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成為高校校長成為一種趨勢,專職院士能為一所高校帶來什麼?

2021-01-13 心安談教育

大家都知道,院士在我國是頂尖知識人才,也是比較稀少的榮譽。一位雙聘或者名譽院士就可以為一所高校帶來很多的資源,那麼一位專職院士所帶來的資源就更多了。在我國專職院士大部分都存在於985高校以及部分211大學。不過國內還是有那麼少數幾所普通本科,也擁有一位專職院士,不過都是校長。

那麼一位專職院士究竟能給普通本科帶來什麼呢?我們看看湖南工商大學就知道了!

湖南工商大學的校長是陳曉紅,管理科學及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辦副主任。陳曉紅院士長期從事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資源型企業節能減排、重金屬汙染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程建設、中小企業融資等領域的管理決策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工作。截至2017年12月,陳曉紅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其他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獎勵14項;

那麼陳曉紅院士為湖南工商大學帶來了什麼改變呢?2014年其被任命為湖南商學院校長,那麼我們就聚焦於14年後的變化。

首先最大的改變,當然就是更名成功,於2019年湖南商學院更名為湖南工商大學,可以說辦學層次,招生生源等方面都提升了一個臺階。2016年,學校獲批成為「十三五」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 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17年入選中國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8年入選湖南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並且入選湖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在短短的幾年內,湖南工商大學也是拿下了數個碩士點,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建設了新零售虛擬實境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平臺,多次獲得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等獎等獎項,更不必說吸引力大量的優秀師資等。

短短的幾年內,湖南工商大學就已經甩開了湖南省內原同層級的高校,並且邁入了新的歷史徵程,可見一名專職院士對一所學校有多大幫助!各位讀者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安理工首次任命常務副校長,將成為校長袁亮院士接班人?
    儘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的實力處於全國第一檔,但其他的安徽高校與江蘇等省市同層次的高校差距嚴重。因此,將數量眾多的省屬高校發展好,是增強安徽整體科研實力的重要方式。安徽省屬高校數量眾多,但僅有安徽大學這一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因此,安徽近年來通過兩輪高峰學科建設計劃,對省屬高校進行了強有力的支持。
  • 安徽這3所省屬高校培養了十幾名院士
    畢業生中傑出校友數是評價一個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安徽有4所省屬高校在過去的歷史中培養出來了十幾名院士校友,在全國普通高校中都算比較優秀的。這4所高校以及培養出來的校友為:安徽師範大學李亞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韓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研究員汪衛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研究員王如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研究員蚌埠醫學院劉德培: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陳孝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
  • 湖南這所高校,連博士點都沒有,卻有兩院院士坐鎮
    兩院院士,處在我國人才梯隊最高的那一級,能獲得院士稱號,說明其在某個領域內所取得的成就是極高的,院士目前也是各省市不惜一切代價所想引進的高端人才,要知道,一名院士,就能帶動一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所以,是極為稀缺的人才。
  • 院士加盟,這所頂尖高校獲強援
    院士加盟,這所頂尖高校獲強援 2020-10-17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高校進入「招兵買馬季」 雙聘院士模式成熱門
    因此,最近不少高校、研究機構紛紛在這個「招兵買馬季」發布了「雙聘院士」加盟的消息。  「雙聘院士」是兼職院士的一種,當一名院士同時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聘用時,該院士的原工作單位稱其為「院士」,而聘請該院士的其他院校稱其為「雙聘院士」。  與傳統的學者從一所高校(機構)轉會加盟另一所高校(機構)相比,「雙聘院士」既不用卸去原本的職務,也可以實現高校(機構)間的人才互通。
  • 這位院士曾立志娶個老婆煎雞蛋,卻逆襲成為985大學最成功校長?
    理想是一個人的指路明燈,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有這麼一個人,他的理想曾經只是娶個老婆煎雞蛋,這樣的理想聽起來讓人忍俊不禁。不過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相繼成為中國煤炭部最年輕的司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四川大學最成功的校長。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教授。
  • 南科大迎來第三位院士校長,為清華副校長
    薛其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在清華園裡,他以「711」院士聞名——早晨7點到實驗室,晚上11點離開。30多年的科學徵途上,每年平均工作時間在330天以上。他認為,勤勉、樂觀、團結,是自己能走到今天的關鍵,是他帶領團隊最看重的品質,也是他培養學生最想傳導的理念。
  • 2019院士增選候選、傑青、優青最終名單出爐:這幾所高校笑了!
    一時間可以說是掀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畢竟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說到人才培養與引進,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國家科技領域的最高學術稱號與終身榮譽,每一次的院士增選的名單都備受學術界與教育界矚目。
  • 中科院增選院士向交叉學科傾斜,全國高校已...
    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數學等多學科的橫向發展,如今,交叉學科成了一種趨勢。中科院2021年增選73名院士中,除了數學院士增加外,另一個關注點就是交叉學科領域受到主席團重點關注。
  • 運用「雙聘院士」引才:國內兩高校各收穫重磅人才加盟
    澎湃新聞 浙大城市學院今年早些時候轉設成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近日吸引到一名院士加盟。
  • 如何看待在趙繼校長卸任後,馮夏庭院士出任東北大學校長?
    拿東北招牌院校哈工大來說,頂著C9院校的光環全國排名一度跌落至20名左右,東北高校整體發展頹勢可見一斑。東北大學發展態勢不佳,雙一流和學科評估工作備受打擊。2017年9月,國家首批雙一流高校名單正式出爐。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
  • 兩位在漢部屬高校校長當選院士,湖北兩院院士增至73人,總人數居中...
    今年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中,超半數來自高校,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有3名女性。另外,16位新當選的中科院外籍院士,有2位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我省新當選的3名院士,竇賢康為武漢大學校長,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張清傑為武漢理工大學校長,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 全國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靠譜嗎?你的大學校友有多少是院士?
    院士增選每兩年一次,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嚴格的評選才能成為院士。其他國家也有院士稱謂,即國際院士,我國很多高校、科研機構也聘請有國際院士,很多國家的院士也很樂意在中國工作。
  • 近20年共當選77位兩院院士!地方高校出院士,太難了
    而從院士們的當選單位來看,他們大多集中在國內最為頂尖的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等頂尖科研機構,其他類單位儘管偶爾也能分到「一杯羹」,但是並不多。據統計,2001-2019年,共新增科學院院士519名。這519名院士來自部屬高校的共有226名,佔比高達43.55%。
  • 2020年985高校全職院士排行,哈工大進入前十,人大墊底
    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最高的學術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能夠當上院士是很多人畢生的夢想,我國院士大概有四成分布在高校,院士的多少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實力。通過以上表格,我們可以發現: 一、清華北大全職院士數量碾壓其他高校 清華北大全職院士的數量分別是79位和60位,對其他高校的優勢是碾壓式的,排在第三的復旦大學也才30位全職院士,差距成倍數,一位院士可能代表一個強勢學科,可想而知,清華北大在國內的優勢是多大。
  • 各大高校2019年兩院院士數量統計排名,這所雙非一騎絕塵
    在我國的科研領域,院士無疑是站在最頂端的那一批人,他們都是在某一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屬於泰鬥級別的人物。而一所高校院士的數量也是代表著這所高校科研能力的強弱,因此每年院士申報的時候也是優中選優,能入選院士真的代表這個人在科研領域做到了極致。而院士又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學院士,不管入選哪一個都是非常厲害的。
  • 2020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校友數量排名:150餘所高校擁有院士校友!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2020年有關機構統計的1952年至今,各高校培養的兩院院士數量,150餘所高校上榜,看一看你的學校有沒有院士校友?第三名至第十名依次為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走出來的院士校友數量為96、78、74、70、64、56、54、41人。
  • 看7個月遴選鄭州大學院士校長的過程就知道了
    2017年,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正式出爐,原211建設高校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和鄭州大學躋身一流大學B類建設名單,成為最大贏家。除此之外,百年名校河南大學躋身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河南成為此次高等教育布局動態調整的最大贏家。
  • 中科院院士聯合3高校申建廣東首個國家實驗室
    中國光學權威、中科院院士劉頌豪教授領銜廣東3高校衝擊廣東首個「國家實驗室」。「劉頌豪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暨八十華誕誌慶」昨日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筆者獲悉,由劉頌豪院士領銜,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3校將聯合申請組建「廣州納米光子學國家實驗室(籌)」。
  • 朱清時:曾任中科大和南科大校長的院士為何沉迷於真氣和虛無?
    在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後,朱清時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並開始逐漸走向高校的管理崗位。1996年,朱清時被任命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兩年後轉正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堅持不擴招的第七任校長中科大校長從1998年開始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到2008年卸任,朱清時執掌中科大校政達10年之久。在這一時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得了許多發展的亮點和成績。朱清時上任後,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安徽省籤署了共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合作協議,成為國家985建設的首批9所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