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特徵機制與機遇

2021-01-07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

土壤重金屬汙染具有汙染過程複雜、危害突出和修復困難等特點,修復刻不容緩。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EKAPR)致力於彌補電動力學和植物修復各自劣勢,協同發揮二者優勢,解決電動力學無法徹底清除土壤重金屬和植物修復緩慢、作用範圍有限等突出問題。本文通過分層總結,歸納了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的研究現狀、影響類型與作用特徵、相互作用關係及強化修復機制等。綜述表明,EKAPR體系電動力學和植物相互作用,存在有利或不利於重金屬清除的影響,在克服自身的局限方面兩者也存在很多協同效應;EKAPR過程主要受電場類型、電場布置與強度、pH演變、添加劑等的控制。電動力學通過改善重金屬的空間及形態分布,促進養分吸收及刺激根際分泌等作用機制,可有效提高重金屬植物吸收富集及汙染土壤修復效果。EKAPR被認為是新穎、綠色、可持續的原位重金屬汙染場地修復技術,在實現汙染場地修複方面具有較大發展前景。分析表明,現有研究工作開展較少,若干技術問題和應用挑戰仍然存在。加大關鍵變量影響特徵分析及調控、電動力學輔助下植物營養與重金屬分布變化機制、累積特徵及強化機制研究是克服難點及推動EKAPR技術應用的關鍵。

圖表摘要

圖1 電動力學修復汙染土壤的過程與原理

圖2 Lasagna技術工藝原理圖

圖3EKAPR典型實驗裝置示意圖

圖4EKAPR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影響條件及因子類型

圖5EKAPR不同維度的典型電極布置圖

圖6 EKAPR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作用機制

表1 EKAPR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研究成果

展 望

EKAPR重金屬汙染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既可改善植物修復重金屬生物活性低、根系可達範圍有限、生長慢、耗時長等問題,也可克服電動力學難以將重金屬從土壤中直接移除的不足,在土壤汙染修復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綜述表明,EKAPR技術研究尚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修復土壤汙染目標對象多為重金屬,研究重點集中於電動力學輔助對植物生長、土壤理化指標、微生物數量、部分營養物、活性酶和重金屬吸收富集量的影響等方面。EKAPR重金屬汙染土壤存在諸多有利與不利的作用過程,其主要影響因素可歸納為電動力學參數、植物條件、土壤類型、重金屬汙染特徵和添加輔助物5個方面。電壓梯度被認為是關鍵因素,對其調控必須考慮場地土壤性質和植物的電響應特徵,應綜合把控電動力學的正負效益以選擇適宜的電壓梯度。電動力學介入有利於土壤養分釋放,一定程度可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改善重金屬形態分布和遷移聚集,使得重金屬離子根系可達並促進吸收富集量。電動力學作用依然會導致土壤的酸鹼化,對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植物生長產生不利於影響,但這些電場的不利影響很大程度上能被植物消除或部分抵消。目前,EKAPR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研究缺乏針對複雜汙染場地的修復研究,涉及的植物種類較少,尤其是那些有前景的超富集植物。EKAPR複合生態系統中土壤理化性質特徵、土壤動物及微生物和重金屬形態演變特徵及調控技術尚未明晰,電動力學輔助對超富集植物根際形態演變過程和重金屬植物吸收富集特徵的影響機理仍不明確,尚未見場地應用示範研究及規模化推廣應用。為加快推進EKAPR的重金屬汙染場地修復應用,有必要對影響EKAPR系統「電場-植物-土壤-重金屬離子」間相互作用的機理及調控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所以未來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①加大對有前景的超富集植物的選擇及測試研究,同時注重不同生態位修復植物系統的構建;②深入研究電動力學參數對土壤理化性質、植物生理及代謝、土壤微生物群落等生物地球化學行為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同時以EKAPR作用機制為指導,開展電動力學施加方式、時段和時間等調控研究,優化減少EKAPR電能消耗;③將EKAPR體系按複合生態系統理論來思考,在以土壤汙染物去除為目標來研究EKAPR優化條件時,應保障EKAPR複合生態平衡及良性循環;④重點對電動力學輔助下土壤營養物質及重金屬水土介質分配特徵與分布變化開展研究;⑤從分子生物學角度,探究電動力學輔助對植物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屬的吸收、轉運、累積等生理代謝過程及基因表達的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汙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複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汙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後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汙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
  • 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受到重金屬的汙染會對農作物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本文就汙染土壤的相關修復技術對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進行修復,並且對其技術的實用性進行總結和分析。
  • 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化學鈍化修復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重金屬化學鈍化修復是指向汙染土壤中添加鈍化劑,使重金屬由活性向穩定化形態轉化,以降低重金屬的遷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方法。本文綜述了近些年國內外各類鈍化材料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作用效果和機理、實例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並討論了原位修復土壤重金屬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為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化學鈍化劑篩選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 改性生物炭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中金屬汙染導致食用林產品、農產品中重金屬高富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生物炭作為簡單易得,來源廣泛的吸附材料,可用於土壤重金屬汙染物修復。本文主要綜述了生物炭的製備、改性劑的選擇與功能、改性方法及改性生物炭的特性。
  • 崔屹:電化學法修復重金屬汙染的土壤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社會對農業用地的需求正日漸增高,而土壤汙染正醞釀著一場嚴重的環境危機。一般情況下,土壤中的重金屬以陽離子形式存在,通過靜電作用或與配位作用形成化學鍵保留在土壤中。因此,最終的修複目標不僅是從土壤基質中分離出重金屬離子,而且還得將其還原為零價金屬態。然而,目前常見的靜電吸附和配位作用等方法,均不能有效的治理重金屬汙染土壤。
  • 鐵錳氧化物在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中的作用
    鐵錳氧化物在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中的作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的主要礦物組成除粘土礦物外,還存在大量的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等天然礦物。以磁鐵礦、赤鐵礦、針鐵礦、軟錳礦與鋁土礦等為代表的天然礦物正成為國際上關於天然礦物淨化汙染方法研究方面的重點對象之一。
  • 土壤重金屬汙染現狀及其治理進展
    工程治理法是一種原始型的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法,具備治理效果高、治理徹底等優勢;缺點在於:破壞土質結構、治理成本高、治理工程量大、換土無法處理等,使得土壤水肥嚴重失衡。4.2 採用物理化學法治理金屬汙染對於土壤重金屬汙染,採用的物理化學治理法有:熱解修復、土壤淋洗、電動修復以及化學改良等。
  • 河北省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規範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近日從河北省環保廳獲悉,河北省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規範已經正式印發,具體內容如下:前 言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河北省環境保護廳提出並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石家莊市環境監測中心。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土壤重金屬汙染生物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增強教授團隊在土壤重金屬汙染生物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三廢」對土壤的汙染日益嚴重,而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由於具有隱蔽性、累積性和難降解性而備受關注。目前針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方法有客土法、鈍化法和生物修復法等,其中生物修復法因具有環境友好、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土壤肥力而備受關注。
  • Environmental Research:生物降解螯合物劑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四川農業大學環境學院張世熔教授團隊使用分批洗滌法評價4種生物降解螯合劑對汙染土壤中Cd、Pb和Zn的去除潛力。相關成果發表於Environmental Research(IF=5.026)。閱讀論文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 美國汙染場地修復經驗表明,78% 的汙染場地存在重金屬汙染。針對重金屬汙染場地,常用的修復技術有 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修復等。我國固化/穩定化技術應用,佔所有修復技術 33% 。重金屬汙 染場地修復需全面考慮二次汙染問題。
  • 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3.2 系統構成和主要設備系統構成和主要設備:主要由植物育苗、植物種植、管理與刈割系統、處理處置系統與再利用系統組成。富集植物育苗設施、種植所需的農業機具(翻耕設備、灌溉設備、施肥器械)、焚燒並回收重金屬所需的焚燒爐、尾氣處理設備、重金屬回收設備等。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同時,當前我國部分地區的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工作重視程度較弱,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治理理念的影響,沒有及時對相關的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進行及時的更新,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的實際情況,政府部門對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的資金投入力度有限相應的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相對落後,缺乏專業的研究技術人員,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機制不健全,不利於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的順利發展。
  • 可攜式XRF在土壤重金屬汙染檢測應用中的優勢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汙染調查和土壤修復等當前土壤汙染防治的重要工作都需要較強的土壤重金屬現場檢測能力作支撐。可攜式XRF儀具有快速、低成本的現場土壤重金屬檢測能力,在土壤汙染調查和土壤修復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潛力。
  • 【技術盤點】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技術介紹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土壤植物修復英文名稱:Soil Phytoremediation2 技術適用性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3 應用限制條件不適用於未找到修復植物的重金屬,也不適用於2.2 中指明之外的有機汙染(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汙染土壤修復;植物生長受氣候、土壤等條件影響,本技術不適用於汙染物濃度過高或土壤理化性質嚴重破壞不適合修復植物生長的土壤。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重金屬汙染土壤穩定化修復材料 ——基於理論原理和實踐條件的設計...
    將地域性差異、汙染源差異、汙染機制差異、(微)生物學差異等納入背景考察過程,可對汙染的治理策略起到輔助作用。鑑於此,在足夠基數的理論實驗結論和實際修復項目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土壤樣品的背景汙染信息庫,可為修複方案的設計和修復材料的選用和施用帶來極大便利。另外,全面、深度調研亦可將多種不確定因素提前鎖定,避免修復過程出現異常導致技術失誤或經濟損失。
  • 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利用活的生物體對農藥汙染土壤進行修復是一種十分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將從動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這三個方面來深入分析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以供參考。
  • 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汙染危害加劇  2.1農田土壤酸化嚴重  農田土壤酸化增強了土壤重金屬活性及其遷移和擴散能力,減弱了土壤—植物系統重金屬遷移屏障,加劇了重金屬汙染的危害。  土壤與農作物重金屬含量線性關係的不顯著增加了糧食質量保障的複雜性,也給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風險控制與管理帶來了極大挑戰。  3.3修復技術不完善  我國土壤汙染修復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究銜接不夠,尚未形成針對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完備體系。
  • 如何用植物實現鉛汙染土壤的修復,有哪些合適的植物可以選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土壤重金屬汙染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了糧食安全、食品品質,其中土壤鉛汙染的危害貢獻極大,如何降低鉛的生物有效性是修復技術的重要環節之一。工程應用性植物的篩選及其工程應用性問題備受國內外學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