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2021-02-23 材料牛

【成果簡介】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還原轉化效率和機制,在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日前以題為「Abiotic transforma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by sulfida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Kinetics,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發表於Water Research上。

【圖文導讀】

圖1 性能表徵及示意圖

(A)12小時內通過S-nZVI轉化HCBD兩種產物的動力學。

(B)可能的轉化途徑。

圖2 性能表徵

HBCD和對照實驗FeS,S2-,nZVI和S-nZVI系統反應12小時後的轉化產物的GC-EI / MS色譜圖。

【研究內容】

HBCD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添加型環烷烴類溴代阻燃劑,而納米硫化零價鐵是一種硫化物包裹零價鐵的新型納米複合材料。隨著HBCD的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人們已在各種環境介質中(包括大氣、水體、土壤、沉積物、生物體以及母乳等)頻繁地檢測出高濃度的HBCD。

研究人員系統比較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和3種典型還原劑(即納米零價鐵、硫化亞鐵、硫離子)還原轉化HBCD的動力學及轉化途徑。結果顯示,納米硫化零價鐵對HBCD及其3種同分異構體的還原去除速率顯著高於3種典型還原劑。其中,α-HBCD的結構對稱、穩定性強、難降解,容易在環境和生物樣品中富集,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α-HBCD的轉化速率是其他3種還原劑轉化α-HBCD速率的2~15倍。HBCD在納米硫化零價鐵作用下能發生雙溴消除反應,逐步轉化成為四溴環十二碳烯和二溴環十二碳二烯。

研究人員通過對反應前後納米硫化零價鐵固體表面特徵進行分析,揭示了納米硫化零價鐵表面的硫化鐵不僅能作為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還能直接參與HBCD的還原轉化,進一步促進HBCD的去除。研究還系統分析了各種環境因子對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HBCD的影響。

原文連結: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77171505222144485.shtm

文獻連結:Abiotic transforma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by sulfida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Kinetics,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ATER RES., 2017, DOI: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17.05.019)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石小梅編輯,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陳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還原轉化效率和機制,在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進展。
  •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還原轉化效率和機制,在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進展
  •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1-24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納米零價鐵是一種高效的脫滷還原劑,能將多種疏水性滷代有機汙染物(HOCs)還原降解為低滷代或無滷代化合物,被廣泛應用於汙廢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汙染環境的修復。然而,關於納米零價鐵是否具有還原降解高水溶性HOCs(尤其是Cl-OPEs)的能力還不清楚。
  • 微納米零價鐵粉高效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技術
    近些年,活化過硫酸鹽的化學氧化被廣泛地應用於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機汙染修復,開發高效、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的過硫酸鹽活化劑一直是研究熱點。基於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周東美團隊在973課題「微/納米材料對POPs重度汙染土壤修復的原理及其示範(2013CB934303)」的支持下,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合作,開發了微納米零價鐵粉高效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技術,並實現了微納米鐵粉的噸級量產,微納米鐵粉價格僅為50元/公斤,遠低於納米鐵粉的市場價(~1500元/公斤)。
  • 納米零價鐵在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展望
    納米零價鐵的添加,不僅提高了滲濾液的pH,而且檢出的汙染物含量也明顯降低。其被應用於填充床反應器和活性滲濾牆的報導已有很多。 ,有的甚至可以發生自燃,這樣就限制了納米零價鐵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3)有機滷代物有親脂性,容易被環境中有機質吸附,從而降低了吸附到納米零價鐵表面的速率,影響了降解效率,所以介質中有機質抑制了有機滷代物的降解;(4)由於納米單質金屬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在具體應用中,納米零價鐵難回收、易流失,會形成潛在的二次汙染;(5)納米顆粒在疏鬆的介質中傳遞比較快,在非疏鬆的介質中傳遞很慢。
  • 環境工程|納米零價鐵:製備技術、應用前景
    ,對重金屬及含滷有機汙染物等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和反應活性,在環境修複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 3.2 碳熱還原法 碳熱還原法是指在高溫條件下,以碳黑、生物碳、碳納米顆粒等無機碳作為還原劑,通過與納米級的鐵氧化物或亞鐵鹽發生吸熱反應得到nZVI。製備過程通常將鐵鹽吸附到活性碳上,洗淨烘乾後按4~10 ℃/min的速度升溫,鐵鹽轉化為鐵氧化物,在>500 ℃的條件下還原4 h得到nZVI。
  • 納米零價鐵的製備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圖1 nZVI製備及改性方法分類摘 要納米零價鐵(nZVI)因具有還原性強、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等特性,對重金屬及含滷有機汙染物等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和反應活性,在環境修複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3.2碳熱還原法碳熱還原法是指在高溫條件下,以碳黑、生物碳、碳納米顆粒等無機碳作為還原劑,通過與納米級的鐵氧化物或亞鐵鹽發生吸熱反應得到nZVI。製備過程通常將鐵鹽吸附到活性碳上,洗淨烘乾後按4~10 ℃/min的速度升溫,鐵鹽轉化為鐵氧化物,在>500 ℃的條件下還原4 h得到nZVI。
  • 【專家論壇】納米零價鐵的製備及改性研究進展
    【專家論壇】納米零價鐵的製備及改性研究進展品牌推廣聯繫電話:010-62181017
  •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納米零價鐵具有粒徑小、反應活性高、還原能力強等優點。納米零價鐵對廢水中難降解汙染物如氯代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放射性元素等的處理具有顯著效果。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控制中的作用與貢獻越來越大。同時,作為在汙染土壤和水體修復與治理方面可以提供具有成本-效益解決方案的一項新技術,將納米零價鐵應用於環境汙染的治理和修復成為備受關注的新型汙染控制技術。
  • 納米零價鐵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水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
    為了推動我國汙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與原位修復技術的工程化應用進程,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通過高精度環境調查、精準定位監測,構建了場地汙染物遷移與暴露概念模型,應用三維空間地下水流動與溶質遷移數值模型解析了汙染源特徵及其時空分布規律;研發與製備了高效、綠色、低耗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基於精準風險管控原理構建的新型滲透式反應屏障(PRB)的工程示範為解決我國氯代烴類高風險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可複製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納米零價鐵與本地微生物聯合修復...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浙江大學何豔教授團隊採用納米零價鐵(nZVI)與本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聯合修復被六氯環己烷異構體高度汙染的土壤。本研究採用納米零價鐵(nZVI)與本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聯合修復被HCH異構體高度汙染的土壤。在「僅添加nZVI」處理和「無添加」處理中,總HCH的降解效率均約為50%,而添加nZVI和乙酸鹽的處理中,總HCH的去除率為85%。nZVI和乙酸鹽的添加導致厭氧微生物的富集。
  • 廣州地化所積極參與「中科院第三屆科學節」
    11月1日,「中科院第三屆科學節」廣州主會場啟動儀式在華南植物園舉行。本屆科學節由中科院主辦,院屬單位參加,以「嗨,科學!」為主題,10月31日至11月6日科學節期間在全國各院屬單位舉辦400餘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袁鵬等主編的礦物學專著《Nanosized Tubular...
  • 納米零價鐵處理含銻印染廢水成套工藝
    淄博睿得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納米零價鐵系列新材料的科技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納米零價鐵生化促進劑和納米零價鐵印染廢水預處理劑等系列水處理產品。現場試驗以某印染廠生化汙泥為接種汙泥,分別採用普通活性汙泥工藝和SBR工藝作為納米零價鐵預處理後的生化處理工藝。
  • 「納米零價鐵分離與富集鈾」在《美國化學協會會刊》上發表
    「納米零價鐵分離與富集鈾」在《美國化學協會會刊》上發表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5-03-02  瀏覽:
  • 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發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修復氯代烴汙染地下...
    ,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健康與水環境風險評估,制定了基於風險的地下水修複目標值;通過實驗室材料反應性及遷移性測試,採用比表面積大、孔隙結構豐富的生物炭作為納米零價鐵載體,解決了納米零價鐵由於團聚效應降低其降解效率的瓶頸,提出了以納米零價鐵-生物炭複合材料原位注射(新型滲透式反應屏障)修復地下水氯代烴汙染的技術方案及關鍵技術指標,並實施了新型地下水滲透式化學反應屏障示範工程。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有機質對苯並芘的降解機理—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卓陳雅和研究員冉勇等科研人員,選擇珠江口和南海海域中的五個沉積物,揭示沉積物中有機質的形態、脂肪碳結構和微孔體積對苯並芘的過硫酸鈉氧化降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 CESE·環跡 | 論納米零價鐵與明天考試內容的關聯
    事實陳述本研究發現, 溶解氧在與滷代烴共存的條件下,沒有表現出優先被零價鐵還原的特性, 而是與滷代烴一起被逐漸還原。溶解氧的降解也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 隨著反應進行, 溶解氧的消耗速率也逐漸減慢。零價鐵顆粒粒徑越小, 溶解氧的消耗速率越快。
  • 2020年8月3日 六月十四 星期一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1、上海矽酸鹽所在反鐵電陶瓷研究中取得進展 2、工程熱物理所等在單晶熱電纖維研究中獲進展3、西安光機所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 4、廣州地化所提出整合的東亞全新世火山灰地層框架5、植物所在複雜花瓣發育的分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