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2020-07-02 研之成理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第一作者:張豐華;通訊作者:周其林
通訊單位:南開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929-020-0474-5


手性醇是一類重要的化合物,在手性藥物、農藥、香料、液晶材料合成中被廣泛應用。酮不對稱催化氫化是合成手性醇分子單一對映體的最直接方法,然而雙烷基酮的不對稱催化氫化一直缺少高效手性催化劑,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


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但是雙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至今沒有高效手性催化劑,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雙烷基酮的羰基上兩個取代基的體積和電性差異很小,同時烷基取代基又缺少與手性催化劑的次級相互作用,手性催化劑很難識別羰基的兩個潛手性面,因而無法控制對映選擇性。在生物體內,醇脫氫酶由於其具有複雜精細的三維結構,在催化活性中心附近形成兩端尺寸不同的手性口袋,能夠識別雙烷基酮兩個烷基位阻的微小差異,因而在酮的還原反應中往往具有較高的對映選擇性。受此啟發,南開大學周其林課題組設計出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膦-氮-膦配體銥催化劑。這個催化劑的配體非常擁擠,在催化活性中心附近形成了兩端尺寸不同的手性口袋,因而能夠高對映選擇性地氫化雙烷基酮化合物(圖1)。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圖1雙烷基酮不對稱氫化的挑戰及仿生催化劑的設計

首先作者合成了一系列帶有不同取代基的手性螺環膦-氮-膦配體及其銥催化劑(圖2)。令人意外的是,帶有兩個負氫的金屬銥催化劑(R)-Cat1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它可以通過柱層析分離純化,在空氣中保存三個月後仍然具有同樣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圖2 手性螺環膦-氮-膦配體及其銥催化劑(R)-Cat1

作者評價了雙烷基酮底物的適用範圍,發現在最優反應條件下各種長鏈烷基甲基酮(這是最重要的一類底物)均可以取得很高的對映選擇性(up to 99.7% ee),即使最具挑戰性的底物甲基乙基酮也可以得到90% ee的對映選擇性(圖3)。反應具有良好的官能團耐受性,說明在合成上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除鏈狀烷基酮外,其它類型的酮如環烷基甲基酮、遠端帶有芳環和雜芳環的酮均可以得到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催化劑(R)-Cat1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催化轉化數達到4300)和穩定性(循環使用6次,催化活性和選擇性保持不變)。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圖3 (R)-Cat1催化雙烷基酮不對稱氫化

作者進一步將反應擴展至環狀酮氫化,發現催化劑(R)-Cat1同樣具有優秀的催化活性和對映選擇性(圖4)。他們使用0.1%催化劑對哌啶-3-酮進行了克級規模的氫化實驗,以高收率和對映選擇性得到手性哌啶-3-醇,該手性醇是生產新型抗癌藥Ibrutinib的重要原料(Ibrutinib在2019年的銷售額達到80億美元)。催化劑(R)-Cat1對於甾體酮的不對稱氫化也具有優秀的非對映選擇性。氫化產物甾體醇具有豐富的生物活性,被廣泛用於手性藥物研發。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圖4 (R)-Cat1催化環酮不對稱氫化

作者還研究了二酮化合物的不對稱氫化,發現催化劑(R)-Cat1不但具有很高的對映選擇性,並且能夠選擇性地氫化脂肪酮,而保留分子內的芳基酮,這是其它催化劑很難做到的(圖5)。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圖5 (R)-Cat1催化環酮不對稱氫化

作者對催化劑(R)-Cat1的單晶結構進行了分析和DFT計算研究,發現配體兩個磷原子上的取代基和剛性的螺環骨架在金屬銥中心周圍行成了一個非常擁擠的手性口袋(圖6)。當雙烷基酮底物(以甲基乙基酮為例)進入到這個手性口袋時,體積較小的甲基傾向於進入手性口袋較為擁擠的一端,反應通過過渡態TSR進行,得到R構型產物,這與實驗結果是一致的。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圖6 反應過渡態DFT計算研究

總結與展望

南開大學周其林課題組通過仿生催化劑設計理念,設計合成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膦-氮-膦三齒配體及其銥催化劑,實現了雙烷基酮的高對映選擇性不對稱催化氫化,解決了不對稱氫化領域的長期難題,也為解決雙烷基和雙芳基底物的其它不對稱反應提供了一個新的策略。


論文發表在Nature Catalysis上,南開大學博士生張豐華為文章第一作者 (文章題目: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dialkyl ketones;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0-0474-5
周其林課題組主頁:https://zhou.nankai.edu.cn/index.htm

相關焦點

  • 南開周其林院士團隊Nat. Catal.:二烷基酮的對映選擇性氫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19世紀Fischer開創不對稱合成領域以來,不對稱催化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廣泛用於合成手性藥物、農藥以及精細化學品。具體而言,不對稱催化是通過手性催化劑與底物的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之間的精確識別來控制立體選擇性。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
    為 學「在大學裡主要學什麼?學習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精神。」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來自南開大學的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以及王立新團隊,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今年唯一一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的提名專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馮小明對這個項目的評價是,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帶來全世界在手性催化合成領域的變革,不僅實現了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其卓越性能也引領了產業界的發展,特別是對藥物生產具有巨大價值。  手性螺環催化劑,聽起來有些「高冷」。「手性是一種現象,就像左右手,互為鏡像,可以重合但是不能重疊,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手性現象。」
  • 周其林:堅持原創的「催化」大師
    南開新聞網記者 馬超  一身深灰色西裝,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以這樣的裝束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周其林院士這樣描述團隊此次的獲獎項目。  周其林院士帶領團隊20年潛心攻關,發展出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催化劑骨架,從這類骨架結構出發,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催化劑——國內外同行稱之為「周氏催化劑」。這不僅是南開化學的標誌性成果,更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個研究組借鑑,被用於200多種不對稱合成反應,還被用於多種手性藥物的生產。
  • 周其林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和團隊解決了困擾科學家半個多...
    該獎項提名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認為,周其林課題組的原創性工作不僅引領了國際手性催化研究,而且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體現了基礎科研的作用和價值。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帶領課題組,在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上潛心多年。近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團隊在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研究論文,講述了研究團隊用一種新穎的雙催化劑協同催化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 一篇《科學》論文背後的南開百年化學情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帶領課題組,在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上潛心多年。近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團隊在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研究論文,講述了研究團隊用一種新穎的雙催化劑協同催化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 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獲得者周其林——以卓越科研...
    我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著名學者、文學院教授羅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獲得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該獎授予為學校科研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其在專業領域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取得國際領先的高水平創新性研究成果,產生重大學術貢獻或社會經濟效益。
  • 周其林: 勤奮催化學術人生
    南開新聞網記者 張劍  韓誠  1973年,17歲的周其林從南京一所中學畢業後到農村下鄉,每天與農田和牧牛打交道。36年後,他作為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單、隨和,是周其林院士給人的第一感覺。
  • 南開團隊Science發文 解決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胡春豔 通訊員馬超)11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題為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arbene insertion into N-H bonds of aliphatic amines
  • Nature Catalysis:CuH級聯催化炔烴選擇性雙官能團化
    再這樣的背景下,CuH催化的不對稱烯烴加氫官能化已成為構建立體碳中心的重要反應。相比之下,利用CuH級聯催化來實現炔烴的還原性1,1-雙官能化在合成上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有鑑於此,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Keary M.
  • 九洲藥業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其林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物質...
    9月8日下午,「中國版諾獎」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周其林院士系九洲藥業院士專家工作站站長,全面負責工作站的新技術研究開發活動,為企業提供技術發展決策諮詢。九洲藥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於2013年,2016年被評為浙江省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 周其林:冷板凳上的「化學之歌」
    協同催化卡賓高對映選擇性插入脂肪胺N-H鍵合成手性胺基酸。南開大學供圖戴著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 馬大為、馮曉明、周其林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馬大為、馮曉明、周其林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具體獎金分配上,馬大為為1/2,而馮曉明、周其林各為1/4。獎金總額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新型氧雜螺環雙膦配體在不對稱...
    導讀  南方科技大學張緒穆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類結構新穎獨特的氧雜螺環雙膦配體(O-SDP)。該配體在釕催化的α,β-不飽和羧酸的不對稱氫化中表現出優異的活性和對映選擇性(up to 99% yield, up to >99% ee),可應用於重大藥物沙庫必曲和青蒿素的關鍵中間體的不對稱合成。
  • 中國發展網:南開等三所國際名校聯手破譯芳基碘催化烯烴不對稱轉化...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馬超 記者王敏報導 近日,南開大學程津培院士、薛小松副教授團隊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科學院院士霍克教授、哈佛大學艾瑞克·雅各布森教授合作,在高價碘催化烯烴不對稱偕二氟化反應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破譯了芳基碘催化烯烴不對稱轉化的手性控制機理。
  • 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Science》發文:脂肪胺N-H鍵的高對映選擇性...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11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題為  解決了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該論文報導了基於兩種催化劑協同催化的卡賓高對映選擇性插入脂肪胺N-H鍵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此項研究不僅解決了對映選擇性卡賓插入反應的長期挑戰,為手性胺基酸的合成提供了高效方法,而且為涉及強配位底物的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轉化提供了潛在的通用策略。
  • 李鴻忠張國清看望慰問周其林院士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南新宣)1月21日,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親切看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向在津兩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向全市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致以新春問候。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毅,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校長曹雪濤,天津市政府秘書長孟慶松參加。
  • 這位院士受到國務院表彰,成果可用於治療心臟病、糖尿病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957年生,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1982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85年、1987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碩士、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不對稱催化合成方面的研究,涉及手性催化劑的結構設計、催化劑合成、相應的各種不對稱合成反應研究和應用這些手性催化劑合成手性藥物分子等。發展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並以該類配體為基礎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研究成果已經在手性藥物等合成中獲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