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從A那裡得知B做了一件事。你首先該做的,是判斷這個消息是真還是假——不論你是不是懷疑論者,在麥可·舍默(Michael Shermer)看來,你都不應該輕易相信別人告訴你的東西。作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科學懷疑論者,舍默有一套廣泛適用的「扯淡檢測」標準:
上帝存在嗎?心靈感應是真的嗎?替代醫學有沒有效?「9·11」事件是不是小布希政府的陰謀?……近30年來,舍默駁斥了很多事情。在他看來,陰謀論和偽科學都是利用人類的選擇性記憶和證實偏見,相信它們(比如佔星)就陷入了思維陷阱,沒有辦法了解事實真相——「看到世界的本來面貌,比看到我們想看到的世界會更好」,舍默說,而科學就是幫助我們更好理解現實的方式。
作為心理學家和科學歷史學家,舍默也致力於對「人們為什麼相信」給出科學的解釋。在《為什麼人們會相信奇怪的東西》[1] 和《相信的大腦》[2] 等著作中,舍默指出,「相信」是自然的,人類不但更容易相信,還演化出了「主動解釋」的能力,也即他所謂的「代理化」(Agentize):人傾向於將周圍發生的超出自我理解能力的現象,統統加上一個「代理」(上帝或神),並認為那都是在神的旨意下「有意識」、「主動」發生的。在《市場思維》[3] 中,他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類不理性的經濟活動。在即將出版的新書裡,他試圖論證道德演化與科學發展的關係。
這些理論為理解人類的非理性思維提供了認識背景。除了寫書,舍默在《科學美國人》也有專欄,每月定期評析社會熱點。從1998年起,懷疑論者學會在加州理工大學組織舉辦科學講壇,舍默自然是主持人,理察·道金斯(也是懷疑論者學會的會員)、津巴多、史蒂芬•平克 等人都受邀擔任過主講。演化生物學家史蒂芬·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評論說,身為美國最重要的懷疑論者組織的帶頭人和積極倡導理性主義的著名活動家和評論人,麥可·舍默是美國公眾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媒體那兒,他還有個更為人熟悉的稱號——「頭號打假人」。「你永遠也不可能改變某人的信仰,你能做的就是告訴他更強大的新觀念。」舍默這樣告訴果殼網。他自己也曾信仰上帝,讀大學期間接觸到啟蒙主義的世俗價值觀以後才逐漸轉變為懷疑論者。在訪談中,舍默的話不多,卻直奔重點,向我們展示了頭號的打假人如何向公眾傳播科學。
果殼網:在科學史學家、科學家、出版人、編輯……在多重身份中,你最認同哪種?
舍默:我是心理學家,最擅長用寫作傳播科學。
果殼網:那你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舍默:編輯《懷疑論者》雜誌和主持懷疑論者學會是我最主要的工作。我有一間辦公室,職員6個人,我每天都會去那裡。《懷疑論者》雜誌的文章大多來自外部作者,偶爾我自己也會撰文。除了每個月給《科學美國人》雜誌寫專欄,懷疑論者學會每個月還會在加州理工大學舉辦「科學論壇」,這也需要我不少的精力。此外嘛,就是經營生意都會做的那些事情了:雜誌的市場營銷、學會(我們是非盈利的)的募捐和籌款、繳費、發工資,還有回覆郵件。
我幾乎每天都會騎自行車,這是我的愛好,也有助於我清空大腦。譬如今天,我們就騎著車去了威爾遜山,哈勃正是在這裡發現了膨脹的宇宙!
我還在查普曼大學和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編註:舍默正是在這裡取得了科學史的博士學位)給本科生教書,課程名叫「懷疑論101:如何像科學家那樣思考」。最後,我也寫書。我最新的一本書名叫《道德之穹:科學和理性是如何促使人性朝向真理、公正和自由發展》(The Moral Arc:How Science and Reason Bend Humanity Toward Truth, Justice, and Freedom)。
果殼網:你相信上帝嗎?
舍默: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我假設他不存在,然後採取相應的行動……我是懷疑論者。
果殼網:你如何看待替代醫學?
舍默:替代醫學不是醫學,「替代」的部分是危險的。
果殼網:不得不說,有很多你駁斥的事情都是其他科學家不屑於反駁的,打擊這些東西意義何在呢?
舍默:很多時候我只是想知道真相。你知道,看到世界的本來面貌,比看到我們想看到的要好得多。
果殼網:是什麼促使你走上了打擊偽科學的道路?
舍默:我先是出於愛好,大學畢業以後組織了這樣的活動,那時候就是發自內心地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後來發展得越來越大,我就全職來做這個事情。
果殼網:在人們相信的那些奇怪事情當中,你遇到過最難以置信的是什麼?
舍默:有人認為猶太大屠殺沒有發生,要麼不承認發生了大屠殺,要麼在具體的死亡人數或方法上做文章。
果殼網:打擊偽科學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舍默:保持客觀的態度、擺證據、表述明晰,還有,給對方一個發聲的渠道。
果殼網:有些事情在科學上還沒有答案,遇到這類問題你如何駁斥呢?
舍默:科學裡的確存在很多未知的問題,我們只能把它放在那裡,直到有進一步的證據出現。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說「我不知道」、「我不確定」或者「讓我們等等再瞧」。
果殼網:以你的經驗看,在如今網際網路、新媒體大背景下,打擊偽科學哪種媒介最有效?
舍默:電視和視頻的傳播效果最好。但我是作家,還是喜歡用寫作的方式來應對。
果殼網:這些年來你有沒有因為「打假」遇到法律訴訟或者人身威脅?
舍默:從來沒有遇到過。有一次山達基(Scientology,由一位科幻作家創立的信仰和操行體系,後來成立了教會,常被媒體描述為邪教——編注)的公關或者什麼人來信說,我的文章對他們有不實描寫,我就告訴他,「沒問題,你寫封信來呀,我們會在『讀者來信』發表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果殼網:演化論在中國的接受程度很高,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來自宗教(比如神創論)的阻力比較少。但同時,包括接受演化論的人在內,許多中國人都對演化論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對於在中國傳播演化論,你有什麼建議嗎?
舍默:不要去碰宗教,不要讓人覺得受冒犯,只擺證據、講事實、講科學。
果殼網:你在《科學美國人》的專欄文章,選題是如何決定的?
舍默:找選題嘛,人們當前在關注什麼,上了電視新聞,上了報紙,大家都在談論這個,謠言已經傳得滿天飛了,我們不得不對此做點什麼,所以我就寫文章。總之,要寫人們關心的事情。唯一有次我被退稿,是寫墮胎的,編輯說話題太政治,太敏感,於是退掉了。
果殼網:你曾經表示,你擔心科學家只關心描述世界是什麼樣子,而不再致力於定義世界應當是什麼樣子。你認為大多數科學家將決定人類價值觀、道德觀和倫理觀的制高點拱手讓給了哲學家,而這樣做是不對的。那麼,你認為科學應當做些什麼呢?
舍默:我認為科學應當指明道德的發展。人類自演化以來,不斷利用推理和邏輯,越來越會判斷分析,掌握抽象思維……所有的道德過程都離不開科學。我即將出版的新書《道德之穹》對此作了詳細論述。
果殼網:有時候受政治、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社會事件往往得出「不科學」的解決方案。你怎麼看科學在這種情形中的作用?
舍默:不要主動給科學設限制。科學的力量很大,我們要不停地推進,再推進,誰知道科學的限度在哪裡呢?
百人同問:麥可·舍默
1. 科學是什麼?
舍默:科學是一套方法,用來描述和詮釋現在和過去所觀察到或推理出的現象;科學旨在檢驗假說,建立理論。說科學是一套方法,是為了強調科學不止是一系列事實,更是一種過程,而描述和詮釋則表明事實自己不會說話。觀察到或推理出的現象意味著自然裡有些東西我們能夠看見,比如大象和恆星,而其他東西則必須推理才能得出,比如大象和恆星的演化。過去和現在表明科學的工具不但能夠用來理解當前發生的現象,也能夠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
2. 科學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嗎?
舍默:科學能夠解決很多問題,比如人們都沒想到科學也能夠解決道德問題。我認為科學與道德之間沒有間隔,我的即將出版的書《道德之穹》(The Moral Arc)對這一主張進行了辯護。
3. 科學與宗教之間有什麼關係?
舍默:宗教在描述世界的實際情況時幾乎總是給出錯誤的論斷。在這種意義上,當科學證據和宗教論斷相互矛盾時,它們之間確實存在衝突。如果你的宗教認為世界歷史有6000年,而科學說是46億年,這就是衝突。它們中一個是對的,一個是錯的,而宗教是錯的那個。在其他領域,比如從事救濟所工作或者照顧無家可歸的人,宗教與科學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不存在衝突。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要看情況。
4. 誰對你的影響最大?
舍默:我的父母、我的各位老師,以及少數幾位精神導師:卡爾•薩根(Carl Sagan,美國天文學家、科學作家)、史蒂芬•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美國古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科學史學家和作家)和詹姆斯•蘭迪(James Randi,美國藉加拿大裔舞臺魔術師、科學懷疑論者)。
5. 如果可以,你最想見到誰,為什麼?
舍默:達爾文,看看他的頭腦如何運轉,還有上帝……看看他的腦子是怎麼轉的……
(Ent、球藻怪 對本文亦有幫助。)
麥可·舍默個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