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化學鈍化修復研究進展

2020-12-01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重金屬化學鈍化修復是指向汙染土壤中添加鈍化劑,使重金屬由活性向穩定化形態轉化,以降低重金屬的遷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方法。本文綜述了近些年國內外各類鈍化材料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作用效果和機理、實例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並討論了原位修復土壤重金屬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為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化學鈍化劑篩選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前言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汙泥、廢棄物進入農業生態系統,土壤重金屬汙染態勢日趨嚴峻。據國家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等的調查,我國土壤各種汙染物超標點位佔調查總點位的16.1%;而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高達19.4%,汙染情形不容樂觀。

由於我國人口壓力大,優質耕地資源短缺與糧食生產需求的矛盾異常突出,不可能將汙染土壤進行大規模休閒、種植非糧食作物或開展植物修復;工程措施則代價高昂難以實施,且汙染土壤填埋並不去除重金屬類汙染物,所以對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而言,切實可行且能保證作物安全生產的修復措施應是化學鈍化,尤其是對中輕度汙染的農田土壤。

化學鈍化修復是向汙染土壤中施入各種鈍化劑,利用吸附、沉澱、氧化還原、絡合等機制,改變汙染物的形態與活性,使其轉化成非活性、植物難吸收的組分,從而實現修複利用的技術。目前採用的鈍化劑主要包括各類含磷物質、粘土礦物、生物炭、氧化物、有機物等,它們對不同汙染物以及土壤類型、汙染程度的修復效果有一定差異,相關綜述論文也常見報導。本文就一些主要的化學鈍化材料修復重金屬汙染研究進展作一概述,為進一步推動農田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研究與應用提供參考。

1含磷物質對汙染土壤中重金屬的鈍化

含磷物質除提供植物磷營養外,對重金屬的鈍化修復是當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也是一種廉價、環境友好的修復材料,其可以通過釋放磷來有效地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屬。在實際應用中,常見的含磷材料有磷酸及可溶性磷酸鹽,磷酸鈣、磷灰石、磷礦粉、骨粉等難溶含磷材料,以及活化磷礦粉、溶磷菌–磷礦粉、動物糞便–磷礦粉堆肥等複合含磷材料。含磷材料修復的對象主要包括Pb、Cd、Cu、Zn、Ni、Hg、Cr、Co以及As等。

磷酸鹽可以直接參與土壤重金屬的鈍化,也常與其他礦物材料混合使用。採用磷酸酸化磷礦粉處理Pb汙染的土壤,可將土壤中非殘渣態Pb轉化為殘渣態,降低土壤中Pb的淋溶毒性。Pb與磷形成了極穩定的磷氯鉛礦[Pb5(PO4)3Cl],明顯降低了植物對Pb的吸收。另外,用磷酸化生物炭處理鉛汙染土壤,發現其有很好的修復效果。與磷酸的鈍化作用相比較,可溶性磷酸鹽(如磷酸銨、磷酸氫鉀)等也可直接參與重金屬的鈍化作用。用磷酸氫二銨處理土壤60天後,Cd的溶出量從306mg/kg降低到34mg/kg,磷含量增加會相應提高Cd的穩定效果。雷鳴等研究了磷酸氫二鈉對汙染土壤中重金屬(Pb、Cd、Zn)向水稻遷移的影響,發現其顯著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中交換態Pb、Cd、Zn含量,同時明顯降低了水稻各器官中Pb、Cd的含量。

過磷酸鈣和重過磷酸鈣等也被用於修復重金屬汙染的土壤。用過磷酸鈣修復Pb、Cu汙染的土壤,一段時間培養後,Pb和Cu大幅度轉化為殘渣態。重過磷酸鈣用於鈍化修復Pb、Cu和Zn複合汙染土壤,4周後發現可有效地降低提取態Pb和Cu,但對土壤中Zn的穩定化影響較小;磷處理可抑制Pb和Cu在土壤剖面中的徑向遷移。在Pb、Cd、Cu和Ni汙染的土壤中施加重過磷酸鈣處理後,Pb和Cd向殘渣態轉化,降低大白菜對重金屬的吸收。林笠等採用盆栽試驗研究了重金屬Cd、Pb複合汙染土壤中添加磷對草莓累積重金屬的影響,結果表明,添磷後不僅能顯著降低Cd、Pb對草莓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還能降低Cd、Pb在各組織中的累積。

含磷材料還包括磷酸鈣、天然磷灰石、磷礦粉、骨粉等難溶磷酸鹽礦物,它們是鹼性礦物,有效磷遠低於可溶性磷酸鹽及磷肥。用磷礦粉處理重金屬汙染的土壤能增加植物對As的吸收,降低蕨類植物體內Pb、Cd含量。羥基磷灰石可顯著降低土壤中Pb、Zn、Cd、Co和Ni的生物有效性,增強它們的地球化學穩定性。納米磷材料的性質有別於普通含磷礦物,用納米Ca3(PO4)2處理射擊場的重金屬Pb、Cu、Zn汙染後,土壤中可提取態重金屬大幅度降低,部分Cu和Pb結合在納米磷酸鈣表面;而用負載納米羥基磷灰石的生物炭原位修復Pb汙染土壤,Pb的固定率達到74.8%,殘渣態增加到66.6%,土壤中生物有效性Pb顯著減少。

難溶磷礦物的磷有效性低,為提高有效磷的釋放,溶磷菌–磷礦粉、有機酸活化磷礦粉、動物糞便–磷礦粉堆肥等也被用於處理不同汙染程度的土壤。磷礦粉經處理後,有效磷含量提高,對重金屬的鈍化效率也高於原磷礦粉。Park等利用溶磷菌處理磷礦粉後,固定汙染土壤中的Pb效果更強。與溶磷菌相比,草酸處理磷礦粉後,能更好地鈍化土壤中重金屬Pb、Cu、Cd,毒性淋溶分析顯示Pb含量低於美國EPA標準;磚紅壤中施加磷礦粉和草酸活化磷礦粉後,交換態鉛含量下降,穩定態Pb、Cu含量增加,且活化磷礦粉的效果更佳。許學慧等在Cd、Cu汙染的礦區土壤中添加磷礦粉和活化磷礦粉,可降低土壤中交換態重金屬的含量,減少萵苣對重金屬Cd和Cu的吸收;施加活化磷礦粉後萵苣根和地上部重金屬含量比對照最高可降低55%和59%。

含磷材料在土壤重金屬原位修復中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該方法對土壤環境的擾動少,除了提供磷素外,大部分磷材料可提高土壤的pH,影響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形態,加快重金屬由可溶性向難溶性的轉化,減少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現有研究表明,含磷材料主要對重金屬Pb、Cd、Cu等有較好的鈍化效果,其機理表現在以下方面:提高土壤pH,使重金屬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澱;利用釋放的磷酸根與重金屬離子作用,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磷酸鹽礦物(磷氯鉛礦等);土壤重金屬離子與含磷礦物晶格中的陽離子發生同晶置換而被固定;金屬陽離子在礦物表面發生靜電吸附和共沉澱作用被固定(圖1),實際環境中這幾種作用機理可能是共存的。

2無機礦物對重金屬的鈍化

無機礦物也常用於土壤重金屬的化學鈍化,主要包括膨潤土、凹凸棒石、海泡石、沸石等無機礦物,赤泥、飛灰、磷石膏和白雲石殘渣等工業副產物。此外,還有一些化學製品,如硫酸亞鐵等。這些通常不提供植物營養成分,而且可以改良土壤性質。

2.1粘土礦物鈍化劑

用於土壤汙染物鈍化的粘土礦物主要包括海泡石、凹凸棒石、膨潤土(蒙脫石)等,它們較大的比表面積決定了其良好的吸附性能,可通過吸附、離子交換、配位反應和共沉澱等反應鈍化重金屬。

凹凸棒石也稱坡縷石,對Cd、Pb和Cu汙染土壤具有良好的修復效果。其對Zn的鈍化以吸附和表面絡合為主,對Cd以碳酸鹽、氫氧化物或表面絡合的形式固定。謝晶晶等認為,Zn2+在凹凸棒石表面先發生快速吸附,其後為慢速沉澱,表面快速水化時可提高懸浮液的pH值,誘導了Zn2+水解沉澱。

Zhang等實驗證明凹凸棒石添加量為紅壤的1%~4%(質量比)時,土壤中可提取態重金屬的濃度都有明顯降低。殷飛等發現添加20%凹凸棒石降低可提取態Pb、Cd、Cu、As的比例最高達35%~54%,植物易吸收的可交換態Pb顯著減少,殘渣態Pb顯著增加。Liang等也表明,凹凸棒石能降低水稻土中Cd的可交換態,增加碳酸鹽結合態和殘渣態,並降低糙米中23%~56%的Cd。

凹凸棒石對重金屬的吸附能力可通過改性得到加強。將凹凸棒石改性成微納米網加入汙染土壤,能明顯降低土壤Cr(Ⅵ)的淋洗量,並能將Cr(Ⅵ)還原成Cr(Ⅲ)。添加10%富鈣凹凸棒石可以分別降低土壤酸溶態Cd56%和Pb82%。凹凸棒石–磁鐵複合物在去除U(Ⅵ)方面比單一組分更優越。

蒙脫石摻入沉積物後可固定Zn,但不能提高Cu的穩定性。0.5%膨潤土可明顯降低Pb、Zn和Cd的水溶性。Zhang等發現蒙脫石對Cu吸附量可達3741mg/kg,按2%施入土壤可降低對蚯蚓60%的重金屬毒性。

相比較單一蒙脫石,其改性產物的環境應用正引起更多關注。蒙脫石–OR–SH(鈣基蒙脫石酸活化後,在乙醇–水–巰基矽烷溶液中分散)飽和吸附的Cd無毒性,在連續盆栽4季作物後,對土壤Cd仍保持顯著的鈍化效果。施加巰基化改性膨潤土能有效固定土壤Cd和Pb,顯著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活性態含量,並將其轉化為穩定的鐵錳結合態,有較好的鈍化長效性。另外,蒙脫石與有機聚合物的複合研究也有大量報導。將殼聚糖加載到蒙脫石後,該複合物對Pb2+、Cu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別為49.3、28.2和20.6mg/g。

海泡石有較好的重金屬吸附能力,能降低水稻土中可交換態Cd並增加碳酸鹽結合態和殘渣態,使Cd以碳酸鹽、氫氧化物或者表面絡合的形式被固定。添加0.5%~5%的海泡石可降低菠菜對Cd吸收量的28.0%~72.1%,當5%海泡石加入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也得以恢復。海泡石的添加可使TCLP-Cd降低0.6%~49.6%,而植物吸收降低14.4%~84.1%。將1%~5%海泡石加入土壤後,Cd、Zn和Pb的淋洗量降低60%~70%,而苜蓿莖稈中Zn的濃度最高降低45%。當添加量為5%時,土壤呼吸活性、脫氫酶和鹼性磷酸酶活性分別增加了25%、138%和42%。Li等的實驗則表明,可交換態Cd降低14.3%~49.0%,而糙米中的Cd含量降低34.5%~44.4%。海泡石改性後有更好的鈍化效果,如經過氧化氫改性後可極大地促進其對Pb的吸附,比天然海泡石提高43.5%。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河北省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規範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近日從河北省環保廳獲悉,河北省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規範已經正式印發,具體內容如下:前 言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河北省環境保護廳提出並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石家莊市環境監測中心。
  • 改性生物炭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中金屬汙染導致食用林產品、農產品中重金屬高富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生物炭作為簡單易得,來源廣泛的吸附材料,可用於土壤重金屬汙染物修復。本文主要綜述了生物炭的製備、改性劑的選擇與功能、改性方法及改性生物炭的特性。
  • 納米零價鐵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讀:本文概述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nZVI處理Cr(Ⅵ)汙染土壤的主要修復機理及影響因素,並指出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發展前景及研究方向。隨著鉻鹽生產、金屬加工、電鍍、皮革等工業活動以及汙水灌溉和施用汙泥等農業活動的進行,六價鉻(Cr(Ⅵ))不斷進入土壤中,嚴重汙染土壤環境。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土壤重金屬汙染生物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增強教授團隊在土壤重金屬汙染生物修復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三廢」對土壤的汙染日益嚴重,而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由於具有隱蔽性、累積性和難降解性而備受關注。目前針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方法有客土法、鈍化法和生物修復法等,其中生物修復法因具有環境友好、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土壤肥力而備受關注。
  • 基於鎘汙染農田土壤修復實踐中一些問題的淺談
    基於鎘汙染農田土壤修復實踐中一些問題的淺談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文獻計量分析數據顯示,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增勢較快,以WebofScience資料庫及中國知網的文獻資料為數據源,1998-2018年間,我國以1166篇英文發文量排名第一,且以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機構在該領域具有較強影響力[1]。
  • 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汙染危害加劇  2.1農田土壤酸化嚴重  農田土壤酸化增強了土壤重金屬活性及其遷移和擴散能力,減弱了土壤—植物系統重金屬遷移屏障,加劇了重金屬汙染的危害。辛術貞等指出我國汙灌區農田重金屬汙染面積佔到了汙灌總面積的65%,86%的汙灌區水質不符合灌溉要求,近30年來汙灌汙水中Cd含量有升高的趨勢。  可見在整體環境質量得以改善之前,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持續累積趨勢難以改變。從源頭上控制主要汙染元素在農田土壤中的積累有助於降低農產品重金屬富集風險。
  • 土壤重金屬汙染現狀及其治理進展
    摘要:土壤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資源,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然而,現階段我國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日漸嚴重,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毋庸置疑,土壤重金屬汙染一方面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產量,另一方面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怎樣合理治理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成為當前重點研究的對象。
  • 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受到重金屬的汙染會對農作物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本文就汙染土壤的相關修復技術對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進行修復,並且對其技術的實用性進行總結和分析。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本文將圍繞重金屬汙染土壤發展現狀進行闡述,詳細的分析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進行研究,在實際的研究環節中,注重依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從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實際情況出發,旨在提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水平。
  • 崔屹:電化學法修復重金屬汙染的土壤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社會對農業用地的需求正日漸增高,而土壤汙染正醞釀著一場嚴重的環境危機。一般情況下,土壤中的重金屬以陽離子形式存在,通過靜電作用或與配位作用形成化學鍵保留在土壤中。因此,最終的修複目標不僅是從土壤基質中分離出重金屬離子,而且還得將其還原為零價金屬態。然而,目前常見的靜電吸附和配位作用等方法,均不能有效的治理重金屬汙染土壤。
  • 沼渣型土壤調理劑用於修復Cu汙染效果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 原位鈍化是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鈍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屬有效態含量,從而減少重金屬遷移及對植物的毒害。文章選用沼渣、牡蠣殼粉為原料,製備了一種有機 - 無機符合型沼渣土壤調理劑,研究這種土壤調理劑對水中的 Cu2 + 吸附效果和對土壤中銅的鈍化效果。
  • 生物炭影響土壤重金屬生物有效性的研究進展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綠洲生態農業重點實驗室目前,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和修復越來越受國家的重視,生物炭是從生物質中熱解得到的一種富含碳的難溶性固態物質。生物炭施入土壤後,與土壤重金屬發生吸附、沉澱、絡合、離子交換等一系列反應,使土壤重金屬鈍化。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是指土壤重金屬在生物體內吸收、積累或產生危害的程度。
  •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  來源:《2016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  作者:郭凱璇等  2017/3/1 13:53:55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城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土壤汙染狀況不容樂觀。
  • 農田重金屬汙染觸目驚心 每年汙染1200萬噸糧食
    掩蓋  曾有一位從事土地汙染研究多年的科學家告訴了記者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就在前幾年,這位科學家受邀到某地檢測土地重金屬汙染情況,實驗結果出來後,科學家大為震驚,因為這塊全國著名的糧食主產區汙染情況已經嚴重到令人咂舌!
  • 孫鴻烈院士考察廣西環江土壤修復工程
    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邀請,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劉毅、黨委副書記高星等的陪同下,考察了廣西環江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示範工程,並對土壤修復發展模式予以指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日波等會見了考察團一行。
  •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田鎘砷汙染防治領域資助情況概述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鎘、砷是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主要元素,對農田生態系統健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重點專項中設置了14個農田鎘、砷汙染防治領域項目,對農田鎘、砷汙染防治的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集成示範應用予以資助。
  • 【展望】生物礦化在重金屬汙染治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生物礦化在重金屬汙染治理領域的研究進展黨政1, 代群威1,2, 趙玉連1,2, 鄧遠明1, 董發勤1,21.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學,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四川 綿陽 621010摘要
  • 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特徵機制與機遇
    電動力學通過改善重金屬的空間及形態分布,促進養分吸收及刺激根際分泌等作用機制,可有效提高重金屬植物吸收富集及汙染土壤修復效果。EKAPR被認為是新穎、綠色、可持續的原位重金屬汙染場地修復技術,在實現汙染場地修複方面具有較大發展前景。分析表明,現有研究工作開展較少,若干技術問題和應用挑戰仍然存在。
  • Environmental Research:生物降解螯合物劑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四川農業大學環境學院張世熔教授團隊使用分批洗滌法評價4種生物降解螯合劑對汙染土壤中Cd、Pb和Zn的去除潛力。相關成果發表於Environmental Research(IF=5.026)。閱讀論文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鈍化材料復配對鎘汙染土壤中鎘的固定效果
    摘要:為探討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對Cd汙染土壤有效Cd含量的影響,利用土壤培養試驗和盆栽試驗,採用正交試驗設計,研究生物炭、粉煤灰、漢白玉3種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對土壤pH值和Cd生物有效性的影響。結果表明,3種鈍化材料不同復配處理均顯著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有效Cd含量。隨著時間的延長,大部分處理土壤有效Cd含量呈先降低後逐漸達到平衡的趨勢,平衡時間為7~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