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1-24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氯代有機磷酸酯(Cl-OPEs)是一類高效的新型有機阻燃劑,包括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主要應用於塑料製品、紡織品、建材及電子設備等材料中。由於Cl-OPEs的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Cl-OPEs已成為各種環境介質中普遍存在的一類新興汙染物。Cl-OPEs具有較高的水溶解度(logKow< 3.7),且常規的汙廢水處理技術對Cl-OPEs的去除效果甚微,導致Cl-OPEs在水體環境中的汙染問題尤為嚴重。Cl-OPEs是一類內分泌幹擾物,具有神經毒性、細胞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等,其中TCEP和TDCPP已被歐盟和美國列入致癌物質清單中。因此,亟鬚髮展高效控制和治理Cl-OPEs汙染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目前,一些高級氧化技術(如UV/H2O2、UV/TiO2、UV/過硫酸鹽等)已被證實可以有效地降解水體環境中的Cl-OPEs,但關於Cl-OPEs還原降解技術的研究甚少。納米零價鐵是一種高效的脫滷還原劑,能將多種疏水性滷代有機汙染物(HOCs)還原降解為低滷代或無滷代化合物,被廣泛應用於汙廢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汙染環境的修復。然而,關於納米零價鐵是否具有還原降解高水溶性HOCs(尤其是Cl-OPEs)的能力還不清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水體環境中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其兩性分子基團可以改變HOCs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解吸行為,進而影響納米零價鐵對HOCs的降解。Cl-OPEs具有兩種獨特的官能團(親水性磷酸酯基團和疏水性氯代烷基基團),CTAB對Cl-OPEs的固-液界面吸附/解吸行為的影響可能與疏水性HOCs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丹在研究員彭平安和副研究員鍾音指導下,深入研究了納米零價鐵對Cl-OPEs的還原降解性能和機制,以及CTAB對納米零價鐵吸附和降解Cl-OPEs的影響。研究系統比較了納米零價鐵(nZVI)和硫化納米零價鐵(S-nZVI)吸附和降解Cl-OPEs的動力學及降解產物生成。結果顯示,TDCPP和TCPP先被吸附到納米零價鐵表面,隨後被還原降解,S-nZVI比nZVI具有更高的還原能力;而TCEP被吸附到固體表面卻沒有發生進一步降解。CTAB的加入可以增加納米零價鐵與Cl-OPEs之間的疏水吸附作用,降低納米零價鐵的顆粒大小,從而顯著提高納米零價鐵對Cl-OPEs(特別是TCEP)的還原降解效率。與nZVI相比,CTAB可以更大程度提高S-nZVI對Cl-OPEs的還原降解效率,這可能是因為S-nZVI具有較高的CTAB吸附能力。當CTAB的濃度為100mg L-1時,TDCPP、TCPP和TCEP可以分別在3小時、5天和14天內被S-nZVI完全還原降解。增加CTAB的濃度到臨界膠束濃度(CMC)時,TCEP可以在3天內被S-nZVI完全還原降解。反應過程中,有五種TCEP的降解產物被檢出。其中,首次報導的TCEP降解產物有O,O-二(2-氯乙基)-O-乙基磷酸酯(DCEEP)和乙烷。在納米零價鐵/CTAB複合物的作用下,TCEP中的氯原子受到電子攻擊而發生脫氯反應,形成二(2-氯乙基)磷酸酯、DCEEP、氯離子、乙烯和乙烷,揭示了新的TCEP降解途徑。研究還系統分析了影響納米零價鐵/CTAB複合物還原降解TCEP的關鍵因素。研究結果可以為納米零價鐵和納米零價鐵/CTAB複合物應用於高水溶性Cl-OPEs汙染環境的實際修復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Water Research上,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和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的資助。

  論文連結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氯代有機磷酸酯(Cl-OPEs)是一類高效的新型有機阻燃劑,包括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主要應用於塑料製品、紡織品、建材及電子設備等材料中。由於Cl-OPEs的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Cl-OPEs已成為各種環境介質中普遍存在的一類新興汙染物。Cl-OPEs具有較高的水溶解度(logKow< 3.7),且常規的汙廢水處理技術對Cl-OPEs的去除效果甚微,導致Cl-OPEs在水體環境中的汙染問題尤為嚴重。Cl-OPEs是一類內分泌幹擾物,具有神經毒性、細胞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等,其中TCEP和TDCPP已被歐盟和美國列入致癌物質清單中。因此,亟鬚髮展高效控制和治理Cl-OPEs汙染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目前,一些高級氧化技術(如UV/H2O2、UV/TiO2、UV/過硫酸鹽等)已被證實可以有效地降解水體環境中的Cl-OPEs,但關於Cl-OPEs還原降解技術的研究甚少。納米零價鐵是一種高效的脫滷還原劑,能將多種疏水性滷代有機汙染物(HOCs)還原降解為低滷代或無滷代化合物,被廣泛應用於汙廢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汙染環境的修復。然而,關於納米零價鐵是否具有還原降解高水溶性HOCs(尤其是Cl-OPEs)的能力還不清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水體環境中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其兩性分子基團可以改變HOCs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解吸行為,進而影響納米零價鐵對HOCs的降解。Cl-OPEs具有兩種獨特的官能團(親水性磷酸酯基團和疏水性氯代烷基基團),CTAB對Cl-OPEs的固-液界面吸附/解吸行為的影響可能與疏水性HOCs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丹在研究員彭平安和副研究員鍾音指導下,深入研究了納米零價鐵對Cl-OPEs的還原降解性能和機制,以及CTAB對納米零價鐵吸附和降解Cl-OPEs的影響。研究系統比較了納米零價鐵(nZVI)和硫化納米零價鐵(S-nZVI)吸附和降解Cl-OPEs的動力學及降解產物生成。結果顯示,TDCPP和TCPP先被吸附到納米零價鐵表面,隨後被還原降解,S-nZVI比nZVI具有更高的還原能力;而TCEP被吸附到固體表面卻沒有發生進一步降解。CTAB的加入可以增加納米零價鐵與Cl-OPEs之間的疏水吸附作用,降低納米零價鐵的顆粒大小,從而顯著提高納米零價鐵對Cl-OPEs(特別是TCEP)的還原降解效率。與nZVI相比,CTAB可以更大程度提高S-nZVI對Cl-OPEs的還原降解效率,這可能是因為S-nZVI具有較高的CTAB吸附能力。當CTAB的濃度為100mg L-1時,TDCPP、TCPP和TCEP可以分別在3小時、5天和14天內被S-nZVI完全還原降解。增加CTAB的濃度到臨界膠束濃度(CMC)時,TCEP可以在3天內被S-nZVI完全還原降解。反應過程中,有五種TCEP的降解產物被檢出。其中,首次報導的TCEP降解產物有O,O-二(2-氯乙基)-O-乙基磷酸酯(DCEEP)和乙烷。在納米零價鐵/CTAB複合物的作用下,TCEP中的氯原子受到電子攻擊而發生脫氯反應,形成二(2-氯乙基)磷酸酯、DCEEP、氯離子、乙烯和乙烷,揭示了新的TCEP降解途徑。研究還系統分析了影響納米零價鐵/CTAB複合物還原降解TCEP的關鍵因素。研究結果可以為納米零價鐵和納米零價鐵/CTAB複合物應用於高水溶性Cl-OPEs汙染環境的實際修復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Water Research上,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和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的資助。
  論文連結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列印 責任編輯:江澄

相關焦點

  • 廣州地化所在POPs的生物富集與毒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的生物富集與毒性研究一直是環境領域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大部分有關POPs的生態毒理學研究都集中在魚類、鳥類及哺乳動物等較高等級的生物上,而對低等級生物如昆蟲則關注不夠。昆蟲種類多、生物量大,是初級生產者與高級消費者之間連接的紐帶,也是跨生境傳輸的重要載體,在生態系統物質流及能量流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成果簡介】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
  •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2018-09-04 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字體:基因敲除和互補揭示hnpA基因是菌株CNP-8降解2,6-DBNP必需的基因。該研究首次報導微生物降解2,6-DBNP的過程和分子機制,研究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該團隊長期致力於有機汙染物微生物降解的分子機理和修復研究。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10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網—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陳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還原轉化效率和機制,在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進展。
  •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新聞—科學網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2017-09-08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文課題組和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寅龍課題組合作,以硫肽類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鏈絲菌素(Thiostrepton,TSR)為研究對象,報導了一例黃素依賴的加氧酶通過底物的立體專一性氧化來促進吲哚五元環的擴環重排,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喹啉單元形成的酶學新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製得以揭示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還原轉化效率和機制,在納米硫化零價鐵還原轉化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進展
  • 上矽所在氧化鈦基複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劑抗失活機制研究獲進展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如苯類及醛類)對環境和人體危害極大,VOCs在氧化性的大氣環境中成為形成PM2.5的前體物並可能產生臭氧;一定濃度的VOCs短時間即可傷害人的肝、腎、大腦和神經系統等甚至致癌。因此,如何實現大氣環境中低濃度VOCs的降解,對保障人體健康、環境安全、抑制霧霾頻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磷酸二酯酶2A(PDE2A)和磷酸二酯酶10A (PDE10A)抑制劑研發進展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極性有機硫化物的成因研究獲進展
    根據以上特點,近期,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廖玉宏課題組以江漢盆地高硫低熟原油為研究對象,利用具有超高解析度的傅立葉變換離子迴旋共振質譜儀(FT-ICR MS,型號為SolariX XR 9.4T)研究了江漢低熟原油中極性有機硫化物的分布特徵,並探討了其來源。
  • 廣州地化所在青藏高原南部早期地殼加厚研究方面獲進展
    青藏高原隆升的時間和機制一直是國內外地質學家比較關注的科學問題。一般認為青藏高原的隆升主要與新生代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的碰撞擠壓有關。  然而,最近有關對青藏高原南部拉薩地塊西北部沉積和構造方面的研究結果認為,該區域很可能在中生代晚期就已經開始加厚並有著相應的地表抬升。考慮到巖漿巖作為地殼深部構造變化的淺表響應,那麼上述研究區域是否發育有與之對應的巖漿作用,目前尚無較為深入的研究報導。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cell cultur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然而由於支原體密碼子偏愛性、大部分基因為未知基因、遺傳操作工具少、小動物模型缺乏等原因,其代謝和致病機制雖然一直是醫學和獸醫領域關注的熱點,但研究進展緩慢。
  • 城市環境所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獲進展
    城市環境所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獲進展 2019-02-15 城市環境研究所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汙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
  • 寬溫型鋰離子電池有機電解液影響因素和研究進展
    二、寬溫電解液研究進展鋰離子電池寬溫電解液的應用性與針對性很強。低溫方面的研究側重低溫共溶劑和鋰鹽對電池低溫性能的影響,高溫方面的研究側重於高溫添加劑對電解液的穩定性和電池高溫循環性能的影響。以下從電解質鋰鹽、共溶劑和功能性添加劑三個方面對鋰離子電池寬溫電解液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地化所海洋生態系統汙染物來源與成因機制研究獲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內外項目的聯合資助下,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表地球化學研究組的Mostofa博士及其合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海洋生態環境汙染進行了綜合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在綜合考慮多種海洋汙染源和影響因素,如廢棄藥品、相關新型汙染物、水華及毒素、海水酸化、貨船破損和舊船改造工業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等,系統介紹了這些威脅海洋生態系統汙染物的來源、成因、控制機制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辦法,部分成果已在第二屆海洋生物科技大會上做了報告。
  • 磷酸二酯酶天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PDEs)是一類可水解細胞內第二信使環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01 星期二
    科研進展1、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4、上海有機所等在分子伴侶調控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研究中獲進展5、成都山地所等在「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風險與綜合減災國際研究中獲進展6、廣州地化所揭示雲中過程在重塑活化顆粒化學和微觀物理性質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