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春雷)6月18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夏幼南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八裡臺校區蒙民偉樓報告廳以「Towards Predictable Synthesis of Colloidal Metal Nanocrystals」為題帶來學術講座。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陳軍為夏幼南教授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證書牌。化學學院師生近200人參加。
講座中,夏幼南教授以表面等離子共振現象及其與納米晶形貌的相關性為切入點,結合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系統闡述了還原反應動力學在金屬納米晶合成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反應速率、反應活化能等動力學參數的定量表徵將加深對納米晶成核和生長過程的理解,最終實現納米晶的可預測合成以及定量控制,從而解決在以往的合成中由於缺乏對反應本質的掌握而導致的實驗重現性差和產物質量不夠理想等問題。最後,他以一步合成法和微滴反應器為例暢談了納米晶從基礎學術研究到自動化和規模化生產的前景。整個報告深入淺出、富有啟發,同學們踴躍提問,並就自己感興趣的科研問題與夏幼南教授進行了熱烈討論。
夏幼南教授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醫藥工程系和化學與生物化學系Brock Family Chair和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納米醫學傑出學者,ESI全球最頂尖100位材料學家榜單第4。夏幼南教授1987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專業學士學位;1993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無機化學專業碩士學位,導師是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Alan G. MacDiarmid教授;1996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已在Science, Nature, Nat. Mater., Nat. Nanotechnol., JACS和 Angew. Chem. Int. Ed.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總引用次數超過180000次,H因子為212。曾獲美國化學學會全國材料化學獎、NIH院長先鋒獎、帕克基金會科學工程研究獎等獎項,同時也是60年來首位獲得美國化學會貝克蘭獎的華人科學家。此外,夏幼南教授自2002年以來一直擔任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no Letters的副主編,併兼任Acc. Chem. Res.,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Adv. Health. Mater.和Nano Today等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的顧問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