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2020-12-0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受到重金屬的汙染會對農作物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本文就汙染土壤的相關修復技術對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進行修復,並且對其技術的實用性進行總結和分析。

關鍵詞:重金屬;原位修復;土壤汙染;治理

前言: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逐漸加快,中國目前的水體底泥以及土壤的重金屬汙染態勢正在逐漸加重。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80%的水體底泥都遭到了汙染,而海南島相關地區的河流底泥鎘和汞含量的整體超標率達到了59.8%和65.7%[1]。中國的整體水域底泥目前發現已經遭受到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汙染。在所有汙染當中,受到砷、汞、鎘等重金屬汙染的河流以及水域是最為廣泛的。根據2014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中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土壤重金屬汙染現象尤為嚴重,其中受到汞汙染和鎘汙染最為嚴重,除此之外,土壤受到汙染的總點位的整體超標率高達17.3%。其中,鉛、砷、硒、鉻、銅等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也是相當嚴重的。整個中國的耕地面積大概有1.3萬公頃受到了鎘汙染,3.2萬公頃的耕地受到汞汙染[1]。由此可見,對重金屬汙染土壤進行控制以及減輕其對環境的汙染是非常必要的一項工作。

一、對重金屬汙染土壤進行修復的相關技術

(一)土壤修復的物理技術

1、深耕換土法

通過對土地進行深度翻耕,進而對耕層的結構進行改善,增加土壤耕層厚度,主要將表層土壤內部的金屬濃度進行稀釋,進一步降低其金屬含量。這項方式最早源於日本,主要是用來治理鎘米問題。通過相關的研究表明,將桃園地區20~40cm的裡土和0~20cm的表土進行混合之後,土壤中的鎳和鎘的總含量降低至原濃度的25%~33%。這樣就能達到植物能夠進行正常生長的生存標準。但經過相關的研究發現,進行種植後植物具體生長情況並不樂觀。有學者提出,這是由於土壤的生態系統被破壞所導致的,建議休耕2~3年。深耕只將土壤內部的金屬濃度進行稀釋,無法從根本上對其汙染問題進行解決[2]。

2、熱脫附法

熱脫附法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對土壤內部的汞以及有機汙染物進行修復,通過對土壤進行熱傳導、紅外加熱、微波加熱等相關手段,進而增加土壤的溫度,使得汞和有機汙染物能夠揮發,達到和土壤分離。此方法的主要優點是操作的簡便性,而且對於土壤的質地要求相對較低,對土壤內部的汞含量進行回收,其汞的純度能夠達到99%。唯一不足的是,在對土壤進行加熱的同時破壞了整個的土壤的結構,也會殺死土壤內部的有益微生物,而且耗能比較大,這些都限制了熱脫附法進行廣泛應用。

(二)土壤修復的化學技術

進行化學修復的主要方法就是製備改良劑,然後將其投放進入土壤當中,實現對重金屬進行吸附,並通過沉澱、還原等方法,達到降低重金屬的效果,改良劑常用的主要有矽酸鹽、碳酸鈣、石灰等,主要對有機物質進行還原,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壤在投入不同的改良劑之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改良劑使用碳酸鈣、石灰等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土壤的pH值,沉澱土壤當中的金屬元素。通常情況下,矽酸鹽、磷酸鹽會對土壤內部的重金屬進行固化,形成很難進行溶解的沉澱物,進而把矽酸鹽鋼渣放入土壤,此時重金屬離子就會逐漸產生吸附、沉澱的作用。沸石自身有離子交換的能力,其主要結構是三維晶體,可以實現離子吸附和交換,實現降低土壤內部重金屬的含量。還有很多有機物可以使重金屬進行硫化,並且在有機物當中其重金屬離子和腐殖酸進行結合,進而降低其活性。

對土壤直接進行化學技術修復,這種修複方式比較簡單,但也並非擁有永久性,通過改變土壤內部重金屬的形態,重金屬仍然存在於土壤中,仍然會對植物造成二次傷害。

(三)土壤修復的生物技術

1、植物修復技術

植物修復技術主要是通過植物的根部進而對受到重金屬離子汙染的土壤進行吸收和活化,進而將其轉移到地上,然後統一進行處理回收,植物技術環境友好而且操作比較簡單,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運用植物技術修復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植物提取、植物揮發、植物穩定等。

植物穩定主要是利用植物對土壤內部的重金屬進行吸收、固定,達到限制重金屬離子在土壤內部的有效性,進而對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進行緩解,植物穩定對重金屬離子的汙染去除率較高,不同植物對不同重金屬的穩定作用也存在差異,比如向日葵、柳屬以及遏藍菜處於酸性環境下能夠對鎘起到有效吸收。

在進行去除重金屬離子的過程當中對土壤自身的環境要求比較高,並且重金屬只是鎖定在植物的內部,實際上並未從土壤內部分離,如果重金屬離子的去除過程中遇到酸雨,就會發生生物活性、滲透能力增強,還會引發重金屬遷移,這樣不利於進行植物穩定修復。植物揮發主要是通過植物呼吸作用實現將土壤內部的可揮發重金屬汞進行富集與去除,達到對土壤修復的效果,運用植物的生長,將汙染物質進行吸收、轉化,由植物的呼吸作用將其釋放到大氣當中[3]。最終使土壤的汞含量能夠有所降低,但是這個方式非常有針對性,只對於具有汞等揮發性的重金屬離子有效。

植物提取主要是在土壤中種植特定的植物,主要根據植物對相關的重金屬物質的吸收作用,將汙染物質吸收到植物內部,將植物進行收穫之後就能夠將重金屬離子和土壤進行分離,進而達到生態修復和汙染治理的主要目的。

2、微生物修復

對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地採取微生物技術實現修復,主要是通過人工構建或天然馴化的微生物群落,或者是微生物進行代謝的產物對土壤中的汙染進行轉化和降解。因此,微生物技術一般是恢復生態效應和淨化自然環境的生物措施。對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進行修復的主要機理通常包括氧化還原、沉澱、空泡吞飲、細胞代謝、生物吸附、對生物的大分子進行吸收轉運等。在使用生物技術進行土壤環境修復時一般使用藻類、放射菌、真菌、細菌等。但是微生物對於自身的生存條件的相關要求比較嚴格,因此,對於容易變化的環境的耐受力非常低,通常經過基因重組或者是馴化篩選等方式獲取可以耐受住重金屬的相關菌種,進而增加菌種的穩定性,提高菌群的抗毒性,也採用很多的負荷菌群對其進行修復,比如,銅綠假單胞菌、粘紅酵母菌、固氮醋酸桿菌、皺褶假絲酵母菌、隱形嗜酸桿菌,還有豐富的微生物菌液等。微生物在修復土壤重金屬汙染的範圍廣、見效快,具有操作簡單等優勢,但微生物在進行遺傳時有一定的變異性,需要操作多次才能夠真正的達到目的。

微生物的發現,對重金屬汙染的土壤治理帶來了全新的道路。將包括隱性嗜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粘紅酵母菌、皺褶假絲酵母菌和固氮醋酸桿菌等微生物富集物菌液噴灑到含鎘汙染土地當中,實現對土壤就進行修復,能夠取得叫好評的修復效果。

二、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技術的展望

現階段,土壤重金屬汙染是最大的問題,因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土地進行原位修復,如何做到幹擾小、在進行修復的過程中造成的影響小是進行土地汙染修復的主要目標[4]。根據筆者工作實踐經驗,針對我國整體的國情,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儘管中國現階段的土壤汙染的濃度並不高,但是整體的汙染面積非常大,而且土地汙染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制定有關的修複方案之前,需要進行全面調查並且根據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針對性的方案研究、治理評估工作。

(2)任何一個單一的土壤汙染治理方法都很難有效達到土地汙染治理目的,因此,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汙染地塊所在地區的詳細汙染狀況以及氣候條件,進而採取多種手段因地制宜的進行土地汙染治理。

(3)新型的修復材料和修復劑,能夠為土壤治理帶來全新的思路,微生物、生物炭等相關低幹擾、高修復的方式進行結合,能夠達到土壤汙染治理的目的。

(4)現階段生物修復技術等尚處於小面積試驗階段,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需要爭取在更大的規模當中進行應用,並且發現修復模式相關的缺陷並積極改善,儘量提高修復的效率、降低成本。

結論

在進行土壤重金屬汙染的治理過程當中具體涉及的變量較多,包括但不限於地質條件、土壤環境、汙染情況等,因此,進行汙染處理及修復時並沒有極其簡單而且沒有任何缺陷的方式方法。因此,土壤重金屬的相關汙染處理工作是一個長期工作,其防治和解決也是相當重要的民生問題,從我國的整體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政府已經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各個地方政府亦在加緊立法或出臺法律法規,,從治理的角度建立、制定、推動、研發更加高效環保的土壤修復技術。

原標題: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改性生物炭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中金屬汙染導致食用林產品、農產品中重金屬高富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生物炭作為簡單易得,來源廣泛的吸附材料,可用於土壤重金屬汙染物修復。本文主要綜述了生物炭的製備、改性劑的選擇與功能、改性方法及改性生物炭的特性。
  • 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化學鈍化修復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重金屬化學鈍化修復是指向汙染土壤中添加鈍化劑,使重金屬由活性向穩定化形態轉化,以降低重金屬的遷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方法。本文綜述了近些年國內外各類鈍化材料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作用效果和機理、實例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並討論了原位修復土壤重金屬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為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化學鈍化劑篩選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 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特徵機制與機遇
    電動力學通過改善重金屬的空間及形態分布,促進養分吸收及刺激根際分泌等作用機制,可有效提高重金屬植物吸收富集及汙染土壤修復效果。EKAPR被認為是新穎、綠色、可持續的原位重金屬汙染場地修復技術,在實現汙染場地修複方面具有較大發展前景。分析表明,現有研究工作開展較少,若干技術問題和應用挑戰仍然存在。
  • 河北省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規範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近日從河北省環保廳獲悉,河北省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規範已經正式印發,具體內容如下:前 言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河北省環境保護廳提出並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石家莊市環境監測中心。
  • 石油汙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因石油汙染物的性質及土壤環境條件限制,石油汙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微生物普遍存在數量偏少和活性不足的問題,導致其自然淨化能力較低,且速度緩慢。多種原位強化技術可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主要包括生物投加法、生物刺激法、生物通風法及微生物燃料電池等。
  • 崔屹:電化學法修復重金屬汙染的土壤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社會對農業用地的需求正日漸增高,而土壤汙染正醞釀著一場嚴重的環境危機。一般情況下,土壤中的重金屬以陽離子形式存在,通過靜電作用或與配位作用形成化學鍵保留在土壤中。因此,最終的修複目標不僅是從土壤基質中分離出重金屬離子,而且還得將其還原為零價金屬態。然而,目前常見的靜電吸附和配位作用等方法,均不能有效的治理重金屬汙染土壤。
  • 土壤重金屬汙染現狀及其治理進展
    摘要:土壤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資源,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然而,現階段我國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日漸嚴重,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毋庸置疑,土壤重金屬汙染一方面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產量,另一方面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怎樣合理治理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成為當前重點研究的對象。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地下水汙染尤其是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目前重金屬汙染評價及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地表水與沉積物,關於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較少。地下水關乎人民健康,重金屬汙染事件一旦出現,其造成的危害無法估量,因此研究出針對地下水重金屬汙染治理的技術迫在眉睫。本文將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修復技術分為異位修復技術和原位修復技術2大類。
  • 姚俊:金屬礦山微生物地球化學原位礦化修復研究進展
    ,採礦場採空區大量存在,環境風險和安全風險難以預測,重金屬汙染事件頻頻爆發。----缺乏重金屬汙染的原位控制技術(三)無主或已閉庫的尾礦庫,缺乏有效管理,重金屬淋溶及外滲嚴重,汙染周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
  • 汙染土壤原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簡介
    一、技術簡介原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是通過向汙染區域的土壤注入氧化劑或還原劑,通過氧化或還原作用,使土層中的汙染物轉化為無毒或毒性相對較小的物質,達到修復的目的。常見的氧化劑包括高錳酸鹽、過氧化氫、芬頓試劑、過硫酸鹽和臭氧等;常見的還原劑有硫化氫、連二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硫酸亞鐵、多硫化鈣、二價鐵、零價鐵等。
  • 沼渣型土壤調理劑用於修復Cu汙染效果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 原位鈍化是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鈍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屬有效態含量,從而減少重金屬遷移及對植物的毒害。文章選用沼渣、牡蠣殼粉為原料,製備了一種有機 - 無機符合型沼渣土壤調理劑,研究這種土壤調理劑對水中的 Cu2 + 吸附效果和對土壤中銅的鈍化效果。
  • 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之鉻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採用該方法修復鉻汙染土壤,需將土壤挖掘出來,成本較高,處理效果也有待進一步提高。2. 化學還原法化學還原法是一種原位修複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鐵屑、硫酸亞鐵或其他一些容易得到的化學還原劑(也可以輔以一定的粘合劑) 將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形成難溶的化合物,從而降低鉻在環境中的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減輕鉻汙染的危害。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本文將圍繞重金屬汙染土壤發展現狀進行闡述,詳細的分析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進行研究,在實際的研究環節中,注重依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從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實際情況出發,旨在提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水平。
  • 可攜式XRF在土壤重金屬汙染檢測應用中的優勢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汙染調查和土壤修復等當前土壤汙染防治的重要工作都需要較強的土壤重金屬現場檢測能力作支撐。可攜式XRF儀具有快速、低成本的現場土壤重金屬檢測能力,在土壤汙染調查和土壤修復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潛力。
  • 鐵錳氧化物在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中的作用
    鐵錳氧化物在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中的作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的主要礦物組成除粘土礦物外,還存在大量的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等天然礦物。以磁鐵礦、赤鐵礦、針鐵礦、軟錳礦與鋁土礦等為代表的天然礦物正成為國際上關於天然礦物淨化汙染方法研究方面的重點對象之一。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土壤重金屬汙染生物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增強教授團隊在土壤重金屬汙染生物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三廢」對土壤的汙染日益嚴重,而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由於具有隱蔽性、累積性和難降解性而備受關注。目前針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方法有客土法、鈍化法和生物修復法等,其中生物修復法因具有環境友好、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土壤肥力而備受關注。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汙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複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汙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後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汙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 美國汙染場地修復經驗表明,78% 的汙染場地存在重金屬汙染。針對重金屬汙染場地,常用的修復技術有 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修復等。我國固化/穩定化技術應用,佔所有修復技術 33% 。重金屬汙 染場地修復需全面考慮二次汙染問題。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土壤微生物修復原理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和生物轉化等作用方式,生物富集主要表現在胞外絡合、沉澱以及胞內積累等三種形式,生物轉化的主要機理包括微生物對重金屬的生物氧化和還原、甲基化與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屬的溶解和有機絡合配位降解轉化重金屬,改變其毒性,從而形成某些微生物對重金屬的解毒機制。
  •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是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自然資源,據統計,我國受鎘、鉻、鉛、汞、鋅等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面積近 2000 萬公頃 ,約佔總耕地面積的六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