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2021-01-13 青塔




















































































前幾天,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再次迎來了新得主。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獲得,展現了南開作為中國頂尖大學的深厚實力,也為百年校慶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首2019年,除在國家科技獎上取得重大突破外,南開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學科建設等方面屢獲突破,為新百年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年,南開大學在各類國家級人才計劃中斬獲頗豐,高層次人才隊伍明顯增強。2019年,南開5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入選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8人獲評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人入選國家、教育部領軍人才項目,14人入選國家、教育部青年人才項目。
2019年,競爭激烈的國家傑青項目評選中,南開大學5位教師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十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評選中,南開大學同樣也有5位教師入圍。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發布了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南開大學共有10人(12人次)入選,較上一年度增加4人(4人次),總人數位列國內高校第10,位次較上一年度上升3位。2019年,南開教師也獲得了多項國家級榮譽,提升了南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2019年11月,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獲重量級榮譽——中國政府友誼獎。2019年11月24日,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教授正式就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這是該組織成立50年以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任主席。張曉丹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羅景山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王曉晨獲首屆「科學探索獎」,朱守非獲FACS亞洲化學大會「Asian Rising Stars Lectureship Award」,谷恆東獲「陳子昂全國詩歌翻譯家獎」,王宏印獲「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孫寧獲「吳文俊人工智慧優秀青年獎」。走進新百年,南開大學再次展現了它作為中國頂尖大學的深厚實力。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國內目前含金量最高的自然科學獎項,秉承著「慎之又慎,寧缺毋濫」的高標準,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0年中僅頒發過20餘次,其中高校獲獎數屈指可數。也正因如此,這一最高獎項足以成為百年南開科研實力的最佳證明。除了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外,南開大學作為合作單位完成的「固體催化劑結構缺陷調控方法和機理研究」項目和「基於脊柱脊髓損傷流行病學及微環境理論的診療體系建立與臨床應用」項目還分別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圖源:南開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南開是一所不以規模取勝,小而精緻的大學,在科研成果和質量上始終保持在國內一流水平。ESI,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在2020年1月最新公布的ESI全球排名中,南開大學以篇均引用17.51的引用量,連續數次穩居全國高校篇均被引第一,充分體現了南開的科研質量。

2019年,南開大學在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方面再次展現了驚人的實力。這一年,南開大學共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7項,重大項目課題2項,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4項。孔德領教授團隊獲批創新研究群體。

與此同時,在2019年,南開大學還分別獲批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批傑青項目數位列全國第9,高層次人才迎來豐收。

這一年,南開教師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屢屢發文,高水平原創成果碩果纍纍。

2019年7月19日,曹雪濤團隊(南開大學第一通訊單位)在Science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報導該課題組發現了機體感知與甄別入侵病毒DNA的一種新型天然免疫識別受體(hnRNP-A2B1),幫助中國在天然免疫領域再獲突破。

2019年10月11日,Science報導了中國南開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團隊研獲的一種柔性製冷新策略——「扭熱製冷」。

2019年11月22日,Science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題為卡賓對脂肪胺氮-氫鍵的高對映選擇性插入反應的研究論文。

2019年11月4日,《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人文社科:國內一流

這一年,南開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同樣成果豐碩,展現了南開國內一流名校的實力。

2019年,南開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64項,其中重大項目立項6項,較上年度增加3項;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38項,較上年度全國立項數排名前進5位;後期資助項目立項12項、中華學術外譯項目4項,立項數均創歷年之最;2項重大項目獲得滾動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文科單位獲立),立項總數較上年度增加11項,為最近7年來立項最多的一年。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23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立項6項。

這些國家級科研項目的開展,將為南開大學「文科振興」作出貢獻。

2019年,南開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共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研究基地入選首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現代旅遊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成為我國旅遊學科首個協同創新中心。

2019年,「南開百年史學名家文庫」、《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展報告》、「建行-南開系統性風險指數」等一批重要學術著作或研究成果付梓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等一批智庫建設成效顯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南開科研實力的證明,也是南開化學學科獲得的至高殊榮,更再度印證了南開頂尖學科的驚人實力。2019年,南開學科實力持續進步,各大學科頻頻上榜自然指數、ESI學科數據和各類學科排行榜,令人矚目。

/ 學生活動中心 圖源:南開大學

2019年6月20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最新公布了2019全球自然指數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9 Tables)。統計數據顯示,南開大學位列全球科研學術機構第51,位列全球高校第46,位列中國科研機構第10,位列中國高校第9,化學學科位列全球科研機構第12(全球高校第9)。

截至2020年1月,南開大學共有12個學科躍居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化學學科位居全球前1‰,頂尖學科影響力輻射全球。2019年幾大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南開大學最多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11個學科入圍世界前200。其中,化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分別入圍世界前50。化學學科最高排名世界35位,頂尖學科實力得到全球公認。人才培養是南開的優勢,也是南開始終屹立於中國高等教育頂峰的根本。2019年,南開在人才培養方面持續發力,本科生教育和研究教育方面均取得諸多成績。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南開全面啟動實施《南開大學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年)》(簡稱「南開40條」),不斷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和系統性建設,積極構建具有南開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學體系,取得了切實成效。2019年南開大學新增6個本科專業,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藥物化學」、「商務經濟學」、「阿拉伯語」、「眼視光醫學」,專業布局更加合理。近日,全國首批「雙萬計劃」名單中,南開共有21個專業獲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專業獲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新增專業和首批「雙萬計劃」的實施,將為「南開40條」提供契機,助力南開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生教育方面,南開出臺了《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改革方案》,全面提高了全體在校研究生的獎助水平。
根據方案,南開每年將在國家撥款的基礎上增投自籌經費一億餘元,博士研究生助學金生均漲幅達42%,碩士研究生助學金生均漲幅達20%,並提高獎優覆蓋面。南開大學在校的頂尖博士研究生每年可累計獲得各類獎助金額將會超過10萬元,頂尖碩士研究生每年可累計獲得各類獎助金額將會超過6萬元。這些形成有利於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競爭激勵機制和長效保障機制,切實激發研究生群體的創新活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接受校友和社會捐贈數量,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一所大學的認可度。自2016年12月,南開大學啟動「新百年、新校園、新南開」籌款運動以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籌款協議額達13.35億元,其中2019年校慶年收到協議捐贈8.4億元。這是國內高校校慶接受的最大數額捐贈之一,為南開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019年1月9日,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成立,當日3名匿名企業家校友向南開大學捐贈人民幣1.72億元,用於數學、大數據、人工智慧、金融、國際經濟等學科的發展建設。

/ 11位深圳企業家校友向南開大學捐贈

2019年3月30日,「百年南開·春潮湧動——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2019新開湖春季論壇」在深圳舉行,11位深圳企業家校友宣布向母校南開大學捐贈1.8億元人民幣。2019年7月9日,在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倒計時100天啟動儀式上,多位校友、多家企業為南開百年校慶項目獻禮,捐贈總額達1.15億元。2019年10月12日,泰禾投資集團向南開大學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南開大學·牛津大學國際聯合研究院等項目。2019年10月10日,字節跳動創始人、CEO張一鳴校友發起成立南開大學創新基金,張一鳴向該基金捐贈1億元。據悉,該基金也向其他校友開放,接受捐贈。作為創新基金的共同發起人,張文中校友也將向基金捐贈1000萬元。另外,為支持學校師資和人才隊伍建設,張一鳴向南開人才建設基金捐贈1000萬元。從1919到2019,南開大學始終保持著中國頂尖大學的身份,已經堅定地走過了百年曆程。而下一個百年,南開任重而道遠。對標世界一流大學,南開開始實施「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包括制定實施「文科振興」「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醫發展」四大計劃,構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兩大獎勵體系,在校內建設十大交叉科學中心,在海外攜手世界一流大學打造十大聯合研究中心2020年1月10日,在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9年學術年會開幕式上,細胞應答交叉科學中心揭牌。它是「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中第一個「1」——校內十大交叉科學中心之一。以重大科學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集所有學科之力聯合攻關,打造國際一流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交叉科學研究基地。按照理工類不低於3000萬元/年的標準給予建設經費支持。

/ 南開大學細胞應答交叉科學中心揭牌 圖源:南開大學

2019年5月20日,「南開-劍橋工作站(CAMLiNK Station)」揭牌;6月,南開大學-格拉斯哥大學聯合研究生院開啟博士生聯合培養。校慶前夕,「南開—伯明罕聯合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將以五大研究中心為基礎和平臺,開展博士「3+1」「2+2」聯合培養、青年教師互訪、碩士「1+1」「2+1」或本碩「3+1+1」聯合培養等科研項目合作。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日當天,南開大學—牛津大學聯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將由全球知名科學家領銜,聚焦醫學生物學及前沿交叉學科領域重大科學問題,搭建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提升教學科研水平,聯合培養國際化人才,不斷拓展國際學術的交流合作。屹立於中國頂尖大學之列100年之久,斬獲中國科研最高榮譽的今日之南開,只會愈發奮勇,更上一層。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南開的水平,就象徵著中國一流大學的水平。2020年的新開局下,南開已做好準備,邁上新百年的浩瀚徵程。

相關焦點

  • 各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情況!清華、復旦、南開獲一等獎
    各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各獲1項一等獎】 眾所周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代表著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那麼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各個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方面的表現情況怎麼樣?
  •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01-07 軟體研究所 【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 喜訊 | 中國農大獲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校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重磅: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公布!2項自然科學一等獎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三大獎」初評結果!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另有兩項2019年遺留項目。從今年公布的國家三大獎初評結果看,共有2項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獲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實現「六連冠」 基礎研究成果「多點開花」
    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領銜的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實驗團隊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突破性成果,1月8日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繼鐵基超導、多光子糾纏、中微子振蕩後,我國物理學再次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 2020國家三大獎初評出爐,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北大30年無緣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其中有2個項目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初評,備受關注,分別是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納米限域催化」和復旦大學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製和應用」,兩個項目都來自化學組。
  • 三大獎初評結果公示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很難得嗎
    三大獎初評結果公示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很難得嗎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示「三大獎」初評結果,包括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以及2019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20年度評審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
  • 金滔教授團隊喜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9年5月14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2018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共299項,其中一等獎28項(包括自然科學獎7項、科技進步獎21項,技術發明獎空缺)、二等獎95項、三等獎176項。浙江大學製冷與低溫研究所金滔教授團隊完成的「面向低品位熱源的熱聲熱機機理及系統優化研究」成果榮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開獎」雙色球爆6注一等獎!一地獨攬3注832萬!獎池突破11億!
    本期一等獎開出6注,單注獎金832萬餘元分落4地。其中浙江中出3注,河南、湖南、廣東各1注。二等獎開出160注,單注獎金15.5萬餘元。計獎結束後,獎池突破11億,達到11.13億。本期浙江一省獨攬了3注832萬元一等獎,可謂是賺足了全國彩友的豔羨,小編預測,若為一人所攬,TA將斬獲2497萬巨獎!是否真如小編的猜測呢?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來自南開大學的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以及王立新團隊,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今年唯一一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的提名專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馮小明對這個項目的評價是,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帶來全世界在手性催化合成領域的變革,不僅實現了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其卓越性能也引領了產業界的發展,特別是對藥物生產具有巨大價值。  手性螺環催化劑,聽起來有些「高冷」。「手性是一種現象,就像左右手,互為鏡像,可以重合但是不能重疊,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手性現象。」
  • 201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公布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1月10日消息,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會上公布了2019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由94歲的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今天(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 金華70後院士潘建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金華東陽籍科學家潘建偉獲得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獲獎者。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也是目前金華最年輕的一位兩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時才41歲。
  • 中科大包信和與復旦趙東元再次角逐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通過項目名單備受關注,其中兩項自然科學一等獎提名參評項目最受矚目,分別是中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負責的納米限域催化和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負責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創製和應用項目。
  • 2019年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廣州秀出亮眼成績單
    這是廣東省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大考」,廣州再次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斬獲136項,佔全省總獎項數76%,獲獎數量高居廣東第一。  看數量,更要看含金量。2019年度,全省僅有的2名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全部來自廣州。
  •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被曝涉嫌抄襲
    近日,網名為KraneSun的lT工程師在開原始碼軟體平臺Github發帖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項目——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l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憑什麼?
    2020年1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對普通人來說,不就一個反應嘛,憑什麼獲得這個獎。
  • ...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抄襲...
    1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團隊以「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獲得空缺多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
  • 我校黃維院士團隊獲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8月15日,2019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院長黃維院士領銜的「柔性電極的高效製備、功能調控及其儲能器件」項目獲得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該項目主要完成人為我校黃維院士、賴文勇教授、馬延文教授、揚州大學龐歡教授、我校程濤博士。
  • 5位院士校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南京大學在這項榜單中雄踞全國第一!
    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首次設立。作為中國五個國家級科學技術獎之一,極具含金量。近日,第三方機構發布了&34;榜單。據統計,一等獎設立64年來南京大學共有5位校友獲得榮譽,居國內高校第一。國家自然科學獎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的獎項,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之一,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