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製作,如有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土壤鹽鹼化簡單的說,就是土壤裡邊含有太多鹽分。土壤鹽鹼化是在蒸發、地形、地貌和土壤質地的共同作用下,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積累到地表形成的。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引起了次生鹽漬化。
土壤中都含有可溶鹽和鹼類物質,鹽鹼地的問題在於這類物質含量過高。
不同地區的土壤鹽鹼類物質的來源不同。
地理蹊@謝皆兵製圖
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分,隨著土壤毛細管作用上升到地表層,當其中的水分蒸發後,鹽分留在了土壤表層,並慢慢聚積而形成鹽鹼地。
另外,不合理的灌溉等人為措施也會使易溶鹽類在地表層積聚,從而形成人為的鹽鹼地。
在海濱地區,由於土壤長期受到海水浸漬,也會形成鹽鹼地。
鹽鹼地會影響作物養分吸收利用,造成土壤板結不滲水,作物根系難下扎,造成作物僵苗、枯萎。所以我們要了解鹽鹼地的形成機理及治理措施。
一般來說關於鹽鹼化的形成原因與治理措施我們可以歸納如下:
鹽鹼化形成原因及基本治理措施 地理蹊@謝皆兵製圖
所以在分析鹽鹼化的形成與治理時要從水和鹽兩方面入手: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留在這裡?水如何把鹽稀釋?如何把鹽帶走或轉化等。
鹽鹼地的形成:
1、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分,由於地面蒸發作用,隨著土壤毛細管作用使所含鹽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層,水分蒸發後,使鹽分留在土壤表層,聚積而形成鹽鹼地(土)。
2、不合理的灌溉等人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鹽類在地表層積聚,從而形成次生鹽漬化,人為的形成鹽鹼地(土)。
3、在海濱地區,由於常駐海水浸漬,也能形成鹽鹼地(土)。
4、受含鹽的地表徑流影響,也能形成鹽鹼地(土) 。
2018屆遼寧瀋陽市郊聯體一模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土壤鹽鹼化是白洋澱地區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下圖為海河流域示意圖及土壤鹽鹼化示意圖。
(1)從地形形和氣候的角度,分析該地春季土壤鹽鹼化嚴重的主要原因。
(2)請從生物與化學改良角度各舉一例說明鹽鹼地的治理措施。
(1)土壤鹽鹼化主要是由於地勢低洼,易積水,地下水水位高,深層鹽類物質隨著地下水水位上升,水分被蒸發後,鹽類物質集聚。鹽鹼化與氣候乾旱,蒸發強烈有關。白洋澱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土壤中可溶性鹽分多;春季氣溫回升、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
參考答案:該地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水位高,土壤中可溶性鹽分多;春季乾旱,農業需水量較大,灌溉量大;氣溫回升快,且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
(2)本題主要考查鹽鹼地的治理措施。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措施);農業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參考答案:生物措施:種植耐鹽鹼的綠肥和牧草。化學措施:增施化學酸性廢料,如過磷酸鈣,使PH值降低,或施用大量有機質。
2018屆湖南株洲高三質檢 讀「黃淮海平原地形圖和地形圖中A、B兩點間衝積囊剖面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衝積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異。
(2)描述黃河衝積扇沉積顆粒物的分布特徵。
(3)分析黃淮海平原土地鹽鹼化嚴重的原因,並簡述鹽鹼化的季節差異。
(1)三角洲位於河流的入海口;衝積扇位於河流的出山口 。 (2)衝積扇是流水堆積作用形成,隨著流量的降低顆粒大的先沉積,黃河自西向東流,自西向東顆粒逐漸減小,沉積厚度逐漸變小。參考答案:自西向東顆粒逐漸變小,自西向東沉積厚度逐漸變小(或者說由多變少)。(3)黃淮海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快氣溫高蒸發旺盛;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埋藏淺;人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導致土地鹽鹼化嚴重;季節差異的影響因素是降水,春季和秋季鹽鹼化嚴重,夏季降水多,為淋鹽季節,鹽鹼化有所緩解,冬季氣溫度相對穩定。參考答案:原因: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旺盛);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埋藏淺,高於臨界水位);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季節差異:春季和秋季鹽鹼化嚴重,夏季為淋鹽季節,鹽鹼化有所緩解 。2018屆浙江高三4月選考 材料一:左圖為黃河三角洲略圖。
材料二:傳統鹽鹼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開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鹽鹼含量。2000年以來,該地區引進暗管排鹽鹼技術,即在土壤中鋪設滲水管收集鹽鹼水,再通過排水管將鹽鹼水排出。目前,這一技術已成為黃河三角洲鹽鹼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右圖為暗管排鹽鹼示意圖。
(1)21世紀以來黃河三角洲河道未發生擺動,說明主要原因。
(2)從水循環角度,說明黃河三角洲土壤鹽鹼化的成因。
(1)黃河三角洲不斷改道,主要是由於河流含沙量較大,泥沙不斷在河口堆積,從而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濫導致。由於我國對黃河中上遊地區的生態治理,使得中上遊生態環境改善,水土流失減輕;水土保持工程發揮效益,泥沙減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徑流減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濫,從而黃河三角洲河道也未發生擺動。
參考答案:中上遊生態環境改善,水土流失減輕;水土保持工程發揮效益,泥沙減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徑流減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濫
(2)黃河三角洲,地勢低平,徑流緩慢,排水不暢,地表積水增多,導致地下水位上升;位於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從而導致水質下降,土壤的鹽分增加;再加上在乾旱季節,蒸發量較大,從而導致土壤鹽鹼化產生。
參考答案:地勢低平,徑流緩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發量較大
(3)簡述利用暗管技術排鹽鹼的主要優點。
(4)有專家認為,與商品穀物農業相比,該地更適宜發展大牧場放牧業。你認為專家提出該觀點的理由有哪些?
(3)本題主要考查治理鹽鹼化的措施。讀材料分析可知,該地在土壤中鋪設滲水管收集鹽鹼水,再通過排水管將鹽鹼水排出,一方面可以節約用水;另一方面,管道鋪在地下,能夠節約用地;而且對地下水的下降作用較為明顯,排鹽鹼的速度較快。
參考答案:節約用水;節約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鹽鹼快
(4)大牧場放牧業的發展主要從氣候、土地以及經濟效益來進行分析。該地位於華北地區,年降水量較少,灌溉水源緊張,發展大牧場放牧業,用水量減少,可以緩解水資源壓力;另外該地的土壤鹽鹼化較重,相對適宜牧草生長;畜牧產品市場擴大,牧業經濟效益更高。
參考答案:灌溉水源緊張,緩解水資源壓力;土壤鹽鹼化較重,相對適宜牧草生長;畜牧產品市場擴大,牧業經濟效益更高
圖片來自百度搜圖
資料參考自土壤學、科普中國、百度百科等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