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也能長莊稼:年內將推廣至10萬畝 仍有2億畝空間

2020-11-24 財聯社

財聯社6月9日訊,此前通過自主研發技術,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6月5日,袁隆平在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上表示,2020年中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達到10萬畝。該日山東青島、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等四地已同期啟動海水稻插秧。

在我國,大部分鹽鹼地分布區域,淡水資源缺乏,但在地表徑流中存在很多含鹽度在2‰—6‰的半鹹水,這在傳統農業中是無法使用的邊際水,但對於耐鹽耐鹼的海水稻,可以就地利用。

我國有五大類不同形態的鹽鹼地約15億畝,其中,有2億畝可以種植耐鹽鹼水稻。按照一畝500公斤計算,2億畝就是1億噸的產量,佔我國當前稻穀產量的50%,可使全國糧食產量增長14.9%,達到7.7億噸。自2018年推廣種植以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海水稻目前平均畝產達到400公斤。2019年山東東營試種的海水稻創下800公斤/畝的記錄。按照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計劃,今年還將在全國100個縣區啟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

近期疫情海外主糧貿易衝擊的預期影響,國內水稻價格連續2個月顯著上漲。華西證券分析師周莎提到,目前全球第一大水稻種植國印度正面臨著非洲蝗蟲的二次攻擊,拉賈斯坦邦、中央邦等多個地區受損嚴重,目前已有至少5萬公頃農田被毀,並且形勢還在向惡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印度人口眾多,若防控措施不到位出現水稻大幅減產的情形,勢必對全球水稻供需市場產生衝擊。

華西證券認為,2020年,全球水稻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較大,疊加我國轉基因政策放開進入倒計時等諸多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我國種業有望迎來向上拐點,標的選擇方面,重點推薦轉基因技術儲備充足的龍頭企業隆平高科、大北農等。

開源證券認為,隆平高科雜交水稻種子業務位居全球前列,市場認可度和品牌知名度較高。雖受2019年水稻收購價走低影響,營業收入下降,但仍維持行業領先水平。2020年水稻最低收購價格略有上漲,其作為國內水稻種業龍頭業績或將改善。

相關焦點

  • 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攝影:峻峰)據了解,通過鹽鹼地的全面開墾整理,城陽區將於5月份在這5000畝改良土地上全部插上水稻秧苗,這將直接帶動桃源河兩岸13000多畝鹽鹼地的高效利用,助力實現萬畝荒灘地變良田,打造形成令世人矚目的「鹽鹼地改良生態+稻作改良產品生態+鹽鹼地改良後種植生態、改造生態」智慧農業發展應用場景,通過這幾大生態的融合,激發出整個「鹽鹼地改良
  • 中國鹽鹼地分布極為廣泛 可開發利用的鹽鹼地達2億畝(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鹽鹼地或者鹽漬土是受土體中鹽鹼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種鹽土和鹼土以及其它不同程度鹽化和鹼化的各種類型土壤的統稱    當土壤表層或亞表層中水溶性鹽類的累積量超過1~2g/kg或者土壤鹼化層的鹼化度超過5%時,土壤就屬於鹽鹼地範圍。鹽鹼地包含了鹽土、鹼土以及不同程度的鹽化和鹼化土壤。    我國鹽鹼土分布極為廣泛,類型也是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東部濱海鹽鹼地、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地、半荒漠內陸鹽土、青海新疆極端乾旱的漠境鹽土等。
  •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大行動 2019年唐山將造林52萬畝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大行動今年我市將造林52萬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徐喆 通訊員 馬樹華)2019年是唐山高質量發展突破年,也是國土綠化攻堅三年行動關鍵之年,更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攻堅制勝之年,我市計劃全年完成營造林72萬畝,其中造林52萬畝(人工造林35萬畝、封山育林17萬畝),森林撫育20萬畝。
  • 不長一寸莊稼的鹽鹼地,變身魚蝦翻騰的魚塘,這些地區都已嘗到甜頭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目前,我國有6.9億畝的低洼鹽鹼水域,由於高鹽鹼、高pH的原因,多數水體處於貧瘠荒蕪的狀態。既要利用好鹽鹼地,又能修復生態,同時還能產生經濟效益,是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那麼,這些水域應該如何利用呢?
  • 鹽鹼地荒灘上墾造出萬畝良田 2.5萬臺農機替代人力保春耕
    鹽鹼地荒灘上墾造出萬畝良田 2.5萬臺農機替代人力保春耕金羊網  作者:陳卓棟、彭紀寧、馬勇、陳強  2020-05-08 立夏過後,綠油油的禾苗為大地鋪上一層「綠毯」,隨著海風輕柔擺動。
  • 餘姚3萬畝鹽鹼地上稻飄香 「改良秘訣」在這!
    圖由正大餘姚中泰生態農業園提供10月20日以來,中泰生態農業園裡的3.1萬畝水稻成熟,開始大規模地開鐮收割。而就在兩年前,這萬畝高產田還是一片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鹽鹼地。這片鹽鹼地經過科學改良和一群人勤勞耕耘,這片荒涼之地不僅飄來了稻花香,還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 袁隆平海水稻「小目標」:向一億畝鹽鹼地要糧,多養活八千萬人口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對「海水稻」提出了十年「小目標」:向一億畝鹽鹼地要糧,每年增產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八千萬人口。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荒蕪的、白花花的鹽鹼地。鹽鹼地的鹽分濃度高,大部分植物不能生長,更不用說種糧食。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各有關單位:現將《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計劃到2027年,阿勒坦公司流轉的15萬畝土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其中2018年建設任務5000畝。
  • 靖遠20多萬畝鹽鹼地有望獲「新生」!
    更多精彩,靖遠:院地合作攻堅治理難題20多萬畝農田有望獲「新生」黃河流經靖遠縣境154公裡,哺育著靖遠兒女,造就了物產豐富的靖遠,潤澤著周圍的萬畝良田,賦予黃土地生機與活力。在烏蘭鎮營防村、北灣鎮天字村等地,白茫茫的鹽鹼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眼前的蕭瑟景象讓人很難想到它曾有過的生機與美麗。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考察組一行,來靖遠考察了解全縣鹽漬化土地面積、鹽漬化程度及治理情況,現場對當地鹽漬化土地形成原因進行分析。雙方經過交流協商達成院地合作的共識,確定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 重度鹽鹼地改良後稻香蟹肥 種植大戶:還是得相信科學!
    要知道,這片稻田可不是普通的稻田,改良之前還是不長莊稼的重度鹽鹼地。 「你看,示範基地周圍就是沒改良的鹽鹼地,已撂荒好多年了。」趙蘭坡是東三省有名的鹽鹼地治理專家,跟鹽鹼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稻田的周邊就是大片的鹽鹼地,裡面除了稀稀拉拉的鹼蓬、鹼蒿,就是裸露出來的白花花的幹土。
  •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6年03月29日12:10 據記者了解,目前景泰縣土地鹽鹼化最嚴重的草窩灘鎮鹽鹼地總面積已經達到1.4萬畝,因鹼撂荒地達到了2770畝,全縣因鹽鹼化而被迫棄耕荒蕪的耕地達2萬多畝,並逐年擴大。
  • 中國變鹽鹼地為高產田力保糧食安全
    往年每到此時,深受鹽鹼地低產困擾的當地農民都要為來年的糧食犯愁。「鹽鹼地不長莊稼」是幾百年來當地農民的「常識」,改造鹽鹼荒地更被看做異想天開。但今年,無棣縣柳堡鎮村民徐寶懷卻對開春充滿期待。作為「渤海糧倉」項目科技核心示範區,無棣縣流轉7000多畝鹽鹼土地,種植了中國科學家用小麥和偃麥草雜交培育的「小偃81」「小偃60」等抗鹼耐旱優質小麥品種。
  • 鄧健委員:開展國家級百萬畝鹽鹼地治理利用試點示範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高峰 王卓) 「白城市位於吉林西部,地處世界三大蘇打鹽鹼土集中分布區之一的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土區,鹽鹼地面積達585萬畝,以中重度鹽鹼地為主,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5%。」
  • 鹽鹼地變"金土地",種水稻一年收入超2億元!
    東營市200多萬畝鹽鹼地,鹽分主要以氯化鈉為主。土壤中高濃度的氯化鈉會導致各種植物根系死亡或萎縮。採訪時,記者就看到鹽分控制比較好的玉米地,玉米已經長到1人高,但附近這個地塊由於鹽分濃度偏高,玉米只長了10釐米的高度。因此,如何控制鹽分,就成了開發鹽鹼地至關重要的問題。
  • 「迪卡667」玉米新品種山東推廣超10萬畝
    據了解,這片觀摩地的主人名叫胡壽昌,他今年種了60畝春玉米,品種全部都是「迪卡667」。「『迪卡667』苗期旺,出芽率達到了95%以上,高密度5000株/畝左右,從出苗到成熟只需要95天,抗倒伏能力強。」胡壽昌說。  7月14日,第九號颱風「洪燦」從我省而過,許多春玉米種植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東平縣大羊鎮魏樓村村民戴業民對此深有體會。
  • 海南多管齊下改良海水倒灌地 萬畝鹽鹼荒地變良田
    「這種蔬菜是冰菜,能在含鹽量3%的土壤中生長。」海南大學教授江行玉介紹,冰菜能夠適應海水倒灌後形成鹽漬地環境,其老葉片裡的鹽含量能達到6%,是海水的2倍。「2016年我們將冰菜引入海南,為解決土壤鹽漬化服務。」
  • 豪言推廣一億畝
    他算過一筆帳,全國有近兩億畝鹽鹼地可以種植水稻,如果可以在全國推廣種植1億畝,預計可年產糧食500億公斤,這樣就可以解決一億五千萬人的吃飯問題。截至目前,我國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經達到兩億畝,已經誕生出了身高接近2米的巨型稻,這位「90後」老人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正在一點點變為現實。
  • 袁隆平:改造1億畝鹽鹼地種水稻,每年能多養活8000多萬人口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它們也是我國未來極為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如果我們抓緊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培育及核心技術研究,並將其中1億畝改造成水稻田,按每畝300公斤估算,則有望每年增加能養活8000多萬人口的糧食產量。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義村第三生產隊長高殿文望著這片豐收的田野,不禁感嘆起過去鹽鹼地時的情景。「家裡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種植葵花,一年下來維持生計都很難,幾乎沒有收入。我們村2018年開始改良鹽鹼地,之前不能用的荒地如今也能種植出農作物了,增產70%,家裡的生活就慢慢好起來了。」
  • 揚州釋放2.3億隻天敵昆蟲 能保護1萬畝森林
    原標題:揚州釋放2.3億隻天敵昆蟲歷年最多 能保護1萬畝森林 昨天下午開始,市農委林業站在寶應、高郵、儀徵、江都、開發區等地,組織釋放天敵昆蟲——周氏齧小蜂和白蛾黑基齧小蜂,釋放數量達2.3億隻,是一次性釋放數量最多的一次。林業站站長趙景奎表示,天敵昆蟲能防治1萬畝左右森林中的害蟲,可防治的害蟲主要是舟蛾類害蟲和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美國白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