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生產了一個新的西紅柿品種,在生產前一年半的試驗期,該品種在各個實驗區域的整個生產周期都是很好的,在同類型的品種也算是表現不錯的。
第一年上市,今年春季就遇到了一點問題,先是天津的一個種植戶打過來電話說西紅柿長不大哦,很小,只有150克-200克,然後有一個棚裡抗病性還不行,一直卷葉。這是第一例。然後就是我們附近的一個老朋友家裡種了一畝地,也是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不過就是好了一點,說是種的其他的品種都不大,和往年一樣的管理,這兩年了都是這樣的。
兩例事情出來,我們去地裡拍了照,和我們實驗棚裡進行對比,最後進行了走訪,得出了結論,十幾年的老菜地了,最短的種菜年限也是七、八年,居然沒有卸過塑料膜,一四季都在種植耕作。
走訪中我們了解到,連年耕種的幾家一般都是上半年種植西紅柿,下半年種植辣椒等作物,中間土地旋耕,但是不卸塑料膜,不歇棚。前些年還好,但是這兩年,不管是什麼作物長勢都不怎麼好,同樣西紅柿品種,一樣的水肥管理,在別人家果個可以達到400克---500克的大果型,在自己家地裡最多是250-300克。如果種植中等果型的品種,情況更是嚴重,而且對比其他的土地,更容易得病。
也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不知道怎麼造成的,只是單純的以為是重茬地的事,也就是倒倒茬,沒有其他的辦法。
後來我們找來了專門測試土地鹽鹼性的儀器,才發現土地已經鹽鹼化了。我們這裡是關中平原地區,一直以來有土地肥沃,適宜耕種,關中糧倉之稱,還沒有注意土地鹽鹼化的問題。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土壤鹽鹼化呢?關鍵還是我們的種植有問題了,而且是常年積累的問題。
導致土壤鹽鹼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棚的環境相對封閉,土地利用率高,肥料施用量大,而且常年沒有卸塑料膜,就預示著常年沒有陽光的直射,更是長年沒有雨水淋溼,使得殘留的肥料不能溶解入土壤中,而是一直在耕作層,加上大棚裡面的溫度過高,水分蒸發量大,土壤深處的鹽分也會上升到表層長年積累,對土壤自然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第二,大棚種植時由於溫度和溼度的關係,在生產過程中有時候澆水次數過於頻繁,使得土壤結構遭受破壞,形成板結,土壤整體的透氣性會變得較差,鹽分不能及時滲透到深層中,長時間鹽分也會積累下來,造成鹽鹼化。
第三,這些年化肥施用過多也有一定的原因。尤其是硝酸銨等化肥施用過多,更易造成大棚內土壤鹽鹼化、板結,使得土壤通透性下降。
第四,生產過程中很多種植戶施入人畜糞尿時,特別是雞糞的使用,由於大棚內的溫度高,人畜糞尿迅速揮發分解後,大量的氨會被揮發掉,使得一些鹽類物質殘留在耕作層中,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結、鹽鹼化。
第五,多年連作形成的特殊環境,使有益微生物活動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細菌卻活躍起來,使有益微生物活動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細菌卻活躍起來,破壞了土壤微生物和無機養分的自然平衡,影響肥料分解。
所以,是時候讓您的土地見見太陽和雨水了。
每年上半年的種植結束後,可以用一段時間深翻土地,將含有鹽分的表土下翻到下層,可以有效地減少鹽害。
同時在施肥方面可以多使用有機肥,既可以增強肥力,還有利於蔬菜根系的伸展,植物根系好了,一方面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還能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土地也是有使用年限的啊!不要把自己安排的太辛苦,土地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