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抄襲...

2020-12-06 快科技

1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團隊以「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獲得空缺多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昨日,張堯學回應,被質疑抄襲項目不是獲獎項目,透明桌面項目使用部分開原始碼是「合法」、「合理」使用。

質疑:「遠程桌面」抄襲國外開原始碼?

據媒體報導,張堯學及其團隊獲獎項目「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透明計算理論,實現了運算和儲存的分離,是對佔據計算機領域60餘年的馮·諾依曼傳統網絡計算結構的首次突破」。

報導稱,該理論的應用將惠及公眾,「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比如「在出差時可以在計算機終端插入小型個人身份硬體卡,即可將這臺終端變成你常用的那臺」。

演示視頻稱有智慧財產權

而2月2日,網名為KraneSun的IT工程師在知名開原始碼軟體平臺Github上發帖,質疑張堯學及其團隊的「遠程桌面項目」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知名開原始碼庫Github擁有來自全球的140萬名活躍開發者用戶,目前已成為管理軟體開發以及發現已有代碼的核心渠道。

KraneSun在帖文中明確指出了「抄襲證據」,根據張堯學團隊此前操作演示畫面截圖,經toast(彈窗提示短消息)關鍵詞反向檢索,這—項目即「遠程桌面」,代碼則源自某國外IT工程師的開源項目。

張堯學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布了「透明計算」成果演示視頻。視頻中,第四、第五部分均註明「透明計算智慧財產權歸中南大學、清華大學透明計算實驗室所有。」正是這份視頻被指「涉嫌抄襲開原始碼軟體」。

開發者稱「應註明來源」

記者查詢Github網站,發現該帖已引發中英文混雜的大量回帖,回帖中包括一個網名為「lordan iordanov」的國外網友所寫的公開信,自稱是原始碼的撰寫者,介紹了該開原始碼的情況,並稱「使用他人作品時,給予註明,這是很重要的」。其寫到,遵循GPL原始碼重用協議也是至關重要的。

2月2日下午,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也在其個人網站及自媒體客戶端發帖稱,張堯學團隊的「透明計算機桌面系統」的客戶「盜用了開源軟體」,同時貼出了該開原始碼原開發者lordan iordanov的英文聲明。

實際上,從「透明計算」項目獲獎伊始,就引發網絡和IT領域的諸多質疑。

最先,因中南大學官方微博在祝賀張堯學獲獎的微博中,將張堯學稱為「路由器之父」,這引發了大量網友的反對。

此外,除了「抄襲」的質疑之外,更多的質疑來自IT和計算機業內人士對該研究成果獲獎價值的質疑,認為其並不具有獲得國家最高科技大獎的獨創性和創新性。

回應:張堯學稱「抄襲」指責缺事實依據

昨日,張堯學及其團隊對網絡質疑進行回應。

「獲獎研究跟展示應用沒有關係」

張堯學解釋說,成果演示視頻是「透明桌面系統」,從2013年10月開始研發,是基於透明計算理念研發的應用原型之一,而「透明桌面系統」的研發成果並沒有進入到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的申報材料,該獎項的申報材料截止時間為2011年1月1日。

「獲獎的研究跟展示的應用沒有關係,展示的應用只是為了讓大家能看懂。」張堯學說。

根據張堯學發來的聲明,透明桌面項目組在研發過程中遵循開原始碼重用協議GPL V2,使用了部分開原始碼,「這是一種合法的使用,也是軟體行業公認的一種合理使用,不是『抄襲』,更非『盜用』」。

聲明稱,目前透明桌面系統仍在研發之中,項目組承諾將繼續遵循開原始碼重用協議,會有步驟有計劃地開放項目原始碼。

聲明還表示,目前網絡上出現的「抄襲」、「盜用」、「剽竊」等指責嚴重缺乏事實依據,已對項目組造成了極大傷害,產生了惡劣的影響,項目組成員保留依法予以追訴的權利。

張堯學並未參與透明桌面研究

昨晚,「透明桌面」項目組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目前的「抄襲」指責進行回應。

該項目組負責人黃斌解釋,「透明桌面」只是一個應用原型,是從2013年才開始做的,並沒有報獎最高科技獎,而張堯學報獎的內容是他此前在清華所做的理論研究。張堯學本人並沒有參與透明桌面的研究。

黃斌說,因為張堯學報獎的是理論成果,而不是完全已經實現的應用,因此申請的是國家自然科學獎,而不是技術進步獎。

黃斌解釋,其操作符合目前軟體行業開原始碼的使用規範,「GPL協議指的是開原始碼有一個公約,很多做軟體的把代碼開放出去,讓別人能用,但是要有聲明,要遵照重用協議」。

他說,其項目採納了GPL開原始碼程序的一部分,是可以合理合法使用的,而目前因為還在原型開發過程中,尚未開放原始碼,但之後一定會遵守重用協議,有計劃地開放原始碼。

「所謂的盜用,抄襲,就是某些商業機構用各種手段把代碼拿到,不經許可,這才是盜用,我們是以完全合理合法的方式在使用原始碼。」黃斌說,「這種指責已經給我們項目組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對於目前業內對張堯學及其理論研究在獲獎價值上的質疑,黃斌說,這由國家自然科學獎的評委判定,自己不好評說。

「抄襲」事件回放:

2月2日 KraneSun

發帖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Remote-desktop-client),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lordan iordanov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2月2日 lordan iordanov

發表聲明:諸位,我想說我太、太、太感謝你們發現、跟蹤、傳播,並讓我知道此事,不論情況如何,我的項目得到如此負有盛名的獎項,這是個巨大的榮譽……項目完全由本人業餘時間完成。

2月2日 方舟子

在其個人網站及自媒體客戶端發帖稱,張堯學團隊的「透明計算機桌面系統」的客戶「盜用了開源軟體」。同時,方舟子也貼出了該開原始碼原開發者lordan iordanov的英文聲明。

2月3日 張堯學

回應稱,展示的視頻是「透明桌面系統」,我獲獎的項目是「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獲獎的研究跟展示的應用沒有關係,展示的應用是為了讓大家能看懂。透明桌面項目組在研發過程中使用了部分開原始碼,這是一種合法的使用,也是軟體行業公認的一種合理使用,不是「抄襲」,更非「盜用」。

相關焦點

  •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被曝涉嫌抄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這個獲獎項目,此前就引發爭議。  近日,網名為KraneSun的lT工程師在開原始碼軟體平臺Github發帖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項目——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l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張堯學否認自然科學一等獎涉嫌抄襲 方舟子稱其盜用開源軟體
    2015年2月4日,2日中午,網名為kranesun的it工程師在知名開原始碼軟體(由散布在全世界的編程者隊伍所開發,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的軟體)平臺github貼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的照片,並發帖稱張及其科研團隊的上述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remote-desktop-client),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張堯學回應抄襲:「透明桌面」與「透明計算」系兩個項目
    中國網2月4日訊(記者 段留芳)由中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領銜的「透明計算」課題,因獲得中國科技界的桂冠「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曾引發輿論關注。而近日又被質疑「涉嫌抄襲開源軟體」將「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再次推向輿論浪尖。對此,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質疑項目為「透明桌面」,與「透明計算」是兩個項目中國網:您對「涉嫌抄襲開源軟體」的質疑有何回應?
  • 中南大學畢業典禮 校長張堯學真誠風聊「選擇」
    張堯學大聲詢問。上萬學子用呼喊聲、掌聲回應他們的校長,「願意!」 6月17日,中南大學為11856名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留學生舉辦2013年學生畢業典禮。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院士的講話依然延續去年的「真誠風」,向那些「努力過、奮鬥過、成長了」的優秀學子大聲致敬,也為那些還做得不夠好的工作向畢業生們說「對不起」。
  • 校長張堯學這半年
    4月26日,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接受記者採訪。圖/記者殷建軍張堯學是誰?張堯學就是這一事件推動者之一。去年11月,他調任中南大學校長。前不久,中南大學推出一攬子「最激進改革計劃」。本報記者胡力豐 長沙報導A推介劉路「我們不拼爹,鼓勵年輕人自己努力實現夢想」現在,在百度裡輸入「劉路 教授」,你會得到46萬個結果,輸入「張堯學」,結果是42萬個。如果同時輸入「劉路 張堯學」,結果是13.7萬個。
  •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在該校2013屆畢業典禮的演講
    張堯學 面對選擇 毋忘良知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選擇,請你們不要忘記中南大學的精神——志存高遠、敢為人先,向善求真、唯美有容。 曾記否?湯飛凡先生為了攻克沙眼的治療難關,冒著失明的危險,把衣原體病毒注入自己的雙眼;黃伯雲院士在美國學成之後,毅然選擇回國,幾十年如一日工作在科研和教學一線,研製國防事業的殺手鐧;田紅旗教授,為了高鐵事業和青藏鐵路的修建,幾次走到死亡的邊緣……江山代有人才出,薛敏老師,為了救治生命垂危的孕婦,在腰椎摔斷後,靠兩個人架著,做完4個小時的手術後暈倒在手術臺上;劉路,23歲的教授,面對國外知名大學的邀請,毫不心動
  • 解讀自然科學一等獎:透明計算「雲」時代
    原標題:透明計算:締造下一個「雲」時代——解讀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張堯學及其團隊(楊燕飛 攝)   一個由中國科學家提出、定義、設計並實現的計算機領域的原創成果斬獲了我國基礎研究「桂冠」——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昨晚,記者從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獲悉,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薛其坤已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中科院院士、南科大原校長陳十一任期屆滿卸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先後在日本、美國學習和工作,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解讀自然科學一等獎:透明計算「雲」時代—新聞—科學網
    (楊燕飛 攝)   一個由中國科學家提出、定義、設計並實現的計算機領域的原創成果斬獲了我國基礎研究「桂冠」——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和他的兩個研究團隊通過潛心研究,20年磨一劍,把理論創新與普通用戶的需求相結合,創造了首個由中國推動的計算技術。 別了,馮·諾依曼 半個多世紀以來,馮·諾依曼的名字被IT人奉為圭臬。這位美國科學家以經典的單機存儲式體系結構,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基礎,長期佔據計算機主流。
  • 湖南大學一學院先後產生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9日上午,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克儉、周福霖、周緒紅、聶建國、陳政清、鄭健龍歡聚湖南大學,參加該校舉行的院士顧問聘任儀式暨土木工程學院「十三五」規劃研討會。湖南大學新任黨委書記蔣昌忠、校長段獻忠先後為馬克儉、周福霖、周緒紅、聶建國、鄭健龍等5位不在該校工作的校友院士佩戴校徽,並頒發學校顧問的聘書。  此次受聘的5位院士以及在湖南大學工作的陳政清院士都為土木工程學科的著名專家。
  • 5位院士校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南京大學在這項榜單中雄踞全國第一!
    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首次設立。作為中國五個國家級科學技術獎之一,極具含金量。近日,第三方機構發布了&34;榜單。據統計,一等獎設立64年來南京大學共有5位校友獲得榮譽,居國內高校第一。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中國公民。1956年第一次頒發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金華70後院士潘建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金華東陽籍科學家潘建偉獲得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獲獎者。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也是目前金華最年輕的一位兩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時才41歲。
  • 院士成為高校校長成為一種趨勢,專職院士能為一所高校帶來什麼?
    大家都知道,院士在我國是頂尖知識人才,也是比較稀少的榮譽。一位雙聘或者名譽院士就可以為一所高校帶來很多的資源,那麼一位專職院士所帶來的資源就更多了。在我國專職院士大部分都存在於985高校以及部分211大學。不過國內還是有那麼少數幾所普通本科,也擁有一位專職院士,不過都是校長。
  • 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е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教授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如何看待在趙繼校長卸任後,馮夏庭院士出任東北大學校長?
    原東北大學趙繼校長國家級科研成果頻出。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東北大學牽頭獲評8項國家獎,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8項國家獎中包括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五項國家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二等獎。
  • 浙江大學原校長:「自我抄襲」也是一種抄襲
    原標題:浙江大學原校長:「自我抄襲」也是一種抄襲  本報訊(記者黃琪 通訊員鄒星)昨日,浙江大學原校長、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兼主任楊衛來到武漢理工大學,給省內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200多名師生作了「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宣講教育報告會。他建議年輕人不要在學術上投機取巧、遊戲人生。
  • 吳立新院士受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本屆教育部獎勵委員會共設委員26人,主任委員為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副主任委員分別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張克儉,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工程院院士鍾志華,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張希,部分兩院院士、高校校長、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和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科技司等有關部門領導擔任委員。
  • 武漢大學教授獲國家金質獎章
    近日獲悉,武漢大學藥學院鄧子新教授榮獲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其在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突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截至2012年,共有1500餘名院士,外籍院士100多位,其中中國籍院士有10位,包含中國地質大學校長、北京科技大學院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前南昌大學校長、北京郵電大學校長、首都師範大學校長、長安大學院長等。
  • 這15位兩院院士,都在天津大學任職,其中一位還是校長
    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界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獲得者,是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共有15位兩院院士。本期推送,我們就來走近天津大學,一睹天大院士的風採。
  • 初中輟學的他,卻當上3所重點大學校長,還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日前,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正式揭曉了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安大學原校長周緒紅獲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突出貢獻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萊斯大學、密西根大學、耶魯大學短期培訓,並先後任湖南大學副校長、長安大學校長、蘭州大學校長、重慶大學校長,現任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還受邀擔任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建築金屬結構》雜誌特邀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