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鹽鹼化治理方案

2020-11-24 炭行家

土地鹽鹼化治理是目前國內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其危害性深,受害面積大,所以社會各界專家等對鹽鹼地改良都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們就土地鹽鹼化的治理加以分析和探討。

對於土壤鹽鹼化的危害,關注它的都很清楚,在這裡只做一下簡單普及:土壤鹽鹼化會導致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等能力嚴重下降,造成植株病害,長勢弱小甚至死亡,這些對於農作物而言是致命的,可直接導致減產和質量下降,甚至絕收。

土地鹽鹼化

土壤鹽鹼化

目前國內的主要改良方式有以下幾種:

1. 物理方法

物理改良主要是通過利用工程措施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等條件進而達到改良鹽鹼地土壤的效果。如:增設排鹼溝;剝離表層土利用其它土回填;增加土壤容重等方式。

2. 化學方法

鹽鹼地化學改良是通過增施化學改良劑和有機質等方式對土壤中的鹽鹼成分進行轉化、吸附或固定,從而達到降低土壤鹽鹼含量和改良土壤的目的。主要利用脫硫石膏和有機肥等方式。

3. 生物方法

生物修復法是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種植耐鹽鹼植物的方式來改良鹽鹼土壤,耐鹽植物對降低土壤容重和全鹽含量以及提高土壤水分入滲率、土壤肥力水平效果比較好。

以上三種的改良方式只是粗略地將多種不同的改良方法歸類為這三種,具體到每種方案卻是內容不一,效果各異。因而,我們需要分析一下這三種方法各自所呈現的利弊關係。

首先來說物理方法,很多物理方法雖然能夠有效降低土壤鹽分,起效快,但是基礎投資比較大,工程也相對複雜,需要多人參與實施,費工費時、勞民傷財。通過機械鋪設暗管達到洗鹽排鹼的目的,每畝成本在1000-3000元不等。

其次化學方法主要是施用改良劑,見效快但是成本高,且有些化學方案的實施會衍生出其他棘手的問題,也並非長期合理的有效方法。改施鹽鹼地專用有機肥(千年松針土、褐煤、蛭石、黏土)每畝地成本在1500-2000元。

最後來說生物方法,生物方法雖然效果較好,但是同樣有投入大,技術要求高的難題,並且見效慢,周期相對較長。中科院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主任吳正巖說過,傳統土壤修復,一畝成本要3000元到幾萬元不等。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投入了這麼大的成本卻不能從根本上治理土地鹽鹼化問題,因為這些方法針對舊有鹽鹼化有治理效果,但是對新增的鹽鹼化問題卻無法根治,隨著後續人為對土地的影響,土地鹽鹼化問題依然會再次出現,不得不說是一種很大的遺憾。

我國鹽鹼地主要分布於西北、華北、東北和濱海地區,總面積超過5億畝。僅在2017年時,鹽鹼地佔到了全國可用土地面積的4.88%,隨著次生鹽鹼化土地的增多,現節點為止的數據只增不減。因此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是採用經濟、高效的方法降低土壤鹽鹼地的危害面積。

何為經濟?曾有人給我們留言,每畝地的成本只要控制在500元以內,就能接受,於是我們暫定為500元/畝以內的成本就是相對經濟的成本。何為高效?黑龍江地區一年一茬作物種植,且鹽鹼地較為嚴重,就中等程度的鹽鹼地來說,我們就定為:半年效果明顯,不影響作物種植結果,即為高效。

目前來說,我們有一種高效、經濟的土壤鹽鹼治理方法——施用我們研製生產的土壤改良劑。我們土壤改良劑的主要成分來自於生物炭,材質多為玉米秸稈。利用廢棄的玉米秸稈經過炭化活化過程製作成生物炭,利用其優質的生物特性將其作為土壤改良劑用於土壤還田,達到取之于田還之于田的目的和效果。

生物炭對於土壤環境來說,有著非常優質的改良效果,它獨特的多孔隙結構和較大的比表面積可以將多餘的鹽分等吸收,並且通過離子交換等形式,有效抑制鹽鹼地的生成。高效且沒有副作用的方式,並且在治理鹽鹼地的同時增加土壤肥力,疏鬆土壤。最關鍵的是經過估算,每畝地的成本僅為300元左右,使用一次可以發揮作用一年,逐年使用不僅可解決土壤舊有的鹽鹼化問題,同時能夠預防新增的土壤鹽鹼化問題。這是不是非常的經濟、高效?

今天就給大家說這麼多,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或者問題諮詢的,歡迎聯繫炭行家。

土地鹽鹼化zhili

相關焦點

  • 如何治理土地鹽鹼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鹼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鹽鹼地是指地下潛水位升高、礦化度增強,加上氣候乾旱和蒸發強烈,導致深層土壤鹽分向表土遷移,表土鹽化或鹼化程度加重的現象。鹽鹼土形成的實質是可溶性鹽類在土壤中發生重新分布,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超過了正常值。鹽鹼地是中國最主要的後備土壤資源,改良利用鹽鹼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沃土地變成鹽鹼地 治理遭遇資金不足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新華社記者郭剛 程楠  昔日土質肥沃的土地如今變成白茫茫的鹽鹼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
  • 科學網—促進土鹽分離的鹽鹼化治理新模式
    ◎通過調查與分析,在我國旱區鹽鹼治理中土鹽—水鹽分離的土壤鹽鹼化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強。 土壤鹽鹼化是土壤和土地退化的主要類型之一,通常是指由於地下水位過高而引起的土壤易溶性鹽類在土壤表層積聚的過程。土壤鹽鹼化主要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及受海水浸灌的海濱低地區域。
  • 什麼是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土壤鹽鹼化
    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土壤表面的鹽分主要是來自地下水的,即地下水的上升將鹽分積累到土壤表面。土壤鹽鹼化是由於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累積到地表形成的。  形成土壤鹽鹼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鹽分;濱海地區的鹽鹼化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尤其是在「海水入侵」背景下,地下水含鹽量更高。
  •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發布日期:2020-10-10 09:18 瀏覽次數:
  • 大荔部分土地鹽鹼化問題亟待解決
    最近,記者接到大荔縣戶家鄉謝家坡村群眾反映,由於他們村的大片土地鹽鹼化嚴重,導致農作物產量大幅降低,農民收入銳減,為此他們心急如焚。  在謝家坡村的地頭,記者日前在一片玉米田裡看到,這裡的土壤鹽鹼化嚴重,玉米苗稀稀拉拉,而且長勢不旺。村民謝勇軍告訴記者:「我原先在這地裡種棉花,棉花長勢不行,我把棉花重新犁了後種了苞谷,苞谷也這樣,這鹽鹼真把人弄得沒辦法。」
  • 「鹽鹼地種菜」:中國西部農民探索土地治理初見成效
    (原標題:「鹽鹼地種菜」:中國西部農民探索土地治理初見成效) 新華社蘭州
  • 為什麼大棚內土地容易鹽鹼化,如何避免鹽鹼化?
    其中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中的土壤更容易出現鹽鹼化這種問題,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溫室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和避免或者改善土壤鹽鹼化的一些措施! 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 1、溫室大棚種植茬口多且容易出現連作障礙 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種植基本上不存在歇茬的情況,基本上就是上茬作物剛扒園,下茬作物就要跟著種植了,加上溫室大棚經常連續多年種植同一種作物,吸收土壤的養分也大多相似,很容易造成土壤內營養物質出現失衡狀況造成土壤鹽鹼化。
  • 鬥爭「鹽鹼化」 甘肅任重道遠
    鹽鹼化被稱為土地的癌症,輕度發生時若不及時治理,等到發展到重度再去治理,所花的代價就要高出幾十倍。  自2010年開始,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實施了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項目,目前已在甘州區、民勤縣、景泰縣、靖遠縣等8個縣區實施了鹽鹼地改良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每年損失糧食過億公斤  「以前這裡是鹽鹼灘,寸草不生。」
  •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出現以上三種現象就說明土壤鹽漬化已經比較嚴重,土壤需要進行治理改良了。白綠紅現象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都會對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二、土壤鹽鹼化、酸化現狀:土壤鹽鹼化、酸化障礙主要是不良施肥習慣和土壤差異導致的。
  • 課外地理 | 什麼是土地鹽鹼化?
    相對來說低地更容易發生鹽鹼化。4、河流和海水的影響: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1)A地:降水較少,氣候乾旱,地表蒸發旺盛,鹽分易隨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形成鹽鹼化;加上不合理的引水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導致地下鹽分的上移,加劇了鹽鹼化。
  • 釋惑 |為什麼這裡會出現鹽鹼化?
    所以我們要了解鹽鹼地的形成機理及治理措施。 一般來說關於鹽鹼化的形成原因與治理措施我們可以歸納如下:鹽鹼化形成原因及基本治理措施    地理蹊@謝皆兵製圖所以在分析鹽鹼化的形成與治理時要從水和鹽兩方面入手: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留在這裡?水如何把鹽稀釋?
  • 引黃河水就能導致土地鹽鹼化?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直接將土地鹽鹼化歸咎到引黃河水灌溉是不正確的,因為鹽(氯化鈉)是地球上廣泛存在的一種物質,江河湖海甚至是地下水等都有鹽分,只不過是含量有高有低而已,例如波羅的海屬於半鹹水水域,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它是由於緯度較高蒸發量較小、海域封閉與外海水體交換較少以及河流匯入等因素造成的。
  •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近年來,甘肅省景泰縣灌區的農民卻因為土地鹽鹼化嚴重而失地。作為黃河中上遊重要的高揚程灌溉農業區,由於地下水位不斷抬升,治理資金嚴重匱乏,景泰縣鹽鹼正在無情吞噬灌區的大片良田沃土。 據記者了解,目前景泰縣土地鹽鹼化最嚴重的草窩灘鎮鹽鹼地總面積已經達到1.4萬畝,因鹼撂荒地達到了2770畝,全縣因鹽鹼化而被迫棄耕荒蕪的耕地達2萬多畝,並逐年擴大。
  • 好方法遭遇推廣難題 根治鹽鹼化有待機制再創新
    直到近幾年,由於實施了草原承包、休禁牧等積極政策,人工治理面積才與土壤的鹽鹼化發展進度勉強持平。因此,真正根治土地鹽鹼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日,多年傾情於草原鹽鹼化治理的省草原飼料中心試驗站研究員張鵬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他的感受。  雙重因素導致松嫩平原鹽鹼化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黑龍江省鹽鹼化土壤的總面積為1769萬畝,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
    胡樹文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通過多年的鹽鹼土壤改良實踐,他們總結並完善了鹽鹼土壤整治、改良、管理、培肥「四位一體」的改良和高效種植技術,為鹽鹼地改良提供了一整套方案,目前相關技術成果已經在松嫩平原大面積推廣應用。
  • 微專題|鹽鹼化
    但鹽漬化土壤因較高的鹽分含量不利於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是限制我國農林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艱巨。目前為止,我國還有80%左右的鹽漬土尚未開發利用,所以如何開發利用鹽漬化土地資源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新聞—科學網
    胡樹文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通過多年的鹽鹼土壤改良實踐,他們總結並完善了鹽鹼土壤整治、改良、管理、培肥「四位一體」的改良和高效種植技術,為鹽鹼地改良提供了一整套方案,目前相關技術成果已經在松嫩平原大面積推廣應用。
  •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提到鹽鹼地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治理鹽鹼地」;改良或者肥料企業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們可以改良鹽鹼地或者我的產品是抗鹽鹼的」。
  • 為治理渤海汙染專家建議 挖條河切斷山東半島
    據了解,渤海汙染治理的兩大難題就是陸源汙染嚴重和水體交換能力差,這也導致渤海受汙染面積從1992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50%。王詩成認為,根治渤海汙染應由傳統的治汙為主改為「治」、「疏」並舉,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入海排汙總量的控制力度,加強沉積性汙染的生物治理;同時要解決渤海的海水快速交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