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讀:本文概述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nZVI處理Cr(Ⅵ)汙染土壤的主要修復機理及影響因素,並指出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發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隨著鉻鹽生產、金屬加工、電鍍、皮革等工業活動以及汙水灌溉和施用汙泥等農業活動的進行,六價鉻(Cr(Ⅵ))不斷進入土壤中,嚴重汙染土壤環境。納米零價鐵由於其比表面積大、反應活性高及還原能力強等優點,已日漸用於Cr(Ⅵ)汙染土壤的修復中。本文概述了納米零價鐵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主要修復機理及影響因素,最後指出了納米零價鐵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發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近年來納米零價鐵已日漸成為Cr(Ⅵ)汙染土壤修復的研究熱點。納米零價鐵(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是指粒徑在1~100 nm範圍內的零價鐵顆粒,由於其具有粒徑小、比表面積大、表面活性高及還原能力強等優點,已日漸用於Cr(Ⅵ)汙染土壤的修復中。研究表明,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途徑是與Cr(Ⅵ)發生反應,將高毒性、高活性的Cr(Ⅵ)還原為低毒性、低流動性的Cr(Ⅲ),降低其在土壤中的遷移性及生物可利用性。
本文概述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nZVI處理Cr(Ⅵ)汙染土壤的主要修復機理及影響因素,最後指出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發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研究
1.1 研究進展
nZVI因其優越的吸附性能、較強的還原活性,已日漸用於Cr(Ⅵ)汙染土壤的修復中。如Cao等用nZVI修復鉻礦渣,研究結果表明,1 g nZVI能還原69.3~72.7 mg Cr(Ⅵ);Singh等用nZVI修復鉻汙染土壤,結果表明,5 g˙L-1的nZVI經50 d修復後,Cr(Ⅵ)去除率達到99%。雖然nZVI在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應用日益增多,但由於nZVI自身存在著不足,導致實際修復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nZVI具有磁性,易團聚成較大顆粒,會降低反應的比表面積,導致修復效果的降低;
(2)nZVI在與Cr(Ⅵ)反應過程中,易與周圍環境介質(H2O,O2)反應生成鈍化層,導致其活性降低;
(3)nZVI團聚後,其粒徑較大,不易穿過土壤孔隙進行修復,進而流動性較差;
(4)nZVI具有生物毒性,進入土壤介質後,不易回收再利用,具有引起二次汙染的風險;
(5)nZVI修復Cr(Ⅵ)汙染的土壤,會造成土壤板結且釋放過量鐵離子引起二次汙染等,不利於土壤的再利用及植物的再生長。
延伸閱讀:
圖解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劉承帥:場地重金屬汙染土壤結構化固定及資源化利用處置
案例| 廣東清遠電子垃圾拆解區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評價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