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海水稻「小目標」:向一億畝鹽鹼地要糧,多養活八千萬人口

2020-12-05 小龍人藥肥

4月14日,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試驗現場觀摩及建設推進會順利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對「海水稻」提出了十年「小目標」:向一億畝鹽鹼地要糧,每年增產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八千萬人口。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荒蕪的、白花花的鹽鹼地。鹽鹼地的鹽分濃度高,大部分植物不能生長,更不用說種糧食。

但是,這些鹽鹼地是國家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要知道,我國的耕地面積約為20.25億畝(來源2016年國土資源公報)。

怎麼把鹽鹼地利用起來,變成生產糧食的良田?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以袁隆平院士為先鋒的我國水稻科研工作者站了出來,進行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品種培育及核心技術研究。

致力於突破「藏糧於地」空間、拓展「藏糧於技」儲備,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並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

基於此,由袁隆平院士倡議,以搶佔國際鹽鹼地利用技術領先地位、培育糧食生產新增長點為目標的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中心正在加緊籌備建設中。

2019年12月18日的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協調會

「耐鹽鹼水稻研究許多國家都在做,包括印度、日本、韓國等國家,甚至有些國家已經研究了幾十年,但進展都不大。為什麼我們僅通過短短幾年研究,就有所突破?」袁隆平說,「因為我們將水稻耐鹽鹼基因與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結合了起來。」

袁隆平院士提出最新指導意見:「不斷發掘水稻耐鹽鹼基因,並將其轉育到秈粳交高產雜交稻,特別是第三代雜交稻上。」

袁隆平院士提出了耐鹽鹼水稻的十年「小目標」:

選育出耐鹽度在3‰至6‰、耐鹼在pH9以上的耐鹽鹼水稻品種。年推廣面積達1億畝,平均畝產300kg,每年可增產300億公斤糧食

300億公斤糧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相當於湖南目前全年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近8000萬人口。」說到此,89歲的袁隆平院士很是興奮。

相關焦點

  • 爭分奪秒向鹽鹼地要糧!記者直擊海水稻雜交實驗,高溫天裡稻花香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谷朝明 通訊員 杜德樂「稻花香裡說豐年」,進入8月中旬,在青島種植的海水稻也迎來了抽穗揚花期。海水稻的選育工作目前正處在雜交育種階段,為了篩選出更耐鹽鹼更優產的種質資源,這也是海水稻非常關鍵重要的選育階段。在國家大力倡導「光碟行動」,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的同時,海水稻研發人員正在頂著高溫天氣在田間勞作,爭分奪秒地向鹽鹼地「要糧食」。
  • 袁隆平抖音一天粉絲數破千萬!第一條抖音將是這個內容
    談拓荒人之前,還是要從袁隆平的「海水稻」說起。我國有15億畝荒蕪的鹽鹼地,其中約有2-3億畝具備改造成農田的條件。基於此,袁隆平提出了一個十年「小目標」:向一億畝鹽鹼地要糧,每年增產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8千萬人口。希望通過耐鹽鹼雜交水稻的研發和推廣,讓鹽鹼地像普通耕地那樣造福人類,他把海水稻技術的突破和創新稱為「拓荒人精神」。
  • 袁隆平:改造1億畝鹽鹼地種水稻,每年能多養活8000多萬人口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它們也是我國未來極為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如果我們抓緊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培育及核心技術研究,並將其中1億畝改造成水稻田,按每畝300公斤估算,則有望每年增加能養活8000多萬人口的糧食產量。
  • 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
    袁隆平:「海水稻」若研究成功 可多養活1億人口 袁隆平在此前的採訪中說 「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少 18億畝耕地紅線 但是我們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他曾說,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給國家至少增加1億畝耕地,可以多養活1億人口。他曾說,按現在情況每公頃增產2噸,可以增產1億6千萬噸稻穀,可以多養活5億人口,這是我的夢想。《面對面》將帶你親密接觸我國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展海水稻保障中國與世界糧食安全
    「要通過海洋科技保證糧食安全,要『開發利用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保障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9月7日在青島舉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袁隆平表示,水稻是眾所周知的最主要糧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預計到2030年全世界必須比1995年多生產60%稻穀才能滿足需要。當前每公頃稻田可以一年養活27個人,到2050年則必須提供43人的口糧,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是嚴峻的問題。」袁隆平介紹說,世界有9.5億公頃的鹽鹼地,亞洲有3.2億公頃,佔全球的1/3以上。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展海水稻保障中國與世界糧食安全
    中新社青島9月7日電 (記者 胡耀傑)「要通過海洋科技保證糧食安全,要『開發利用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保障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9月7日在青島舉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
  • 袁隆平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養活8000萬人口!
    而剛剛傳來好消息,袁隆平又有大動作——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儘管今年達到90歲的高齡,但袁隆平依然沒有放下糧食科研工作,而且一直帶領團隊攻關一線,最近他向媒體介紹了最新的研究進展。資料顯示,我國有15億畝荒蕪的鹽鹼地,是重要的後備耕地資源,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不僅能夠有效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將能夠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袁隆平:鹽鹼地種水稻可進一步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
    論壇現場展出的產自鹽鹼地的農副產品。 王曉斌 攝中新網三亞12月18日電 (記者 王曉斌)18日在三亞參加第四屆國際海水稻論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鹽鹼地種水稻可進一步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中國有十幾億畝鹽鹼地,其中一億多畝可以種水稻,按照每畝300公斤收入,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參加論壇的不少專家認為,研發海水稻改良鹽鹼地可使鹽鹼地成為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部分。
  • 中國最大沙漠邊緣長出「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魯網10月27日訊 向鹽鹼地要糧,在鹽分高達15‰的土地裡種糧,這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但在重度鹽鹼地、被視為「農業的荒漠」的新疆嶽普湖縣,這一神話已經變為現實——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
  • 鹽鹼地也能長莊稼:年內將推廣至10萬畝 仍有2億畝空間
    財聯社6月9日訊,此前通過自主研發技術,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 袁隆平又有新身份!受聘為廣東這所高校特聘院士
    他指出,長期以來,袁隆平院士對廣東海洋大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工作給予了悉心指導和熱情關懷。近一年多來,在袁隆平院士、馬國輝研究員等多名海水稻研究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廣東海洋大學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濱海農業學科建設尤其是耐鹽鹼水稻的科學研究方面邁出了新步伐。
  • 海水稻就是種福田!袁隆平: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11月29日,袁隆平院士在論壇現場視頻致辭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會議上,袁隆平院士以視頻形式致辭並高度評價海水稻推廣豐收成果,他指出:「耐鹽鹼水稻有望大面積畝產達到袁隆平院士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袁隆平院士曾經說過:「一粒糧食可以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飯碗就要捧在我們自己手裡。」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種植再豐收 理論畝產548公斤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再豐收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有一片300畝的海水稻田。袁隆平團隊沙漠邊培育海水稻連續3年測產穩定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7日電(記者高晗)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548.53公斤/畝。
  • 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來源:經濟日報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試驗田中,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土地整理有條不紊,5000多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3月5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向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攻勢發起新一輪衝鋒。
  • 袁隆平在新疆沙漠種植的「海水稻」成功收割啦!荒灘戈壁再創奇蹟,沙漠即將變良田!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將擴大鹽鹼地改良面積
    位於新疆嶽普湖縣耐鹽鹼海水稻實驗基地的海水稻正式開鐮收割。此前,經測產驗收專家的田間測產,畝產達到了548.53公斤。  嶽普湖縣土壤鹽鹼程度高,乾旱少雨,全縣90%的耕地受到鹽鹼化的侵害。自2018年起,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嶽普湖縣作為全國首批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基地之一,進行海水稻種植試驗。
  •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但是,距離大面積商業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陳日勝也正為這個在擴大試驗:  陳日勝:「做區試的話不是在淡水裡做,要在有鹽分的土地裡做。我們要做的話,每個區域要開發200畝的區試的基地再做,所以我們現在布局那麼多點。」
  • 袁隆平團隊再為世界做出讓國人驕傲的貢獻
    大好消息,就在全球為糧食而發愁,8億人口面臨餓肚子的情況之下,袁隆平,袁老爺子的團隊,又幹出一件大好事,此舉又能多解決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次又有什麼大招呢?
  • 黃海之濱鹽鹼地裡竟能種出大米
    兩種新型水稻,都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來。此前,袁隆平曾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增產約20%,幫助中國多養活7000萬人。海水稻:讓我國數億畝鹽鹼地有望變成未來糧倉金秋9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