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全面完成耕地資源質量分類的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指標採集工作

2020-12-03 瀟湘晨報

>begin--> 11月20日,我市10個區縣(市)土地整治機構積極組織力量,按照採集技術要求,深入田間地頭,採集「水田、旱地」不同土壤樣品,按時完成採集任務。據統計,全市共完成採樣點位150餘個,採集土壤樣品110件;送檢測機構檢測60個,其中10個為質控樣品。

據了解,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是反映耕地生物種類豐富程度的一項重要生態環境指標。開展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採集是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耕地資源質量分類的重要基礎工作。本次採集工作在內業預判分析基礎上,還應用了「國土調查雲」APP軟體輔助,使用帶有自動定位技術的手機確定外業調查樣點位置,錄入相關指標信息,實時拍攝調查視頻和照片,提高採集工作效率,確保調查結果真實有效。

工作人員現場取點1

工作人員現場取點2

土壤樣品

【來源:整備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彭山區順利完成「三調」耕地資源質量分類生物多樣性指標外業樣點...
    11月11日,彭山區按照省、市三調辦關於開展「三調」耕地資源質量分類工作的要求,認真開展彭山區「三調」耕地資源質量分類生物多樣性指標外業樣點採集工作,為建立耕地資源質量分類資料庫中生物多樣性、土壤條件賦值提供科學的依據 。
  • 伊州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取樣工作順利完成
    近日,伊州區按照自治區三調辦關於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耕地資源質量分類工作的要求,哈密市自然資源局伊州分局首次在伊州區範圍內五處樣點區域進行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耕地資源質量分類生物多樣性外業取樣工作,為建立耕地質量分類資料庫中生物多樣性
  •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開展惠民縣全國國土調查耕地資源質量分類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任磊磊通訊員 何孟橋)近日,地質測繪院開展了濱州市惠民縣第三次國土調查耕地資源質量分類工作。此項目是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適應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緊扣耕地資源自然特徵,開展的耕地資源質量分類工作。以「三調」耕地圖斑為分類單元,收集土壤條件指標,建立基礎資料庫並進行分類統計,匯總形成不同耕地資源條件及其組合的耕地面積與成果分布。
  • 我市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控工作
    汙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我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控工作在全省率先高質量完成任務。今年,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保護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防治土壤汙染,促進耕地資源合理利用,保障糧食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各區縣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技術專家,結合土壤汙染狀況監測詳查結果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指南》,開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建立農用地分類清單,通過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結構調整、生物化學治理等措施,全面開展安全利用
  • 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
    近日,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自治區級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由自治區農牧廳、生態環境廳分別上報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標誌著我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為我區後續耕地土壤分類管理與風險管控奠定了科學基礎,為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 泰谷生物:以生物技術推行土壤修復工作 提升耕地質量
    一直以來維持高投入、高產出的我國農業生產模式,讓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造成耕地質量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農產品產量減少、品質降低,並且汙染物超標的土壤中出產的農產品還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 構建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做好土壤健康體檢
    構建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做好土壤健康體檢 2020-11-09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土壤微生物群組
    3 土壤微生物組的前沿科學問題國際土壤微生物組學面臨的前沿科學問題可概括為4 個主題: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形成與維持機制、土壤元素循環的微生物驅動機制、微生物組的資源與環境功能和土壤微生物組的新技術及其應用。其中包含的具體科學問題詳述如下。3.1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與維持機制(1)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理論與認知。
  • 三位一體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青島制定六大任務
    信網8月29日訊 信網獲悉,近日青島市政府正式印發《青島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結合青島市實際,明確了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指標,提出六個方面個工作任務,逐步改善我市土壤環境質量。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最新綜述
    但是在北半球未發現土壤細菌具有緯度多樣性梯度。此外,Bahram等人發現在全球表層土壤中真菌和細菌的多樣性在緯度梯度上具有相反的趨勢,細菌的分類多樣性在溫帶棲息地中最高。迄今為止,大部分專注於經典海拔模式的研究並未在海拔和微生物多樣性間中找到一個與動植物報導一致的負相關或者駝峰狀關係。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隨著海拔的升高土壤微生物多樣性降低,這與植物多樣性的海拔模式相似。
  • 科學網—微生物:土壤健康的「生力軍」
    汙染程度日趨嚴重,給我國土壤生態環境、農產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等造成了嚴重威脅,並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而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滯後性等特徵,不僅降低了土地資源的質量,使農業生產遭受損失,並且通過汙染農副產品而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如何保證土壤的質量至關重要。
  • 青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經省內外專家論證通過驗收
    青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經省內外專家論證通過驗收 2020-12-29 11:08:44來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能源與資源保護技術指導服務中心作者: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能源與資源保護技術指導服務中心
  • 細說土壤和土壤微生物
    同時,土壤還具備了各種微生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水分、空氣、酸鹼度、滲透壓和溫度等條件,為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可以說,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基」,是最豐富的菌種資源庫。1克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1畝地耕層土壤中的微生物重量可達幾百斤到上千斤。
  • 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會議開展專題詢問 年底前摸清土壤環境質量底數
    記者在現場獲悉,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查明全省農用地土壤汙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汙染狀況調查,全省累計完成6743個地塊的信息採集、6080個地塊的風險篩查和結果糾偏,確定對627個相對風險高的地塊進行重點調查。
  • 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湖泊微生物多樣性和資源調查...
    6月10日,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湖泊微生物多樣性和資源調查」項目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召開。來自中科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暨南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出席會議,近30位項目承擔單位的科研人員參加項目啟動會。
  • 祝學軍:在土壤保育和修復上多下功夫
    各級政府要加強履行土壤保護的神聖職責,強調各級領導幹部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強化區鎮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土壤保護工作中的協同配合,進一步鞏固地方上土壤保護的工作框架,明晰牽頭部門、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明確地方負責人、土壤管理部門負責人保護耕地數量、質量的職責,將土壤質量指標前後對比納入離任審計考核指標;嚴格落實土地承包經營者的責任,籤訂落實最嚴的耕地保護責任和措施。
  • 瀋陽生態所揭示氮沉降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影響
    通過野外和室內模擬氮沉降等手段,當前研究對氮沉降增加後陸地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植物生產力、植物多樣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變化有了一定認識。近年來,隨著微生物測序技術和儀器的不斷發展,測定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變得更加高效、經濟,為在全球範圍內研究氮沉降對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提供可能性。
  • 阿壩州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通過審核驗收
    1月7日,阿壩州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通過省州審核驗收。當日,阿壩州農業農村局在四川農業大學組織召開阿壩州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審核驗收會,會議特邀省農科院、省耕肥總站、州生態環境局、州自然資源局等單位土壤、環境方面專家,對阿壩州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進行審核驗收。
  • 研究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與作物產量的關係
    土壤微生物調控土壤養分循環過程與植物生產力,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標。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細菌、真菌、線蟲等)以多營養級微食物網形態共存,尤其在根-土界面(根際微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物健康和產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影響作物產量的作用機制,可為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 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強化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佔補平衡制度,嚴守耕地紅線,耕地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耕地後備資源不斷減少,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佔優補優的難度日趨加大,激勵約束機制尚不健全,耕地保護面臨多重壓力。為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