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麒院士做客國科圖「科學人講壇」講述極地的神奇與奧秘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12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劉嘉麒院士應國科圖「科學人講壇」的邀請走進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給同學們帶去了一場名為「極地的神奇與奧秘」的精彩科普報告,報告會由國科圖館長助理龔惠玲主持,40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劉嘉麒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主任暨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劉嘉麒院士在火山地質學方面作了大量的系統性原創性工作,他是我國火山和瑪珥湖古氣候研究的主要學術帶頭人,曾多次參加南北極科學考察。此外劉嘉麒院士積極投身科普工作,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劉嘉麒院士首先結合自己南北極科考的親身經歷,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南北兩極奇妙的自然風光、惡劣的氣候環境、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其擁有的重大戰略意義。讓同學們從神奇的極光現象中領略自然的神奇,從冰天雪地的嚴酷環境中感受冒險之旅的艱辛,從憨態可掬的極地動物身上體驗科學研究的快樂。

劉嘉麒院士接著為同學們詳細地講解了赴北極和南極進行科考的原因。南北極是地球自然資源的最後儲備地,是科學的殿堂,創新的源泉,可以拓展人類生存的空間,南北極的科學考察是強人的事業,強國的象徵,是經濟、政治、軍事的需要。劉嘉麒說:「自然科學提倡創新,一個很重要的創新源泉就是探險或是考察、發現,而作為地球上最後一塊淨土,南北極是氣候環境的航向標,全球變化的很多問題都要從南北極找答案。」他還指出,通過對冰芯和海洋沉積物進行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找出氣候變化的規律。「我們掌握這些變化規律後就可以預測未來,比如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氣候將怎樣變化,人類就有思想準備。」

劉嘉麒院士強調,古往今來,無數勇士冒著生命危險去探索它、朝拜它,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人類向極地進軍的步伐從未停止。如今已有20餘個國家在南極、10多個國家在北極共建成數十個科學考察站。中國極地事業開展得比較晚,發展速度卻很快,繼1985年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建立之後,中山站(1989年)、崑崙站(2009年)和北極的黃河站(2004年)已經相繼建立,中國已成為能夠在南極大陸腹地建站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劉嘉麒院士動情地鼓勵同學們培養興趣,努力學習,今後投身極地科考事業,為祖國效力。

參加本次科學人講壇的是中關村中學高一年級的同學,劉嘉麒院士生動有趣的報告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好奇與興趣,在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向問劉嘉麒院士詢問南北極冰山的異同、在南北極使用指南針的方法、以及作為一個中學生可以去南北極考察的途徑,劉嘉麒院士都一一為大家耐心解答。更有想進一步與院士交流的同學,還要來了劉嘉麒院士的郵箱地址。講座結束後,中關村中學祁建欣副校長,代表學校致辭,感謝劉嘉麒院士為同學們帶來的精彩報告,並激勵同學們,接受科學精神的感召,在未來的學習中尋找到自己的興趣,用科學精神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科學人講壇2012年的活動圓滿收官,面對即將到來的2013年,我們將繼續結合社會熱點,每月如約而至,推出群眾關心的公益科普講座,並積極推動科學人講壇進校園、進社區的活動,讓中國科學院的一線專家與社會公眾互動交流,傳播科學知識、科學人文精神以及最新的科研信息,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讓公眾更多關注和參與科學文化討論。

相關焦點

  • 院士訪談錄|以天地為家的地球探秘者——劉嘉麒
    本期做客嘉賓--劉嘉麒。劉嘉麒院士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究玄武巖纖維材料,也就是用玄武巖做更高級的這種複合材料,可以代替碳纖維和玻璃纖維等其他材料。劉嘉麒說,玄武巖這種到處都能見到材料,事實上被很多人忽略了。從前人們認為這種石頭性能很差,所以大部分把它破碎了,變成石子鋪路,鋪路當然也有價值,但在研究者眼中,這個價值太低了。
  • 院士訪談錄| 以天地為家的地球探秘者——劉嘉麒
    本期做客嘉賓--劉嘉麒。    劉嘉麒,1941年出生於遼寧丹東,是我國著名的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率先查明了我國火山的時空分布和巖石地球化學特徵,將中國新生代火山活動規律的研究提高到國際水平。
  • 院士說|劉嘉麒院士:在科考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從可可西裡到巴丹吉林沙漠,從東非大裂谷到南極北極,劉嘉麒這位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做客「華夏講壇」,與大學生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做客該校「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與600名師生講述他科研背後的故事。「華夏講壇·院士大學堂」鄧子新院士的報告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他分別以曾經研究的「冷門」和「熱門」兩個科研項目,即「DNA硫修飾的科學發現」和「重要抗生素的化學生物學」為案例,向大家講述了科研項目背後的探索與人文啟示。
  • 嶽清瑞院士、滕錦光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哈工大報訊(劉發起/文)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嶽清瑞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做客科學家講壇,分別為師生作了題為「工業鋼結構疲勞診治關鍵技術研究」和「新材料組合結構」的報告。
  • 「院士大講壇」邀俄羅斯外籍院士講述「電流體動力學」
    原標題:「院士大講壇」邀俄羅斯外籍院士講述「電流體動力學」靜電有危害用途也很廣法籍俄羅斯院士杜夏教授在院士大講壇上講座。俄羅斯院士、法國教授、英語演講,聽講的卻是一群深圳青少年……這是深圳「院士大講壇」上有趣的一幕。6月15日下午,法籍俄羅斯院士杜夏(Touchard)教授在深圳市人才公園求賢閣舉行的院士大講壇上,以「電流體動力學」為主題進行了一場講座。
  • 【百年校慶】陳木法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思彤 攝影 張碧航)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陳木法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範孫樓作了題為「交叉研究的感悟」的學術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楊克欣為陳木法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紀念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負責人主持。
  • 【百年校慶】魏輔文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竇偉浩 王鳳簫)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百年南開之生命講壇」,在生物站報告廳為師生們帶來了題為「大熊貓科學探秘與保護」的精彩報告。
  • 汪衛華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進展
    哈工大報訊(黃永江/文 汝果/圖)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衛華做客科學家講壇,為師生作了題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汪衛華院士長期從事新型大塊非晶及其它亞穩材料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研製出多種釐米級大塊非晶合金等亞穩材料,並系統研究了其微結構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製備和研究亞穩材料的方法;近年來致力於非晶合金材料的高通量設計、製備及表徵工作。汪衛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非晶合金的發展對於材料學科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展示「單細胞分析...
    2020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受邀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00號報告廳為交大師生帶來了題為「單細胞分析化學」的精彩報告。
  • 【百年校慶】戴宏傑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12月22日,國際著名化學家、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為我校師生帶來一場題為「Nanoscience, Biological Imaging and Renewable Energy」的精彩報告。
  • 陳芬兒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降血脂類藥物研究成果
    哈工大報訊(趙若曦/文 石英辛/圖)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陳芬兒做客科學家講壇,作了題為「他汀類降血脂原料藥不對稱合成——從化學動力學拆分到不對稱催化技術的演化」的報告。報告中,陳芬兒院士以其獨特的科學視角、縝密的表達方式、嚴謹的科學思維,向現場師生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 陸夕雲院士做客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
    西工大新聞網9月21日電(高琛 王澤昊)9月18日下午15:00,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在友誼校區西會議室舉行。受極端力學研究院院長鄭曉靜院士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夕雲擔任本次報告會的主講人,為相關師生做了「高速流動的模擬與分析」的主題報告。
  • 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新聞—科學網
    3月29日下午,應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邀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並作「土壓力:確定性理論和可靠度分析
  • 活動·預告丨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一: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
    活動詳情主 題: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承 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主講嘉賓: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對話嘉賓1:陳正軍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員、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對話嘉賓2:徐楠傑 研究員、
  • 活動 | 2020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開始報名啦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一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南昌路57號)主講嘉賓: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對話嘉賓:陳正軍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員、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對話嘉賓:徐楠傑 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學與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主持嘉賓:仇子龍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活動議程:1、主持人介紹出席活動嘉賓2、王紅陽院士作《腫瘤細胞的奧秘
  • 2020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開始報名啦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一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主 題: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徐楠傑 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學與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主持嘉賓:仇子龍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活動議程:1、主持人介紹出席活動嘉賓2、王紅陽院士作《腫瘤細胞的奧秘》主題報告3、院士、專家嘉賓對話互動4、院士、專家嘉賓與現場聽眾互動內容提要: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複製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細胞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星光熠熠:果殼網科學人首批科學顧問,他們都是誰?
    著力於用認知與腦成像的手段研究社會情境下人類的行為及大腦的奧秘。他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科班出身,卻一直游離於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之間,直到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接受了洗禮,由此真正步入了心理學科學研究的大門,從此執著於「人腦」研究並一發不可收拾。
  • 劉嘉麒院士: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同等重要
    從可可西裡到巴丹吉林沙漠,從東非大裂谷到南極北極,劉嘉麒這位「70後」,用腳步丈量世界的經歷,向青年人詮釋了一位科學家的堅持與擔當。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接受了光明網記者的獨家視頻專訪。「我是隨著中國的發展而長大的,從世界歷史上來看,都沒有像我們國家發展的這麼快這麼好的。」在劉嘉麒院士看來,依託科技的發展,中國發展的腳步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