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地生態——鹽鹼地改良與耐鹽鹼植物列舉

2020-11-24 鹼地物語

鹼地生態--鹽鹼地概況與植物研究

全世界鹽鹼地面積為9.54億公頃,其中我國就有9913萬公頃。

△我國鹽鹼地主要分布

東北、華北、西北內陸地區以及長江以北沿海地區

什麼是鹽鹼地?

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

鹽鹼地的危害?

土地鹽鹼化不但造成了資源的破壞,農業生產的巨大損失,而且還對生物圈和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另外,鹽鹼化過程通常與荒漠化過程相伴生,甚至相互促進相互轉化。

怎麼改良鹽鹼地?

鹽鹼土的改良有工程措施、化學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其中以生物措施更具有可行性。而在眾多的生物措施中,種植耐鹽鹼植物是改良鹽鹼地的最佳措施之一。

其中種植海水稻是改良鹽鹼地重要的有效措施。海水稻,就是耐鹽鹼水稻,與其他普通水稻相比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力,具有抗澇、抗鹽鹼、抗倒伏和抗病蟲等能力。

我國目前海水稻的研究進展是遙遙領先世界的,在袁隆平領銜的海水稻科研團隊領導下,已在全國多個鹽鹼地進行試驗田,都取得了驚人的畝產。

海水稻的價值在哪?

1、利用鹽鹼地及灘涂地,解決人口糧食問題

中國鹽鹼地規模大,大部分土壤嚴重鹽漬化,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難以在這些鹽鹼地生長。另外,灘涂地會被海水大量的覆蓋淹沒,除了生長一些紅樹木外,大部分都處於荒廢狀態。研發海水稻可以充分利用鹽鹼地和海洋灘涂,且海水稻所產大米營養品質好,口感味道都不錯,可以很好的解決糧食問題。

2、改善環境,製造有機綠色食品

海水稻的種植不僅僅能生產糧食,還可以防風防浪、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具有如紅樹林一般的生態和價值。海水稻的根系深30~40釐米,有效地滯留陸地風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而且增加土壤有機質。另外,海水稻的生產過程中,可不使用化肥,不噴灑農藥,即可優良地生長,產出有機綠色食物。

3、科研價值

海水稻具有抗澇、抗鹽鹼、抗倒伏、抗病蟲等能力,為了得到更優良的品種,可將海水稻與普通高產水稻雜交得到優良的品種,既能得到高產,也能在鹽鹼地等生長,這樣不僅僅高產,而且能更好地利用荒蕪的土地,同樣還可以克隆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導入不同物種。

鹽鹼地也是有生態的!還有許多耐鹽鹼的植物都可以在鹽鹼地種植,這裡將從落葉喬木、落葉小喬木及灌木、常綠喬木及灌木、草坪草、爬藤植物、花卉、水生植物7大類分別列舉耐鹽鹼植物。

【耐鹽鹼植物一覽-上篇】

落葉喬木

怪柳

檉柳科怪柳屬。

習性:強陽性樹種。不耐陰,耐乾旱,高溫和寒冷,極耐鹽鹼、沙荒。根系發達,抗風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

分布:華北至長江中下遊各地及廣東、廣西、雲南均有分布於栽培。

應用:可生長於重鹽鹼地,並對其有改良效果。

毛刺槐

豆科刺槐屬。

習性:喜光,喜溫暖溼潤氣候。刺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對土壤酸鹼度不敏感。

分布:刺槐可應用的範圍也較一般的節水耐旱植物更為廣泛,除了西部地區,華北及華中地區也可種植。

應用:花色濃豔,是不可多得的觀賞樹種;是鹽鹼地區園林綠化的好樹種。

沙棘

胡頹子科沙棘屬。

習性:喜光,耐寒,耐酷熱,耐風沙及乾旱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可以在鹽鹼化土地上生存,被廣泛用於水土保持。

分布:中國是沙棘屬植物分布區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國家。目前有山西、陝西、內蒙古、河北、甘肅等19個省和自治區都有分布。

應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優良樹種。

胡枝子

豆科蝶形花亞科胡枝子屬。

習性:喜光稍耐陰、耐寒、耐乾旱、耐瘠薄。

分布:分布於中國的河北、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及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

應用:胡枝子花繁色豔,姿態優美。宜叢植於庭院的草坪邊緣,常用於防護林,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樹種。

檸條

豆科錦雞兒屬。

習性:抗旱性、抗熱性、抗寒性和耐鹽鹼性都很強,土壤pH值6.5~10.5的環境下能正常生長。

分布:中國西北、華北、東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

應用:是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沙拐棗

蓼科沙拐棗屬。

習性:根系發達,抗風蝕,耐沙埋,耐沙割,抗乾旱,耐貧瘠及枝條茂密,萌櫱力強,耐高溫,能適宜於條件極端嚴酷的乾旱荒漠區生長。

分布:分布於亞洲中部荒漠地區,主要在荒漠地帶並滲入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化草原。

應用:沙拐棗為防風固沙植物。花、果及老枝均有一定觀賞價值,適宜點綴公園。

無花果

桑科無花果屬。

習性:喜光、喜肥,較耐乾旱。耐瘠薄,尤其耐鹽。

分布: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現以長江流域和華北沿海地帶栽植較多,福建北京以南的內陸地區僅見有零星栽培。

應用:葉片寬大,果實奇特,夏秋果實纍纍,是優良的庭院綠化和經濟樹種。

暴馬丁香

木犀科丁香屬。

習性:喜光,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溼潤的衝積土。

分布:暴馬丁香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以南各山區,大興安嶺只有零星分布;此外,我國吉林、遼寧、華北、西北、華中也有分布。

應用:暴馬丁香花序大,花期長,樹姿美觀,花香濃鬱,可做蜜源植物和提取芳香油,是公園、庭院及行道較好的綠化觀賞樹種。

杏樹

薔薇科杏屬。

習性:為陽性樹種,深根性,喜光,耐旱,抗寒,抗風,適應性強。

分布:產中國各地,多數為栽培,尤以華北、西北和華東地區種植較多。

應用:早春開花,先花後葉;可與蒼松、翠柏配植於池旁湖畔或植於山石崖邊、庭院堂前,極具觀賞性。

沙柳

楊柳科柳屬。

習性:抗逆性強,較耐旱,喜水溼;抗風沙,耐一定鹽鹼,耐嚴寒和酷熱;喜適度沙壓,越壓越旺,但不耐風蝕。

分布:分布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應用:為沙漠植物,是固沙造林樹種,用於作北方防風沙的主力。

榆葉梅

薔薇科桃屬。

習性:耐寒、耐旱、喜光。有較強的抗鹽鹼能力。

分布:原產中國北部,現今各地幾乎都有分布。

應用:我國北方地區園林、庭院中常見的一種花木。也可盆栽或作切花。宜植於公園草地、路邊,或庭園中的牆角、池畔等。

紅瑞木

山茱萸科棶木屬。

習性:性耐寒,喜溼潤、半陰及肥沃土壤,生活力強,適應性廣。

分布:分布於我國東北和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區。

應用:園林中多叢植草坪上或與常綠喬木相間種植。因根系發達,又耐潮溼,也可植於河邊、湖畔、堤岸等處。

金銀木

忍冬科忍冬屬。

習性:性強健,喜光,耐半陰,耐旱,耐寒。管理粗放,病蟲害少。

分布:東北、西北、華北、華中多地有分布。

應用:金銀木樹勢旺盛,枝葉豐滿,初夏開花有芳香,秋季紅果綴枝頭,是良好之觀賞灌木。

鹽膚木

漆樹科鹽膚木屬。

習性:適應性強、生長快、耐乾旱瘠薄、根櫱力強。

分布:除東北北部的其他地區,大都有分布。

應用:重要的造林及園林綠化樹種。

紫葉小檗

小檗科小檗屬。

習性:喜涼爽溼潤環境,耐寒也耐旱,不耐水澇,喜陽也能耐陰,萌櫱性強,耐修剪,對各種土壤都能適應,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佳。

分布:現我國各大城市有栽培。

應用:為觀賞花木,適宜在園林中作花籬或在園路角隅叢植、大型花壇鑲邊或剪成球形對稱狀配植.或點綴在巖石間、池畔。

白刺

蒺藜科白刺屬。

習性:不耐庇蔭、不耐水溼積澇。自然生長於鹽漬化坡埂高地和泥質海岸灘壟光板裸地上,耐鹽性能極強。

分布:白刺分布於我國的西北沙漠地區,分布限於荒漠草原及荒漠。

應用:是沙漠和鹽鹼地區重要的耐鹽固沙植物。

相關焦點

  • 濰坊濱海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
    「我們堅持生態立區,實施『水、綠、建築』三個覆蓋,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依靠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和拼搏實幹,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初步建設成為一座美麗生態宜居新城,貫穿始終的濱海精神,化作了濱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恆道說。
  • 鹽鹼地鹽生植物改良研究與分析
    鹽漬土的改良利用是一項艱巨且複雜的生態工程,目前,國內外常用的鹽鹼地治理措施主要有水利工程措施、物理覆土改良、化學改良和生物改良等。利用生物措施改良鹽鹼地已經被證實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但耐鹽植物的礦質營養、耐鹽機制、生理反應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有待深入。植物耐鹽分子生物學正在成為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方向,高耐鹽性、高經濟價值的轉基因耐鹽牧草或可飼用作物的培育將在鹽鹼地生物改良中發揮巨大作用。對耐鹽植物的篩選特別是耐碳酸鹽(高pH)植物的篩選仍然是熱點。
  • 濱海區建立「鹽鹼地+農牧」產業模式,實現生態發展致富
    治理鹽鹼地難如登天,所以有一句話說:「在濱海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而如今,通過建立濱海國際畜牧產業園和濱海鹽鹼地生態農牧產業示範園打造了「鹽鹼地+農牧」的產業模式,從鹽鹼地治理、牧草種植、牛羊飼養、肥料返田等一系列環節,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閉環。12月27日,記者對這片鹽鹼地上的新生態模式進行了採訪。
  • 食葉草(蛋白草) 深根植物改良鹽鹼地意義重在實施
    鹽鹼地作為我國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改良和利用鹽鹼地對補償日益減少的耕地面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鹽鹼地是畜牧業原料必要基地,也是生態系統重要載體,更是未來糧食增量的主要來源。食葉草(蛋白草)在海南含鹽2.8%和寧夏4.7%的重度鹽鹼地種植,長勢喜人,產量可觀。
  • 【中國科學報】「掌控」鹽鹼地
    其主要內容之一是鹽鹼地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  我國鹽鹼地總面積約1億公頃,其中內陸鹽鹼地佔95%。「鹽鹼地蘊藏著具有獨特生態功能和重要經濟價值的植物種質資源。」王志春介紹說,調查、保存這些種質資源,可以為植物生理、遺傳工程、分子生物學等研究提供基礎材料,進而為培育耐鹽鹼植物新品種提供關鍵候選基因。  然而,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科研人員需要走到野外。
  • 蒙草鹽鹼地土壤立體改良技術 讓荒灘披綠裝
    ——大花萱草馴化具有抗逆性的鄉土植物是蒙草進行生態修復的「土辦法」,在五原縣鹽鹼地改良地區蒙草團隊進行植物調查,將生長在鹽鹼地中的植物種質採集回來進行馴化培育,然後種植到鹽鹼地區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與此同時,蒙草已率先收集了內蒙古地區具有改良鹽鹼地功能的鄉土植物種質,為下一步改良其它地區鹽鹼地提供了科學依據。
  • 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來源:經濟日報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試驗田中,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土地整理有條不紊,5000多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3月5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向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攻勢發起新一輪衝鋒。
  • 【中國科學報】16億畝鹽鹼地的生機---中國科學院
    青島能源所周功克團隊則已收集210份耐鹽野生抗逆芒草種質資源。東北地理所的梁正偉團隊長期從事耐鹽牧草及鹽生灌木篩選栽培試驗研究,參與該項目後,篩選了鹼茅、羊草、西伯利亞白刺、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枸杞等耐鹽鹼植物及其栽培技術。
  •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與工程示範...
    為了實現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的示範與應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下,寧夏科技廳組織寧夏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包頭市華清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單位,以典型鹽鹼地改良為目標,歷時4年,研究出適合我國河套鹽鹼土、濱海鹽鹼土等不同類型區域典型鹽鹼地改良技術,形成了鹽鹼地高效植被構建方面的技術體系和模式,研製出一批鹽鹼地土壤調理與培肥新產品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義村第三生產隊長高殿文望著這片豐收的田野,不禁感嘆起過去鹽鹼地時的情景。「家裡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種植葵花,一年下來維持生計都很難,幾乎沒有收入。我們村2018年開始改良鹽鹼地,之前不能用的荒地如今也能種植出農作物了,增產70%,家裡的生活就慢慢好起來了。」
  • 鹽鹼地改良的悖論—新聞—科學網
    其中,有2億畝鹽鹼地被認為具有農業利用潛力。 然而,在當前糧食連年增產的情況下,改良鹽鹼地並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有的地方倉庫的糧食都裝不下了,讓政府支持鹽鹼地改良是很困難的。」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鹽鹼地生物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柳參奎教授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應該從長遠角度出發,將其納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各有關單位:現將《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為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2017年,旗政府委託寧夏農業勘察設計院編制全旗鹽鹼地改良規劃,並選定蒙貝利牧場周邊5000畝土地作為鹽鹼地改良試點,擬通過鹽鹼地改良項目實施
  • 鹽鹼地上的新模式:勝偉草牧產業示範園究竟好在哪?
    簡言之,勝偉鹽鹼地產業園模式即:「遵循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產業驅動、科技創新、循環經濟、融創共享、市場運作為核心的鹽鹼地生態發展新模式」。高端肉牛主導產業驅動:以鹽鹼地復育為基礎,以「高端肉牛純種擴繁」為主導產業,集鹽鹼地上的「政產學研金服用」七大要素,打造包含生態、生產、產業、經營、服務、運營、科研、標準、聯農帶農九大體系的「知識累積性複雜系統」,充分挖掘鹽鹼地區域的資源特色,融合當地生產要素對接市場需求,構建具有鹽鹼地特色、定位清晰的產業體系,以產業發展驅動系統建設與運行,實現整個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永續發展。
  •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提到鹽鹼地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治理鹽鹼地」;改良或者肥料企業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們可以改良鹽鹼地或者我的產品是抗鹽鹼的」。
  • 鹽鹼地改良需國家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鹽鹼地綜合高效改良種植技術模式已經取得了切實有效的成果,重度鹽鹼土壤經一次性改良後,水稻、高粱、玉米、綠豆、向日葵、甜菜、燕麥、黑麥草、稷子等作物長勢良好,產量顯著好於傳統方法改良並種植的作物。  但是,在多年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鹽鹼地生態改良推廣工作依舊存在很大的難度。
  • 產學研|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
    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類型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類型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集成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集成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 土左旗:深入推進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修建灌溉渠道、排水溝、田間道路、井房等相關設施,通過有序推進鹽鹼地改良工作,提高農田利用效率,昔日的鹽鹼地也將變身高產田。 據了解,土左旗腹地鄉鎮鹽鹼地面積較大,種植作物長勢弱,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鹽鹼地改良工作勢在必行。今年以來,土左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切實推進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加強全旗鹽鹼地的改良利用,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塔布賽村、帳房村、旗下營村、鐵旦板村實施了2萬畝的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 果樹栽培技術|鹽鹼地果園土壤改良措施
    果樹樹種不同,耐鹽能力也不一樣。如葡萄較耐鹽,梨屬中等,蘋果較差。在鹽鹼地果樹根系生長不良,且易發生缺素症(Fe—Fe﹢植物吸收,而Fe﹢植物不吸收),樹體易早衰,產量也低。因此,在鹽鹼地栽植果樹必須進行土壤改良。土壤鹽鹼化只能通過以下改良措施進行改良。
  • 施肥還能改良鹽鹼地?只需要這幾步!
    改良鹽鹼地,施肥是關鍵!酸性、中性化肥可以在鹽鹼地上施用,而鹼性肥料則應避免在鹽鹼地上施用。可達到下面效果: 1、施用微生物肥料後,可以有效地降低鹽鹼地土壤pH值,增加有機質含量和水解性氮含量。 2、施用微生物肥料後,栽種植物中丙二醛含量顯著降低,能顯著提高作物抗逆性。 3、施用微生物肥料後,能改良土壤的化學性質與作物的生理特性,提高了作物成活率和保存率。
  • 鹽鹼地土壤改良,說了一遍又一遍,你記住了嗎?
    鹽鹼地是我國園林綠化農作物栽培等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鹽鹼地在我國面積比較廣闊,那麼針對鹽鹼地如何進行改良,今天給大家講一講鹽鹼地對樹木的影響以及改良的措施。【1】鹽鹼地對樹木的影響。在鹽鹼地上栽植樹木或者是果樹,主要是土壤含鹽量高和一些粒子含量高,對各類樹木和果樹造成危害,當土壤含鹽量在2%至2.5%以上時,樹木根系很難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造成生理乾旱和營養缺乏。土壤中的鹽分各種例子達到一定濃度時即影響樹木的根系吸收活動,甚至是樹木根系造成毒害,直接危害樹木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