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科研狗對「南開校長曹院士論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2020-11-25 騰訊網

我周圍認識曹院士的人對他的評價是:能力強,人品好。總之我傾向於認為,曹院士是牛逼科學家,但手下帶的人多了,學術倫理漸漸惡化,帶出了P圖的惡劣風氣。

最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出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

曹院士是免疫學大牛,在全世界的學術地位都極高!但學術界是一個特別容不得造假的地方。這一錘下去,半個科研圈都驚得信仰崩潰了。

微博網民一開始噴曹院士騙子,再噴南開藥丸,後來質疑曹的這個院士頭銜估計也是騙來的。

但我坦率地說,大部分網友一不知道曹院士是誰,二吃不懂學術瓜,噴得很不理性。今天請允許我以我淺薄的學術水平,在此詳細分析一下曹院士的前前後後。

01 事件的時間線

事情起源於11月14日,美國生醫領域學術打假專業戶Elizabeth Bik在推上表示,發現某中國大牛的論文圖片有問題。她講得很隱晦,沒有點名。

隨後我國打假專業戶方舟子直接點名:此人是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有18篇論文被發現數據造假。

方在推裡只配了4張圖,並沒有指明18篇論文是哪18篇。在國內傳得最多那條微博就是方舟子的機器人小號,但我看這種陰陽怪氣挺不爽的。

什麼「創下世界紀錄」、「牆內禁止報導」、「碩士研究氣功」,淨胡扯。人家碩士課題是《白細胞介素Ⅱ激活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氣功的事我們後面會單說。

Elisabeth將她對曹院士數據的質疑陸續發在了論文評審網站PubPeer上。簡單給大家科普一下PubPeer是啥。

論文發表的流程是:科研人員做實驗-寫paper-投給學術期刊-審稿通過-發表。一旦正式發表,就向全世界公開了你的科研成果。

但如果你覺得其他人的成果有問題,你就可以在PubPeer上質疑他的paper。大家都可以在這討論,作者也可以回應。

Elisabeth一口氣質疑了47篇,從2003年質疑到2019年,從水刊質疑到Science和Nature子刊,問題主要包括:

有些地方兩次實驗結果圖像竟然完全一致!好比你說你畫了兩幅畫,竟然每個細節都一毛一樣,那我只能認為你是複印的,不可能是畫的;

同一個實驗圖中,把部分點複製粘貼了一下,就變成了新圖,這屬於瞎編數據;

有些圖有增添、刪減的PS痕跡;

還有些是純學術提問,這不屬於我們本次關注的學術道德範疇。

論文都分為Introduction /Experiment /Results & discussion /Conclusion四部分。學術倫理要求每個科研人員都必須真實地做實驗,真實地記錄原始數據和圖像,然後再把原始數據處理成圖表,最終形成自己的成果。絕對不允許自己憑空捏造數據,否則你就是在欺騙全世界了。

但曹院士的很多paper顯然捏造數據了。比如下面圈出來的幾坨點,這麼複雜的圖居然能長得一毛一樣!目測一個圖是實驗做的,另一個圖部分是憑空P的,這就是造假實錘,跟玩連連看似的。

下面圈出來的那兩大坨,也是一毛一樣,目測就是複製粘貼,基本沒得洗。

還有個比較扯的,他們把其中一個圖轉了個角度以為別人就不認識了,這種造假下次得注意不要這麼明顯。

曹院士昨天給出了回應「我現在剛到上海實驗室,要把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關注這個事情,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

昨天夜裡,我發現曹院士在PubPeer上親自下場回復了。

大概意思是:Bik博士,那些paper的確是我發的。我已經把這件事列為最高優先級,仔細檢查我們的原始數據和實驗記錄。如果調查發現有任何問題,我們會和期刊合作處理。但我對我們成果的有效性、重現性充滿信心!我的確監督疏忽,這沒有任何藉口。我將利用這一寶貴的學習機會,不僅在推進科學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維護科學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方面也會做得更好。

看起來很有自信的樣子。吃瓜群眾既然想要吃這口科學的瓜,就要學會如何科學地吃瓜。魯迅先生說過,學術瓜得吃第一手的。下面我們就去pubpeer上看看,曹院士被錘的文章究竟有多大的問題,曹本人要負多大責任。

02 就事論事,仔細分析

(1)錘他的Elisabeth是什麼人?

Elisabeth是微生物和免疫領域的博士,早年在斯坦福搞了15年科研,2016年辭職專門搞學術打假[1]。

她2016年還發過一篇paper[2],專門吐槽了生物醫學領域普遍有改數據的陋習,「不當圖像複製(Inappropriate Image Duplication)」。

她還專門講過國家與數據造假之間的關係:中國、印度的paper出問題的比例高,法德日美比較低。雖然很丟臉,但也沒辦法,就像我們平時做科研的時候碰到三哥的paper肯定都是繞著走的。

(2)曹院士的錘有多實?

先說結論:挺實的。

我上pubpeer統計了目前全部被錘的paper,記錄了期刊名、發表年份、被質疑的問題、曹組同學的回應。展示如下:

一共被質疑了54篇,其中Elisabeth對學術不端質疑了47篇,主要質疑原因是一圖多用和改動圖片,也就是疑似把其中一張圖的數據用在了其他的圖裡,以為別人看不出來,或者是把數據圖進行了裁剪和修飾。

目前有5篇得到了曹院士或他的學生的解答,其餘42篇還沒下文。

我們來抽幾個案例給大家說明。

比如這篇《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2014年的Science。在Supplementary裡的倆圖對比後發現,竟然有部分點是完全重合了!

兩次實驗密密麻麻的數據點居然能重疊,那真是見鬼了。可能因為是Science,曹院士昨天夜裡2點親自回復了質疑,表示虛了,這是我搞錯了,我們檢查了原始數據,畫了個新的圖。

再像這篇《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nduces more potent CTL response against cancer》,2018年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這刊是Nature旗下,去年8分。諷刺的是,曹院士是它的主編。

Elisabeth的質疑十分直接,你這倆長一樣,顯然P圖了。

這篇paper的一作出來回應了,表示我躺平認錯,的確就是複製錯了!我們會聯繫編輯更正數據的。話說這刊主編不就是你老闆嗎!

不過其中也有一些質疑被曹組完美解決的。

比如這篇《Type I IFN inhibits innate IL-10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11 by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45》,2013年的Journal of immunology,5分。Elisabeth認為框住的圖長得太像了。

此時一作Li Lin出現,一波原始數據直接甩出,並耐心解釋了為啥它們就是長得像。

Elisabeth聽完表示服氣。

還有的paper,Elisabeth在這沒有質疑任何學術造假,而是單純問了個學術問題。比如這篇《K33-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of Zap70 by Nrdp1 controls CD8(+) T cell activation》,2015年的Nature Immunology。

結果被不知道哪來的網友很不客氣地懟了一樓

在《Platelets promote allergic asthma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CD154》這篇裡,Elisabeth質疑兩個圖長得太像了。

此時出現了兩個路過群眾,表示這倆圖壓根不像,你不要逮著一篇質疑一篇。

截至目前,大部分質疑都還沒有給出解釋。

(3)曹院士要負多大的責任?

首先,改數據是實錘的。曹組的人再怎麼解釋搞錯了、複製錯了都很虛無。因為顯然不是簡單的意外出錯,而是主觀意願上的修改。

這些paper曹院士都是通訊作者。在論文中,「第一作者」意思是做實驗寫論文的那個學生,「通訊作者」意思是導師。你手下博士生搞這些亂七八糟的學術不端,導師肯定是要背鍋的。

但其實根據我搞科研的經驗,曹院士肯定不會親自動手或者授意。院士在中國就是一個大山頭的存在,當了院士後都不會親自搞科研了,而是管著手下很多小老闆,小老闆具體負責帶博士。

以曹的學術地位,真沒必要改數據,大概率是小老闆所為。

其次,修改的數據很可能不影響paper的核心觀點,審稿人乍一看也看不出來問題,於是曹組的人用P圖矇混過關。

40多篇出問題,說明整個組的風氣從曹院士帶頭往下都壞了。要說曹院士對手下人P圖不知情,我是不相信的。從2003年這種陋習就被默許保留到了現在,曹院士這個鍋得好好錘。

(4)南開大學要負責任嗎?

不,和南開一點關係都沒有。曹是2017年去南開當的校長,目前被錘的所有paper的通訊單位都是第二軍醫大學,南開純躺槍。網友們不要亂黑南開!

不過我聽說南開學子對他的評價還蠻正面的。如果粉絲中有南開的可以分享一下對校長的感想……

03 曹院士這個人水不水?

(1)履歷不水,甚至是極其天才

曹雪濤生於1964年,17歲在第二軍醫大學讀本科,22歲讀碩,師從著名免疫學教授葉天星。26歲碩士答辯,在場所有專家看了他論文後拍案叫絕,紛紛表示你這水平都可以博士畢業了!

於是曹院士一舉完成了26歲碩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這種騷操作。這是真本事。

此後人生繼續跟開了掛一樣。28歲曹雪濤被破格晉升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32歲晉升為博士生導師,41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不止是中國的院士,在中科院的官網介紹中,曹同時是美德法英四個國家的科學院/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學術水平是在世界範圍內被認可的。

他的學術之路,也的確是一篇一篇paper發出來的。他發表過200+篇paper,總被引1萬+次,是2018年Els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CNS大滿貫。他要是騙子,CNS編委難道全都沒看出來?

曹雪濤98年當傑青,2000年當長江,03年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973首席,05年評院士,醫學免疫學的教材就是他編的。

所以我認為,曹院士的水平是大牛無疑,雖然學術汙點是抹不掉了。除非他真是一路騙出來這麼多paper,那我科研信念是真要崩塌了。

(2)他早年搞氣功研究是黑點?

這次除了被質疑論文P圖外,曹院士在1989年發表的一篇氣功的論文也被扒出來嘲諷。

說實話,我覺得背鍋的主要是那個時代。

那時候全國都在興氣功熱,國內可能有1億人都在練氣功,錢學森也搞,還牽頭搞。在1986年的時候,成立了氣功研究學會,錢學森就是名譽理事長。

所以這篇論文應該就是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產物。那年曹25歲,正在讀研,跟著老闆做了篇騙人的水文。我們倒也不必就此把曹院士的學術水平釘死在氣功上。

(3)這麼多論文造假,他的院士也有水分?

這個我覺得得擺事實。PubPeer上他被質疑的47篇論文中有10篇是2005年評院士前發表的。

所以評院士之前的paper也的確出現了學術不端嫌疑,說明評院士之前就已經有摻假了。

我周圍認識曹院士的人對他的評價是:能力強,人品好。總之我傾向於認為,曹院士是牛逼科學家,但手下帶的人多了,學術倫理漸漸惡化,帶出了P圖的惡劣風氣。

04 科研環境的水化

這件事讓我感到很痛心,但我作為一個水博想結合我自身的感受冒昧講講當今的科研環境。

坦率地說,我感覺灌水難度是物理>化學>材料>生物/醫學。生醫裡面的玄學因素實在太多了,P個圖根本看不出來。還有些科研人員,會先想好結論,再強行把數據往結論上做。

所以前有韓春雨NgAgo無法重複,後有李紅良猴子實驗數據爭議,總之是門很玄的東西。

但真正的科研之路,是漫長、艱苦和枯燥的。

你今天制了個樣,準備烘乾打紅外。結果1700的羰基峰很漂亮,但樣品沒烘乾淨,3000以上有水包!好不容易做出來的樣品,重做是不可能重做的。怎麼辦?用基線把水峰P掉咯,反正不影響我的核心結論。

你對材料進行了modification,理論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於是你約了AFM。結果樣品還是很粗糙!好不容易做出來的樣品,重做是不可能重做的。怎麼辦?當然是精心挑一個光滑的地方拍AFM咯,我的理論不可能出錯。

你改進了一種反應物,理論上能把表面的Nodule結構變成Sphere結構,你興奮地送了SEM。結果發現只找到了3個Sphere。好不容易做出來的樣品,重做是不可能重做的。那當然是強行拍一個Sphere宣布改進成功咯。

是啊!我心裡的那些小九九誰知道呢?我做了十次實驗,挑好的三次取平均加個Error bar有什麼問題?我只不過是個水文混畢業的!老闆看不出來,審稿人又不可能重複我的實驗,誰管我啊!

每一步都這樣,科研還搞個屁。現在中國碩博圈子裡划水的人不要太多,大家都只想著灌水畢業。你說我們要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貢獻?抱歉,博士工資一千五,青椒競爭那麼苦,反正要轉計算機,要做貢獻你第一。

曹院士的問題,只是是近年來科研界急功近利,以高檔論文,以項目經費論英雄,博士壓力極大而導致不良結果的縮影。

然而時代越難,越要警惕。

我小時背過一句話,人之持身立事,常成於慎,而敗於縱。科研工作更是容不得半粒沙子。如果19世紀的大廈是傾覆於偉大的兩朵烏雲,而21世紀的大廈是傾覆於豆腐渣工程,就太諷刺了。

希望曹院士早日公布自查結果,希望科研工作者們引以為戒,與你我共勉。

參考文獻

1、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eye-for-manipulation--a-profile-of-elisabeth-bik-65839

2、Bik E M, Casadevall A, Fang F C. The prevalence of inappropriate image duplica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publications[J]. MBio, 2016, 7(3): e00809-16.

3、Wang P, Xue Y, Han Y, et al. 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J]. Science, 2014, 344(6181): 310-313.

4、Liu S, Yi L, Ling M, et al. 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nduces more potent CTL response against cancer[J].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8, 15(2): 135.

5、Lin L, Hou J, Ma F, et al. Type I IFN inhibits innate IL-10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11 by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45[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3, 191(7): 3896-3904.

6、Yang M, Chen T, Li X, et al. K33-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of Zap70 by Nrdp1 controls CD8+ T cell activation[J]. Nature immunology, 2015, 16(12): 1253.

7、Tian J, Zhu T, Liu J, et al. Platelets promote allergic asthma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CD154[J].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5, 12(6): 700.

相關焦點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輿論在圍觀什麼?
    閱讀背景近日,美國女子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指出,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為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一時間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曹雪濤表示,收到質詢後,他已將此事列為「最高優先事項」,立即採取措施調查,仔細檢查了手稿、原始數據和實驗室記錄。
  • 如何看待,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論文數據造假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信息,網上流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 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 南開校長曹雪濤院士學術造假?我建議大家還是先看看這篇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出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曹院士是免疫學大牛,在全世界的學術地位都極高!但學術界是一個特別容不得造假的地方。這一錘下去,半個科研圈都驚得信仰崩潰了。在論文中,「第一作者」意思是做實驗寫論文的那個學生,「通訊作者」意思是導師。你手下博士生搞這些亂七八糟的學術不端,導師肯定是要背鍋的。但其實根據我搞科研的經驗,曹院士肯定不會親自動手或者授意。院士在中國就是一個大山頭的存在,當了院士後都不會親自搞科研了,而是管著手下很多小老闆,小老闆具體負責帶博士。
  • 人民輿情: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造假之輿情觀察
    原標題:人民輿情: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造假之輿情觀察 閱讀背景:近日,美國女子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指出,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為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一時間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
  • 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你如何看?
    首先聲明:無利益相關,本文也並無針對曹雪濤院士(校長)的論文做任何點評,僅泛泛而談了兩句生醫科研圈的常識。看到圈內神一般的人物被扒,首先肯定希望是造謠,至於蓋棺定論到底如何,既然曹院士已經回復了,大家等官方回復就好。在工業界的事故分析中,有一個著名的「海因裡希」法則,即「在一起重傷或死亡的嚴重事故背後,非常可能有29起輕微事故,以及300處潛在的安全隱患。」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原標題: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截止發稿時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南開校長被指論文造假,期待「公允調查」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
  • 「美國方舟子」為何盯上南開校長的論文?
    原標題:「美國方舟子」為何盯上南開校長的論文?   近日,美國女子伊莉莎白·比克在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指出,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為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一時間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特約作者 |熊志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截止到目前,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面對外界質疑,曹雪濤回應稱,「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同時,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會針對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被質論文造假實驗圖疑似PS,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回應正再次檢查數據
    被質論文造假實驗圖疑似PS,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回應正再次檢查數據 作者:子航 劉小黑 發布時間: 2019-11-18 21:04
  • 翟天臨消失254天後,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上了熱搜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出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隨後,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回應此事時稱:已經了解到網絡上有關曹雪濤院士的投訴,並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大學校長如此怒髮衝冠
    11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舉報李紅良等三人論文造假,請該委核實此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學術界最不能容忍的現象,就是學術造假。裴鋼是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研究員耿美玉,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並任藥物研究所第十四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這三位人物,哪一位都是響噹噹的學術界大牛,這三位被饒毅同時實名舉報,顯然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件。
  •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本人回應:查完了會有回覆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截止發稿時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紛紛陷入涉嫌學術造假風波,這個網站這麼強?
    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曹雪濤院士涉嫌學術造假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其中被質疑的少部分論文給予了及時回應,大部分論文至今沒有任何消息。而緊隨南開大學之後,北京大學又被盯上了。曹雪濤院士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就職的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Elisabeth Bik博士在PUBPEER網站上公開質疑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的6篇文章涉嫌學術造假。
  • 南開大學校長多篇論文造假?
    點擊查看 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報導,11月14日起,伊莉莎白在該網站指出,以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曹雪濤現任南開大學校長,是著名的免疫學家。此事引起了巨大關注。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屈原《九章》提起曹雪濤,真可謂是年少有為,他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的院士,2018年擔任南開大學校長,同時還是免疫學會秘書長和最牛博導,是無數腫瘤免疫領域研究生心中的偶像。在2005年,41歲的他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同時還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他來到985院校南開大學,擔任南開大學校長。曹雪峰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症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應用研究,並且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為了防止論文造假,中山大學一年內兩次提升學生學術論文投稿要求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人,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忽然發現兩篇論文很像,看一下論文發表的日期,就很容易判斷誰抄襲誰,隨手發個朋友圈、微博或者頭條,於是"某某大學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大學教授的論文抄襲某某大學某某人"這樣的新聞幾乎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曾質疑曹雪濤院士論文造假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Elisabeth Bik 第一次在科研打假上的大動作了。 想必大家還記得去年 11 月,Bik 在 Twitter 和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 PubPeer 上質疑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一系列論文涉嫌用 PS 來代替實驗數據造假。
  • 中國科研團隊結構讓造假防不勝防!
    ,PS圖譜是科研的捷徑,甚至一次造假的成功會上癮,因為相對於泡實驗室做實驗出數據結果,PS圖譜甚至在幾小時內做出需要幾年實驗才可以獲得的成果。因此任何一名生物醫藥領域的論文高產科研工作者都有被懷疑的可能性!根據鳳凰媒體曝光,此次和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涉嫌造假的論文增至63篇,其中多篇涉世論文出自其任主編的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