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2020-11-30 澎湃新聞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氫芳化反應是指一個氫原子與一個芳基分別加到烯烴雙鍵兩端的反應。它是構建與芳環直接相連C−C鍵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不對稱氫芳基化反應是一種簡單、高效合成手性芳香烷烴化合物的方法。目前此類反應按機制分主要有兩種類型:經過芳烴C–H鍵活化的氫芳化反應和採用負氫試劑的還原氫芳化反應,但均存在局限性。前者需要難以脫除導向基團的芳烴作底物,後者產生廢料比較嚴重,反應不綠色。

南開大學周其林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發展簡單、高效、高選擇性的烯烴官能團化反應。他們研究發現零價鎳絡合物能夠與醇O−H鍵發生氧化加成形成Ni−H關鍵中間體,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試劑對烯烴的氫芳化反應(圖1)。該反應原料易得、條件簡單、無需外加負氫試劑,是一種高效、綠色的C–C成鍵反應。

圖1鎳催化芳基硼試劑對烯烴的氫芳化反應

首先,經過對多種配體的考察,作者發現本課題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具有最高的對映選擇性。據此研究確立了以Ni(COD)2為催化劑前體,(S)-SpiroAP為配體,5 mol% tBuOK為添加劑,正丙醇為溶劑的最佳反應條件。在此最佳反應條件下,分別對底物(芳基硼酸底物、芳基烯烴底物)的適用範圍進行了考察(圖2、圖3)。

圖2芳基硼酸的適用範圍

對於芳環的鄰位、間位以及對位含有取代基的硼酸底物,反應均能給出中等及以上的收率(51−99%)和較高對映選擇性(80−92% ee)(圖2,3a-3q)。對於芳環上的不同類型的取代基,包括吸電子基、供電子基、大位阻取代基,反應體系均能適用。另外,反應具有良好的官能團耐受性,對於含有矽氧基、酯基、酮羰基、醯胺以及氯代的芳基硼酸,反應都能給出中等以上的收率(58−97%)和較高的對映選擇性(79−88% ee)。另外,作者還對烯基硼酸底物進行了考察(圖2,3q-3s)。反應能以較高的收率和對映選擇性得到氫烯基化產物。

圖3 芳基烯烴與1,3-共軛二烯的氫芳基化反應

對於含有胺基、羥基、以及苯並呋喃、吡啶等雜環的烯烴底物(圖3,5a-5e;5h-5i),反應能以高的收率(80−95%)和對映選擇性(88−91% ee)得到目標產物。當芳基烯烴含有吸電子基或者鄰位取代基時(圖3,5f-5g),反應的對映選擇性會有所下降,但仍能以較高的收率得到相應的產物。對於一系列帶有不同取代基的硼酸底物和1,3-共軛二烯底物,反應均能給出中等及以上的收率(43–95%)和較高的對映選擇性(77–84% ee)(圖3,5m-5t)。

值得一提的是,採用這一不對稱氫芳化反應能夠從簡單易得的原料出發,以高收率和高對映選擇性一步製備抗癌活性分子5j和5l以及抗病毒活性分子5k,充分展示了反應的潛在應用價值。

此研究首次將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應用到不對稱偶聯反應中,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該方法綠色環保、經濟高效,在一些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天花和癌症治療藥物)的合成中將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此工作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2019年第四期。

文章詳情:

Ligand-Enabled Ni-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Hydroarylation of Styrenes and 1,3-Dien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

Xin-Yang Lv, Chao Fan, Li-Jun Xiao, Jian-Hua Xie, and Qi-Lin Zhou

Cite this: CCS Chem. 2019, 1, 328–334.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芳化反應合成手性芳香烷烴化合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通訊單位:南開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929-020-0474-5 手性醇是一類重要的化合物,在手性藥物、農藥、香料、液晶材料合成中被廣泛應用。酮不對稱催化氫化是合成手性醇分子單一對映體的最直接方法,然而雙烷基酮的不對稱催化氫化一直缺少高效手性催化劑,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
  • 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
    周其林,正是其中的一員。上世紀70年代,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二批大學生,周其林踏入化學世界的大門,40年來,初心不改,在化學領域裡躬耕不輟,如今,更是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鼓勵更多的青年學子愛上化學,進而打開創造世界的大門。
  • 周其林:堅持原創的「催化」大師
    南開新聞網記者 馬超  一身深灰色西裝,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以這樣的裝束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周其林院士這樣描述團隊此次的獲獎項目。  周其林院士帶領團隊20年潛心攻關,發展出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催化劑骨架,從這類骨架結構出發,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催化劑——國內外同行稱之為「周氏催化劑」。這不僅是南開化學的標誌性成果,更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個研究組借鑑,被用於200多種不對稱合成反應,還被用於多種手性藥物的生產。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來自南開大學的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以及王立新團隊,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今年唯一一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的提名專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馮小明對這個項目的評價是,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帶來全世界在手性催化合成領域的變革,不僅實現了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其卓越性能也引領了產業界的發展,特別是對藥物生產具有巨大價值。  手性螺環催化劑,聽起來有些「高冷」。「手性是一種現象,就像左右手,互為鏡像,可以重合但是不能重疊,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手性現象。」
  • 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獲得者周其林——以卓越科研...
    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編者按: 南開大學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過程中構建了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兩大教師榮譽表彰體系。6月30日,南開大學首屆科學研究獎頒發。
  • 南開團隊Science發文 解決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胡春豔 通訊員馬超)11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題為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arbene insertion into N-H bonds of aliphatic amines
  • 周其林: 勤奮催化學術人生
    南開新聞網記者 張劍  韓誠  1973年,17歲的周其林從南京一所中學畢業後到農村下鄉,每天與農田和牧牛打交道。36年後,他作為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單、隨和,是周其林院士給人的第一感覺。
  • 周其林:冷板凳上的「化學之歌」
    協同催化卡賓高對映選擇性插入脂肪胺N-H鍵合成手性胺基酸。南開大學供圖戴著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 周其林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和團隊解決了困擾科學家半個多...
    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揭曉,被視為「原創性最強、科學價值最高」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周其林帶領的課題組發現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骨架結構,並在基礎上發展了一系列選擇性好、轉化效率高、適應性強的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 一篇《科學》論文背後的南開百年化學情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帶領課題組,在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上潛心多年。近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團隊在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研究論文,講述了研究團隊用一種新穎的雙催化劑協同催化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 環狀聯烯參與的不對稱鎳催化
    儘管如此,這些高張力中間體參與的不對稱催化反應卻非常罕見,迄今為止,僅有兩例報導:第一例是鈀催化的苯炔不對稱[2+2+2]環加成反應(Adv. Synth. Catal., 2006, 348, 2466–2474; J. Am. Chem.
  • 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Science》發文:脂肪胺N-H鍵的高對映選擇性...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11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題為  解決了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該論文報導了基於兩種催化劑協同催化的卡賓高對映選擇性插入脂肪胺N-H鍵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此項研究不僅解決了對映選擇性卡賓插入反應的長期挑戰,為手性胺基酸的合成提供了高效方法,而且為涉及強配位底物的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轉化提供了潛在的通用策略。
  • 中國發展網:南開等三所國際名校聯手破譯芳基碘催化烯烴不對稱轉化...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馬超 記者王敏報導 近日,南開大學程津培院士、薛小松副教授團隊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科學院院士霍克教授、哈佛大學艾瑞克·雅各布森教授合作,在高價碘催化烯烴不對稱偕二氟化反應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破譯了芳基碘催化烯烴不對稱轉化的手性控制機理。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憑什麼?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對普通人來說,不就一個反應嘛,憑什麼獲得這個獎。
  • 南開大學真的沒落了嗎?來看看這些年獲得的自然科學獎
    南開大學建校於1919年,曾在抗日戰爭時期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組成西南聯大。近年來網上關於南開大學沒落的聲音不絕於耳,今天我們一起回顧南開大學曾經獲得的科學大獎,看看南開大學是否真的沒落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是解決環境汙染、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被認為是具有重大產業前景的新一代綠色能源技術。十幾年來,陳永勝研究團隊圍繞高性能能源轉化和儲存有機與碳納米功能材料開展了系統研究,獲得了多種高效新材料,構築了多個系列的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及能量存儲與轉化器件,並多次刷新了有機光伏領域的光電轉換效率記錄,率先實現了石墨烯在能源存儲和轉化器件中的應用。
  • 南開周其林院士團隊Nat. Catal.:二烷基酮的對映選擇性氫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19世紀Fischer開創不對稱合成領域以來,不對稱催化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廣泛用於合成手性藥物、農藥以及精細化學品。具體而言,不對稱催化是通過手性催化劑與底物的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之間的精確識別來控制立體選擇性。
  • 周其林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十載耕耘,催開「手性」之花
    來源:經濟日報剛剛落幕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領銜的研究團隊完成的。這種催化劑有何神奇之處?為何能獲得我國基礎科學領域的高等級獎項?請看經濟日報記者採寫回來的報導。周其林院士在實驗室接受記者採訪。
  • 中科大張清偉課題組JACS:鎳催化二級膦氧化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P-中心的手性膦是過渡金屬及有機催化中一類非常重要的手性配體,然而,與手性碳骨架配體相比,手性膦的研究較少。催化不對稱合成P-手性膦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CCS Chemistry | 新型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汪義豐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餘志祥課題組合作,利用氮雜卡賓-硼自由基的獨特反應性能,實現了一類新型的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為喹啉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策略。通過機理研究,證實了該轉化歷經了一個罕見的碳-碳三鍵重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