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再登Nature,劍橋大學大神級科學家帶你玩轉光催化!

2021-01-18 催化計

 

第一作者:Roopender Kumar

通訊作者:Matthew J. Gaunt

通訊單位:劍橋大學

 

研究要點:

1. 通過光催化方法實現了羰基的烷基化胺化雙官能團化反應。

2. 使用矽烷作為還原劑,不使用金屬催化劑。有的反應需要加入自由基引發劑。

3. 三組分一步反應,底物廣泛,反應速度較快,40 W藍光LED照射,室溫8 h完成。

4. 反應中的關鍵點在於烷基自由基和亞胺之間的加成反應。


研究背景

三級脂肪胺具有獨特的生理活性,但是傳統的合成方法中步驟繁瑣,從簡單的原料出發合成複雜叔胺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將烷基加成到烷基-亞胺中能夠降低反應的複雜性,但是實施有一定難度,制約這種方案的原因在於:有機金屬烷基試劑和原位生成的亞胺之間的反應性較弱;一些金屬烷基試劑的鹼性非常強,比如鋰試劑、格氏試劑,會對亞胺α位的碳進行脫氫反應。反應性較弱的金屬烷基試劑,比如鋅試劑、鈰試劑的反應範圍較窄。


Petasis反應是應用二級胺和羰基反應生成亞胺物種,並和硼酸發生反應,生成叔胺,但是Petasis反應中的底物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需要使用有機硼親核試劑)。


作者在反應中加入富電子的矽烷(Me3Si)3Si-H是比較重要的方法,富電子矽烷具有快速HAT(hydrogen-atom transfer)反應性,能夠和三級胺分子配合反應,但是和反應物中的烷基自由基的反應性較弱。並且(Me3Si)3Si-H和胺反應後生成(Me3Si)3Si·自由基並與原料中的碘化物繼續反應。 

有鑑於此,劍橋大學Matthew J. Gaunt課題組通過二級胺、醛、滷化物進行三組分光催化反應,實現了以中等收率獲得廣泛叔胺產物,三種原料都具有廣泛的選擇性,以解決叔胺分子合成的步驟複雜性。脂肪胺在藥物和農藥化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樣其可以作為小分子生物探針,對其有效簡便的合成是有機化學家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目前比較好的叔胺合成方法是羰基還原胺化反應:首先通過二級胺和醛分子之間的縮合反應,生成亞胺離子,隨後通過氫化物還原。隨後經過進一步的發展,實現了通過原位反應產生亞胺物種實現胺化反應。目前羰基的烷基化胺化過程的反應在70年來未有相關報導。使用甲基丁胺(1倍量)、丁醛(2倍量)、異丙基碘(3倍量)三種原料作為反應物,加入2倍量的三(三甲基甲矽烷基)矽烷、TBS-OTf,在室溫條件中通過藍光LED進行光催化反應。優化該反應得到76 %的收率。對41種不同結構的有機胺底物進行反應,大部分反應能得到中等收率。對48種不同結構的醛底物進行拓展,大部分反應能得到中等收率。測試了有機碘原料的反應性。叔基碘化物展現了較高的反應活性。發現在反應中加入5 mol % 2-碘-2-甲基丙酸乙酯作為自由基引發劑時,能夠實現對多種一級烷基碘化物反應。此外底物拓展反應發現該方法同樣適用於具有位阻的叔胺合成反應中。在底物中近端有缺電子官能團時,反應的產率偏低。作者認為富電子的矽烷分子會和缺電子的烷基之間進行競爭性的HAT反應,並降低了其和亞胺中間體的反應速率。除了碘試劑,苄基溴、甲氧基甲基溴同樣能夠進行反應。此外,通過加入自由基引發劑,一些有機溴化物同樣能進行反應。作者對包含二級胺官能團的藥物分子反應性進行測試,比如去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實現了對這種藥物進行修飾。此外,通過氘代試劑進行修飾,實現了藥物動力學標記進行藥物動力學研究。二級有機胺首先和醛分子反應生成亞胺物種。(Me3Si)3Si-H和碘化物在光催化條件中生成(Me3Si)3Si·,和有機滷化物反應,生成相應的碳自由基。之前生成的亞胺和碳自由基發生加成反應,並被(Me3Si)3Si-H還原,生成H化的叔胺,隨後被鹼中和,得到叔胺產物。Matthew J. Gaunt教授課題組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種操作簡單、機理獨特的催化過程,實現了二烷基胺、羰基化合物與烯烴的三組分光催化偶聯。此外,Gaunt教授還在JACS上發表了通過環己酮和γ-取代的烯烴胺分子合成螺環N取代分子。 圖5. 前期工作1. Streamlined synthesis of C(sp3)–H rich N-heterospirocycles enabled by visible-light-mediated photocatalysis. J. Am. Chem. Soc. 2019, 141, 8426.圖6. 前期工作2. Multicomponent synthesis of tertiary alkylamines by photocatalytic olefin-hydroaminoalkylation. Nature, 2018, 561, 522.Matthew J. Gaunt教授是有機合成領域中年輕一代的大神級合成大師,開發了具有個人特色的Pd催化脂肪胺beta位C-H活化反應,可以看到最近他通過光催化方法對有機胺分子的反應取得了不少有特色的工作,因此做工作時深入思考和巧妙設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Matthew J. Gaunt開發的這種三組分一步合成方法的底物範圍廣、實施簡便,這種一步簡單反應無論是有機合成還是工業催化上都有重要的意義(無需複雜的中間分離純化步驟、抑制了副產物的生成)。該方法是一種光催化反應,但是不使用過渡金屬光催化劑,這種通過反應物作用引發的光催化反應可能對光催化反應的新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Roopender Kumar, Nils J. Flodén, William G. Whitehurst, Matthew J. Gaunt*. A general carbonyl alkylative amination for tertiary amine synthesis. Nature, 2020, DOI: 10.1038/s41586-020-2213-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13-0Matthew Gaunt教授在1995年至1999年期間,師從劍橋大學的Jonathan Spencer教授,和Scipps研究所的C-H鍵活化大師於金權是同門。隨後Gaunt來到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做博士後,師從Organic Letters主編Amos Smith教授。隨後2001年師從莫德琳學院的大師Steven Ley做博士後。2003年在劍橋大學開展獨立工作。主頁:https://www.thegauntgroup.com/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還專門開通了一系列專業微信群:科研合作(僅限老師)、機器學習與理論計算、同步輻射與數據分析、儀器分析與測試表徵、博士博後求職交流。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劍橋大學JACS:光催化降解塑料究竟有什麼新招!
    劍橋大學JACS:光催化降解塑料有新招自1950年以來,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製造出的塑料超過80億噸,有機聚合物已然成為當前使用最為廣泛,丟棄最為嚴重的材料之一。可惜的是,常溫常壓下的光催化技術能通過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將塑料廢物轉化為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學品,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簡單且低能耗的方法。然而,截至目前,這一研究領域僅有基於貴金屬和鎘基光催化劑的少量報導,下面跟著立思辰留學小編一起展開思考吧!
  • 談談光致發光與光催化
    在做二氧化鈦光催化的同行中有不少人對其光致發光(PL)光譜做了深入地研究,基於其PL強度進行了載流子壽命的考察,但是二氧化鈦真的有PL發光嗎?今天的話題主要針對二氧化鈦的PL測試以及PL發光與光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行討論。話題1:二氧化鈦的PL發光首先筆者並沒有因為作者做出來錯誤的PL數據而否定其所有的研究成果。
  •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三、核心內容有鑑於此,東京工業大學Masaaki Kitano、HideoHosono等報導了一種擔載Ni的LaN催化劑實現了高效率合成氨反應。該催化劑通過雙活化(dual-site)作用從而超越了常規的催化規律。
  • 新型光催化材料問世
    本站訊(通訊員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人民日報海外網: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封偉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催化】福州大學王緒緒教授等在PNAS 發表光催化研究成果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緒緒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臺灣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大學學者的合作研究論文「Defect engineering of metal–oxide interface for
  • 香港城市大學Angew光催化薄膜選擇性催化轉化二氧化碳製備甲烷
    氧化亞銅@Cu-MOF複合光催化劑合成示意圖在眾多光活性材料中,Cu2O通常具有有效的可見光吸收和有利於CO2還原的導帶位置。但是,其實際應用受到穩定性不足和捕捉氣態CO2能力低的限制。此外,儘管Cu2O具有合適的能帶邊緣位置以在可見光照射下實現CO和CH4的產生;而 CH4的形成需要八個電子,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CO2甲烷化比CO的產生更具挑戰性。圖2.
  •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可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央廣網天津3月26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光催化法制氫簡介
    到目前為止,對太陽能制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幾種技術:熱化學法制氫、光電化學分解法制氫、光催化法制氫、人工光合作用制氫和生物制氫。本篇文章介紹的是光催化法制氫。光催化法制氫半導體TiO2及過渡金屬氧化物、層狀金屬化合物,如K4Nb6O17、K2La2TiO10、Sr2Ta2O7等,以及能利用可見光的催化材料,如CdS、Cu-ZnS等,都能在一定的光照條件下,催化分解水,從而產生氫氣。
  • 帶你認識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
    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主要成分是納米TiO2,是一種在日光(或者模擬日光)照射下,促進氧化反應的高效率催化材料。自此之後,多種半導體光催化劑如TiO2、WO3、ZnO、CdS、SnO2等逐漸開發應用。ZnO催化劑穩定性差,金屬硫化物壽命短,而納米TiO2顆粒在光照下顯示出優異的光催化活性,應用最為廣泛,但是TiO2的缺點明顯:光響應範圍主要在紫外,量子效率較低。
  • 二氧化鈦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是基於光條件下光催化劑的氧化還原能力,可以達到淨化汙染物,物質合成和轉化的目的。 通常,光催化氧化反應以半導體為催化劑,以光為能源,將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的淨化技術,因其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而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 半導體光催化材料:黃色氧化鎢
    黃色氧化鎢(即大家熟知的三氧化鎢/WO3)是一種典型的n型半導體材料,因具有高的太陽能利用率、良好的可見光響應性和較強的抗光腐蝕性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光解水制氫及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等領域中。 中鎢在線提供優質氧化鎢材料。
  • MacMillan教你如何選擇光催化反應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還在為重複不出來文獻報導的那些光催化反應而發愁嗎?還在為光催化反應裝置不標準、光源利用率低,導致你探索新反應一路受挫而苦惱嗎?還在為光催化反應的可重現性和標準化擔憂嗎?現在默克(Merck)就帶大家來看下光催化大牛MacMillan組設計的光催化反應器吧。
  • 精品乾貨:光催化入門指南(3) —光催化常用表徵與測試
    光催化材料製備出來後,該怎麼證明它是你想要合成的材料?它長的怎麼樣?它的性能好嗎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通過一系列測試與表徵才能知曉,現在就來分享下光催化中常用的測試與表徵,讓大家有個總體認識。1.在光催化研究中最常用到的是 Nyquist 圖,Nyquist 圖圓的直徑可以求反應電阻 Rct。而對於光催化研究來說,Nyquist圖上圓弧半徑的相對大小對應著電荷轉移電阻的大小和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效率。阻抗譜圓弧半徑越小,電子-空穴的分離效果越好,光催化性能也就越好。
  • ...常溫光照高效制氫 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焦德芳、記者王敏)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王心晨教授成果精選丨如何玩轉光催化?看看大牛傳授怎麼做
    :硼碳氮陶瓷氣凝膠及其光催化氧化還原性能硼碳氮化合物(BCN)是一種新型的光催化劑,但是塊體BCN帶隙寬、比表面積小,光催化性能也不高。本文中作者製備了三維(3D)多孔陶瓷BCN氣凝膠,並將其應用在相關的光催化反應中。
  • 【領津環境技術】淺談光催化
    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技術主要為TiO2光催化氧化技術。自從日本學者Fujishima和Honda於1972年在半導體TiO2電極上發現了水的光催化分解作用,開闢了半導體光催化這一新領域。1977年,Yokota等發現TiO2在光照條件下對丙烯環氧化具有光催化活性,從而拓寬了光催化的應用範圍,為有機物氧化反應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 湖南大學李潤課題組:親水性聚合物可見光催化NADH再生
    此外,以「二苯並噻吩碸」為光敏單元的聚合物(線性聚合物或三維網絡結構)亦被報導用於可見光碟機動光催化產氫(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792)。然而,共軛微孔聚合物在NADH再生中的應用卻至今仍未被報導。另外,對於光催化NADH再生而言,目前研究的焦點集中於催化效率的提升,然而對於反應中光生電子的傳遞路徑以及中間產物類型仍然缺乏清晰的認識。
  • ZnSe納米棒——光催化分解水產氫再創新高
    氫能是太陽能轉化利用中的首選,目前已研發出很多可實現光催化分解水產氫的催化劑。在眾多催化活性材料中,同屬於硫族化合物的CdS與CdSe納米晶催化效果上佳。儘管催化活性與穩定性都極為顯著,但是這類材料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毒性以及Cd致癌性的限制。因此其替代物如氮化碳、碳量子點以及共軛有機聚合物等碳基材料由於環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廣泛研究。
  • 青島大學 紅磷/氮化碳異質結構光催化材料顯著提升析氫催化效率
    青島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博士後朱玉坤為第一作者,楊東江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沈少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紅磷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光催化劑,其可見光吸收範圍寬,可達700 nm,但其快速的電荷重組限制了其光催化析氫反應(HER)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