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傾情原創編輯製作,如有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土壤鹽鹼化又稱土壤鹽漬化,
指土壤中可溶性鹽類
隨水向表層移動並積累下來,
而使可溶性鹽含量超過0.3%的過程。
土壤含鹽量太高,
從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簡單說,
就是土壤裡邊含有太多鹽分。
我們可以說土壤鹽鹼化是
在蒸發、地形、地貌和土壤質地的
共同作用下,
地下水向上運動
將鹽分積累到地表形成的。
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相對來說
低地更容易發生鹽鹼化。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
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
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
各種易溶性鹽類
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
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
逐漸積聚起來。
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
如其水面接近地面,
而該地區又比較乾旱,
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
便留下鹽分。
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
形成鹽鹼土。
二是地勢低洼,
沒有排水出路。
窪地水份蒸發後,
即留下鹽份,
也形成鹽鹼地。
具體的說
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氣候條件
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
乾旱、半乾旱地區,
降水量小,蒸發量大,
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
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
這就是「脫鹽」季節;
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
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
而聚集在土壤表層,
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
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
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
而西北地區,由於降水量很少,
土壤鹽分的季節性變化不明顯。
2、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
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
地形高低直接影響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
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係,
從大地形看,
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
在低洼地帶積聚。
鹽鹼土主要分布在
內陸盆地、山間窪地
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
如松遼平原。
從小地形(局部範圍內)來看,
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
鹽分往往積聚在局部的小凸處。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
一般來說,
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
高度也高,
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
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
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
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
容易積鹽。
4、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
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
促使積鹽。
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
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5、耕作管理的不當: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
或低洼地區只灌不排,
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
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
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
為防止次生鹽漬化,
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
嚴禁大水漫灌,
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2017屆河南省百校聯盟高三3月聯考)2016年10月12日上午,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李滄區籤約落戶,青島的「鹽鹼地」也可變身「良田」了。所謂耐鹽鹼高產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在鹽度不低於1%的海水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較高的水稻品種,畝產300公斤左右,4月播種,秋天收穫。
目前來看,我國內陸尚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試種、推廣成功後,按照每畝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下圖為我國鹽鹼地在耕地佔比分布圖。
(1)分析A地鹽鹼地面積較大及B地沒有鹽鹼地的原因。
(2)推測海水稻生長特性,並簡述我國栽種和推廣海水稻的優勢條件。
(3)有人認為在沿海地區不應大力發展海水稻,請說明理由。
(1)A地:降水較少,氣候乾旱,地表蒸發旺盛,鹽分易隨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形成鹽鹼化;加上不合理的引水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導致地下鹽分的上移,加劇了鹽鹼化。B地:位於山東丘陵,地勢較高,地下水水位深,鹽分不易上移;加上降水較多,對地表鹽分淋洗作用強,鹽鹼化不易發生
(2)特性:抗鹽鹼、抗澇;不需施肥、鋤草(或無病蟲害)。優勢條件:鹽鹼地和近海灘涂面積大;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糧食需求量大;技術條件有保障;大面積的季風氣候區,夏半年氣溫較高,適宜推廣海水稻.
(3)鹽鹼地種植水稻,產量低,經濟效益低;破壞灘涂生態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海域自淨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淤積,影響港口功能;影響海洋漁業發展
(2017天津3月質檢)子牙河和大清河是海河的兩大支流。子牙河由發源於太行山東坡的滏陽河和源於五臺山北坡的滹沱河匯成,大清河西起太行山區。
黃壁莊水庫位於滹沱河幹流的出口處,總庫容12.10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3400k㎡;流域蒸發量東部較大,西部較少。
土壤鹽鹼化是白洋澱地區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結合圖10,從地形和氣候的角度,分析湖區春季土壤鹽鹼化嚴重的主要原因。(6分)
白洋澱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土壤中可溶性鹽分多;春季氣溫回升、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每點3分,共6分)
圖片來自網絡
資料參考自網絡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