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零價鐵在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展望

2021-01-21 農業環境科學

納米零價鐵(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是指粒徑在1~100 nm範圍內的零價鐵顆粒,它具有比表面積大、強還原性等特點。與宏觀材料不同,它具有特殊性質,如量子效應、表面效應、體積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因其顆粒的比表面積和表面能大,從而具有優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還原活性;其特有的表面效應和小尺寸效應,可以提高零價鐵顆粒的反應活性和處理效率。所以,在機械性能等方面與普通材料有很大不同,具有催化、吸附等新特性。 


特有的優勢和廣泛的去汙淨水能力使納米零價鐵在修復地下水方面等環境汙染物的處理工程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研究表明,納米零價鐵粒子對無機鹽、有機物、重金屬類汙染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在近些年,對納米金屬鐵材料的製備工藝與過程及其微觀結構與性能表徵等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並取得了很多新的進展。


納米技術為環境安全領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機遇,特別是納米零價鐵更是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推動了汙染環境修復研究向更深層次發展,尋求環境友好型的環境高效修復劑成為國內外環境科學研究中新的熱點。



納米零價鐵以其獨特的性質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研究,目前,傳統的毫米級的納米零價鐵修復汙染物已經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而且已從單純的實驗室研究發展到小規模的實際場地的修復,再到現在的商業化研究。


納米零價鐵被廣泛用來處理廢水和土壤中的有機滷化物、無機鹽和重金屬。王新新等採用納米零價鐵粉修復底泥中的Cr(Ⅵ)汙染,研究結果表明納米零價鐵粉修復對底泥Cr(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添加相當於底泥乾重量1%的納米零價鐵粉在16 d內對底泥30~100 mg·kg -1的Cr(Ⅵ)的去除率均高於99.7%。由於納米零價鐵粉具有極大的表面積和極強的表面活性,可迅速與Cr(Ⅵ)反應,並通過吸附共沉澱等途徑與其還原產物Cr(Ⅲ)結合,在底泥近中性pH值條件下形成Cr(OH)3沉澱,從而解除Cr(Ⅵ)毒性;水體中的放射性元素ReO 4經過納米零價鐵作用之後,可以得到很好的去除;鈾的滲濾液不僅包含大量的鋁和硫酸鹽,還有少量的As、Be、Cd、Cr、Cu、Ni、U、V和Zn。納米零價鐵的添加,不僅提高了滲濾液的pH,而且檢出的汙染物含量也明顯降低。其被應用於填充床反應器和活性滲濾牆的報導已有很多。 


雖然納米零價鐵在水處理技術中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由於特殊的理化性質,使其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由於納米零價鐵粒度小、比表面積大、表面能大及自身存在磁性,因而很容易團聚,其粒徑就從納米級變為微米級,極大降低了反應的比表面積,導致降解效率的降低; (2)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形成鈍化層而降低活性,有的甚至可以發生自燃,這樣就限制了納米零價鐵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3)有機滷代物有親脂性,容易被環境中有機質吸附,從而降低了吸附到納米零價鐵表面的速率,影響了降解效率,所以介質中有機質抑制了有機滷代物的降解;(4)由於納米單質金屬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在具體應用中,納米零價鐵難回收、易流失,會形成潛在的二次汙染;(5)納米顆粒在疏鬆的介質中傳遞比較快,在非疏鬆的介質中傳遞很慢。這樣就限制了納米零價鐵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納米零價鐵改性技術應運而生,如鈍化納米零價鐵、負載納米零價鐵及穩定劑改造納米等。因此,如何保持其原有的反應活性及與汙染物的充分接觸是獲得滿意修復效果的關鍵。但是,目前關於這方面的現場試驗研究很少,大多的研究僅限於實驗室研究階段。

對納米零價鐵表面進行修飾可以提高其在介質(土壤、水體)中的反應性能、穩定性和流動性,以確保其實用性。Schrick 等發現聚丙烯酸能夠增加納米零價鐵顆粒在砂和土壤中的滲透性,而且汙染物的去除率提高了80%。Xu和Zhao以可降解材料羧甲基纖維素鈉對納米零價鐵進行穩定修飾,所製備的納米零價鐵顆粒在土壤中的流動性很高。Quin等提出了可應用包覆型納米零價鐵進行地下水汙染物修復研究,他們將納米零價鐵和修飾材料在乳液體系中混合,製備出表面活性劑包覆型納米零價鐵,這種納米材料與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的接觸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實際修復中,地下水的成分比較複雜,多種因素如水體pH值、離子強度、土壤組成、水體流速等都會對納米零價鐵的遷移性能產生直接影響,如Zhang等的現場實驗表明兩個月內納米零價鐵從注入點僅遷移了幾英寸到幾英尺。


隨著社會進步,工業化的發展及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環境汙染不斷加劇。土壤汙染不僅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及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在「十五」期間,我國的汙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得到重視,列入了高技術研究規劃發展計劃。土壤的汙染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目前,國內外針對土壤的重金屬、無機汙染物和有機汙染已經發展了一系列的修復技術。近年來,利用零價鐵納米修復土壤中汙染物的研究也越來越受重視。




雖然納米零價鐵在應用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困難和難題,但是在環境保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納米零價鐵微粒因為其具有磁性,在水溶液中更易發生團聚,從而影響其應用。納米零價鐵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極易氧化成二價鐵或者三價鐵;另外,溶解氧和其他氧化物會造成nZVI表面鈍化,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同時也造成了相當一部分nZVI的損失。有文獻報導,納米零價鐵會對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研究者對納米零價鐵在土壤介質中的分配、反應、行為、歸趨和對環境的生態毒理等尚缺乏系統的了解,對其環境安全性和生態系統風險還缺乏科學評價。隨著科研工作者對其研究的深入,納米零價鐵的潛力會得到更多的發展。其造價相對低廉,且負載後可以充分發揮納米材料在環境及其他領域內的獨特性能,同時規避了納米材料的潛在風險,所以,納米零價鐵在環境保護特別是水處理和汙染土壤修復技術的地位將會得到更多的彰顯。

(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全文信息!)


----END----

【陳懷滿】耕地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中點對點土壤--農產品同時採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周東美】 論土壤環境質量重金屬標準的獨立性與依存性

【唐景春】  生物炭及其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進展

【宗良綱】  人物專訪--在紫砂界整出名堂的土壤教授

(農業環境科學 ID:nyhjkx 帶您關注農業環境)

相關焦點

  • 納米零價鐵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讀:本文概述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nZVI處理Cr(Ⅵ)汙染土壤的主要修復機理及影響因素,並指出了nZVI修復Cr(Ⅵ)汙染土壤的發展前景及研究方向。隨著鉻鹽生產、金屬加工、電鍍、皮革等工業活動以及汙水灌溉和施用汙泥等農業活動的進行,六價鉻(Cr(Ⅵ))不斷進入土壤中,嚴重汙染土壤環境。
  • 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發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
    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發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 2017-10-31 南京土壤研究所   為推動我國汙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與修復技術的工程化應用進程,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夢舫團隊依託中科院科技網絡服務STS項目「汙染場地地下水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和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子課題「新型滲透式反應屏障(PRB
  •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最後,總結了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特點、優勢及不足之處,並對未來的發展和應用前景作了展望。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之一,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9%,其中現有耕地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0%。但是,近年來土壤受汙染形勢非常嚴峻。
  •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產品介紹】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歷史遺留汙染場地量大且跨介質複合汙染嚴重、異位土壤修復二次汙染風險高,缺乏具有科學依據的風險管控模式已成為我國城市汙染地塊安全開發的瓶頸。為了推動我國汙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與原位修復技術的工程化應用進程,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通過高精度環境調查、精準定位監測,構建了場地汙染物遷移與暴露概念模型,應用三維空間地下水流動與溶質遷移數值模型解析了汙染源特徵及其時空分布規律;研發與製備了高效、綠色、低耗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基於精準風險管控原理構建的新型滲透式反應屏障(PRB)的工程示範為解決我國氯代烴類高風險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可複製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納米零價鐵與本地微生物聯合修復...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浙江大學何豔教授團隊採用納米零價鐵(nZVI)與本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聯合修復被六氯環己烷異構體高度汙染的土壤。本研究採用納米零價鐵(nZVI)與本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聯合修復被HCH異構體高度汙染的土壤。在「僅添加nZVI」處理和「無添加」處理中,總HCH的降解效率均約為50%,而添加nZVI和乙酸鹽的處理中,總HCH的去除率為85%。nZVI和乙酸鹽的添加導致厭氧微生物的富集。
  • 納米材料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展望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科技人員對修復技術的不斷創新,納米材料(粒徑為1~100nm)修復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經濟的有機汙染土壤修復技術為人們提供了新的研究機遇。與傳統有機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相比,納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超強的吸附螯合能力和優秀的催化活性,使得納米材料修復技術克服了傳統修復技術的部分缺點,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中表現出極高的修復效率。
  •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納米零價鐵具有粒徑小、反應活性高、還原能力強等優點。納米零價鐵對廢水中難降解汙染物如氯代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放射性元素等的處理具有顯著效果。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控制中的作用與貢獻越來越大。同時,作為在汙染土壤和水體修復與治理方面可以提供具有成本-效益解決方案的一項新技術,將納米零價鐵應用於環境汙染的治理和修復成為備受關注的新型汙染控制技術。
  • 環境工程|納米零價鐵:製備技術、應用前景
    nZVI是一種還原性很強的零價鐵微粒,粒徑多處於40~80 nm,比表面積為15~35 m2/g,對上述汙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和反應活性,在環境修複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本文結合nZVI近年的進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按圖1所示分類方法著重討論nZVI製備技術發展及在水體及土壤環境修複方面的應用前景。
  • 納米零價鐵的製備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常見的水體及土壤汙染物包含重金屬離子、無機陰離子、滷代有機物、藥物、酚類化合物以及染料等。nZVI是一種還原性很強的零價鐵微粒,粒徑多處於40~80 nm,比表面積為15~35 m2/g,對上述汙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和反應活性,在環境修複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重金屬汙染對水體生態和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危害,通過納米材料來去除重金屬是一個簡單便捷的方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以及研究。本文主要綜述了納米零價鐵、鐵氧化物、硫化鐵、碳納米管、石墨烯、錳氧化物、鋁氧化物、二氧化鈦、聚合物納米材料和殼聚糖納米材料等幾種納米材料對水中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 歐盟納米技術在汙染土壤和汙水治理中的應用
    歐盟納米技術在汙染土壤和汙水治理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儘管工業化為人類生活改善提供了大量的積極正面影響,但也遺留下許多需要治理的汙染場地和汙水,歐盟及其成員國每年花費在治理汙染土壤與汙水的資金投入已超過60億歐元。
  • 【專家論壇】納米零價鐵的製備及改性研究進展
    【專家論壇】納米零價鐵的製備及改性研究進展品牌推廣聯繫電話:010-62181017
  • 微生物和納米技術將成為環境修復的「利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在本次環境保護暨綠色發展峰會上,胡勇有教授和來自華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的方戰強教授,分別就微生物和納米材料在環境修復中的運用做了精彩演講,並對這些環保創新技術的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還原轉化效率和機制,在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進展
  • 科學網—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陳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還原轉化效率和機制,在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進展。
  • 微納米零價鐵粉高效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技術
    近些年,活化過硫酸鹽的化學氧化被廣泛地應用於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機汙染修復,開發高效、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的過硫酸鹽活化劑一直是研究熱點。基於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周東美團隊在973課題「微/納米材料對POPs重度汙染土壤修復的原理及其示範(2013CB934303)」的支持下,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合作,開發了微納米零價鐵粉高效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技術,並實現了微納米鐵粉的噸級量產,微納米鐵粉價格僅為50元/公斤,遠低於納米鐵粉的市場價(~1500元/公斤)。
  •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新聞—科學網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
  • 崔屹:電化學法修復重金屬汙染的土壤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社會對農業用地的需求正日漸增高,而土壤汙染正醞釀著一場嚴重的環境危機。一般情況下,土壤中的重金屬以陽離子形式存在,通過靜電作用或與配位作用形成化學鍵保留在土壤中。因此,最終的修複目標不僅是從土壤基質中分離出重金屬離子,而且還得將其還原為零價金屬態。然而,目前常見的靜電吸附和配位作用等方法,均不能有效的治理重金屬汙染土壤。
  • 納米零價鐵處理含銻印染廢水成套工藝
    淄博睿得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納米零價鐵系列新材料的科技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納米零價鐵生化促進劑和納米零價鐵印染廢水預處理劑等系列水處理產品。紡織染整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4287-2012中銻的限值100μg/L;《紡織染整工業廢水中銻汙染物排放標準》太湖地區一般80μg/L,特殊50μg/L;2017年吳江區印發《區政府關於吳江區太浦河銻特徵汙染因子管控方案的通知》,太浦河20μg/L。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成果簡介】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