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惑 |為什麼這裡會出現鹽鹼化?

2021-01-19 地理蹊

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製作,如有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土壤鹽鹼化簡單的說,就是土壤裡邊含有太多鹽分。土壤鹽鹼化是在蒸發、地形、地貌和土壤質地的共同作用下,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積累到地表形成的。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引起了次生鹽漬化。


土壤中都含有可溶鹽和鹼類物質,鹽鹼地的問題在於這類物質含量過高


不同地區的土壤鹽鹼類物質的來源不同。

地理蹊@謝皆兵製圖

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分,隨著土壤毛細管作用上升到地表層,當其中的水分蒸發後,鹽分留在了土壤表層,並慢慢聚積而形成鹽鹼地。


另外,不合理的灌溉等人為措施也會使易溶鹽類在地表層積聚,從而形成人為的鹽鹼地。


海濱地區,由於土壤長期受到海水浸漬,也會形成鹽鹼地。


鹽鹼地會影響作物養分吸收利用,造成土壤板結不滲水,作物根系難下扎,造成作物僵苗、枯萎。所以我們要了解鹽鹼地的形成機理及治理措施。 


一般來說關於鹽鹼化的形成原因與治理措施我們可以歸納如下:


鹽鹼化形成原因及基本治理措施    地理蹊@謝皆兵製圖


所以在分析鹽鹼化的形成與治理時要從水和鹽兩方面入手: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留在這裡?水如何把鹽稀釋?如何把鹽帶走或轉化等。

鹽鹼地的形成:

1、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分,由於地面蒸發作用,隨著土壤毛細管作用使所含鹽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層,水分蒸發後,使鹽分留在土壤表層,聚積而形成鹽鹼地(土)。

2、不合理的灌溉等人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鹽類在地表層積聚,從而形成次生鹽漬化,人為的形成鹽鹼地(土)。

3、在海濱地區,由於常駐海水浸漬,也能形成鹽鹼地(土)。

4、受含鹽的地表徑流影響,也能形成鹽鹼地(土) 。


2018屆遼寧瀋陽市郊聯體一模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土壤鹽鹼化是白洋澱地區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下圖為海河流域示意圖及土壤鹽鹼化示意圖。


(1)從地形形和氣候的角度,分析該地春季土壤鹽鹼化嚴重的主要原因。

(2)請從生物與化學改良角度各舉一例說明鹽鹼地的治理措施。

(1)土壤鹽鹼化主要是由於地勢低洼,易積水,地下水水位高,深層鹽類物質隨著地下水水位上升,水分被蒸發後,鹽類物質集聚。鹽鹼化與氣候乾旱,蒸發強烈有關。白洋澱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土壤中可溶性鹽分多;春季氣溫回升、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

參考答案:該地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水位高,土壤中可溶性鹽分多;春季乾旱,農業需水量較大,灌溉量大;氣溫回升快,且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



(2)本題主要考查鹽鹼地的治理措施。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措施);農業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參考答案:生物措施:種植耐鹽鹼的綠肥和牧草。化學措施:增施化學酸性廢料,如過磷酸鈣,使PH值降低,或施用大量有機質。



2018屆湖南株洲高三質檢  讀「黃淮海平原地形圖和地形圖中A、B兩點間衝積囊剖面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衝積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異。

(2)描述黃河衝積扇沉積顆粒物的分布特徵。

(3)分析黃淮海平原土地鹽鹼化嚴重的原因,並簡述鹽鹼化的季節差異。

(1)三角洲位於河流的入海口;衝積扇位於河流的出山口 。  (2)衝積扇是流水堆積作用形成,隨著流量的降低顆粒大的先沉積,黃河自西向東流,自西向東顆粒逐漸減小,沉積厚度逐漸變小。參考答案:自西向東顆粒逐漸變小,自西向東沉積厚度逐漸變小(或者說由多變少)。(3)黃淮海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快氣溫高蒸發旺盛;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埋藏淺;人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導致土地鹽鹼化嚴重;季節差異的影響因素是降水,春季和秋季鹽鹼化嚴重,夏季降水多,為淋鹽季節,鹽鹼化有所緩解,冬季氣溫度相對穩定。參考答案:原因: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旺盛);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埋藏淺,高於臨界水位);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季節差異:春季和秋季鹽鹼化嚴重,夏季為淋鹽季節,鹽鹼化有所緩解 。



2018屆浙江高三4月選考  材料一:左圖為黃河三角洲略圖。


材料二:傳統鹽鹼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開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鹽鹼含量。2000年以來,該地區引進暗管排鹽鹼技術,即在土壤中鋪設滲水管收集鹽鹼水,再通過排水管將鹽鹼水排出。目前,這一技術已成為黃河三角洲鹽鹼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右圖為暗管排鹽鹼示意圖。

(1)21世紀以來黃河三角洲河道未發生擺動,說明主要原因。

(2)從水循環角度,說明黃河三角洲土壤鹽鹼化的成因。

(1)黃河三角洲不斷改道,主要是由於河流含沙量較大,泥沙不斷在河口堆積,從而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濫導致。由於我國對黃河中上遊地區的生態治理,使得中上遊生態環境改善,水土流失減輕;水土保持工程發揮效益,泥沙減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徑流減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濫,從而黃河三角洲河道也未發生擺動。

參考答案:中上遊生態環境改善,水土流失減輕;水土保持工程發揮效益,泥沙減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徑流減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濫


(2)黃河三角洲,地勢低平,徑流緩慢,排水不暢,地表積水增多,導致地下水位上升;位於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從而導致水質下降,土壤的鹽分增加;再加上在乾旱季節,蒸發量較大,從而導致土壤鹽鹼化產生。

參考答案:地勢低平,徑流緩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發量較大



(3)簡述利用暗管技術排鹽鹼的主要優點。

(4)有專家認為,與商品穀物農業相比,該地更適宜發展大牧場放牧業。你認為專家提出該觀點的理由有哪些?

(3)本題主要考查治理鹽鹼化的措施。讀材料分析可知,該地在土壤中鋪設滲水管收集鹽鹼水,再通過排水管將鹽鹼水排出,一方面可以節約用水;另一方面,管道鋪在地下,能夠節約用地;而且對地下水的下降作用較為明顯,排鹽鹼的速度較快。

參考答案:節約用水;節約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鹽鹼快 



(4)大牧場放牧業的發展主要從氣候、土地以及經濟效益來進行分析。該地位於華北地區,年降水量較少,灌溉水源緊張,發展大牧場放牧業,用水量減少,可以緩解水資源壓力;另外該地的土壤鹽鹼化較重,相對適宜牧草生長;畜牧產品市場擴大,牧業經濟效益更高。

參考答案:灌溉水源緊張,緩解水資源壓力;土壤鹽鹼化較重,相對適宜牧草生長;畜牧產品市場擴大,牧業經濟效益更高



圖片來自百度搜圖

資料參考自土壤學、科普中國、百度百科等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土壤鹽鹼超標初期是土壤表層出現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積累了一層鹽霜;進一步鹽鹼化加重時土壤變「綠」色,即土壤出現銅青綠色斑紋斑點,綠色是長綠苔,綠苔是一種藻類。
  • 為什麼大棚內土地容易鹽鹼化,如何避免鹽鹼化?
    其中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中的土壤更容易出現鹽鹼化這種問題,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溫室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和避免或者改善土壤鹽鹼化的一些措施! 大棚土壤鹽鹼化的原因: 1、溫室大棚種植茬口多且容易出現連作障礙 和露地栽培相比,溫室大棚種植基本上不存在歇茬的情況,基本上就是上茬作物剛扒園,下茬作物就要跟著種植了,加上溫室大棚經常連續多年種植同一種作物,吸收土壤的養分也大多相似,很容易造成土壤內營養物質出現失衡狀況造成土壤鹽鹼化。
  • 土壤出現酸化、板結、鹽鹼化怎麼辦?
    土地由於連年耕種,大量使用化肥,土壤出現酸化,板結,養分失調,次生鹽鹼化,重茬病害嚴重等,還有一些由於礦山開採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這裡不談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只談談由我們自己種地造成的各種土壤問題修復的方法。
  • 土地鹽鹼化治理方案
    土地鹽鹼化治理是目前國內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其危害性深,受害面積大,所以社會各界專家等對鹽鹼地改良都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們就土地鹽鹼化的治理加以分析和探討。對於土壤鹽鹼化的危害,關注它的都很清楚,在這裡只做一下簡單普及:土壤鹽鹼化會導致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等能力嚴重下降,造成植株病害,長勢弱小甚至死亡,這些對於農作物而言是致命的,可直接導致減產和質量下降,甚至絕收。
  • 怎樣鑑別和解決大棚土壤鹽鹼化問題?
    設施大棚多用來種植經濟類作物,棚內的土壤由於連茬種植不休耕,對作物對養分投入過分重視,盲目投入大量的各類肥料,同時因為棚膜覆蓋,沒有雨水的淋溶稀釋, 所以大棚種植土壤最容易出現鹽鹼化問題。土壤發生鹽鹼化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減產,同時作物品質大幅降低,植物抗性變差,容易發生病蟲害,給種植戶生產、銷售都會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那麼如何鑑別大棚土壤是否出現鹽鹼化問題呢?
  • 引黃河水就能導致土地鹽鹼化?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原題為什麼耕地用黃河水長期灌溉會形成鹽鹼地?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直接將土地鹽鹼化歸咎到引黃河水灌溉是不正確的,因為鹽(氯化鈉)是地球上廣泛存在的一種物質,江河湖海甚至是地下水等都有鹽分,只不過是含量有高有低而已,例如波羅的海屬於半鹹水水域,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它是由於緯度較高蒸發量較小、海域封閉與外海水體交換較少以及河流匯入等因素造成的。
  • 什麼是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土壤鹽鹼化
    就像大家吃飯時鹽放多了,人吃了會不舒服;如果天天吃非常鹹的飯菜,總有一天人會受不了的。  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土壤表面的鹽分主要是來自地下水的,即地下水的上升將鹽分積累到土壤表面。土壤鹽鹼化是由於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累積到地表形成的。
  • 鬥爭「鹽鹼化」 甘肅任重道遠
    原標題:鬥爭「鹽鹼化」甘肅任重道遠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我省每年因土地鹽鹼化損失的糧食超過1億公斤。隨著鹽鹼化程度的加劇,部分地方莊稼絕收、民房坍塌,由此導致的移民、再移民和棄耕現象時有發生。
  • 大荔部分土地鹽鹼化問題亟待解決
    最近,記者接到大荔縣戶家鄉謝家坡村群眾反映,由於他們村的大片土地鹽鹼化嚴重,導致農作物產量大幅降低,農民收入銳減,為此他們心急如焚。  在謝家坡村的地頭,記者日前在一片玉米田裡看到,這裡的土壤鹽鹼化嚴重,玉米苗稀稀拉拉,而且長勢不旺。村民謝勇軍告訴記者:「我原先在這地裡種棉花,棉花長勢不行,我把棉花重新犁了後種了苞谷,苞谷也這樣,這鹽鹼真把人弄得沒辦法。」
  •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沃土地變成鹽鹼地 治理遭遇資金不足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新華社記者郭剛 程楠  昔日土質肥沃的土地如今變成白茫茫的鹽鹼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
  • 淺談蔬菜種植大棚的鹽鹼化防治問題,注意這七點,與鹽鹼化說拜拜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大棚再經過長時間的耕作之後,土地的鹽鹼化會加重。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土地鹽鹼化之後,種植的蔬菜會面臨著生長矮小、品質變差、蔬菜生長緩慢、葉片乾枯,只開花不結果,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蔬菜絕產。
  •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據張明學介紹,景電一期工程上水以後,農民陸續遷來這裡開始種地,當時每畝地的小麥產量能達到800到1000斤。到了1980年左右,土地陸續開始鹽鹼化,當時採取開挖排鹼渠的方式恢復了耕種,過了幾年土地又開始鹽鹼,到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種程度。 「我們鎮上當初土地肥沃,糧食豐產的時候,這裡家家戶戶的糧油都是用水缸來裝的,可以想像當時這裡的土地是多麼的富饒。」
  • 微專題|鹽鹼化
    不利影響:鹽地鹼蓬大量減少會造成土壤及地表鹽分和重金屬增多,加重鹽鹼化和土壤汙染程度;內陸地區鹽鹼地荒灘裸露,風沙侵蝕加重;鹽鹼地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環境惡化。9.(2017·廣東深圳三校聯考一)「鹽地鹼蓬」染紅了半個中國。讀圖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 一抔黃土生萬物,土壤鹽鹼化檢測
    未來的中國農業也朝著發達國家前進著,承包大面積的土地,土壤是否鹽鹼化,土壤適合種植什麼作物,卻成了很多農民頭疼的問題。土壤的PH酸鹼度檢測,土壤的含水率檢測,土壤的養分檢測,土壤的鹽度檢測等等,檢測項目及種類之多,造成很多人分不清楚土壤的這些值到底會對種植的植作物影響有多大。什麼樣的值又是適合植物生長的。
  • 如何治理土地鹽鹼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鹼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鹽鹼地是指地下潛水位升高、礦化度增強,加上氣候乾旱和蒸發強烈,導致深層土壤鹽分向表土遷移,表土鹽化或鹼化程度加重的現象。鹽鹼土形成的實質是可溶性鹽類在土壤中發生重新分布,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超過了正常值。鹽鹼地是中國最主要的後備土壤資源,改良利用鹽鹼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 科學網—促進土鹽分離的鹽鹼化治理新模式
    ◎通過調查與分析,在我國旱區鹽鹼治理中土鹽—水鹽分離的土壤鹽鹼化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強。 土壤鹽鹼化是土壤和土地退化的主要類型之一,通常是指由於地下水位過高而引起的土壤易溶性鹽類在土壤表層積聚的過程。土壤鹽鹼化主要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及受海水浸灌的海濱低地區域。
  • 盆土鹽鹼化可是大問題,立馬換盆換土,花卉還能救
    花盆土壤「鹽鹼化」,出現這種現象不要大意,換盆換土很容易對於養花的朋友來說,土壤鹽鹼化這種現象雖然少見,但影響卻和「爛根」一樣嚴重。尤其很多人都懵懂於其中的原理和機制,常常因為一些無心的舉動導致花盆中出現白霜和黃色的晶體,而這就是土壤鹽鹼化加劇的直接表現。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它,往往出現以上兩種情況時土壤的問題就已經算是相當嚴重了。倘若不能及時發覺和有所行動,花卉勢必活不長久。具體可參考下面的內容。
  • 十幾年的老菜地應該見見太陽了——西紅柿種植中土壤鹽鹼化的危害
    然後就是我們附近的一個老朋友家裡種了一畝地,也是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不過就是好了一點,說是種的其他的品種都不大,和往年一樣的管理,這兩年了都是這樣的。兩例事情出來,我們去地裡拍了照,和我們實驗棚裡進行對比,最後進行了走訪,得出了結論,十幾年的老菜地了,最短的種菜年限也是七、八年,居然沒有卸過塑料膜,一四季都在種植耕作。
  • 課外地理 | 什麼是土地鹽鹼化?
    土壤鹽鹼化又稱土壤鹽漬化,指土壤中可溶性鹽類隨水向表層移動並積累下來,而使可溶性鹽含量超過0.3%的過程。土壤含鹽量太高,從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相對來說低地更容易發生鹽鹼化。(1)A地:降水較少,氣候乾旱,地表蒸發旺盛,鹽分易隨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形成鹽鹼化;加上不合理的引水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導致地下鹽分的上移,加劇了鹽鹼化。
  • 土壤鹽鹼化形成原因(附考點設計,關注+分享有驚喜)
    土壤鹽鹼化是當今世界土壤退化的問題之一。全世界鹽漬化土壤面積約10億公頃;我國鹽漬土面積約3460萬公頃,耕地鹽鹼化760萬公頃,近1/5耕地發生鹽鹼化,其中原生鹽化型、次生鹽化型和各種鹼化型分布分別佔總面積的52%、40%和8%。 鹽鹼地的產生使得大面積的土壤資源難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