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2020-07-17 讀懂科學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第一作者:Tian-Nan Ye, Sang-Won Park, Yangfan Lu(共同一作)

通訊作者:Masaaki Kitano、Hideo Hosono

通訊單位:東京工業大學

研究要點:

1.構建了雙催化位點結構的非貴金屬催化劑Ni/LaN。

2.該催化反應中Ni活化H2,LaN中的N空穴活化N2。

3.該催化劑有較好的穩定性。

一、研究背景

NH3在化肥工業中是重要原料,同時是最重要的工業化學品,從N2出發直接合成NH3非常困難,目前N2活化製備NH3通常經過Haber-Bosch過程實現。研究者嘗試各種新方法改變N2活化途徑,希望活化N≡N的過程更加高效,這些方法包括在傳統的Fe-、Ru-基催化劑上加入鹼金屬/鹼土金屬氧化物作為促進劑(promoter),通過增強過渡金屬向N2反鍵軌道中的電子轉移。電子晶體基底則體現了更好的效果,因為其具有較低的功函、更高的電子密度降低了反應能壘。通過這種催化劑的改性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中的N2活化反應,但是這種反應過程中仍無法避免貴金屬Ru的參與。

二、擬解決或者擬探索的關鍵問題

開發價格上更有競爭力、效果更好的非貴金屬活化N2催化劑。

三、核心內容

有鑑於此,東京工業大學Masaaki Kitano、HideoHosono等報導了一種擔載Ni的LaN催化劑實現了高效率合成氨反應。該催化劑通過雙活化(dual-site)作用從而超越了常規的催化規律。通過動力學實驗、同位素標記實驗、密度泛函理論研究等方法驗證了LaN材料中的氮缺陷在活化N2中的催化活性;界面上負載的Ni金屬活化H2。這種分工明確的雙位點催化劑通過協同作用實現了接近Ru-基貴金屬催化劑的活性。

要點1. 催化反應

在400 ℃,0.1 MPa的條件中Ni(12.5 %)/LaN實現了5543 μmol g-1 h-1的轉化效率,表觀活化能為60 kJ mol-1。Ni(5 %)/LaN的催化效率為2400 μmol g-1 h-1,未加入Ni的LaN基本上沒有催化活性。Ni/LaN納米粒子的反應中NH3的濃度達到0.37 vol %(非常接近0.45 %的熱力學平衡點),塊體Ni/LaN催化劑中NH3的濃度稍低(0.16 %)。長時間連續催化反應結果顯示,在100 h的連續催化中保持穩定,催化劑在長時間催化後結構未改變(界面上的Ni納米粒子未發生燒結)。

在變壓催化反應測試中,作者發現當反應壓力提高至0.9 MPa,反應速率一直增加,並且催化劑不會發生中毒。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1.催化反應性能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2.催化劑反應機理比較示意圖

要點2. 反應機理研究

同位素實驗。通過15N2同位素標記方法對反應過程中m/z=16 (15NH, 14NH2),m/z=17 (15NH2, 14NH3),m/z=18 (15NH3),m/z=30 (15N2)的變化情況進行追蹤,結果顯示反應平衡狀態中15NH2/15NH3=0.8,15NH/15NH3=0.075。根據同位素實驗結果,作者發現NH3部分由晶格中的14N構成,說明H2和催化劑中的晶格14N反應,並通過反應形成缺陷VN位點。

DFT計算。作者通過DFT計算對反應機理進行模擬,驗證了催化反應過程的可行性。作者發現,通過Nv空穴位點進行活化N2/Ni位點分解H2,合成NH3的反應過程克服了通常催化劑上經歷的吸附-活化-氫化反應過程的限制。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3. 同位素標記催化反應機理研究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4. DFT模擬催化反應機理研究A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5. DFT模擬催化反應機理B

要點3. 催化劑結構表徵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6. 催化劑結構表徵

LaN是NaCl結構的晶體,計算顯示LaN是半金屬態,價帶由N 2p組成,導帶由La 5d和6s構成。作者認為形成N缺陷後,電子會轉移到La上。當修飾Ni金屬後,Ni 3d軌道會貢獻Fermi能級附近的電子態,因此在形成N缺陷後,電子會轉移到Ni上。作者發現Ni-N相互作用較強,穩定了Ni納米粒子免於燒結。

總之,通過這種Ni和Nv空穴雙催化位點協同作用,實現了較好的N2活化性能

要點4. 總結

由於N2活化轉化過程中存在一系列複雜的轉化步驟,因此對催化劑的設計會嚴重影響催化性能,需要進一步對催化劑的種類、位點、結構等參數進行調控。

四、前期工作

作者前期開發了金屬間材料、電子晶體等高性能N2活化催化劑。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7. 前期工作(金屬間化合物N2活化)Ternaryintermetallic LaCoSi as a catalyst for N2 activation. Nature Catalysis 1, 178–185 (2018).

合成氨催化再登《Nature》

圖8. 前期工作(C127A7:e-電子晶體活化N2)Ammoniasynthesis using a stable electride as an electron donor and reversible hydrogenstore, Nature Chemistry 4, 934–940(2012)

五、參考文獻及原文連結

Tian-Nan Ye, Sang-Won Park, YangfanLu, Jiang Li, Masato Sasase, Masaaki Kitano*, Tomofumi Tada & Hideo Hosono*. Vacancy-enabled N2activation for ammonia synthesis on an Ni-loaded catalyst, Nature 2020, 583,391-395

DOI:10.1038/s41586-020-2464-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64-9

六、作者簡介

細野秀雄(Hideo Hosono)教授現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元素戰略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他是鐵基超導材料的發明人,引領了超導研究領域的又一次變革。他長期致力於透明導體的研究,開發的IGZO材料已被SHARP、三星等公司用於平板顯示。首次實現了讓鋁酸鈣水泥變成了導體甚至是超導體。目前在催化還原N2反應中同樣做出了許多重要工作。被譽為材料界的魔術師,是目前諾獎的有力爭奪者。

相關焦點

  • 光催化再登Nature,劍橋大學大神級科學家帶你玩轉光催化!
    Gaunt課題組通過二級胺、醛、滷化物進行三組分光催化反應,實現了以中等收率獲得廣泛叔胺產物,三種原料都具有廣泛的選擇性,以解決叔胺分子合成的步驟複雜性。脂肪胺在藥物和農藥化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樣其可以作為小分子生物探針,對其有效簡便的合成是有機化學家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
  • 妙手「控」空:Nature報導基於氮空位活化N₂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劑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Hideo Hosono教授和Masaaki Kitano教授等人於是思考,有沒有可能將鎳與氮空位的特點結合起來發展一類新的合成氨催化劑?Ni催化H2解離生成的H*不僅可以與吸附的N2反應形成NHx物種,還可以進攻LaN中的晶格氮,形成NH3和氮空位,如此形成協同作用,提升催化性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再登nature雜誌 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發明新光伏...
    日前,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和北伊利諾伊大學(NI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效的新興光伏技術,用於隔離鈣鈦礦光伏電池中的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19日的nature雜誌上。晶矽組件含有鉛焊料,但鉛不溶於水;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吸收層中含有少量的鉛,鈣鈦礦中使用的鉛可以溶解在水中。
  • 催化周報:Nature子刊、Angew.、AM等大合集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
  • ...計算成果再登Nature:張悠慧施路平團隊出品,有望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清華類腦計算研究成果,再登Nature。新研究的關鍵詞是:類腦計算、新計算機系統框架、通用人工智慧(AGI)。
  • 兩篇Nature一個主題:介孔材料的催化「情緣」
    多孔材料關於微孔道結構的調控,對氣體和液體擴散的影響,催化性能提升,以及作為載體與催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成為研究熱點。,從而光催化還原CO2並同時產生O2,實現人工「光合作用」。在350 nm光照條件下,CO2光還原效率最高可達11.3 %,不同孔中的TiO2催化性能可以相差44倍 [4]。
  • Nature Catalysis:CuH級聯催化炔烴選擇性雙官能團化
    再這樣的背景下,CuH催化的不對稱烯烴加氫官能化已成為構建立體碳中心的重要反應。相比之下,利用CuH級聯催化來實現炔烴的還原性1,1-雙官能化在合成上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有鑑於此,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Keary M.
  • 80篇Nature/Science帶你走進大牛的催化世界!
    SOMORJAI1,2 AND PEIDONG YANG1,2*楊培東和伯克利大牛的材料文章Shaping binary metalnanocrystals through epitaxial seeded growthnature materials VOL 6 SEPTEMBER2007 Jae-Hun Jeoung
  • 近期催化領域有何重大突破?且看這8篇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hem:電催化Co/Cu雙催化循環烯烴手性氫氰基化手性腈和其衍生物在藥物分子、生物活性分子中有重要應用前景,通過烯烴的氫氰基化(hydrocyanation)過程能夠方便、有效的進行合成這類分子,目前關於此類合成中的方法、底物種類、官能團兼容性都有一定的缺陷。有鑑於此,康奈爾大學RobertA.
  • 《Nature》神奇稀土,挑戰不可能,催化壽命提高700倍
    在石油化工過程中,鉑是一種常用的催化劑,通常與其他金屬合金混合以提高催化活性、選擇性和壽命。這類催化劑通常以多孔固體上的金屬納米顆粒的形式製備,其生產過程涉及在高溫下H2流下還原金屬前體化合物。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71-4
  • Science Nature大爆發,催化領域迎來哪些新突破?
    在化學領域各子學科中,催化相關研究在Science/Nature相關研究報導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無論各種催化「聖杯」還是熱點、難點催化反應,相關催化研究一直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其中主要集中於相關催化新材料、新方法的發展以及催化反應機理的認識等。近日來,無論是均相催化還是異相催化,催化相關研究報導在Science/Nature中迎來「大爆發」,下文對相關文章逐一解讀,以饗讀者。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等大合集
    ,通常與其他金屬混合以提高催化活性、選擇性和使用壽命。單片這種超結構可以直接用作電催化的自支撐電極,而不需要任何粘合劑。利用這種具有優良傳質和電子輸運性能的「單片」多孔超結構,以及超小尺寸(3-4 nm)的催化活性磷化鈷納米顆粒,它對OER、HER和ORR表現出優異的三功能電催化活性,在水分解和鋅空氣電池中取得了優異的性能。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酮不對稱催化氫化是合成手性醇分子單一對映體的最直接方法,然而雙烷基酮的不對稱催化氫化一直缺少高效手性催化劑,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
  • 催化周報:Nature子刊、JACS、Angew.等大合集
    ,在電催化析氧領域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因此,H2配位與所需N2RR催化循環的N2配位步驟競爭,由此產生的Fe–H2絡合物可以在兩個氫原子上質子化,從而釋放出兩個H2分子。這種被稱為自催化析氫反應(aHER)的機理解釋了包括催化劑失活在內的所有實驗觀察結果,因為aHER中間產物可以很容易地轉化為熱力學穩定、催化活性不高的單氫化物。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來源:nature網站這是物理學家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
  • Nature: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
    2011年1月27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葉克窮實驗室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該論文研究了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C/D RNA是普遍存在於真核生物和古細菌的一類古老的非編碼RNA,它們主要介導核糖體RNA和剪切體RNA大量特定位點上的核糖甲基化修飾,同時參與真核生物核糖體的裝配。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Nat. Energy等大合集!
    該催化劑對光催化合成氨具有顯著的催化性能,表現出具有變革意義的光催化活性,氨產率(YNH3)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達到了1762.35±153.71 μmol h-1 gcat.-1(最高的YNH3可以達到1916.06 μmol h-1 gcat.-1)。本研究充分利用了石墨炔的結構和性能特點,為光催化在催化領域開闢了新的方向。
  • 同期兩篇Nature,顏寧組揭示人源DGAT1和ACAT1三維結構及催化機制
    這種結構和生化特徵有助於合理化ACAT1對不飽和醯基鏈的偏好,並提供對MBOAT家族內酶催化機制的深入了解。本文第一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錢洪武博士,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Xin Zhao、西湖大學Renhong Yan為共同一作;顏寧教授為通訊作者,錢洪武博士為共同通訊。
  • 催化周報:Science和Nature子刊等大合集
    這一重大轉化的挑戰在於氰化物對金屬中心的強烈親和力,這使得有機金屬催化難以通過氧化加成和還原消除來實現。在此,作者首次證明,鎳催化芳基滷化物的氰化反應容易通過可見光光催化實現,其中Ni(II)物種瞬時氧化為Ni(III)物種,從而促進隨後的氰化物轉移和還原消除。
  • 催化周報:Nature、Science、Nat. Catal.、JACS、Angew等大合集
    生物質的催化轉化通常包括C-C和C-O鍵的串聯活化和裂解。有些步驟發生在水相中,需要高耐水性的催化劑。具有氧化還原和酸鹼協同催化位點的耐水二氧化鈰尤其在生物質升級方面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可逆的Ce3+/Ce4+氧化還原對和氧空位的存在提高了其氧化還原能力,從而提高了催化活性。此外,它的酸鹼性質使其可用於酸鹼催化反應。酸鹼位點的強度或濃度是可調節的。它具有獨特的耐水性,可應用於稀生物質水溶液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