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熠熠:果殼網科學人首批科學顧問,他們都是誰?

2020-12-02 果殼網

3月23日晚,果殼網「科學人之夜」活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活動公布了科學人聘任的首批科學顧問名單。

眾星雲集的科學人科學顧問聘書頒布現場,從右到左依次為:魏坤琳、許智宏、毛利華、李湜、謝廣明、程東紅、徐延豪、邢立達。攝影:科學人

在過去的4年裡,「科學人」通過採訪研究者本人來開展科研報導,向全球科研工作者發出約稿信,構築「自己研究自己寫」的科學傳播模式;與《Nature》、《Science》、《中國科學》等國際期刊,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以及國內眾多高校展開了深入的合作;採訪了一系列國際頂尖的科學家、科學傳播明星和學術期刊主編,不斷創造和樹立行業標杆。

現在「科學人」致力於更深入地與科學家對話,致力於更快、更準確地將科研成果傳遞出去。為此,我們廣泛邀請科學家擔任「科學人」的顧問,希望讓信息在公眾和科學家之間充分流動起來,用信息的流動衝決盲從與封閉。

科學人團隊還會繼續擴大科學顧問規模,以下是接受邀請的首批科學顧問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自發(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簡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13年入選首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奧運會開幕期間自主研發世界上第一套「空氣品質多模式集合預報業務系統」並投入運行,成功預報了未來72小時的空氣品質。

供圖:王自發

毛利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簡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第十九屆十佳教師。著力於用認知與腦成像的手段研究社會情境下人類的行為及大腦的奧秘。他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科班出身,卻一直游離於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之間,直到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接受了洗禮,由此真正步入了心理學科學研究的大門,從此執著於「人腦」研究並一發不可收拾。 

毛利華教授在接受聘書現場。攝影:科學人

龍漫遠(芝加哥大學生態與演化系教授)

簡介: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演化生物學家。他開創了「新基因的起源和演化」領域,並在接下來20餘年裡始終領導著該領域的研究。他用《山海經》中的「精衛」來命名他所發現的第一個新基因,讓中國神話登上了《科學》雜誌。

圖片來源:未來光錐

許智宏(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校長)

簡介: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植物發育生物學、植物細胞培養及其遺傳操作、植物生物工程的研究,身體力行多次在轉基因等熱點議題上進行公眾科普。作為北京大學前任校長,新年晚會高唱《隱形的翅膀》的親民形象更是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許智宏教授在接受聘書現場。攝影:科學人

呂植(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

簡介: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她多年來從事中國自然保護的研究、實踐、能力建設和政策推動,足跡遍布中國西部,著文章、搞攝影,作演講,與熊貓同在,為環保而生,將廣褒大地作為天然的實驗場,為我們詮釋了一個女科學家的充實人生。

供圖:呂植

朱進(北京天文館館長)

北京天文館館長,《天文愛好者》雜誌主編,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曾主持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研究項目,項目組共發現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編號的小行星2737顆,其中1261顆獲得永久編號和命名權。

圖片來源:www.tedxfactory798.com

朱彤(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簡介: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先後擔任全球大氣化學國際計劃(IGAC)科學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普利斯頓大學全球學者、中國環境學會環境健康與醫學委員會副主任。作為北大「環境人」的領頭羊,他數十年如一日地致力於大氣汙染的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工作,逐漸探索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模式,為早日衝出「十面霾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朱彤教授在接受聘書現場。攝影:科學人

劉彤傑(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二期工程總體部部長)

簡介:劉彤傑是國家航天局所屬探月中心二期總體部部長,負責探月二期工程組織實施和後續項目論證等具體工作。……嗯,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劉彤傑老師的工作就不多介紹了,總之他就是熱愛航天、熱心科普就對了。 

劉彤傑部長在現場。攝影:科學人

劉嘉麒(中國科學院院士,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

簡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他率先查明了中國火山的時空分布和巖石地球化學特徵,開拓了瑪珥湖記錄高解析度古氣候古環境的研究新領域,倡導和研究火山巖型油氣藏的新的油氣勘查方向,努力推進玄武巖纖維材料的開發利用與產業化,多次參與南北極的考察研究。在火山地質、第四紀地質、資源環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統性、原創性和實用性工作,成果豐碩,貢獻卓著。

供圖:劉嘉麒院士

李淼(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

簡介: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致力於研究超弦理論,黑洞物理、宇宙學以及暗能量的同時,開啟博客「閒談物理」,擁有數以萬計粉絲群。身兼物理學家、科普作家、詩人、院長等多重身份,將跨界科普傳播詮釋的淋漓盡致。 

圖片來源:www.neweekly.com.cn

李松蔚(北京大學心理系講師)

簡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講師,註冊心理師,《南方人物周刊》專欄作者。致力於研究網絡時代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寫作愛好者,擅長用故事的形式傳播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深受年輕讀者認可,是知乎、果殼活躍的作者。

圖片來源:www.yidu.im

李湜(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簡介:作為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從 1999 年開始負責組織每年的中國機器人大賽,目前已經成為國內組織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的機器人競賽活動。

供圖:李湜

吳驪珠(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簡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分子光化學實驗室主任。2010年榮獲「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4年,利用量子點這一新興『人工原子』設計合成了人工光合成催化劑,建立了通過量子點和廉價催化劑製備人工光合成催化劑的方法。藉此方法,獲得了高效、穩定、廉價的人工光合成催化劑,在利用太陽能實現可見光催化制氫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冷小京(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簡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現代農業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奶牛團隊乳品加工安全產業研究室主任,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航天食品研究聯合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科學顧問。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食用膜和納米生物膠囊等,是一位實驗室裡的美食家。

圖片來源:www.chinadairyindustry.com

吳海雲(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主任)

簡介: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主任,研究領域主要為老年心血管病學、介入心臟病學,首次提出「臨機醫生」的概念,出版《交個醫生做朋友》等科普讀物,以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為公眾揭開醫學的神秘面紗,榮獲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

吳海雲主任在接受聘書現場。圖片來源:科學人

吳學兵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主要包括類星體與活動星系核、超大質量黑洞及其吸積物理。2015年2月,帶領團隊在《自然》雜誌上撰文,宣布發現目前已知的早期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供圖:吳學兵

張純(北醫三院眼科主任)

簡介: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教授、主任醫師,資深專業背景,曾在耶魯大學及紐約眼耳鼻喉醫院學習,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積極為廣大國內外患者提供青光眼的診斷和治療,並在北京市較早建立了以患者宣教為目的的青光眼患者俱樂部,受到廣大患者和業界的好評。參與籌建「世界青光眼周「。開展多項青光眼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張純主任在接受聘書現場。攝影:科學人

張建平(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簡介:作為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調查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他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12年,他所帶領的考察隊,在北京延慶發現了晚侏羅世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及可能的蜥腳類恐龍足跡,這是北京首次發現的恐龍存活過的證據!

張建平教授在接受聘書。攝影:科學人

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

簡介: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92年,歐陽自遠院士首次提議中國應該開展月球探測工作,此後他擔任了嫦娥工程一期首席科學家和二期高級顧問。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今天的月球上除了嫦娥3號,還有賣萌的月球車玉兔。

科學人主編吳歐給歐陽自遠院士(左)頒發聘書。攝影:科學人

金兼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

簡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黨委書記,中國網絡傳播學會副會長。專注於科技傳播、媒介採納、使用和效果研究,他是大眾傳播領域的學者專家,又是廣大學子公認的「煎餅」老師(良師益友)。

科學人主編吳歐給金兼斌教授(左)頒聘書。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周忠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國際古生學協會主席)

簡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古生學協會主席。不久前《科學》(Science)和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評出的「2014年十大科學突破」中,周忠和和徐星聯合發表的「鳥類的起源」位列第二,他們的發現,將人類對於鳥類起源於獸腳類恐龍的假說,進行了全方位的推進。

周忠和院士在接受聘書現場。攝影:科學人。

周曉林(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簡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作為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他致力於從行為和神經機制兩個層面闡述人類認知和社會活動的本質。從語言加工到認知控制再到社會神經科學,這位毅然回國的劍橋博士多點開花,為做出世界一流的心理學工作耕耘不綴。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

胡清芬(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簡介: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主要關注於嬰幼兒認知發展,特別是基本數概念與數能力、空間認知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生與發展。《心理發展與教育》執行編輯,《心理學報》、《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科學》審稿人。

供圖:胡清芬

鍾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

簡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在「食品安全」問題飽受爭議的今天,他多次就公眾關注議題、社會時事熱點進行公眾闢謠,以理性、思辨的形象成為公眾信得過的「食品安全博士」。

供圖:鍾凱

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簡介: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在腫瘤發生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以及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機理等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2010年獲得國際賽克勒生物物理學獎、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2013年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阿明諾夫獎。

供圖:施一公

姜振宇(中國政法大學微反應研究小組組長)

簡介:中國政法大學微反應研究小組組長,中國心理應激微反應測試研究第一人,領導國內首家應用心理應激微反應進行測謊的研究團隊。擔任江蘇衛視熱播節目《非常了得》的特邀嘉賓期間,他應用專業知識詳細剖析分析人物事件真偽和邏輯關聯,從而使「微表情」「微反應」迅速進入大眾的視野並引起廣泛關注。

科學人主編吳歐為姜振宇(左)頒聘書。攝影:科學人

賈陽(「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副總設計師)

 簡介:賈陽老師是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我國的第一輛月球車「玉兔」,就是由他總負責設計的。賈陽老師除了在科研工作上年輕有為,還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科普事業,他本人也曾在果殼發表過科普文章,為大家介紹月球的小秘密。

科學人主編吳歐給賈陽(右)頒聘書。攝影:科學人

徐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簡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動物學家。他革新了恐龍進化研究,幫助中國成為古生物學的動力室;他在nature上發表了30多篇論文,可能是目前發表nature最多的科學家。他命名了60餘個新屬物種,在目前在世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命名記錄中榮居榜首。他撰寫的科普文章《飛上藍天的恐龍》入選了小學課本,堪稱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最普及知識的傑出典範。

徐星在接受聘書現場。攝影:科學人

徐凱文(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簡介:北京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專注與精神分析、危機幹預、心理創傷治療和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目前致力於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與學校危機幹預和心理健康相結合,開啟心雲時代。

圖片來源:www.tech.sina.com.cn

譚鐵牛(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簡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兼國際合作局局長,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作為是模式識別領域內國際頂尖的科學家,他在當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士的時候,英國皇家工程院評價他:「他的學術貢獻為其所在學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其科研成果在許多重要的領域得到了實際工程應用。」

供圖:譚鐵牛院士

顏寧(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簡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膜蛋白和植物脫落酸受體的結構和生物學機理的研究。2012年1月,她從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76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28位「霍華德·休斯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得主之一。2015年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成為科研領域最年輕的「巾幗之秀」。

圖片來源:www.baike.baidu.com

謝廣明(北京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教授)

簡介: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從應用數學到系統控制理論,再到智能仿生機器人,他不斷探索實踐,發表論文百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名列2014年中國高被引學者。除了帶領團隊在國內外比賽中屢屢奪冠外,他還創立水中機器人競賽項目,成為首個完全由中國人自主創立的國際性機器人賽事。

圖片來源:www2.coe.pku.edu.cn

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簡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博導,陽光,帥氣,睿智是他的代名詞,科學是他理性評判的唯一宗旨,研究大腦,幫助病人,他是《最強大腦》中的耀眼明星,更是中國年輕科學家的模範典型,他就是Dr.魏。

科學人主編吳歐給魏坤琳教授(左)頒聘書。攝影:科學人

(編輯:TinyTitans)

 

 

相關焦點

  • 【果殼網專訪】科學人對話《科學美國人》總編
    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經濟論壇在天津召開,迪克裡斯汀娜女士作為《科學美國人》的代表赴會,期間她接受了果殼網科學人的採訪,探討了她對於社交網絡和新時代科學傳播等領域的看法。「我絕對不希望回到社交媒體之前的時代」科學人:科學美國人是個老牌雜誌了,面對各式各樣的傳媒新領域,你們有沒有感覺受到衝擊?
  • 【果殼網專訪】科學人對話《自然》雜誌總編菲利普·坎貝爾
    他還對天文學感興趣,喜歡科幻小說,尤其是阿瑟•克拉克的小說,因為「他的作品始終紮根於科學」。現在,他一大愛好是音樂,空閒時會自己彈彈鋼琴,最喜歡的古典作曲家是德彪西和貝多芬。作為一位期刊總編和科學家,坎貝爾博士與果殼網科學人暢談了《自然》雜誌、開放出版業、學術規範及學術界現況等話題。
  • 果殼網融資2000萬美元,重點發力在線教育領域
    果殼網今日宣布獲得2000萬美元融資,其中,好未來投資1500萬美元,剩餘為原有股東IDG等投資機構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此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內容策略上,果殼網形成了從線上到線下的三角結構:面向深度用戶的PGC內容(科學人);用戶產生內容的UGC社區;開源化協作的萬有青年燴等系列線下活動。子公司果殼閱讀出版圖書100多本,覆蓋科普、科幻、童書等多個品類。在商業上,果殼為優質科技品牌提供傳播解決方案。
  • 「果殼網」:一群好奇心旺盛的人在一起
    在這群年輕的科學愛好者看來,大至宇宙小至原子,「沒有什麼能束縛我們的好奇」。網站上最重要的三個板塊:「小組」,是網友討論的一個社區;「問答」,以問答的形式分享知識和經驗;「科學人」,不僅面向普通網友,還面向專業級科學愛好者,上面有大量研究論文的解析、研究者第一手的撰文、高端科學家的採訪。想要看明白這些,是否得具備些科學底子?
  • 看《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如何回應科學吐槽(圖)
    電影《星際穿越》上映後,不僅在觀眾中引發了黑洞蟲洞科普熱,也在科學圈內引發了吐槽熱——果殼網「科學人」就匯總過不少科學家的吐槽(詳見: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這些槽點真是影片在科學設定上出現了bug嗎?
  • 【果殼網專訪】科學人對話《柳葉刀》雜誌主編理察•霍頓
    此前,他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接受過生理學和醫學的訓練,成為主編後則擔任過多個科學和醫學編輯組織的主席,也獲得了幾個大學的榮譽醫學博士與榮譽教授的頭銜。今年10月底,霍頓博士出席並主持了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與《柳葉刀》共同舉辦的「保護星球健康:人類應對全球變化行動的終極目標」新聞發布會,並在會議間隙接受了科學人的採訪。
  • 他們補辦婚禮了,沒有星光熠熠,卻有最純粹的「我愛你」
    黃翠如和蕭正楠猝不及防地給各位來了一波甜蜜暴擊——他們舉行婚禮了!婚禮沒有大排場,也沒有星光熠熠的伴郎伴娘團,但婚禮主人翁——新郎與新娘的治癒笑容,成為了婚禮最美好的主題。如果把他們的撒狗糧日常當成一部偶像劇來看,那麼我們願意看10086集!黃翠如曾到蕭正楠主持的綜藝節目《美女廚房3》裡做嘉賓。本身有一個廚師妹妹的她,曾被蕭正楠取笑「連蛋都不會煎」。蕭正楠終於可以借著節目,有幸第一次試到女朋友手勢。
  • 「綠巨人」為周杰倫畫皇冠 《驚天魔盜團2》星光熠熠
    「綠巨人」為周杰倫畫皇冠 《驚天魔盜團2》星光熠熠 來源:中工網  2016年06月21日20:17 知名魔術師劉謙、知名導演俞白眉、影后顏丙燕等明星也走上紅毯,現場星光熠熠。而觀看過首映的影迷們對《驚天魔盜團2》都給予了極高評價,更意猶未盡地表示「盼著繼續看《驚天魔盜團3》。」
  • 姬十三:砥礪奮進的五年 我在果殼網做科普
    在過去幾年中,圍繞著化工企業、汙染處理、垃圾填埋焚燒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規劃與建設,各地方都出現了一系列反對建設的集體事件。非常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英國開始興起並且席捲世界的「鄰避效應」事件。在建立果殼網之前,我就已經高度關注這一發展趨勢。當時,我和朋友們利用「科學松鼠會」網站,在鄰避事件發生之後,積極參與討論,以科學專業知識應答公眾的疑問,避免恐慌情緒的蔓延。
  • 網易創業Club入駐CEO:果殼網 姬十三
    自2004年起開始科學寫作,先後在10多家媒體開設科學專欄。2008年4月,姬十三發起公益項目科學松鼠會,目前已發展為非營利機構哈賽中心。2010年11月,姬十三創立泛科技網站果殼網(Guokr.com),獲摯信資本等知名VC機構投資。姬十三長期致力於科技傳播領域,倡導「讓科學流行起來」,「科技有意思」,曾獲上海大眾科學獎,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時尚先生年度科學傳播人物等榮譽。
  • 吳昕罕見秀事業線 風尚大典頒獎典禮星光熠熠
    吳昕罕見秀事業線 風尚大典頒獎典禮星光熠熠2015-12-21 17:04:36來源:  新民網    19日,吳昕亮相ELLE風尚大典頒獎典禮。在節目上一向以清純形象示人的吳昕穿上抹胸裙,罕見秀事業線。
  • 紅豆live與果殼網達成深度合作
    月14日,有信(微博控股)旗下語音直播平臺紅豆Live與果殼網共同宣布:雙方已達成深度合作,首批將有13位果殼達人及8檔主題欄目入駐紅豆Live。13位大V首批入駐  7場聯播打造最強直播日此次果殼網首批入駐紅豆Live的果殼達人共有13位,其中包括果殼網總編「拇姬」徐來、聯合創始人「莊小哥」、「桔子幫小幫主」等。他們將憑藉在各自專業領域內豐富的科學知識,打造包括「美麗也是技術活」 「吃貨研究所」、「果殼自然控」、「果殼童學館」等直播欄目。
  • 果殼網:理想主義男人的商業化蛻變
    ,大力推廣MOOC學院、成立「科學人」品牌、開發備孕利器「研究生」APP,果殼網正努力從泛科學社交網站向細分領域進軍,但2013年獲得B輪融資的果殼網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進軍細分領域,從果殼網到MOOC學院  2004年讀博士期間,姬十三在《牛頓科學世界》發表了一篇關於猴子博弈實驗的文章,因為文字風趣幽默大受好評,從此姬十三在「科普」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成立了科學松鼠會,2010年成立了泛科學社交網站果殼網。
  • 科學人對話《自然》雜誌總編:「中國學術界的進步令人驚訝」
    他還對天文學感興趣,喜歡科幻小說,尤其是阿瑟•克拉克的小說,因為「他的作品始終紮根於科學」。現在,他一大愛好是音樂,空閒時會自己彈彈鋼琴,最喜歡的古典作曲家是德彪西和貝多芬。作為一位期刊總編和科學家,坎貝爾博士與果殼網科學人暢談了《自然》雜誌、開放出版業、中國科研的現狀與不足、學術規範及學術界現況等話題。科學人:身為《自然》總編,你每天都要做哪些事情?
  • 看《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如何回應科學吐槽
    電影《星際穿越》上映後,不僅在觀眾中引發了黑洞蟲洞科普熱,也在科學圈內引發了吐槽熱——果殼網「科學人」就匯總過不少科學家的吐槽(詳見: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這些槽點真是影片在科學設定上出現了bug嗎?
  • 【果殼網專訪】麥可•舍默:美國頭號「科學打假人」 ,講科學...
    舍默這樣告訴果殼網。他自己也曾信仰上帝,讀大學期間接觸到啟蒙主義的世俗價值觀以後才逐漸轉變為懷疑論者。在訪談中,舍默的話不多,卻直奔重點,向我們展示了頭號的打假人如何向公眾傳播科學。多重身份的打假者果殼網:在科學史學家、科學家、出版人、編輯……在多重身份中,你最認同哪種?
  • 【果殼網專訪】布萊恩·考克斯:「科學必須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這正是科學紀錄片的作用。如果說電視節目在教大家學習物理,這是完全錯誤的。電視節目能做的,就是告訴大家物理有些什麼東西,使大家對此感興趣,讓孩子們發現他們其實願意到大學裡來學習物理。果殼網:但很多報導都稱,很多孩子是因為你的魅力或者名人效應才到曼大學習物理的。
  • 2016 熠熠星光照亮科學殿堂
    當整個世界都被引力波的發現點燃時,處在事件中心的範錫龍在電話中異常平靜,他一個勁地說:「這個發現不能簡單歸功於個人和團隊,而是幸運地碰上了。」  當然,如果你跟他討教一些引力波方面的問題,他會說:「感謝你關注科學!」
  • 果殼網攜手13位大V入駐紅豆Live 打造8檔熱點欄目
    13位大V首批入駐 7場聯播打造最強直播日此次果殼網首批入駐紅豆Live的果殼達人共有13位,其中包括果殼網總編「拇姬」徐來、聯合創始人「莊小哥」、「桔子幫小幫主」等。他們將憑藉在各自專業領域內豐富的科學知識,打造包括「美麗也是技術活」 「吃貨研究所」、「果殼自然控」、「果殼童學館」等直播欄目。
  • 【果殼網專訪】愛德·賽克斯:科學媒介中心為科學服務,而非科學家
    有些人說,我去年發表了這方面文章,你自己去看文章好了;有些人則說:下個月再來跟你說吧……不過現在,科學記者們都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支持。經常會有記者來尋求我們的幫助。科學家也是,他們有時會找到我們說,我想把這個故事發聲出去,因為這個事情已經阻止我們做科研了,或者民眾有大範圍的誤解,或是科學界有人做的事情不對頭等,我們會幫他們把故事傳達到媒體那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