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做客「華夏講壇」,與大學生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2020-12-05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5月18日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張利 段鈺沁)「焐熱冷門的研究過程往往很漫長,很艱苦,但當我們發現自己研究的是全新的科研項目時,會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即將迎來15周年校慶,近日,該校舉行了校慶系列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做客該校「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與600名師生講述他科研背後的故事。

「華夏講壇·院士大學堂」

鄧子新院士的報告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他分別以曾經研究的「冷門」和「熱門」兩個科研項目,即「DNA硫修飾的科學發現」和「重要抗生素的化學生物學」為案例,向大家講述了科研項目背後的探索與人文啟示。

鄧子新院士

鄧子新院士回顧了「DNA硫修飾的科學發現」的艱辛之旅,他指出,這是他20年鍥而不捨的求索,中間經歷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科學發展需要關注「冷門」,發現學科生長點,催生科學新領域,要從科學未知數到「冷門」新領域進行轉變。他認為科學研究就是一個要多碰釘子的「苦差事」。

「科學是座沒有頂的山,所以永遠無法達到頂峰,沒有任何東西是無懈可擊的,要睜大眼睛去尋找沒有研究到位的東西,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同時,鄧子新院士還向大家表達了做科研一定要靜得下心,憋得住氣,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

鄧子新院士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他還講述了自己在南昌菌素研究中心的經歷,分享了第14屆國際放線菌生物學大會報告的細節,講解了多個熱門科學案例,分享了「『熱門』裡求『延伸』,『熱門』裡找『盲點』,『熱門』裡挖『瑕疵』」的心得。

鄧子新院士說,在實驗室裡充滿了「冷」和「熱」,對「冷」「熱」的把握,考驗科學家的創新能力,科學管理者也要把握兼顧對「冷」和「熱」的導向激勵機制,創新能力的培養重在過程,踏實勤奮合作溝通是成才的核心要素。他希望高校在培養學生時,也要以此出發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觀察力,要從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芝麻小事中觀察出區別。

鄧子新院士認為,科學研究要有批判式的態度,假設驅動的多層面排查;要有執著的毅力,敢去下海撈針;要有直面挑戰的勇氣,藐視挫折,尷尬和失敗,以及刨根問底的精神。做科研不能做追星族,不能盲目追風趕時髦,切忌這山望著那山高;要做深入細緻,有板有眼,扎紮實實的科學實驗工作;要識別和規避社會「雜音」和誘惑的影響,要按科學規律潛心做事;科研興趣,吃苦耐勞,執著追求和開放合作的精神,尤其是對創新的激情是成功科學家的基本要素;互動交往的團隊文化是現代科學家的客觀要求,學會通過創新性研究的一個個全過程「鑄造」自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講述科研背後的「冷」和「熱」發布時間:2019年05月17日 11:44 來源:中新網湖北 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參加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十五周年校慶系列活動——做客「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作題為「我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該校近600名師生共聚一堂聆聽了這場報告。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教授做客院士大學堂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通識教育教學改革,同時迎接學校15周年校慶,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在學術報告廳作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今天的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子新做客宜賓學院臨港校區,開展專題報告。報告會後鄧子新就對宜賓的印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鄧子新院士評價宜賓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採訪過程中,鄧子新介紹,他研究的內容對當今生物專業的覆蓋面很廣,願意通過宜賓學院的合作、聯繫,推動宜賓的教育發展。當談及宜賓的產業時,鄧子新表示宜賓作為釀酒之都,以五糧液為代表的酒產業與他的微生物研究密切相關,因此他願意為宜賓的產業發展助力。鄧子新院士評價宜賓到處都是繁榮的景象。
  •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鄧子新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合成生物學驅動天然產物藥物創新的發展方向」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4月7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40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23舉行。
  • 嶽清瑞院士、滕錦光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哈工大報訊(劉發起/文)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嶽清瑞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做客科學家講壇,分別為師生作了題為「工業鋼結構疲勞診治關鍵技術研究」和「新材料組合結構」的報告。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展示「單細胞分析...
    2020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受邀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00號報告廳為交大師生帶來了題為「單細胞分析化學」的精彩報告。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受聘甘肅省重點實驗室 助推微生物科技研究
    會上,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傅小鋒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鄧子新頒發聘書,聘請鄧子新院士為甘肅省微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這標誌著甘肅引智院士...會上,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傅小鋒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鄧子新頒發聘書,聘請鄧子新院士為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這標誌著甘肅引智院士團隊,加快微生物科技研發,服務地方經濟邁出新步伐。
  • 劉嘉麒院士做客國科圖「科學人講壇」講述極地的神奇與奧秘
    12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劉嘉麒院士應國科圖「科學人講壇」的邀請走進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給同學們帶去了一場名為「極地的神奇與奧秘」的精彩科普報告,報告會由國科圖館長助理龔惠玲主持,40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期待歐陽自遠院士下次做客電子科大講述「天對」!
    ,為成電學子講述中國的「奔月夢」。2017年5月8日,被譽為「嫦娥之父」、中國隕石學與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再次做客成電講壇,與成電學子分享中國登月夢。歐陽自遠院士一走進求實廳就先向所有聽眾立正敬禮,用他獨特的方式向大家問好,贏得師生們的熱烈掌聲。
  • 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新聞—科學網
    3月29日下午,應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邀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並作「土壓力:確定性理論和可靠度分析
  • 陳芬兒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降血脂類藥物研究成果
    哈工大報訊(趙若曦/文 石英辛/圖)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陳芬兒做客科學家講壇,作了題為「他汀類降血脂原料藥不對稱合成——從化學動力學拆分到不對稱催化技術的演化」的報告。報告中,陳芬兒院士以其獨特的科學視角、縝密的表達方式、嚴謹的科學思維,向現場師生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 武漢大學築「雙巢」 引院士鄧子新回歸當院長(圖)
    記者楊佳峰 攝  本報訊 (記者 楊佳峰)武漢大學首次引進院士——從上海交通大學挖來了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擔任武大藥學院院長,同時兼任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近日,在武漢光谷擔任一項人才招聘考官的鄧子新院士首次向記者證實,已接受上述兩項職位,任期4年。  鄧子新,著名微生物學家,之前任上海交大生命科學院院長。
  • 一顆感恩心——訪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教授鄧子新
    荊楚網(湖北日報)記者張培鐵 通訊員吳社全春節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子新,回到房縣看望鄉親。6日,記者採訪了路過十堰的鄧子新。鄧子新從貧困山區走出去,以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非凡成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分子生物學家。「我的事業在祖國。」這是鄧子新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的話語裡,流露著對父母、親人、師長、家鄉和祖國的感恩之情。鄧子新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兄弟姐妹5個,他是最小的。
  • 【百年校慶】戴宏傑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12月22日,國際著名化學家、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為我校師生帶來一場題為「Nanoscience, Biological Imaging and Renewable Energy」的精彩報告。
  • 【百年校慶】魏輔文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竇偉浩 王鳳簫)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百年南開之生命講壇」,在生物站報告廳為師生們帶來了題為「大熊貓科學探秘與保護」的精彩報告。
  • 房縣籍鄧子新院士被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 e 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房縣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院士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汪衛華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進展
    哈工大報訊(黃永江/文 汝果/圖)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衛華做客科學家講壇,為師生作了題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汪衛華院士長期從事新型大塊非晶及其它亞穩材料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研製出多種釐米級大塊非晶合金等亞穩材料,並系統研究了其微結構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製備和研究亞穩材料的方法;近年來致力於非晶合金材料的高通量設計、製備及表徵工作。汪衛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非晶合金的發展對於材料學科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做客大連市科技局迎「七一」院士報告會
    6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應邀參加由大連市科技局組織的迎「七一」院士報告會,作了題為「把握科技發展大勢,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報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和感悟。大連市科技局和大連化物所相關負責人出席了報告會。
  •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吳一戎院士做客北大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名家講壇
    2013年9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一戎蒞臨北京大學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名家講壇,在理科2號樓2129報告廳作了了題為「幹涉合成孔徑雷達技術:一項技術走向應用之路」的精彩報告。來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工學院等院系的100餘名師生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