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E: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

2021-01-07 生物谷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並被選為VIP論文,作為內封面作了專門介紹,Nature China對此研究成果也作了「亮點」評述。

光催化反應過程中分子氧的作用及其活化機理是該研究領域的一個關鍵科學問題。此前,該研究組利用同位素標記等實驗研究TiO2光催化氧化醇類分子時,發現在反應過程中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完全被氧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所置換(置換率>99%)生成相應的羰基化合物。基於順磁共振、氧同位素標記拉曼光譜、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等實驗結果,提出了與以往貴金屬等催化氧化機理完全不同的TiO2光催化反應氧原子交換機理。

在進一步研究反應的微觀機理和速率限制步驟中,他們發現在TiO2表面吸附Bronsted酸能夠大大加快醇類分子光催化轉化,由於摻雜SiO2能增加酸的吸附位點,當用Bronsted酸對TiO2/SiO2複合光催化劑進行表面修飾後,加速作用進一步加強,速率限制步驟得到證實。表面光譜及動力學分析表明,質子能夠有效促進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過程中TiO2表面形成的Ti-過氧化物中間物種的分解,進而使得表面光催化活性位點再生,因此加速了光催化循環和反應。

該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TiO2光催化活化分子氧的微觀機理,為今後製備新型光催化劑和調控光催化反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1003621

Inside Cover: Photocatalytic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on TiO2: The Acceleration Effect of a Br?nsted Acid (Angew. Chem. Int. Ed. 43/2010)
Dr. Qi Wang1,2, Dr. Miao Zhang1, Prof. Chuncheng Chen1, Prof. Wanhong Ma1, Prof. Jincai Zhao1

The acceleration effect of a Br?nsted acid was identified in the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using TiO2. In their Communication on page?7976?ff., J. Zhao and co-workers show that the acid adsorbed onto the catalyst surface promotes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Ti/H2O2 species to regenerate active sites for the oxidation.

相關焦點

  • ACIE: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新進展
    通過在烯烴分子的一端引入給電子的二硫烷基、在另一端引入吸電子的羰基來活化內烯烴碳-氫鍵的策略,研究人員高效實現了鈀催化的內烯烴碳-氫鍵與端烯烴碳-氫鍵的直接偶聯反應,合成了多官能團化的丁二烯衍生物。這是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餘正坤研究組、孫承林研究組和陳吉平研究組合作的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最近取得新進展。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TiO2光催化可利用潔淨的太陽光碟機動反應,利用環境友好的分子氧為氧化劑,是消除這類汙染物最有應用前景的方法之一。TiO2耐腐蝕,光、熱和化學穩定性好,是目前最好的光催化體系。但TiO2隻能利用紫外光(約佔太陽光5%),由於佔太陽光主要部分的可見光的激發能較低,從傳統半導體光催化的帶-帶激發原理上很難實現同時滿足導帶電子活化氧和價帶空穴氧化水或汙染物兩個必需條件的可見光反應。
  • 大連化物所發現光催化低溫C-H鍵活化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馬志博、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潘明虎團隊合作,發現了氧化鈦表面低溫光催化C-H鍵斷鍵反應,並在單分子層面上對反應機理進行解釋。
  •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06:4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課題組近日提出了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COF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但由於氮氣分子具有極高的化學穩定性,因此對於氮氣分子的活化十分困難。目前溫和條件下的光催化合成氨的產量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應用的需要,所以開發高效的合成氨光催化劑和反應體系至關重要。同時,嚴謹地執行光催化合成氨實驗以及合理地評價催化劑合成氨性能對於本領域的良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光催化再登Nature,劍橋大學大神級科學家帶你玩轉光催化!
    Gaunt課題組通過二級胺、醛、滷化物進行三組分光催化反應,實現了以中等收率獲得廣泛叔胺產物,三種原料都具有廣泛的選擇性,以解決叔胺分子合成的步驟複雜性。脂肪胺在藥物和農藥化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樣其可以作為小分子生物探針,對其有效簡便的合成是有機化學家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
  • 科學家提出太陽光催化活化臭氧技術
    基於電子還原活化臭氧的研究思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開發出太陽光催化活化臭氧深度降解有機物新技術,該項新技術可大大提高廢水汙染物降解速率,達到傳統光催化和臭氧氧化降解過程之和的95.8倍。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可持續的能源,將有望深度參與廢水處理過程。這種耦合技術具有緩解能源壓力、降低環境汙染雙重意義。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2. 瞬態吸收光譜顯示,共價結合實現了亞微秒級的快速電子傳輸,光生電子的半衰期因分子催化劑的引入提高了1000倍以上。光催化技術為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提供了一條完美路徑。然而要想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幾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1. 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儘可能拓展光吸收範圍以有效利用太陽光;3. 長時間的穩定運行。
  • ACS Catal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通過對碳材料豐富的官能團進行調控,可以優化其催化性能,同時提供更深入的機理認識。近年來,過硫酸鹽(HSO5-/PMS)作為穩定且廉價的固體氧化物受到了廣泛關注。研究表明,PMS可以被多種碳材料(碳納米管,氧化石墨烯,納米金剛石等)活化,用於高級氧化反應來降解有機物。然而,該催化活化的機理研究還不夠完善。此外,該體系在有機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可行性還有待探索。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結果表明C=O同樣是一種重要的PMS活化及苯甲醇氧化活性中心。COOH對該反應有輕微的促進作用,而C-OH對於反應則沒有正面影響。由此推測,在CNT催化的PMS活化及苯甲醇氧化反應中,親核的C=O及親電氧官能團分別作為電子供體和電子受體與PMS分子進行電子交換,生成相應的活性自由基,可以選擇性的氧化苯甲醇為苯甲醛。Scheme 1.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2. 瞬態吸收光譜顯示,共價結合實現了亞微秒級的快速電子傳輸,光生電子的半衰期因分子催化劑的引入提高了1000倍以上。而通過化學共價結合氮化碳和分子催化劑的光催化體系,在連續7天的分解水產氫性能測試中,產氫速率下降不到50%,顯示出卓越的穩定性。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C-H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C-H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其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C-H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製備獲得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 ACIE封面:高價碘催化分子間對映選擇性反應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對映選擇性催化在製備具有絕對構型的手性分子中已成為一種核心技術。
  • 福州大學吳稜 JMCA:光催化有機合成
    金屬Pt團簇作為電子富集中心,有效裂解HCOO-產生大量·CO2-和H,用於還原被納米片活化的硝基分子,使得硝基苯分子還原成易於脫附的苯胺分子。此外,本文基於分子層次提出了金屬Pt團簇與SWO-NS之間可能的還原硝基苯合成苯胺的協同機制。
  • 廈大「綜述」生物質高效利用新方向:光催化木質纖維素轉制化學品
    該文全面總結了新興的太陽能驅動木質纖維素轉化制化學品領域的研究進展,詳細討論了木質纖維素相關分子選擇性斷鍵和官能團定向活化的光催化反應機理,並對當前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深入思考和前瞻性展望。木質纖維素由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佔地球上植物類生物質的90%,是最主要的可再生碳資源。
  • 地球環境所光催化材料表面修飾及催化性能增強機制研究獲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汙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附熱力學吸/脫附、能帶調控光吸收及高效光生電子-空穴分離等行為,開展納米材料表面的空位調控研究,設計和發展出一系列高效納米光催化材料,並有效將其應用於大氣中低濃度NO的降解研究。
  • 廈門大學發展了可控光催化生物質選擇轉化方法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野教授課題組與程俊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生物質光催化選擇轉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調控TiO2表面結構以控制生物質轉化途徑的新方法,率先實現多種木質纖維素平臺分子的光催化還原選擇性調控,獲得高產率的加氫產物(精細化學品)或偶聯產物(燃料前驅體)。
  • 我國科學家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領津環境技術】淺談光催化
    北極星大氣網訊:光催化是指在光的作用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光化學反應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長的電磁輻射,受激產生分子激發態,繼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或變成引發熱反應的中間化學產物。光催化劑是指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變化,卻可以促進化學反應的物質。它利用光能轉化成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產生催化作用,使周圍的氧氣及水分子激發成極具氧化力的自由基或負離子。
  • 中科大研發出低能耗低成本光催化材料
    日前,中科大熊宇傑教授課題組與該校多位教授合作,設計出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這類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有望實現低能耗和低成本的化工生產。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重要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