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20-11-22 儀器信息網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TiO2光催化可利用潔淨的太陽光碟機動反應,利用環境友好的分子氧為氧化劑,是消除這類汙染物最有應用前景的方法之一。TiO2耐腐蝕,光、熱和化學穩定性好,是目前最好的光催化體系。但TiO2隻能利用紫外光(約佔太陽光5%),由於佔太陽光主要部分的可見光的激發能較低,從傳統半導體光催化的帶-帶激發原理上很難實現同時滿足導帶電子活化氧和價帶空穴氧化水或汙染物兩個必需條件的可見光反應。因此,如何實現可見光反應是對TiO2光催化原理和應用提出的一個極大挑戰。

  趙進才課題組從1995年開始致力於染料汙染物可見光光催化降解及其機理的研究。發現染料分子吸收可見光被激發後可以向TiO2導帶注入電子實現電荷分離,通過半導體導帶的媒介作用實現可見光照射下染料分子和空氣中氧分子的同時活化,成功地將有機染料汙染物氧化降解。揭示了一個與傳統光催化有著本質區別的可見光光降解機理,該機理不涉及半導體的帶-帶吸收以及空穴的生成和反應,而是利用染料汙染物分子吸收可見光誘發的活性自由基和分子氧的共同作用導致汙染物降解。

  通過對幾十種染料汙染物降解的研究,發現只要染料的電子激發態電位比TiO2導帶電位更負,都能實現有效的電子注入進而降解,證明了該原理的有效性和普適性。該原理還在共存無色小分子汙染物的氧化降解、滷代汙染物的還原脫滷以及可見光光催化合成化學品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先後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viron. Sci. Technol.等刊物上發表系列論文。

  最近應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的邀請,撰寫了題為「Semiconductor-mediated photo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的綜述論文 (Chem. Soc. Rev. 2010, 39, 4206-4219),系統地介紹了該課題組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

  最近,他們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光催化反應過程中分子氧如何活化一直是該研究領域的一個關鍵科學問題。他們利用同位素標記等實驗研究TiO2 光催化氧化醇類分子時,發現在反應過程中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完全被氧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所置換(置換率>99%)生成相應的羰基化合物。基於順磁共振、氧同位素標記拉曼光譜、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等實驗結果,揭示了與以往貴金屬等催化氧化機理完全不同的TiO2光催化氧原子轉移機理(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6081-6084,被選為Highly Important Paper (HIP),並作為封面論文發表)。

  在這一機理的指導下,他們進一步實現了通過TiO2表面吸附Bronsted酸來加速醇類分子的光催化轉化,同時發現由於摻雜SiO2能增加酸的吸附位點,當用Bronsted酸對TiO2/SiO2複合光催化劑進行表面修飾後加速作用進一步加強。表面光譜滴定實驗證實了質子能夠有效促進TiO2表面形成的Ti-過氧化物中間物種的分解,進而使得表面光催化活性位點再生,因此加速了光催化循環和反應。該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TiO2光催化活化分子氧的微觀機理,為今後製備新型光催化劑和調控光催化反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7976-7979),被選為VIP論文並作為內封面(Inside Cover)做了專門介紹,Nature China對此研究成果也做了評述 (Highlight)。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內建電場的硼氧結構基元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研究人員分析了該類材料對氯酚類汙染物的去除能力,結合開爾文探針力顯微實驗證實了內建電場的存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4, 26, 3169);藉助密度泛函理論(DFT)手段確證了極性材料電子結構及光生電荷轉移過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2179);考察了在不同金屬離子半徑作用下導致的不同極化場對有機汙染物降解性能的影響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該工作提出並驗證了利用光催化劑協同加速非均相芬頓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新思路(Catal. Sci. Technol., 2015, 5, 504-514. doi: 10.1039/C4CY00947A)。之後,該團隊首次報導了Fe-Co 普魯士藍類似物(PBAs)的超高芬頓反應活性。
  • 過硫酸鹽高級氧化降解水體中有機汙染物研究進展
    本文根據相關自由基氧化機理,從產生硫酸根自由基的單一氧化、複雜活化體系硫酸根自由基與其他自由基複合氧化以及強化降解等方面,分析了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對過硫酸鹽降解典型有機汙染物的研究及在催化劑開發方面所做的工作,指出了許多新穎的過硫酸鹽活化手段及其降解效果與不足,並就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以期為過硫酸鹽氧化法未來更好地發展和應用探索出路。
  • 城市環境所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獲進展
    城市環境所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獲進展 2019-02-15 城市環境研究所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汙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
  • 廣東工業:金屬有機框架衍生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健康與汙染控制研究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何鑫和敖志敏教授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王少彬教授合作下在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的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
  •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煙臺海岸帶所在硝基芳香汙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2018-09-04 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字體:基因敲除和互補揭示hnpA基因是菌株CNP-8降解2,6-DBNP必需的基因。該研究首次報導微生物降解2,6-DBNP的過程和分子機制,研究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該團隊長期致力於有機汙染物微生物降解的分子機理和修復研究。
  • 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綜合分析了國內外近年來關於去除VOCs的相關技術研究進展,指出低溫等離子體處理VOCs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有工藝簡單、適用範圍廣等特點,該技術協同催化能有效提高去除率、降低能耗、減少二次汙染,為VOCs
  • 德國《應用化學》封面報導化學所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進展
    分子氧參與的半導體光催化反應在環境汙染物降解、化學品綠色合成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其微觀機理很不清楚,尤其是分子氧的作用及其歸屬一直存在爭議,這就限制了半導體光催化反應量子效率偏低和反應選擇性難控制等瓶頸問題的解決。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有了新進展。
  • 有機汙染物難降解?神奇的光催化來幫忙
    近日,廣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分所成功製備了二維結構的硫摻雜石墨相氮化碳材料(g-C3N4),並在光催化降解苯酚和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應用中表現優異,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 我國學者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黃正課題組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管治斌課題組合作,在聚乙烯廢塑料降解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成果於6月17日以「Efficient and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s into liquid fuels and waxes
  • 研究進展|難降解廢水電催化處理技術
    電催化技術是利用界面電子得失產生的活性物質降解有機汙染物,實現汙水淨化目的。電催化技術自20世紀30年代問世,由於電力的阻礙,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發展,如今電催化技術在難降解廢水處理方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1 電催化機理及技術研究進展1.1 電催化機理電催化包括電催化氧化和電催化還原。
  •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術處理廢水的機制、進展和環境應用
    ICPB作為一種新穎的廢水處理技術,在去除和礦化生物難降解汙染物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圖1中提出了在ICPB體系中可能起作用的機理。多孔載體可以從廢水中吸附生物難降解汙染物,並增強其向光催化劑表面的轉移,同時在光催化劑表面產生各種ROS自由基,從而促進汙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光催化降解的產物進一步被轉移到載體中,並在生物膜內被降解,然後被進一步礦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鈮酸鉀鈉基環境友好型壓電材料的振動催化作用:一種高效的相界催化劑》(Vibration catalysis of eco-friendly Na0.5K0.5NbO3-based piezoelectric: An efficient phase boundary catalyst)為題並以第一單位在線發表於
  • 光催化薄膜的親水性與光催化分解有機物汙染物活性的關係
    光催化薄膜的親水性與光催化分解有機物汙染物活性之間呈現相輔相承的促進作用。當材料表面吸附有機汙染物則表面親水性下降,而光催化過程可分解有機汙染物,水滴易於鋪展至潔淨表面,使材料表面恢復親水狀態。親水薄膜當材料親水性較強,其表面易於吸附水分子並在光照作用下形成羥基自由基,有利於光催化過程的進行
  • 納米級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
    O2既可以抑制光催化劑上電子和空穴的複合,提高反應效率,同時也是氧化劑,可以氧化已經羥化的反應產物,是表面羥基自由基的另一個來源。  締合在Ti4+表面的·OH的氧化能力是水體中存在的氧化劑中最強的,能夠氧化大部分的有機汙染物及部分無機汙染物,將其最終降解為CO2、H2O等無害物質,並且對反應物幾乎無選擇性,因而在光催化氧化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光催化技術對VOCs的降解及應用
    由於納米TiO2光催化劑具有生物降解無可比擬的速度快、無選擇性、降解完全,並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價格低和無毒等特點,已經應用在有機廢水和工業VOCs廢氣處理領域。自從Dibble和Raupp最先研究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降解三氯乙烯開始,許多科研工作者在降解VOCs氣體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且已經證實:光催化技術能夠處理一系列的有機汙染物,包括烷烴、有機醇、芳香烴、含氯碳氫化合物等。華鈦高科介紹部分重要的光催化實驗結果與廣大光催化材料研發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相互學習與交流。
  • 資助成果 | 我國學者在團簇基能源光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OC-16@CZIF光催化產氫反應中質子轉移和電子傳遞過程示意圖;B. 基於Pd催化中心的積累TON和TOF值(可見光照射,l> 420 nm;光強:100 mW/cm2)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21875293, 21821003, 21890380, 21720102007)資助下,中山大學石建英等在團簇基能源光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吃掉」有機汙染物 「消化」成無汙染物——記中國建材總院高活性...
    李洪說:「這些(問題)代表了我國科技領域真正的『硬骨頭』」。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總院)提出的高活性可見光催化材料,被列入60個重大科學難題之一。高活性可見光催化材料是一種什麼樣的材料,為什麼研究該材料,這種材料研究的科學問題、技術難度點在哪?筆者就此進行了深入了解。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