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遭遇推廣難題 根治鹽鹼化有待機制再創新

2020-11-24 搜狐網

  東北網9月8日電「黑龍江省治鹼改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在多年的治理過程中,科技人員創造、發明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但是,受到了自然條件、資金、觀念、體制等多方面問題困擾。過去,我們對於鹽鹼化土壤的改造速度始終趕不上其發展速度。

直到近幾年,由於實施了草原承包、休禁牧等積極政策,人工治理面積才與土壤的鹽鹼化發展進度勉強持平。因此,真正根治土地鹽鹼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日,多年傾情於草原鹽鹼化治理的省草原飼料中心試驗站研究員張鵬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他的感受。

  雙重因素導致松嫩平原鹽鹼化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黑龍江省鹽鹼化土壤的總面積為1769萬畝,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那麼導致松嫩平原發生大面積鹽鹼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張鵬詠認為,客觀條件的影響和人對自然環境的過度索取是造成松嫩平原鹽鹼化的兩大主要因素。由於松嫩平原閉流區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和多年來氣候乾旱的影響,當土壤中的水分被蒸發後,剩餘的鹽就在土壤表層逐步積累並危害植物生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地表植被再被人為破壞,土地的鹽鹼化就會隨之發生。同時近年來,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畜牧業迅猛發展也使當地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統計表明,目前西部地區的牛羊存欄總數已經超過草原可承載能力的3.9倍。

  張鵬詠告訴記者,黑龍江省雖然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鹽鹼化土壤進行大面積治理,每年的治理面積都達到上百萬畝,但是,在1996年以前,全省每年新發生的鹽鹼化土壤面積都要超過治理面積。土地的鹽鹼化一直處於繼續擴展的態勢。直到1996年,黑龍江省出臺草原承包政策,近兩年,安達等主要牧區先後還實施了草原輪牧、休禁牧等有利改善生態環境的積極措施,目前,黑龍江省每年鹽鹼化土壤的新發生面積與治理面積基本持平。

  新技術行之有效但推廣遇阻

  在二十多年來的治鹼改草過程中,科技人員發明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除了在安達、青岡、肇東等地試驗並取得成功的振動深松集成技術外,由省草原飼料中心試驗站研發的《松嫩草地綜合治理項目》和《黑龍江省高產高蛋白高抗性苜蓿品種選育與推廣應用》等技術還先後在2002年和2005年獲得省長特別貢獻獎。

  可以說,這些新技術在治鹼改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他們的推廣卻並非一帆風順。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治鹼改草工作的投資主體依然是政府部門,資金不足成為制約該項工作的瓶頸。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松嫩地區鹽鹼草地治理現場會上,省農業開發辦今年初步安排資金1400萬元,用於對9萬畝鹽鹼地改草工作。顯然對於西部地區每年百萬畝新發生的鹽鹼化土壤來說,9萬畝並不是一個讓人樂觀的數字。

  採訪中,科研人員一直認為,發動農民主動治理鹽鹼地,建設人工草場至關重要。但是,即便是採取成本最低的生物措施,每治理、發展一畝人工草場的成本大約為100元左右,那麼治理一片1000畝左右的鹽鹼地,一次性投入就需要10萬元,這已經遠遠超過普通農民的承受能力,因此,一些農民雖然願意改變環境但往往因資金不足而作罷。

  根治鹽鹼化有待機制再創新

  「單從生產力角度看,天然草場的生產力往往只及人工草場的四分之一至七分之一。很多畜牧業發達的國家,人工草場是為畜牧業提供優質飼草、飼料的必要保證。在法國,人工草場佔草原總面積的80%;在國土面積廣闊的美國,人工草場的比例也佔到20%。而我國目前的人工草場面積還不足草原總面積的4%。」張鵬詠認為,觀念和體制的落後是導致人工草場面積不足、草原退化、鹽鹼化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草原承包者的承包面積大多不足百畝,分散經營、小規模生產導致承包者對草原投入不足,對草場退化、鹽鹼化重視不夠。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這種由於運行機制的不暢通而導致鹽鹼化土壤治理不力的現象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關注。在青岡、安達等地,已經開始有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思路開展治鹼改草的先例,像青岡縣就建立了草場改良機制。通過採取集體經營、個人承包、社會拍賣等多種形式,對新村鄉、中和鎮、農場三隊等地原本分散的小塊草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改革後,草場的經營管理效益顯著增強,業主運用先進技術改造草場的積極性提高了,草場的鹽鹼化改良進程隨之加快。應該說,像這樣的成功經驗值得相關地區和部門借鑑。

  圖為省草原飼料中心試驗站工作人員在試驗區內檢查飼草長勢。賈紅路 攝

  圖為安達項目區治鹼改草前,土壤鹽鹼化程度嚴重。黃彥 攝

相關焦點

  • 土地鹽鹼化治理方案
    對於土壤鹽鹼化的危害,關注它的都很清楚,在這裡只做一下簡單普及:土壤鹽鹼化會導致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等能力嚴重下降,造成植株病害,長勢弱小甚至死亡,這些對於農作物而言是致命的,可直接導致減產和質量下降,甚至絕收。
  • 山東召開訴訟誠信體系建設暨執行機制創新經驗推廣會
    | 來源:中國法院網山東頻道 | 作者:肖春燕 石少紅   6月19 日至20 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訴訟誠信體系建設暨執行機制創新經驗推廣現場會
  • 科學網—促進土鹽分離的鹽鹼化治理新模式
    ■王飛 ◎鹽鹼化土壤中可溶性鹽類含量高,通常有機質含量極低,土壤結構不良,土表常有白色鹽分積澱,直接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和作物生產。為此,治理和改良鹽鹼土已經成為世界發展農業、治理環境的重點之一。 ◎我們發現,在治理效果和環境影響等方面,目前的各類治理方法都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 如何解決盆栽土鹽鹼化難題?將它兌水澆花,不換盆也能輕鬆搞定
    家養的花卉大多是南方的花,相對於北方的常綠植物,南方的植物更加多樣,觀賞性也更加好。南方的植物到了北方,給北方的花友帶來了美的享受,不過不同的水土卻給花兒帶來了很大的傷害。要用1:1000的比例兌水調和之後再進行澆水,一次性把盆土澆透。
  •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沃土地變成鹽鹼地 治理遭遇資金不足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新華社記者郭剛 程楠  昔日土質肥沃的土地如今變成白茫茫的鹽鹼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
  • 危重出血性疾病發病機制新發現和關鍵治療技術的創新及推廣
    針對以上情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張曉輝教授帶領團隊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開展「危重出血性疾病發病機制新發現和關鍵治療技術的創新及推廣」研究,項目組歷時11年,對危重出血性疾病進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多項危重出血性疾病關鍵治療技術,推廣到全國超過 90 家血液中心應用,在實施與應用推廣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鬥爭「鹽鹼化」 甘肅任重道遠
    原標題:鬥爭「鹽鹼化」甘肅任重道遠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我省每年因土地鹽鹼化損失的糧食超過1億公斤。隨著鹽鹼化程度的加劇,部分地方莊稼絕收、民房坍塌,由此導致的移民、再移民和棄耕現象時有發生。
  • 課外地理 | 什麼是土地鹽鹼化?
    5、耕作管理的不當: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所謂耐鹽鹼高產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在鹽度不低於1%的海水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較高的水稻品種,畝產300公斤左右,4月播種,秋天收穫。目前來看,我國內陸尚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
  • 盆土鹽鹼化可是大問題,立馬換盆換土,花卉還能救
    花盆土壤「鹽鹼化」,出現這種現象不要大意,換盆換土很容易對於養花的朋友來說,土壤鹽鹼化這種現象雖然少見,但影響卻和「爛根」一樣嚴重。尤其很多人都懵懂於其中的原理和機制,常常因為一些無心的舉動導致花盆中出現白霜和黃色的晶體,而這就是土壤鹽鹼化加劇的直接表現。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它,往往出現以上兩種情況時土壤的問題就已經算是相當嚴重了。倘若不能及時發覺和有所行動,花卉勢必活不長久。具體可參考下面的內容。
  • 李少平: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
    2016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認真總結地方經驗基礎上,制定了《意見》,為深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提供了全面、系統、綜合的政策性依據。《意見》發布後,各級人民法院特別是中基層人民法院,以變應變、以新應新,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以改革的思維與方法破解改革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 什麼是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土壤鹽鹼化
    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土壤表面的鹽分主要是來自地下水的,即地下水的上升將鹽分積累到土壤表面。土壤鹽鹼化是由於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累積到地表形成的。  形成土壤鹽鹼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鹽分;濱海地區的鹽鹼化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尤其是在「海水入侵」背景下,地下水含鹽量更高。
  • 為什麼大棚內土地容易鹽鹼化,如何避免鹽鹼化?
    其中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中的土壤更容易出現鹽鹼化這種問題,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溫室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和避免或者改善土壤鹽鹼化的一些措施! 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 1、溫室大棚種植茬口多且容易出現連作障礙 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種植基本上不存在歇茬的情況,基本上就是上茬作物剛扒園,下茬作物就要跟著種植了,加上溫室大棚經常連續多年種植同一種作物,吸收土壤的養分也大多相似,很容易造成土壤內營養物質出現失衡狀況造成土壤鹽鹼化。
  • 如何治理土地鹽鹼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鹼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鹽鹼地是指地下潛水位升高、礦化度增強,加上氣候乾旱和蒸發強烈,導致深層土壤鹽分向表土遷移,表土鹽化或鹼化程度加重的現象。鹽鹼土形成的實質是可溶性鹽類在土壤中發生重新分布,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超過了正常值。鹽鹼地是中國最主要的後備土壤資源,改良利用鹽鹼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 養月季最怕患上紅蜘蛛,有什麼好方法「根治」,階段不同方法不同
    養月季最怕患上紅蜘蛛,有什麼好方法「根治」,階段不同方法不同月季花這種植株在很多花友的家庭中經常看到,這種花卉姿態優雅端莊,雖然養護起來難度不高,但一旦遇到病害的話卻足夠令人頭疼,比如紅蜘蛛病就是其中一種,今天小花就來給大家支支招,家裡有養的花友可要留意了紅蜘蛛病的根治方式
  • 內蒙古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化耕地改良取得明顯成效
    據發布會介紹,多年來自治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特別是近兩年,通過整合部門職能、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員力量、聚合財力資源,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地改良,取得了明顯成效。
  •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發布日期:2020-10-10 09:18 瀏覽次數:
  • 淺談蔬菜種植大棚的鹽鹼化防治問題,注意這七點,與鹽鹼化說拜拜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大棚再經過長時間的耕作之後,土地的鹽鹼化會加重。其實只要做到以下七點,大棚鹽鹼化的問題很好解決的。而很多地方並沒有足夠的有機肥,三種肥料混合使用,這樣能夠有效的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緩解土壤鹽鹼化狀態。
  • 怎樣鑑別和解決大棚土壤鹽鹼化問題?
    土壤發生鹽鹼化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減產,同時作物品質大幅降低,植物抗性變差,容易發生病蟲害,給種植戶生產、銷售都會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那麼如何鑑別大棚土壤是否出現鹽鹼化問題呢?這裡翠花妹給大家總結幾個簡單方法: 1、察言觀色; 如果發現大棚地面有塊狀的白色結晶,可能是化肥使用量超大,鈉鎂離子和氯離子發生化合作用形成的鹼性結晶體,這些並不是植物的養分,又不能被土壤降解,就堆積在土層表面。
  • 用一個寒假,根治數學計算慢、粗心難題
    我們這門計算訓練營,會帶孩子們探究技巧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用這個技巧可以節省時間,這個技巧能不能推廣到更大的用途等等。  就像圖片中106×108那個例子的技巧,在這個小學計算課上能推廣到任意兩個三位數的乘法,哪種講授方式過程更能啟發思維、結論對孩子更有用,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 創新執行機制為信用建設探路
    創新執行機制為信用建設探路  寧波法院探索建立自動履行正向激勵和信用修復兩項機制  ● 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讓自動履行者享紅利,旨在將問題解決於「執行前」;信用修復機制,為自願履行者再「造血」,重在將問題化解於「執行中」  ● 自動履行正向激勵和信用修復兩項機制敏銳地抓住社會信用建設的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