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棚內土地容易鹽鹼化,如何避免鹽鹼化?

2020-11-24 騰訊網

近年來蔬菜大棚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中溫室大棚的一些問題也逐漸的顯露出來。其中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中的土壤更容易出現鹽鹼化這種問題,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溫室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和避免或者改善土壤鹽鹼化的一些措施!

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

1、溫室大棚種植茬口多且容易出現連作障礙

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種植基本上不存在歇茬的情況,基本上就是上茬作物剛扒園,下茬作物就要跟著種植了,加上溫室大棚經常連續多年種植同一種作物,吸收土壤的養分也大多相似,很容易造成土壤內營養物質出現失衡狀況造成土壤鹽鹼化。

2、大量施用化肥

由於種植比較頻繁,土壤本身的肥力無法支撐作物的生長所需,所以大多數種植戶都會大量施用化肥。而化肥施用過量或者是無法被作物吸收的部分殘留下來,就會留在土壤之中引起土壤鹽鹼化。

3、澆水次數頻繁,強度大

溫室種植澆水次數一般都比較頻繁,很容易導致棚室土壤的結構遭受到破壞形成板結。一旦土壤受到破壞,通透性就會變差,鹽分無法及時滲透到土壤之中,只能在土壤表面積累形成鹽鹼。

4、棚室內溫度較高

溫室大棚是封閉條件,溫度相對外界比較高,水分蒸發也比較大。隨著水分的增發,土壤深處的鹽分隨著水分順著毛細管上升到地表,並在地表積累形成鹽鹼。

如何防治和改善土壤鹽鹼化

1、深耕土壤及時鬆土:受到種植模式的影響,很多大棚種植戶對於溫室大棚的土壤耕作並不在意。但是土壤鹽鹼化往往就是因此引起的,所以及時疏鬆土壤耕作層,破除土壤板結,打破土壤的毛細現象,可以有效阻止土壤返鹽。

2、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施肥的時候要講究科學施肥,配方施肥,而不是盲目的大量施肥或者偏施肥料。尤其是施肥的時候可以配有有機肥共同施用,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酸和有機質,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環境結構。

3、灌水排鹽:通過對棚內灌水浸泡或者在雨天揭開棚膜,讓雨水衝刷地表的方式達到排鹽、降鹽的效果,可以排除土壤中的一些鹽分,但這種方法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4、地膜覆蓋、輪作輪休:地膜覆蓋種植能有效減少雜草的發生、保水、保肥,同時也有降低土壤鹽鹼化的效果。而根據地塊情況和季節環境合理的輪作換茬、休閒土地,更是有抑制土壤鹽鹼化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淺談蔬菜種植大棚的鹽鹼化防治問題,注意這七點,與鹽鹼化說拜拜
    大棚蔬菜的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伴隨著大棚蔬菜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戶在種植大棚蔬菜的過程中也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大棚再經過長時間的耕作之後,土地的鹽鹼化會加重。眾所周知,華北平原地區鹽鹼化嚴重,為了種地,人們會進行科學的洗地,減輕土壤的鹽鹼化。大棚蔬菜種植其實也是一樣,科學的洗地對減緩大棚鹽鹼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二、土壤鹽鹼化、酸化現狀:土壤鹽鹼化、酸化障礙主要是不良施肥習慣和土壤差異導致的。
  • 怎樣鑑別和解決大棚土壤鹽鹼化問題?
    設施大棚多用來種植經濟類作物,棚內的土壤由於連茬種植不休耕,對作物對養分投入過分重視,盲目投入大量的各類肥料,同時因為棚膜覆蓋,沒有雨水的淋溶稀釋, 所以大棚種植土壤最容易出現鹽鹼化問題。土壤發生鹽鹼化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減產,同時作物品質大幅降低,植物抗性變差,容易發生病蟲害,給種植戶生產、銷售都會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那麼如何鑑別大棚土壤是否出現鹽鹼化問題呢?
  • 如何治理土地鹽鹼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鹼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鹽鹼地是指地下潛水位升高、礦化度增強,加上氣候乾旱和蒸發強烈,導致深層土壤鹽分向表土遷移,表土鹽化或鹼化程度加重的現象。鹽鹼土形成的實質是可溶性鹽類在土壤中發生重新分布,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超過了正常值。鹽鹼地是中國最主要的後備土壤資源,改良利用鹽鹼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 土地鹽鹼化治理方案
    土地鹽鹼化治理是目前國內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其危害性深,受害面積大,所以社會各界專家等對鹽鹼地改良都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們就土地鹽鹼化的治理加以分析和探討。土地鹽鹼化土壤鹽鹼化目前國內的主要改良方式有以下幾種
  • 什麼是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土壤鹽鹼化
    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土壤表面的鹽分主要是來自地下水的,即地下水的上升將鹽分積累到土壤表面。土壤鹽鹼化是由於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累積到地表形成的。  形成土壤鹽鹼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鹽分;濱海地區的鹽鹼化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尤其是在「海水入侵」背景下,地下水含鹽量更高。
  •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沃土地變成鹽鹼地 治理遭遇資金不足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新華社記者郭剛 程楠  昔日土質肥沃的土地如今變成白茫茫的鹽鹼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
  • 大荔部分土地鹽鹼化問題亟待解決
    最近,記者接到大荔縣戶家鄉謝家坡村群眾反映,由於他們村的大片土地鹽鹼化嚴重,導致農作物產量大幅降低,農民收入銳減,為此他們心急如焚。  在謝家坡村的地頭,記者日前在一片玉米田裡看到,這裡的土壤鹽鹼化嚴重,玉米苗稀稀拉拉,而且長勢不旺。村民謝勇軍告訴記者:「我原先在這地裡種棉花,棉花長勢不行,我把棉花重新犁了後種了苞谷,苞谷也這樣,這鹽鹼真把人弄得沒辦法。」
  • 釋惑 |為什麼這裡會出現鹽鹼化?
    鹽鹼化形成原因及基本治理措施    地理蹊@謝皆兵製圖所以在分析鹽鹼化的形成與治理時要從水和鹽兩方面入手: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留在這裡?水如何把鹽稀釋?如何把鹽帶走或轉化等。鹽鹼地的形成:1、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分,由於地面蒸發作用,隨著土壤毛細管作用使所含鹽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層,水分蒸發後,使鹽分留在土壤表層,聚積而形成鹽鹼地(土)。
  • 課外地理 | 什麼是土地鹽鹼化?
    1、氣候條件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 十幾年的老菜地應該見見太陽了——西紅柿種植中土壤鹽鹼化的危害
    如果種植中等果型的品種,情況更是嚴重,而且對比其他的土地,更容易得病。也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不知道怎麼造成的,只是單純的以為是重茬地的事,也就是倒倒茬,沒有其他的辦法。後來我們找來了專門測試土地鹽鹼性的儀器,才發現土地已經鹽鹼化了。
  • 科學網—促進土鹽分離的鹽鹼化治理新模式
    ◎通過調查與分析,在我國旱區鹽鹼治理中土鹽—水鹽分離的土壤鹽鹼化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強。 土壤鹽鹼化是土壤和土地退化的主要類型之一,通常是指由於地下水位過高而引起的土壤易溶性鹽類在土壤表層積聚的過程。土壤鹽鹼化主要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及受海水浸灌的海濱低地區域。
  • 引黃河水就能導致土地鹽鹼化?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原題為什麼耕地用黃河水長期灌溉會形成鹽鹼地?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直接將土地鹽鹼化歸咎到引黃河水灌溉是不正確的,因為鹽(氯化鈉)是地球上廣泛存在的一種物質,江河湖海甚至是地下水等都有鹽分,只不過是含量有高有低而已,例如波羅的海屬於半鹹水水域,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它是由於緯度較高蒸發量較小、海域封閉與外海水體交換較少以及河流匯入等因素造成的。
  • 微專題|鹽鹼化
    目前為止,我國還有80%左右的鹽漬土尚未開發利用,所以如何開發利用鹽漬化土地資源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鹽鹼地的分類:鹽鹼土形成的實質是可溶性鹽類在土壤中發生重新分布,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超過了正常值。
  • 一抔黃土生萬物,土壤鹽鹼化檢測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是我們夢中的桃花源記,古代的農業體系十分龐雜,管理起來已實屬不易。近些年,中國的農業越來越發展,也愈趨近機械化。未來的中國農業也朝著發達國家前進著,承包大面積的土地,土壤是否鹽鹼化,土壤適合種植什麼作物,卻成了很多農民頭疼的問題。土壤的PH酸鹼度檢測,土壤的含水率檢測,土壤的養分檢測,土壤的鹽度檢測等等,檢測項目及種類之多,造成很多人分不清楚土壤的這些值到底會對種植的植作物影響有多大。什麼樣的值又是適合植物生長的。
  • 鬥爭「鹽鹼化」 甘肅任重道遠
    原標題:鬥爭「鹽鹼化」甘肅任重道遠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我省每年因土地鹽鹼化損失的糧食超過1億公斤。隨著鹽鹼化程度的加劇,部分地方莊稼絕收、民房坍塌,由此導致的移民、再移民和棄耕現象時有發生。
  • 土壤鹽鹼化形成原因(附考點設計,關注+分享有驚喜)
    鹽鹼化土壤是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累積到地表形成的。形成土壤鹽鹼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鹽分;地下水距離地表要淺;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動力,如蒸發等作用力。在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的地區,容易形成土壤鹽漬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鹽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又比較乾旱,則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在土壤中。
  • 土壤出現酸化、板結、鹽鹼化怎麼辦?
    土地由於連年耕種,大量使用化肥,土壤出現酸化,板結,養分失調,次生鹽鹼化,重茬病害嚴重等,還有一些由於礦山開採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這裡不談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只談談由我們自己種地造成的各種土壤問題修復的方法。
  •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到了1980年左右,土地陸續開始鹽鹼化,當時採取開挖排鹼渠的方式恢復了耕種,過了幾年土地又開始鹽鹼,到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種程度。 「我們鎮上當初土地肥沃,糧食豐產的時候,這裡家家戶戶的糧油都是用水缸來裝的,可以想像當時這裡的土地是多麼的富饒。」草窩灘鎮副鎮長包仁豫說道,「而現在,全鎮已經有95戶農戶完全失地,土地鹽鹼化已經成為制約全鎮發展的主要因素。」
  • 好方法遭遇推廣難題 根治鹽鹼化有待機制再創新
    過去,我們對於鹽鹼化土壤的改造速度始終趕不上其發展速度。直到近幾年,由於實施了草原承包、休禁牧等積極政策,人工治理面積才與土壤的鹽鹼化發展進度勉強持平。因此,真正根治土地鹽鹼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日,多年傾情於草原鹽鹼化治理的省草原飼料中心試驗站研究員張鵬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