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科學》論文背後的南開百年化學情

2020-12-05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張宇琪、宋瑞)12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一篇<科學>論文背後的南開百年化學情》的報導。

在微觀世界裡,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像是人的左右手,互為映像,但如何旋轉都不會重疊。

但藥物中,「左手」和「右手」手性分子的作用可能有天壤之別。如何控制手性分子的合成,一直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帶領課題組,在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上潛心多年。近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團隊在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研究論文,講述了研究團隊用一種新穎的雙催化劑協同催化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

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小標題)他們解決了一直困擾科學家的難題

周其林所帶領的課題組主要從事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不對稱催化、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

經過「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潛心攻關,周其林課題組設計發展出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骨架結構,又從這類骨架結構出發,合成了數百個系列手性螺環配體和催化劑。這些催化劑被國內外同行稱為「周氏催化劑」。

課題組成員,現任南開大學化學院院長朱守非說,「課題組成立20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地做一件事情,在催化劑的研究上一點點精益求精。化學,是需要工匠精神的。」

科研成果的背後,是這些課題組成員們苦心孤詣,潛心科研。不少化學學院的學生說,經常看到周其林老師辦公室的燈光亮到深夜。

由於在合成化學研究中作出了卓越貢獻,周其林在2012年獲得首屆中國化學會手性化學獎;2018年又獲得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11月22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團隊再次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雙催化劑協同催化合成手性胺基酸,解決了科學家們一直以來想直接利用脂肪胺來高效合成手性胺類化合物的難題。

朱守非說:「從未覺得科研是件枯燥的事兒,在實驗室做實驗就像破案一樣,不知不覺就沉迷其中,會產生很多奇思妙想。」

(小標題)南開百年,化學人科研報國

周其林和朱守非的研究一直在傳承南開化學人服務國家發展實踐的愛國理念。

南開大學化學學科起源於1919年建校伊始的理科「化學門」,兩年後,邱宗嶽先生創建化學系,成為我國高校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

1928年,張伯苓指出要「知中國,服務中國」,自此南開大學確立了「土貨化」辦學方向,即「貼近中國國情」「紮根本土實際」。應用化學研究所等一系列直接為社會服務的系科和研究機構應運而生,獨開風氣之先。

1956年,何炳林、陳玉茹夫婦從美國回到母校南開大學任化學系教授。在簡陋的科研條件下,何炳林在兩年時間裡合成出當時世界上已有的全部離子交換樹脂品種,為核燃料鈾的提煉作出巨大貢獻。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楊石先響應我國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毅然放棄深耕幾十年的藥物化學研究,轉向國家急需的有機農藥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百年來,南開大學化學人血液裡流淌著的愛國初心、報國之志,也深刻影響著周其林、朱守非二人。

曾有人問朱守非,課題組在手性催化劑上解決了什麼「卡脖子」的問題,朱守非答,「正是因為我們的研究,讓其他人不能卡住我們的脖子,讓中國在催化劑研究上有足夠的聲音。」

「周氏催化劑」因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和選擇性,被國內外同行所稱道。目前「周氏催化劑」已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個研究單位借鑑使用,還被多家製藥公司用於數十種手性藥物及其中間體的生產。

南開大學副校長、化學學院教授陳軍說,一批批從化學學院畢業的學子從未忘記要為國家、為社會服務。化學研究應該頂天立地,既要重視基礎研究,又要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服務於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

(小標題)「探索化學世界,是最幸福的事」

在周其林的辦公室裡,上百份檔案袋整齊擺放,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學生的名字,裡面是他悉心保留的每名學生的實驗報告。在周其林看來,這是他最寶貴的財富。

在南開大學,周其林的課題組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無論本科、碩士或博士,只要對他的研究方向感興趣,都可以到他的實驗室裡體驗一番。周其林說,對於各種各樣的人,只要願意學化學,他都願意為此花「一點時間、一點精力」。

課題組每周開一次組會,學生們偶爾會請假,但周其林從不缺席。有時出差回來,他一下飛機就拎著箱子趕回學校參加組會,聽取學生的匯報討論情況。對於同學們提交的實驗報告,返回來時通常是「一片紅」,甚至標點符號都會改動。

周其林曾說,我們要在科研中創造出一些新的物質,這些物質如果不被我們創造出來,或早或晚也會被其他人創造出來;但我們的學生,我們不去「催化」他們成長成才,誰又能去做這件事呢?育人,是教師的責任和「初心」。

立德樹人,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的「師魂」一直在傳承。抗戰年代曾經有不少師生同赴沙場,新中國成立之後,李正名在楊石先老師的引導下走上農藥化學研究之路,直至今日,無數的學子在南開教師的引導下,尋求科研之真諦。

朱守非初進南開,便師從周其林教授,從此便整個身心都撲在化學研究中。他曾開展了一個將手性螺環磷氮配體用於催化非官能團烯烴的不對稱氫化的研究,但是在研究中卻遇到了困境。「周老師通過提問引導我進一步明確科學問題,完善想法,提升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朱守非說,這種指導方式讓他受益匪淺,真正喜歡上科學研究。

在周其林不斷地啟發下,朱守非成功將該催化劑用於具有強配位能力的亞胺和不飽和羧酸的氫化中,並得到很高的活性和選擇性,其中不飽和羧酸的氫化後來還被世界500強企業羅氏公司用於手性藥物的生產中。

花甲之年的周其林和不惑之年的朱守非都已成為不少南開學子的科研引路人。「泡」在實驗室十多個小時、指導學生科研論文、參與教學工作、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他們每天的日子簡單又充實。

「在實驗室裡做研究,和學生在一起探索迷人的化學世界,這是最幸福的事。」朱守非說。(完)

相關焦點

  • 【百年校慶】戴宏傑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美國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為我校師生帶來一場題為「Nanoscience, Biological Imaging and Renewable Energy」的精彩報告。
  • 【迎百年校慶】夏幼南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春雷)6月18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夏幼南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八裡臺校區蒙民偉樓報告廳以「Towards Predictable Synthesis of Colloidal Metal Nanocrystals」為題帶來學術講座。
  • 【迎百年校慶】王春生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焦麗芳 曹君)8月29日上午,美國馬裡蘭大學教授王春生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化學學院師生近200人參加。講座前,化學學院負責人為王春生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證書牌。  講座中,王春生詳細介紹了不可燃電解質用於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進展。他圍繞不可燃電解質,分別對water-in-salt(WIS)水系電解質、全氟電解質和固態電解質3個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了介紹,並對新型電解質的發展方向提出展望。
  • 他們,摘取2020年度「南開十傑」桂冠
    包括在《考古與文物》《南方文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華夏考古》等C刊、中文核心期刊及其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篇;待刊論文包括北大核心期刊1篇、CSSCI來源集刊1篇。獲南開大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公能獎學金一等獎、南開大學三好學生榮譽。趙丹將考古學研究視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潛心學術,並多次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個人成果豐碩。
  • 中國高校發力:浙大、西工大、南開、同濟在CNS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部分研究領域經常會有突破性進展。《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每期發表文章數量都很少,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最近兩天,國內高校三大頂尖期刊論文繼續發表多篇。
  • 南開大學本科生發表Nature論文,直博美國頂尖名校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Yuki Oka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能夠解釋這一人人都經歷過的日常行為背後的細胞與腦環路基礎。值得關注的是,該論文的第二作者王童彤是來自南開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伯苓學院生物伯苓班的本科生。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一篇論文背後的故事
    ​每一個科學難題的背後都有一盞點亮的明燈,只不過是這盞明燈被幽閉在不透光的密室裡,使得外頭的人無從知曉。碰巧在海澱圖書城買到一本由國內多位著名科學家撰寫的《21世紀的100個科學難題》[5],其中有一篇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院士 (後來有幸與其合作) 寫的文章「中心法則的空白——從新生肽到蛋白質」,談到「蛋白質摺疊問題」是科學難題,聯想到我在 Emory 大學做博後時認識的喬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ostafa
  • 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
    化學之美,嚴謹之美、創造之美。幾百年來,通過化學,人們認識了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今天,還有更多的化學家,為了更廣袤的未知,為了讓世界更好,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周其林,正是其中的一員。學習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精神。」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回鄉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
  • 【百年校慶】陳木法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思彤 攝影 張碧航)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陳木法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範孫樓作了題為「交叉研究的感悟」的學術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楊克欣為陳木法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紀念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負責人主持。
  • 百年校慶前,南開大學再發一篇頂刊《science》文章!
    今天(10月11日)在線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刊文,報導了中國南開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團隊研獲的一種柔性製冷新策略——「扭熱製冷」。他們發現,改變纖維內部的捻度可以實現降溫。由於製冷效率更高、體積更小且適用於天然橡膠、釣魚線以及鎳鈦合金等多種普通材料,基於這種方法製成的「扭熱冰箱」也變得前景可期。
  • 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原標題: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在這40多篇文章中,目前有4篇被更正勘誤,有一篇2008年發表於《生物化學雜誌》的論文被撤回。   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
  • 陳茹玉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暨南開百年有機磷化學學術研討會舉行
    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中國科學院院士、副校長陳軍,原副校長金桂玉、關乃佳出席大會。  曹雪濤說,在南開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我們隆重紀念陳茹玉院士誕辰100周年,共同追憶她璀璨的科研人生,感悟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對開啟新百年的徵程,在「雙一流」建設中再創佳績,具有重要意義。紀念陳茹玉院士,要學習她矢志不渝的愛國熱情。
  • 最近,南開人又取得了哪些科研突破?
    剛剛過去的金秋十月,南開大學不僅迎來了備受矚目的百年校慶,在科研工作方面同樣碩果纍纍,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這項發現來自於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遵峰教授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教授、南開大學楊石先講座教授雷·鮑曼(Ray H.Baughman)團隊的合作研究。劉遵峰、雷·鮑曼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南開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
  • 周總理:我是愛南開的!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南開,日新月異。南開大學坐落於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天津市,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為求教育救國,嚴修與張伯苓於1919年建立南開大學,敬愛的周總理正是第一批學生之一。巍巍南開允公能,百年風華日更新,本期推送,讓我們走進這所百年名校的輝煌歷程——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輿論在圍觀什麼?
    我將以此作為寶貴的學習機會,不僅在促進科學進步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維護科學的準確性和誠實度方面做得更好。」從11月17日晚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所涉及的相關作者也開始在PubPeer網站上回應伊莉莎白·比克,他們對一些論文圖像相似的問題給出了解釋,對一些則表示是準備結果時出現了編輯錯誤,並已聯繫期刊嘗試修正。目前,他們已對4篇論文進行了回應。
  • 南開大學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修訂版
    導讀:此文是一篇論文學位論文範文,為你的畢業論文寫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關於修改《南開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修訂版)》的通知各學院(所),各有關單位:《南開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修訂版)》中參考文獻格式參照了相關國家標準(僅用於中文學位論文),新版《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國家標準GB/T 7714-南開大學研究生院 編2017年3月修訂前 言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果的集中體現
  • 【百年校慶】魏輔文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竇偉浩 王鳳簫)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百年南開之生命講壇」,在生物站報告廳為師生們帶來了題為「大熊貓科學探秘與保護」的精彩報告。
  • 一個科研狗對「南開校長曹院士論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最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出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曹院士是免疫學大牛,在全世界的學術地位都極高!但學術界是一個特別容不得造假的地方。這一錘下去,半個科研圈都驚得信仰崩潰了。微博網民一開始噴曹院士騙子,再噴南開藥丸,後來質疑曹的這個院士頭銜估計也是騙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