審定標準。所以現在的審定就有這個渠道。」

  其實,早在2014年,「海稻86」已經通過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報,有了自己獨立的「身份」。但是,距離大面積商業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陳日勝也正為這個在擴大試驗:

  陳日勝:「做區試的話不是在淡水裡做,要在有鹽分的土地裡做。我們要做的話,每個區域要開發200畝的區試的基地再做,所以我們現在布局那麼多點。」

  2017年9月,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編號為YC0045的耐鹽鹼水稻畝產達到620.95公斤,取得重要突破。從實驗田小面積測評到生產性試驗,再到申請省級或者國家級品種審定,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今年新一季的試驗種植結果出來後,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計劃對部分試驗材料申請品種審定。袁隆平也說,今年是關鍵一年。

  袁隆平:「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有苗頭的品種,表現不錯,今年規模比較大一些。我們現在還在試驗階段,有所進展,真正大面積推廣還等兩年再說。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計劃是可以實現的,在8年實現1億畝鹽鹼地種水稻。」

  吉林省西部白城等地也是鹽鹼地集中的區域,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楊福已經在那裡搞了十幾年耐鹽鹼水稻的研究。在楊福看來,耐鹽鹼水稻並非新生事物,以吉林為例,吉林全省每年種植1000萬到1200萬畝水稻,利用不同程度的鹽鹼地種植水稻的面積佔到了三分之一。在含鹽量3‰左右的鹽鹼地上所種的水稻,年產量基本能穩定在畝產400多公斤。多個農業科學家團隊在鹽鹼地上不斷試驗新品種,正是要適應不同地區的種植需求,為了培育出質優量大的優質耐鹽鹼水稻品種。

  楊福:「水稻本身對生態氣候要求比較嚴格,南方的品種不可能上北方去種,遠距離引種的品種都是不成功的。玉米從南種到北,玉米的生態適應性非常廣泛,水稻就不可以,就相當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樣。」

  更長遠的意義是造良田

  推廣耐鹽鹼水稻,農民首先會算經濟帳,楊福說,只有畝產達到400多公斤以上的品種才有推廣的價值。種植耐鹽鹼水稻,長遠的意義還在於改良鹽鹼地。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有個培養室,取了不同地區不同含鹽量的土壤,模擬了自然光照等條件,試種玫瑰、苜蓿等。

  工作人員:「鹽鹼地裡面並不是什麼都不長,它有一些特性的鹽鹼生物,都是我們篩選的不同的品種,有經濟性的更好了,比如說玫瑰,玫瑰實際上是很耐鹽鹼的,我們去新疆種植玫瑰。」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也說,鹽鹼地上種水稻,希望能通過水稻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

  張國棟:「海水稻只是一種改良的一種工具,將來我可以不光種水稻,可以種其他的農作物。」

  主要是要口感好

  一頭連著土地,一頭連著餐桌。雖然耐鹽鹼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推廣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一些試驗種植的收穫已經達到售賣要求,可以走上餐桌。比如,在電商平臺人們可以買得到耐鹽鹼水稻產的大米。168元10斤的某北方耐鹽鹼水稻米,月銷量有231份,有人評價「味道平淡無奇,非常一般」,也有人說,「飽滿Q彈,香糯潤滑」。某南方海水稻米2斤裝賣52元,月銷6份,有人評價「確實不一樣,煮飯很香」,有人也說「煮飯很一般,很難嚼」。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拿他們試驗的產品舉例,品質好的大米可以直接賣,味道一般的,可以釀酒釀醋,甚至可以做面膜。

  張國棟:「以產業為導向、需求為導向的研究體系,而不是純學術。好吃、安全,又能符合多樣化需求。怎麼用最少的水資源、最低的成本種出來,可持續。我們就可以推出比較優質的品種,產量沒那麼高的特種米。在市場上做出品牌,讓農民願意種這個東西,能賣上好價錢。」

  袁隆平院士也認可,不論哪個水稻品種,追求的目標除了高產,必須要口感好。

  袁隆平:「現在就是我們既要高產,還有優質。(原)農業部頒布了優質米有12個指標,主要現在就是要口感好。穀子打成米之後碎米少,還有直鏈澱粉含量的高低,膠稠度。」

  耐鹽鹼水稻從試驗田走向餐桌,從發現一個優良品種到讓它穩定高產,過程漫長而曲折。在研究人員看來,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農業科學家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楊福:「對水稻品種的要求,不單單是耐鹽鹼性好就行,現在你種完之後,像最近這些年,你不好吃還不行,你還得收割機一塊兒收穫,不能倒伏,品種這東西就是永遠無止境。耐鹽鹼品種的選擇、培育是永恆的。」

相關焦點

  • 爭分奪秒向鹽鹼地要糧!記者直擊海水稻雜交實驗,高溫天裡稻花香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谷朝明 通訊員 杜德樂「稻花香裡說豐年」,進入8月中旬,在青島種植的海水稻也迎來了抽穗揚花期。海水稻的選育工作目前正處在雜交育種階段,為了篩選出更耐鹽鹼更優產的種質資源,這也是海水稻非常關鍵重要的選育階段。在國家大力倡導「光碟行動」,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的同時,海水稻研發人員正在頂著高溫天氣在田間勞作,爭分奪秒地向鹽鹼地「要糧食」。
  • 高產之後,讓雜交水稻更優質
    怎麼才能讓雜交水稻高產又優質,成了我們的攻關目標。十幾年前的一個春節,一位好友送給我一袋別國產的香米,吃起來柔軟無渣,清香微甜,非常可口。一碗飯下肚,我愛人忍不住說:「你育了一輩子種,什麼時候能培育出這麼好吃的大米,讓我們天天吃得到。」雖然是一句調侃的話,卻深深觸動了我。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攻克優化雜交水稻品質這一難題。雜交水稻的原理是什麼?
  • 中國最大沙漠邊緣長出「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魯網10月27日訊 向鹽鹼地要糧,在鹽分高達15‰的土地裡種糧,這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但在重度鹽鹼地、被視為「農業的荒漠」的新疆嶽普湖縣,這一神話已經變為現實——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
  • 袁隆平:海水稻年增產300億公斤!有人說不好吃?網友評論吃撐了
    他介紹了有『海水稻』之稱的耐酸鹼水稻的科研進展情況和目標展望。袁老說,他們的任務是培育出耐鹽度和耐鹼度更高的水稻品種進行推廣。海水稻的目標是從現在2020年到2030年的十年內,推廣面積預計達到1億畝以上。
  • 「青島造」海水稻走向全國 五大類型鹽鹼地試種
    工作人員給海水稻材料播種並搭建拱棚。5月1日,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獲悉,今年的海水稻近日已啟動播種,預計播種約1000份海水稻材料,其中包括約200份從海南三亞南繁基地帶回來的新培育的耐鹽鹼水稻材料。據了解,今年5月底,將在全國五大類型鹽鹼地同時開始海水稻千畝片的大規模試種。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種植再豐收 理論畝產548公斤
    3年前,袁隆平團隊在新疆、黑龍江等試驗基地開展海水稻試種試驗,新疆的海水稻試驗基地就選在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這裡緊鄰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也是pH酸鹼度7.8的重度鹽鹼土地。令村民們難以置信的是,當年,在科研工作者和員工精心管護下,海水稻試驗田迎來豐收。
  •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晶片」,優質高產品種滿足吃好又吃飽的需求
    糧食生產有季節性,從種到收要歷經一百多天,一旦被人卡了,就只能餓肚子!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係著十幾億人吃飯問題,所以要糧食安全要放在重中之重。種子是農業科學的「晶片」,糧食生產的源頭。深耕糧食生產服務多年,常會聽到糧食產量穩定,庫存充足,水稻品種為什麼要研究轉基因,採用分子育種?研究超級稻、海水稻的意義是什麼?最終的目的是做到種子自給自足,有能力應對國外轉基因作物的優勢,因為種子產業的競爭力決定了一個國家農業和農產品的競爭力,如果種子被別國種業巨頭控制,那麼農業發展的「咽喉」就被卡住了。好在我國在水稻、小麥、玉米的育種上取得巨大成果,很多研究走在國際前列,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生產。
  • 山東不僅有孔子和煎餅|轉型升級|濟鋼集團|孔子|菏澤|海水稻|山東
    但似乎也正因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也被貼上了循規蹈矩、中庸,創新力度不足,大而不強等「標籤」。圖為祭孔大典 中新社記者 梁犇 攝其實,山東不僅有諸子百家爭鳴的文化璀璨星河和深厚的歷史文脈,更有完備的工業體系,種類豐富的農副產品。近年來山東在發展的路上努力由大到強,摘掉「老大粗黑」的帽子,加大新舊動能轉化力度。
  • 程村第二批海水稻開割
    國家耐鹽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點位於陽西縣程村鎮新光村,近日,該試驗點的第二批海水稻進入成熟期,開始陸續收割,預計畝產量達900斤。據了解,這片試驗田不僅是國家耐鹽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點,也是我省唯一具備科研力量的耐鹽水稻品種種植試點。今年4月初種上第一批耐鹽水稻新品種,試驗結果符合預期目標,第二批試驗水稻在今年七月份種下,面積約40畝,預計畝產900斤左右。
  • 海水稻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鹹水中種出來的水稻是不是...
    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30多名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實地挑選了灌溉用水鹽度為0.6%的四份試驗海水稻進行評測,經過小區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環節,測產結果讓大家驚喜不已:4份畝產均超過400公斤,其中「YC0045」海水稻畝產高達620.95公斤。這個畝產意味著我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實現高產的重大突破。  「比預期翻了一番多!」
  • 棉花育種:優質高產兩相得
    經團隊技術路線改良後的棉花纖維(右)品質更優異。張軍供圖 ■本報記者 王方 在日前舉行的山東省農科院首屆科技成果拍賣會上,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軍拿出了自家的一件「寶貝」——「魯棉319」參與競拍。
  • 522顆種子點燃海水稻「星星之火」 科研荒野中走出一條路
    農民出身的他只有中專學歷,但卻用34年時間專注於一件事:研究並培育海水稻。如今,他是業內知名的海水稻專家,在國際上發表了論文,並被廣東海洋大學聘為講座教授。他叫陳日勝,被外界稱為「農民科學家」。他培育的「海稻86」,成為海水稻代表性新品種之一。
  • 海水稻:種進沙漠的糧食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那麼什麼是海水稻呢?海水稻又是如何被發現的?近日,各大新聞網站爭相報導,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專家表示這創下了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展海水稻保障中國與世界糧食安全
    「要通過海洋科技保證糧食安全,要『開發利用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保障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9月7日在青島舉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袁隆平說,他計劃在三年之內培育出一個耐海水的濃度在0.3%到0.9%的高產雜交稻,畝產300公斤以上,並希望3年內把它選育成功,最後發展到1億畝海水稻鹽鹼地。每畝增產最低300公斤來算可以增產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於中國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展海水稻保障中國與世界糧食安全
    中新社青島9月7日電 (記者 胡耀傑)「要通過海洋科技保證糧食安全,要『開發利用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保障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9月7日在青島舉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
  • 餐桌位置坐法 餐桌要怎麼考慮
    餐桌的擺放方法和注意事項都很多,可是對很多人都不太懂得這些情況,所以在挑選的過程中,也會常常遇到問題。大家在挑選餐桌之前,可以先多關注餐桌位置坐法,然後再分析餐桌要怎麼考慮,根據家庭的空間大小以及使用情況,去選擇合適的尺寸、具體的設計風格等等,搭配效果會更好,也能滿足日常空間使用。
  • 袁隆平:我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
    農民袁隆平與其說袁隆平老先生是一名科研家,更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農民,為了研究雜交水稻,他生活簡樸,整日探究結果,更深入地進行研究,他是深入為民的。袁隆平老先生希望新一屆的同學們要打好基礎,能夠開闊視野,時刻掌握最新的發展動態。也是在這裡,袁隆平說:汗水是要能吃苦,任何一個科研成果都來自於深入細緻的實幹和苦幹;靈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識、經驗、思索和追求綜合在一起升華的產物。
  • 袁隆平:我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
    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享譽世界的同時,西方人熱情洋溢,將神奇的雜交水稻戲稱為「東方魔稻」,他的卓越成就,不在於解決了全國人民溫飽的問題,還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為中國人走向世界樹立了豐碑。 他是一代人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