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網專訪】布萊恩·考克斯:「科學必須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2020-12-05 果殼網

現年45歲的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是英國一位物理學家,在成為曼徹斯特大學的粒子物理教授之前,他當過搖滾樂隊的鍵盤手,曾經是個名氣不小的搖滾明星。

1986 年,剛高中畢業的考克斯 A-level(相當於英國的大學入學考試)數學拿到 D(只比不及格高一級別),當 Dare 樂隊在他的家鄉英國北部小城奧爾德姆(Oldham)一炮而紅後,考克斯放棄學業前往加州錄製專輯。1991 年,Dare樂隊已經解散,考克斯又成為另一支搖滾樂隊 D:Ream 的鍵盤手,此時的他已在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物理博士學位。1994 年,D:Ream 的單曲《情況只會越來越好》(Things can only get better)成為英國單曲排行榜第一名,從此聲名鵲起,成為西方世界裡人盡皆知的著名樂隊。1997 年,英國大選,英國工黨將此曲作為其競選主題曲並在競選中大獲全勝,黨魁布萊爾成為英國首相。

但考克斯卻並未沿著搖滾明星的道路走下去。1998 年,他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大動量轉移時的雙衍射裂解》(Double diffraction dissociation at large momentum transfer)。之後他作為曼徹斯特大學高能物理研究小組的一員,繼續在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進行研究工作。2005 年,考克斯成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學教授,至今已發表過 600 多篇研究論文。科研之餘,他還要教授一年級物理系的《量子物理與相對論》課程。

考克斯說:「科學太重要了,它必須、也不得不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他頻頻在BBC的電視與廣播節目中出現。2010 年,他主持的五集紀錄片《太陽系的奇蹟》(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上映,大獲好評。2011 年,四集紀錄片《宇宙的奇蹟》(Wonders of the Universe)上映,獲得超過600萬觀眾。2013年1月,他的新作、五集紀錄片《生命的奇蹟》(Wonders of Life)首播,第一集便得到超過 300萬觀眾。他的另一個紀錄片《直播仰望星空》(Space Hoppers)也獲得超過 400萬觀眾。

如今的考克斯是英國婦孺皆知的「科學化身」。英國喜劇演員Vikki Stone公開在《鏡報》稱:「考克斯教授非常性感……我深深被他吸引。」 2013 年,曼徹斯特大學宣布其物理系入學成績大幅度提高,成為英國大學入學要求最高的物理學科,超過劍橋、牛津、帝國理工等著名大學。學校承認,考克斯的光環對此不無幫助。

 

「科學太重要了,它必須、也不得不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果殼網:你怎麼看待曼大物理系入學成績高漲這一現象?

考克斯:在英國,物理這一學科越來越受歡迎。這裡邊有許多原因,我覺得如今現在電視上許多優秀的物理科學紀錄片確實有幫助。但事實上,多年來許多人一直致力於鼓勵學生學習科學,因為他們發現這對於國家經濟發展非常重要。我相信,在其他許多地方,比如中國、印度等國家,大家也開始發現這個問題。所以一直以來,許多人為此做了許多工作。

我覺得科學紀錄片確實對大眾造成了一些影響。這是因為電視節目表現了科學裡的一些方面,傳達了科學家在近二三十年發現的一些成果,也告訴大家一些事實,比如宇宙的年齡是137.5億年,生命始於38億年前……還有其他所有我們可以羅列出來的神奇科學事實。這些事情可能是怎麼發生的,我們現在也已經知道了一點。我覺得大多數人對這些事情都是很感興趣的。他們從電視上看到了物理學的一個快照,這足以激發他們的想像,促使他們去讀一些相關的書籍,繼續學習更多有關的知識。這正是科紀錄片的作用。如果說電視節目在教大家學習物理,這是完全錯誤的。電視節目能做的,就是告訴大家物理有些什麼東西,使大家對此感興趣,讓孩子們發現他們其實願意到大學裡來學習物理。

果殼網:但很多報導都稱,很多孩子是因為你的魅力或者名人效應才到曼大學習物理的。

考克斯:(笑)我不覺得啊。我真的覺得是這些科學現象吸引了學生們的想像力。我不覺得任何孩子或學生會看到某個在電視上的人可能有個好看的髮型,就會為此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決定今生要走的職業道路。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你把眼睛睜大一點去看科學,包括宇宙、生物、化學、物理、數學、工程等等,只要你了解了一點點,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有那麼多東西可以抓住你的想像力。我覺得這是可能改變學生的職業選擇的。我相信,這種力量不是任何一個或幾個流行明星可能做到的。因為你知道,人們包括孩子並不這麼做事情。他們並不做那些明星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只做那些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

果殼網:但很多孩子會為流行歌星尖叫,會遵從歌星們的宣揚。你也在搖滾樂隊裡待過,你肯定也知道這種情況的。

考克斯:哦,是啊,但成為一個流行樂隊的粉絲和選擇大學系科方向還是不一樣的。孩子會更多思考他們在大學裡想要學習什麼,至少比決定買哪張專輯要有更多考慮。

果殼網:你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科學明星了,但你的影響力還是不及其他流行明星。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考克斯:哦,我一直都說,科學實在太重要了,它不可以不存在於流行文化中。我覺得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學術教授,還有藝術界人士來參與流行文化。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平衡。在我為BBC2錄製紀錄片時,我特別喜歡製片這個過程,因為你可以得到許多創作的自由,你可以探索一些彼此衝突的想法。在寫書時,你更可以盡力探索更多的細節。所以,這裡一直有一個互相妥協的現象。如果你希望獲得和 X factor(註:英國真人選秀節目《激情唱響》)一樣多的觀眾,理論上你也能做到。但你需要把這個節目放到ITV(註:英國獨立電視臺,為商業綜合電視臺)或者BBC1(註:英國廣播電視第一臺,為流行文化頻道),你需要根據這個水平來製作節目。事實上,我經常在想是不是能這麼做。因為推廣科學的目標是推廣科學本身,獲得儘可能多的觀眾。

我覺得你的問題提到一個更有趣的事情: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那是因為,如果人們可以像享受音樂及其他流行文化一樣,享受科學知識與探索知識的樂趣,我們生活的社會將更美好。其實,人們應該更享受科學才對。問題是:我們如何來做到這一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告訴大家:尋找宇宙運作的奧妙比聽流行音樂更為激動人心。(笑)事實真的是這樣的,但我也不知道怎麼把這個想法傳遞出去。

 


右一是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誰能想到當年 Dare 樂隊的那個鍵盤手如今成了婦孺皆知的科學明星呢。圖片:twicsy.com

 

果殼網:你是從音樂明星改行成為科學家的。你是否覺得,如果你還留在流行音樂圈,你可以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來傳播科學?

考克斯:流行音樂圈本身有個問題。你想想看,很少有樂隊能持續很長時間,他們通常轉瞬即逝。我曾經參加過兩個樂隊,第一個做得還可以,第二個有一個專輯做得非常好,但幾年後就逐漸消逝了。但你如果持續不斷地製作紀錄片,不停地寫書,你可以逐漸成長為所謂的科學明星。相信我,你最後會越做越好。傳播科學是一個更長期的工程,因為你需要學習怎麼製作紀錄片、怎麼寫書,我很清楚流行歌星是做不來這個工作的。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在音樂圈馳名很多年。當然這也有例外,比如皇后樂隊、滾石樂隊、披頭四樂隊等。但你看看那些在90年代曾經有過一兩首紅極一時的單曲的樂隊,你現在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如果我是一個很好的流行樂手,也許現在大家還會記得我的樂隊(笑)。不過這也不奇怪,我們的音樂是20年前製作的,被遺忘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果殼網:你的意思是,以科學家的身份來傳播科學比較好,是因為學術圈的工作更為穩定?

考克斯:當然。我在曼徹斯特大學有一份全職工作,我只需要在秋季學期教課,剩下的半年我可以製作紀錄片等用於科學傳播的工作。而且這也是我的未來,我可能會在曼斯特大學呆到我70歲的時候(笑)。我很享受在這裡的生活,我在這裡也呆了20多年了。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怎麼讓學術圈中人可以有機會參與製作紀錄片、寫科普書等這些科學傳播工作。大學作為科學家的僱主,應該逐漸認可教授們的這些工作成就,幫助他們把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出去。我們是有這個責任的,大部分科學工作都是由納稅人支撐的,因此,納稅人有權利知道我們在做什麼。而且,大多數人都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感興趣,很希望能了解我們到底發現了什麼,比如宇宙的進化起源、生命的進化起源等。我覺得把科學傳播看作科學家的工作的職責一部分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當有科學家主動有興趣參與這些工作的時候,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這些工作的。許多科學家不想走出實驗室,去和別人討論自己剛發現了什麼,這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有科學家願意做科普工作,他們需要有空間讓他們去做這些事情。

我一直在尋求著科學研究與科學傳播的平衡,讓我可以繼續做研究、教書,也可以離開去做科學紀錄片。我也一直努力去影響大學,使其他科學家也可以像我這樣去做科學傳播。我覺得以前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英國只有很少科學家可以在電視裡出現,成為科學明星。你可以把這些人的名字都羅列出來:派屈克•穆爾(Patrick Moore)、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還有誰呢?你很難再列出名字來了。而現在,年輕一代裡這種科學家就多些了。這是一個好事情,這表示越來越多的學術圈人士可以有機會主持紀錄片、寫科普書。

 

「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得到知識就好了。」

果殼網:你在曼大物理系教書時,有中國學生嗎?

考克斯:當然有,我這裡沒有確切中國學生的數字,但我們在吸引中國留學生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你需要一些統計數字,我可以幫你聯繫到學校有關部門,幫你獲得一些信息。

果殼網:你對中國學生的印象怎樣?

考克斯:我覺得,一個學生必須有很大決心,才會願意大老遠從中國跑到英國來學習,於是我們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中國最好的學生。我發現,這些長途跋涉來到這裡、花費三到四年的時間進行本科學習或博士研究的學生,都十分認真好學,這使他們成為非常優秀的學生。這其實是樣本選擇的問題(笑)。如果你得到的學生都是優中取優的結果了,你當然會覺得,中國學生實在太非凡了。但事實上,你必須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才能從中國到英國來求學。

果殼網:對比起英國學生或其他國際學生,你覺得中國學生有什麼不同嗎?

考克斯:老實說,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同。你知道曼斯特大學物理系現在的入學標準非常高,所有入學的學生都非常優秀。如果你想要對比不同教育系統下的學生,我不覺得曼斯特大學是一個好的研究對象。所有人的入學成績都至少是A*A*A(英國A-level成績),無論你來自英國,還是印度、中國,你都必須是最優秀的學生。在這些頂尖學生裡,我找不到他們的祖國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不同。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在我研究的領域粒子物理學裡,研究人員國際化程度非常高。比如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裡,就有許多中國科學家,我們的研究都是大型的國際合作項目。我覺得物理學界很有趣,它完全沒有國界之分。我們都客觀地望向宇宙深處的事物,試圖找出宇宙運行的規律。我認識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同行,在我現在的研究項目裡,我們有來自11個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這些人的思維方式完全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都是物理學家。

果殼網:那你怎麼看待中國的物理學術圈呢?

考克斯:我沒在中國工作過。對於我認識的中國物理學家,我真的完全沒有意識到任何區別,我不是有意在扭曲問題(笑)。物理學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領域,任何國家都可以研究物理。不過,強有力的社會和政府支持、優秀的大學系統和充足的科研預算倒是需要的。而這明顯正是中國正在做的。中國對科研的投資已經達到了歐洲與美國政府曾經的投資水平,而歐洲和美國如今已不再有如此雄厚的投資了。我覺得中國政府在科學、工程與技術發展上重金投資,是完全正確的選擇。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值得歡呼的事情。我當然希望英國政府可以在科學研究上追加投資,至少嘗試著向中國政府看齊。但如果從全球範圍看這個問題,這便顯得不重要了。如果英國和歐洲比中國投資得少,使中國在23世紀成為統治世界科學的力量,誰在乎呢?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得到知識就好了。誰在乎是哪個國家在研究物理呢?只要有人在做這個事情就好。

果殼網:但在中國,很多學生會傾向於選擇高薪的專業,而放棄如粒子物理學這樣的科學專業。這種現象在英國也是存在的。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考克斯:是的,我們應該設法讓科學家這個職業也獲得高薪。這本就是個有趣的激動人心的職業,我覺得大部分人進入大學學習物理學或者是其他科學專業,是因為他們對此感興趣。但如果在我們的社會裡,其他職業與科學職業的薪水差距過大,使得那些希望從事科研工作、設法探索宇宙起源的人們無法進行工作,那麼我們對科學家、工程師或科學教授的職業建構一定有問題,而不是責備這是學生們的問題。如果在金融業裡可以獲得比學術圈多10倍、20倍、甚至上百倍的薪水,當然有許多人願意去做這個事情,而這本不應如此。但你能為這個問題做些什麼呢?這其中牽扯到許多互為衝突的領域,包括政府資助的職業對薪水有限制,民營資本的職業薪水由市場控制等等各種問題。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是,我們需要為社會提供足夠多的科學畢業生,這可以使得這個矛盾不再是個問題。你可以從另一個方向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受到追捧,這是因為你在接受科學訓練時得到的技巧非常有價值, 這些技巧和能力可以運用到經濟學或其他領域裡,這其實是多麼好的事情。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裡能多一些這樣的人,希望我們的學生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如果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在金融業得到的薪水非常高,這隻表明我們還沒有足夠多的科學專業畢業生,這是市場的力量。我們需要培訓足夠的科學畢業生來支撐這個社會,因為無論你打算從事哪個行業,科學都是你能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了。

 

「我當然最喜歡謝爾頓。」


如今的布萊恩·考克斯(Brain Cox),物理學家是他最喜歡的工作。圖片:flicker.com

果殼網:你有過許多不同職業:流行樂手、物理學家、教師、作家、紀錄片主持人。你最喜歡哪一個?

考克斯:物理學家,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是我並沒有成為全職科學紀錄片製作者的原因。 整天都在電視裡露面,而不回學校,生活其實會方便很多。但科學是我最喜歡的工作。我喜歡做科研和教書,喜歡和物理打交道。

果殼網:你看過《生活大爆炸》嗎?

考克斯:當然。

果殼網:你喜歡這個連續劇嗎?

考克斯:當然。我在家裡沒法看,只能在長途旅行時在飛機上看這個節目。我很喜歡這個連續劇。我覺得它確實做到了傳播科學,吸引了許多人去學習物理。

果殼網:你最喜歡哪個角色?

考克斯:當然是謝爾頓了,不是嗎(笑)?不過我覺得他有點極端了。

果殼網:你會不會把自己和謝爾頓聯繫起來呢?

考克斯:會的。你知道,我們就是這種人(大笑)。我確實認識一些物理學家跟他挺像的。

果殼網:那你自己會有與謝爾頓類似的行為嗎?

考克斯:我以前很喜歡站在路邊數公交車,把它們的號碼都記錄下來。我想這可能挺謝爾頓的(大笑)。

果殼網:有人說謝爾頓這個角色固化了人們對物理學家的極客(geek)印象。

考克斯:有一點。我覺得這個電視劇能使極客(geek)流行起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大家現在覺得,聰明有才學也是很酷的。我們之前提到如何使科學流行起來,這個電視劇就確實使科學進入了流行文化。我們希望科學家可以進入喜劇電視,進入肥皂劇,進入所有流行領域,有各種不同的形象,同時又希望他們都很酷,很聰明。這正是《生活大爆炸》所做到的。

果殼網:如果技術允許,你希望去宇宙的哪個地方看看?

考克斯:我想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歐羅巴(又稱木衛二),因為那裡是我們可能找到生命的地外星球之一。我們知道歐羅巴有廣袤的海洋,充滿鹽水,有很多有趣的地質活動。我們推測那裡有熱液噴口,這滿足了生命存在的條件。所以我想先去歐羅巴。事實上如果我們現在想去的話,我們已經可以去了。我們的技術已經成熟了,這隻取決於我們是不是要過去。

然後我會想去一個叫半人馬座(又稱南門二)的星系。我們已經了解那裡的一顆行星了,而且我們確信那裡還有更多的行星,所以那裡可能有另一個太陽系。你可能也想到了,我們並不需要比現在高級多少的技術就可以去那裡了。這就是我的第二步,我也許可以去那裡,然後回來告訴你們,那裡有一個更好的地球。

果殼網:如果人類生存的技術也成熟了,你願意住在歐羅巴或者半人馬座的行星上嗎?

考克斯:我才不要住在歐羅巴呢,那裡太冷了(大笑)。我更願意住在倫敦,倫敦有更多好餐館。

 

文章題圖:Ian Derry,via www.sott.net 

相關焦點

  • 布萊恩·考克斯:「科學必須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是英國一位物理學家,在成為曼徹斯特大學的粒子物理教授之前,他當過搖滾樂隊的鍵盤手,曾經是個名氣不小的搖滾明星。2005 年,考克斯成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學教授,至今已發表過 600 多篇研究論文。科研之餘,他還要教授一年級物理系的《量子物理與相對論》課程。考克斯說:「科學太重要了,它必須、也不得不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他頻頻在BBC的電視與廣播節目中出現。
  • 布萊恩·考克斯加盟新版《人猿星球》扮演反派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將加盟20世紀福克斯明年暑期的科幻大片新版《人猿星球》(Rise of the Apes新版《人猿星球》是老版《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系列的前傳,影片背景設定在當代的舊金山,講述了人類在猩猩身上做的基因試驗導致猩猩進化成高級生物、並開始與人類分庭抗禮,在他們之中有一個反抗的領袖「凱撒」(Caesar),他率領猩猩從遊擊戰開始,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未來人猿星球的領導者。
  • 【果殼網專訪】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徹底證明弱哥德巴赫猜想
    果殼網前不久對他進行了一次採訪。但正式的數學訓練是必須的。人生苦短,雖然在工作外還有生活,但工作還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時間,這些時間還是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為好。我們應該做有用的事,但同時最好也做最適合自己的東西。果殼網:對於數學科普,你怎麼看?賀歐夫各特:數學普及很好,數學研究可以由此傳達給大眾,但我們也應該指導對數學感興趣的年輕人接受更嚴肅的數學教育。
  • 布萊恩·考克斯稱:未來人類將不得不「移民火星」
    布萊恩·考克斯教授說,人類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登上火星,成為火星人。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認為,這顆紅色的行星是人類能夠訪問的唯一星球。他說,我們必須遷移到另一個星球,因為人類不能永遠留在地球上。他說:「事實上,這是我們能超越地球的唯一地方。」
  • 「搖滾」物理學家布賴恩·考克斯 - 新民晚報數字報
    年輕時,他酷愛搖滾樂,先後加入兩支搖滾樂隊,演出單曲曾登上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榜首。  如今,他專注於研究和傳播科學,時常亮相科普節目,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深奧的科學道理,成為英國婦孺皆知的科學偶像。
  • 曼大「男神」布萊恩·考克斯科普力作中文版面世受熱捧
    愛因斯坦在1905年第一次寫下E=MC²這個公式,撼動了整個世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幾乎宇宙所有的奧秘都隱含於相對論中,人類也因此對時間旅行的奧秘、原子裂變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終結、黑洞和暗能量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布萊恩•考克斯和傑夫•福肖帶我們從21世紀的科學角度,重新去思索這個著名的公式。
  • 「需要比愛因斯坦更好的理論」布萊恩·考克斯提出廣義相對論挑戰
    該模型提供了對重力的統一描述,將其描述為時空或時空的幾何屬性,目前仍被科學家用作現代物理學中對重力的描述。愛因斯坦的理論具有重要的天體物理學意義,因為它暗示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指空間和時間扭曲的空間區域,即使沒有光也無法逃脫。然而,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揭示了這些宇宙現象正在挑戰科學家認為他們知道的一切。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這部讓觀眾不停用紙巾擦口水和眼淚的清新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果殼網的好朋友,著名紀錄片導演、著名吃貨、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部主任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製作的最後階段,我到陳曉卿老師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時間是上午十點,而陳老師在當天凌晨的五點鐘才走出機房回家休息。下面是紅著眼睛的陳曉卿老師與我的對話。
  • 【果殼網專訪】愛德·賽克斯:科學媒介中心為科學服務,而非科學家
    此前,果殼網曾經介紹了英國科學媒介中心在轉基因爭議、福島核電站危機等問題中扮演的角色。隨後,果殼網又對該中心的部門主管愛德·賽克斯(Ed Sykes)博士進行了專訪。賽克斯博士曾參與了福島核洩漏危機的相關科學傳播工作。另外在英國本土,他還參與了讓農民合法獵殺獾、豬流感流行等議題的研究。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這部讓觀眾不停用紙巾擦口水和眼淚的清新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果殼網的好朋友,著名紀錄片導演、著名吃貨、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部主任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製作的最後階段,我到陳曉卿老師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時間是上午十點,而陳老師在當天凌晨的五點鐘才走出機房回家休息。下面是紅著眼睛的陳曉卿老師與我的對話。
  • 【果殼網專訪】麥可•舍默:美國頭號「科學打假人」 ,講科學...
    舍默這樣告訴果殼網。他自己也曾信仰上帝,讀大學期間接觸到啟蒙主義的世俗價值觀以後才逐漸轉變為懷疑論者。在訪談中,舍默的話不多,卻直奔重點,向我們展示了頭號的打假人如何向公眾傳播科學。多重身份的打假者果殼網:在科學史學家、科學家、出版人、編輯……在多重身份中,你最認同哪種?
  • ...繼承之戰|艾美獎|布萊恩·考克斯|奧利維婭·科爾曼|拉米·尤素...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康康究竟是哪些劇集成為了本屆金球獎的最大贏家吧!劇情類最佳男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繼承之戰》第二季《繼承之戰》男主角布萊恩·考克斯打敗了《權遊》「雪諾」基特·哈靈頓,艾美獎影帝《姿態》比利·波特摘得了本次影帝桂冠
  • ...繼承之戰|艾美獎|布萊恩·考克斯|奧利維婭·科爾曼|拉米·尤素夫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康康究竟是哪些劇集成為了本屆金球獎的最大贏家吧!劇情類最佳男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繼承之戰》第二季《繼承之戰》男主角布萊恩·考克斯打敗了《權遊》「雪諾」基特·哈靈頓,艾美獎影帝《姿態》比利·波特摘得了本次影帝桂冠
  • 果殼網專訪Iordanov:透明桌面確實用了我的代碼
    但這一獎項立刻引發了爭議,許多研究者認為這一項目太偏向工程,太過普通,《科學》雜誌的官方網站也對此進行了報導。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張堯學提供了一個視頻連結,展示了基於透明計算的「透明桌面」項目的運行狀況。但是,網友很快發現其中一段幫助文本是英文。
  • 《邱吉爾》曝首張劇照 布萊恩抽雪茄擺"V"手勢
    《邱吉爾》曝首張劇照 布萊恩抽雪茄擺"V"手勢 時間:2016.05.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 【果殼網專訪】英國「科技首席」:怎樣不被抗生素拋棄?
    他們在英國大使官邸接受了果殼網果殼網科學人的專訪,談論了抗生素、大規模農業、科技政策、倫理和科學傳播等諸多問題——當然,除了耐藥性和狂牛症這樣的沉重話題之外,也有多利羊、轉基因和人類胚胎技術這樣富於爭議的新領域。「我也是一個科學傳播者,但我是面向政治家的」果殼網科學人:首席科技顧問這個職位聽起來很厲害啊。
  • 【果殼網專訪】《自然通訊》中國執行主編印格致:「 科學有險阻...
    去年年底,麥克米倫科學與教育在上海設立獨資公司,作為該運營的一部分,自然出版集團旗下《自然通訊》派駐編輯前來上海,這在中國科研界算得上一件不小的事。與之相呼應的事實是,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科學家發表的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論文(簡單來說,就是發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的論文啦)總數,從2001年的1.85%增加到了2011年的11.3%,名列全球第四。
  • 不打通媒體,科學的危機就不遠了:果殼網專訪英國科學媒介中心
    作為其中的典範,英國科學媒介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在科學傳播方面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肯定。果殼網特邀駐倫敦記者前往科學媒介中心,對他們進行了專訪。看看一個專業的科學媒介中心,在科學傳播過程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牛刀初試,打破科學界失聲定律「我曾經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每天在威爾斯海邊看著青草生長,試圖理解它們生長的秘密。
  • 史蒂芬霍金最佳流行文化時刻
    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為流行科學這個術語賦予了新的意義,他通過製作各種電視節目,電影和音樂,為流行文化領域贏得了應有的地位。就像他製作量子物理學和黑洞力學這樣的複雜題材一樣,超過1000萬讀者購買了他的1988年版本的「時間簡史」,他的大屏幕和小屏幕只是通過腳踏實地而成功。 。
  • 布萊恩·亞當斯《演唱會DVD》
    布萊恩·亞當斯《演唱會DVD》2002年06月03日10:16:10 大洋網    封面提供:Universal Music   全球已累積超過五千萬張銷售成績、超過三十個國家排行榜冠軍寶座的抒情搖滾王子布萊恩亞當斯,以招牌感性的嗓音,傑出的創作才華,爆發力十足的現場演出,使他成為近二十年來流行音樂界舉足輕重的抒情搖滾巨星,而布萊恩亞當思 斯另一個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在電影主題曲上的作品,包括了電影《俠盜羅賓漢》、《豪情三劍客》、《這個男人有點色》等多部與永志人心的電影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