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應用化學》封面報導化學所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進展

2020-11-22 中國科學院

  分子氧參與的半導體光催化反應在環境汙染物降解、化學品綠色合成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其微觀機理很不清楚,尤其是分子氧的作用及其歸屬一直存在爭議,這就限制了半導體光催化反應量子效率偏低和反應選擇性難控制等瓶頸問題的解決。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有了新進展。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同位素標記等實驗研究TiO2 光催化氧化一級和二級醇為對應的醛和酮時,發現在光催化氧化過程中,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完全被氧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所置換(置換率>99%)生成相應的羰基化合物。這一結果與以往貴金屬等催化氧化醇反應時醇羥基中氧原子被保留的機理完全不同。研究人員通過順磁共振、氧同位素標記拉曼光譜、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等實驗,進一步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光催化反應氧原子交換機理。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6081-6084)並被選為封面論文做了專門介紹。

  該研究結果有助於進一步理解TiO2光催化機理細節和澄清學術爭議,為製備新型光催化劑和調控光催化反應提供了科學依據。

  圖1  光催化氧化醇反應中氧原子交換機理

  圖2  《德國應用化學》封面報導化學所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進展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看了《德國應用化學》的封面圖,又一次被中國風美到了!
    這奧特曼大戰葫蘆娃(目測這是葫蘆娃中的老四:水娃)的「邪典」漫畫風可是《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未來某期的封面圖因為這個封面已經被收錄進「Early View」中而且文章已經被刊用(因為已經被First
  • 中科院高能所在光催化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核能化學課題組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員石偉群團隊報導了兩例基於紫精配體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 此MOFs材料均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別為128和220 μmol h-1 g-1,其中Gd-IHEP-8固氮效率與文獻同類材料相比提高17倍。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內建電場的硼氧結構基元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該實驗室科研人員又設計和製備了B-O結構基元與具有d0電子構型的金屬離子複合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發現該類材料在去除滷代烴類方面具有優異的性能。10分鐘對難降解氟取代酚類仍然具有高達83%的去除能力。該實驗結果歸因於具有d0電子結構金屬離子形成的金屬多面體與B-O結構多面體的協同作用增大了材料宏觀極化電場,提高了載流子的分離能力。
  • 楊學明院士訪問化學所並作分子科學論壇報告
    楊學明現任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他曾於美國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並於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楊學明長期從事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在化學動力學及非絕熱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化學所在漆酶生物電化學和電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這些特點決定了在常規的電化學體系中,很難實現漆酶分子的直接電子轉移和基於此的生物電化學催化,儘管這些研究在生物電化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近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中國博士後基金的支持下,他們在漆酶直接電催化氧還原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 化學所人工模擬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研究獲重要進展
    最近光系統II高解析度晶體結構研究揭示,生物水裂解催化中心是由四個Mn離子和一個Ca離子通過多個μ-O2-構成的不對稱Mn4Ca簇,其外周主要由羧基和水分子提供配體。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人工模擬生物水裂解催化中心的研究一直難以取得突破,進展非常緩慢。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實驗室光生物小組科研人員自1997年以來一直從事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的結構和機理研究,並在1999年成功預測出該催化中心的關鍵輔基Ca離子的結合方式(Chin. Sci. Bull. 1999,44,2209-2215)。
  • 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
    報告題目: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報告人:劉寧 博士 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報告時間:2018年6月15日(周五)下午14:00報告地點:南嶺校區 機械材料館209室主辦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摘 要:主要進行納米半導體功能材料製備及光電催化性能的研究
  • 城市環境所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獲進展
    城市環境所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獲進展 2019-02-15 城市環境研究所 】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汙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在光催化耦合微生物同步降解抗生素及機理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
  • 化學所在仿生伯胺催化高效構建手性季碳中心方面獲系列進展
    手性季碳中心廣泛存在於藥物、天然產物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 在生物醫學、藥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合成一直是不對稱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具有極大挑戰性。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羅三中課題組研究人員依託仿生催化理念,開發了系列伯胺催化的高效不對稱反應,實現了多種手性季碳中心的構築(圖1)。為手性醫藥中間體、生物活性分子的便捷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 二氧化碳光催化研究裡的那些學科交叉
    Ozin課題組在多相光催化二氧化碳(CO2)加氫領域有著近十年的研究經驗。此綜述是由化學、理論計算和工程系三個專業的研究者共同完成,旨在以氧化銦系列催化劑為例,從催化劑修飾、理論計算設計、反應器優化和催化反應效率評估四個方面完整地展現多相光催化CO2加氫反應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研究思路。
  • 研究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而為新型、高效催化劑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 ACIE: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並被選為VIP論文,作為內封面作了專門介紹,Nature China對此研究成果也作了「亮點」評述。
  • 中科院化學所所長張德清:立足基礎,追求卓越—新聞—科學網
    ,並在有機柔性電子器件和有機光子學器件等功能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化學所通過重點攻關納米材料綠色列印製版綜合集成技術,在納米複合轉印材料製備、版材納微米結構構造、浸潤性精確調控和匹配技術、高精度列印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可喜的是,如今建成的北京懷柔和密雲綠色製版中心,輻射周邊40餘家印刷企業,並開始向山東、遼寧、四川等地推廣。
  • 【媒體報導】科學網報導我校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新進展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梁長海教授研究團隊在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博士生邸鑫和青年教師李闖博士採用微波輔助熱解法高效製備了Re-Pt和Re-Rh雙金屬催化劑,從動力學角度研究了雙金屬協同效應在丁二酸催化轉化當中的作用。研究發現雙金屬協同效應可以顯著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促進雙羧酸基團的加氫轉化。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JACS封面文章!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6萬家化學加網會員企業  導讀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