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網:理想主義男人的商業化蛻變

2020-12-08 網易科技

公司解碼

文/嚴珺

沉寂許久的果殼網近期也有了大動作,大力推廣MOOC學院、成立「科學人」品牌、開發備孕利器「研究生」APP,果殼網正努力從泛科學社交網站向細分領域進軍,但2013年獲得B輪融資的果殼網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進軍細分領域,從果殼網到MOOC學院

 

2004年讀博士期間,姬十三在《牛頓科學世界》發表了一篇關於猴子博弈實驗的文章,因為文字風趣幽默大受好評,從此姬十三在「科普」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成立了科學松鼠會,2010年成立了泛科學社交網站果殼網。儘管姬十三本人並不喜歡「科普」這個詞,他覺得這個詞太過「高高在上」, 好像老師在教育學生一樣,而果殼網的願景,卻是做一個可供所有熱愛科學的人交流的平臺。

果殼網成立的最初兩年,姬十三因為自己的「理想主義」走了不少彎路。姬十三的團隊初心是做「科學傳播」,一開始,果殼網想通過泛科學內容討論,構建一個社區。這樣雖然用戶增長很快,但隱患卻很明顯,社區發展越來越大,但用戶也越來越雜,但對果殼網本身偏科普媒體的屬性來講,龐大的用戶群與變現並不對等。

空守著日益增長的用戶卻沒有辦法變現,這對獲得了摯信資本1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以及300萬美元A輪融資的果殼網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

姬十三必須為自己的「理想主義」買單,因此,2012年果殼網開始探索商業化,尋求變現。除了果殼網的日常運營外,果殼網還與一些商業科技品牌合作,為他們講述品牌故事。2012年,這為果殼帶來了500萬人民幣的收入。姬十三預計,2014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000萬人民幣。

不過在2012年底,姬十三找到了自己更中意的模式,那就是MOOC學院。MOOC學院全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

但姬十三第一次看到MOOC是一個機會卻是因為果殼網的一個小組,2012年底,有一位果殼用戶說想要申請一個MOOC小組,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MOOC課程重度用戶,已經拿到了二十多個證書,他希望通過小組聚集更多的人一起學習,這個小組用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就達到了上萬人。

MOOC真的有這麼大的魅力嗎?為了調研MOOC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姬十三帶著一個小分隊輾轉北京的多家高校進行調研,甚至還和清華大學化工系的學生在宿舍裡共同住過幾天,就為了看看現在的大學生在大學校園裡都在做些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後,姬十三看到,除了國內不同地域存在教育差異,而國內的優質課程和國外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 國內大學生願意通過MOOC的形式來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

在姬十三看來,果殼做MOOC學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MOOC學院的用戶群體和果殼網重疊度較高,而果殼的資源也開始全面向MOOC團隊傾斜,目前果殼網共有90多名員工,其中15人團隊負責MOOC學院,而果殼也在招募更多的員工來從事MOOC學院的運營和優化。MOOC學院子欄目很快搭建了起來,裡面接連引入了包括edX、Coursera、OpenLearning等多家平臺的課程。姬十三將整個MOOC體系比作一個大學,edX、Coursera、OpenLearning等平臺相當於一個個教學樓,而果殼網想要做的,就是這個大學裡除了教學樓其他的地方,具體來講,就是包括課程漢化、提供討論區等等。

做課程漢化也是源於一個偶然的機會,Coursera推出了一門非常受歡迎的課程《社會心理學》,很多用戶在果殼下面的討論區留言說「想上這門課程但是英文不好怎麼辦?」於是果殼網團隊試著翻譯了其中一段課程並把它發給了Coursera那邊,Coursera團隊很快給了回復並將果殼網的翻譯版上傳到了網站上,這段課程在國內MOOC群體裡大受歡迎。這讓果殼團隊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此後果殼團隊和Coursera開始了合作,Coursera的部分課程在上線前會先給到果殼這邊,果殼翻譯成中文後,中英文兩版同時上線,國內的用戶也可以和國際上的用戶同步學習課程。

目前果殼已經與超過23家MOOC平臺還有大部分國內的高校達成了合作,免費為他們的課程提供入口,果殼MOOC學院上共有超過1500門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免費提供的,並且果殼還與聯合國、萬科等等合作推出了獎勵制的課程,完成相應的課程即可獲得一定的獎學金。

果殼的招牌線下活動「萬有青年燴」在姬十三看來也是為MOOC學院培養高校渠道。去年開始,果殼嘗試將線下活動「萬有青年燴」開源化管理,現在每周都有2-4場幾百人的活動在不同城市舉辦,完全由網友策劃、組織。在上海幾個學校試點的萬有青年協會,掛靠校團委,也在穩定運營中。

除了MOOC學院外,果殼近期還將媒體品牌「主題站」改版變為「科學人」,從去年開始,果殼和nature,science兩大國際學術刊物建立了合作關係,增加直接對話科學家的文章比例,同時和中國科協嘗試合作「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項目,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商業化一直是難題 MOOC學院能否破發?

果殼網雖然創立四年來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商業模式一直是個難題,主要原因就是果殼身為泛科學社交網站,且媒體屬性過重,做小眾圈子的媒體,盈利模式非常有限。究其原因:

1. 果殼網目前所做的事情大多屬於「科學普及」,科學普及沒有那麼強的時效性,也沒那麼強的用戶粘性,用戶主動登錄獲取知識的意願非常有限。

2. 科學普及涉及到許多敏感內容,比如「冬蟲夏草是否真的有效」、「轉基因食品是否應該被抵制」,如果引入商業化的內容,比如廣告,用戶會對其報導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存在懷疑,這對一家泛科學社交網站來講,無疑是自毀根基。

3. 果殼網的社交屬性主要體現在「果殼小組」,但果殼小組的內容是不可控的,用戶的屬性劃分也並不明顯,這部分用戶想要變現也非常難。

4. 果殼網需要多位編輯來維持網站的日常運營,人力成本比較高,目前果殼網的總員工數已達到90多人,其中有近一半員工在負責果殼網的日常運營、開發工作和商務化,另一半人員則在突破教育等新項目。

 

果殼網的難題它的小夥伴豆瓣和知乎也都在經歷,這三家網站的共同特點就是「文藝、清新、不掙錢」,果殼和知乎同為在線問答網站Quora的中國學徒,Quora的領導者是Facebook前CTO Adam D'Angelo,這家網站今年4月剛獲得了C輪80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了9億美元,但Quora到目前都沒有實現盈利,離IPO也是遙遙無期,而Quora的總員工數也達到了60多人。

豆瓣經常被貼上「慢公司」的標籤,在分析師闌夕看來,豆瓣的發展方向和盈利模式都在用戶的吵鬧聲中被定下了方向。豆瓣但凡想要深入社交領域的產品——如曾經深受重視的阿爾法城——都陷入庸碌無為,而只要是對興趣的延伸和挖掘——如豆瓣閱讀(讀書的外延)、豆瓣FM(音樂的外延)——卻又顯得張力十足。

果殼和知乎則為Quora的本土化做了不同的打算,今年6月剛獲得2200萬美元B輪融資的知乎繼續在在線問答社區領域深耕,目前仍在擴大用戶規模,在CEO周源看來,知乎目前還處於做大用戶價值的階段,盈利優先級並不高。Quora已經決定將在問答中插入廣告,而知乎聯合創始人成遠此前也表示,未來知乎也將以廣告盈利為主。

而果殼則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下沉到行業,拼在線教育。有數據顯示,2014年在線教育市場將突破1300億元,其中成人教育市場佔比將最大,K12和職業教育市場未來具有較大潛力,2015年將超過1500億元。

果殼切入在線教育的點位於成人教育市場,選擇了高端職業教育領域的MOOC學院作為突破點,這和果殼網的「理想化」和「高逼格」屬性正好契合,但MOOC學院這個突破點的盈利模式未來還需要果殼團隊多加探索,因為它同樣並非「剛需」。

姬十三也表示,目前主要還是以積累用戶為主,而關於MOOC學院的盈利模式也需要在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再考慮。MOOC學院能否成為果殼商業化的破發點,還是未知數。

「理想主義」男人做商業化,其實是被「逼上梁山」

雖然很多人都會評論說,「姬十三越來越像一個商人了」,姬十三現在也更願意以商人的角色自居,但從「理想主義者」轉變為商人,姬十三走得並不輕鬆,更像是「逼上梁山」。

在2013年獲得了B輪融資後,對姬十三來講,商業化其實是一個必須加快速度的事情,「雖然團隊和投資人並未給我壓力,但我必須要對團隊和投資人負責。」果殼也開始加快了各種嘗試,包括開發新的APP「研究生」以及MOOC學院。

在姬十三看來,MOOC學院雖然和果殼網相比更容易盈利,但他其實還沒有想清楚盈利模式究竟該如何,「我們現在還在積累用戶的階段,既然大家都認定在線教育未來幾年必定會爆發,我們商業模式也會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姬十三現在更多地是作為果殼網的「精神領袖」,幫助團隊的新項目制定發展目標,拓展對外的合作,果殼的新項目「研究生」APP也是姬十三帶著小團隊到各個醫院去聊合作,「因為他們都更認我這個人」。談到和醫院的合作,姬十三也顯得有些疲憊,畢竟醫院是事業單位,很多問題都比較棘手。

創業四年來,姬十三也慢慢適應了商人這個身份,現在姬十三在團隊中主抓董事會溝通和資本關係、戰略和大方向、重點項目的突破以及品牌市場和政府關係,和果殼網COO姚笛一起,越來越熟練地回答這些問題「你們掙錢嗎、掙多少、怎麼掙?科學傳播和商業利益難道不衝突?」[詳細]

相關焦點

  • 果殼網姬十三:理想主義男人的商業化蛻變
    儘管姬十三本人並不喜歡「科普」這個詞,他覺得這個詞太過「高高在上」, 好像老師在教育學生一樣,而果殼網的願景,卻是做一個可供所有熱愛科學的人交流的平臺。果殼網成立的最初兩年,姬十三因為自己的「理想主義」走了不少彎路。姬十三的團隊初心是做「科學傳播」,一開始,果殼網想通過泛科學內容討論,構建一個社區。
  • 百度入股果殼網內容大戰已進入白熱化
    日前,據媒體報導,百度已完成對國內知名泛科技興趣社區果殼網的投資,百度正式入股果殼網,持股9.38%。一今年年初,一篇《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文章指出百度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會指向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充斥著大量營銷和質量低劣的內容。
  • 「果殼網」:一群好奇心旺盛的人在一起
    原標題: 「果殼網」:一群好奇心旺盛的人在一起圖片說明:這是「果殼網」的辦公室一角,出乎意料又不出乎意料吧。以「科技有意思」為口號的「果殼網」,今年最火的一條微信《裙子到底是「白+金「還是「藍+黑」?你的大腦在搗鬼》,奇蹟般地席捲了400多萬閱讀量。這種好玩的選題是怎麼出爐的?
  • 《天龍八部》:理想主義的消亡
    其他人的理想主義,阿朱用盡全部為戀人著想是她的愛情理想,慕容復犧牲了部分人性只為復國是他的事業理想,包不同不惜得罪眾人只求所說即所想是他的生活理想……後來呢?我湊熱鬧來說,大家的理想主義終究都是暴斃或漸逝。一、理想主義的暴斃段譽在磨房裡第一次殺了人,哭得不能自已;段譽抱得美人歸然後又失去,原來自己痴迷的是雕像。
  • 《軍師聯盟》 權謀之上,是青年人的理想主義
    該劇通過曹操、曹丕、司馬懿乃至前半部中的「反派」楊修、曹植等一系列人物塑造,所展現出的在亂世之中志在匡濟天下、實現自身政治抱負的理想主義氣息,組成了今日古裝劇難得一見的「正歷史觀」。  從那四位身份不同、立場不同的魏國青年身上,甚至接下來的鐘會、鄧艾,都能看到相似的入世關懷和理想主義面孔。也正是貫注在這些青年身上的理想主義氣質,支撐起了劇中他們的行動邏輯。而新時代的誕生,正是他們「從殘章斷簡之中重塑文明」的結果,也正是他們身上的理想主義種子所結出的碩果。
  • 姬十三:砥礪奮進的五年 我在果殼網做科普
    在建立果殼網之前,我就已經高度關注這一發展趨勢。當時,我和朋友們利用「科學松鼠會」網站,在鄰避事件發生之後,積極參與討論,以科學專業知識應答公眾的疑問,避免恐慌情緒的蔓延。果殼網成立之後,我可以更有效地組織科普力量,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重大突發事件的討論。果殼網成立不久後,就發生了日本東海大地震和福島核危機。
  • 果殼網如何「分解」自己——MOOC學院篇
    4年前,姬十三將自己想做的事情拆分成了科學松鼠會和果殼網—前者是完全公益性質的NGO組織,後者需要承載商業化路徑。而從2013年起,果殼網又開始了二次分化—衍生出MOOC學院、知性、研究生等新產品。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這部讓觀眾不停用紙巾擦口水和眼淚的清新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果殼網的好朋友,著名紀錄片導演、著名吃貨、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部主任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製作的最後階段,我到陳曉卿老師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時間是上午十點,而陳老師在當天凌晨的五點鐘才走出機房回家休息。下面是紅著眼睛的陳曉卿老師與我的對話。
  • 科普的良心:果殼網CEO姬十三
    ——科普常識的傳播,從科學松鼠會到果殼網。兩者的區別是,科學松鼠會是一個愛好者組成的公益團體,果殼網是以科普為主要內容的盈利性機構。一群有科學專業訓練背景(通常是博士學歷以上)的人,堅持為你寫就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推動常識建設。  在果殼網上,你可以搜索到各種各樣的在線科技興趣小組,引領用戶重拾失落的好奇心。
  • 王東傑:當我們說理想主義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王東傑:當我們說理想主義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東傑 2020-09-20 10:52 來源:澎湃新聞
  • 果殼網悄悄換LOGO設計,變藍了
    LOGO設計了,高瑞品牌去果殼網官方微博一看,果然。果殼網全新LOGO設計_高瑞品牌果殼網全新LOGO設計果殼網全新果殼網作為國內知名的科學文化品牌,使用藍色作為品牌色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目前果殼網官方網站還沒有更換全藍的LOGO設計,後期是否會應用到其他方面,有待我們期待進一步消息。
  • 紅豆live與果殼網達成深度合作
    月14日,有信(微博控股)旗下語音直播平臺紅豆Live與果殼網共同宣布:雙方已達成深度合作,首批將有13位果殼達人及8檔主題欄目入駐紅豆Live。13位大V首批入駐  7場聯播打造最強直播日此次果殼網首批入駐紅豆Live的果殼達人共有13位,其中包括果殼網總編「拇姬」徐來、聯合創始人「莊小哥」、「桔子幫小幫主」等。他們將憑藉在各自專業領域內豐富的科學知識,打造包括「美麗也是技術活」 「吃貨研究所」、「果殼自然控」、「果殼童學館」等直播欄目。
  • 果殼網夾縫中成長:拿科技與對手「抬槓」
    於是,一些夾縫中壯大的網際網路企業悄悄滋潤,果殼網就是其中之一。  果殼網非常講究科學邏輯,但它自己的誕生卻有些「荒誕」。那一天,創始人姬十三正洗著澡,突然間一個想法電光火石間擦過,從此「果殼網」的名字便誕生了。「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姬十三笑著說道。  切入口:創建科技社區  然而,找準科普這個切入口,姬十三則想了好久好久。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果殼網:作為一個整天跟理科男插科打諢的藝術家,你如何理解科學與藝術的關係?陳曉卿:這……跟你們理科生打交道會讓自己感覺活的還不錯。哈哈,我們互相給了對方優越感。果殼網:陳老師,請嚴肅點兒。去年底我又接觸到3D的電視技術,那種真3D,太神奇了!這個可能會,就像當初我們發明了顏料、紙張一樣,給藝術以大的展示空間,將來肯定會有人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果殼網:也就是說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必須跟上技術的進步,不能固步自封對嗎?
  • 果殼網創始人嵇曉華:新媒體科普是弱勢群體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謝靚)一提到科普,很多網民第一反應就是果殼網,在多個泛科技類網站排行榜上,果殼網都穩居「頭牌」,微信矩陣粉絲量達500萬,微博矩陣則近千萬。
  • 果殼網科普「普通翠鳥」
    可在果殼網看來,「普通翠鳥」卻並不普通。4月25日,果殼網自然控主題站的新浪認證帳號@果殼自然控在微博進行科普,指出「普通翠鳥是一個單獨的物種,意思不是普通的翠鳥。這個種恰好位列《「三有」動物保護名錄》,也是受保護的物種。目前中國有好幾個省市處于禁獵期,捕殺「三有」動物是可以升格懲罰的。非法販賣翠鳥毛的都不太敢說自己賣的是普通翠鳥。」
  • 網易創業Club入駐CEO:果殼網 姬十三
    2010年11月,姬十三創立泛科技網站果殼網(Guokr.com),獲摯信資本等知名VC機構投資。姬十三長期致力於科技傳播領域,倡導「讓科學流行起來」,「科技有意思」,曾獲上海大眾科學獎,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時尚先生年度科學傳播人物等榮譽。果殼網介紹果殼網(Guokr.com)是一家泛科技網站,致力於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
  • 神作《夜行動物》:理想主義的男人註定被現實的女人殺死
    小說裡講述一個男人帶著妻孩子外出,卻在黑夜裡遭遇暴徒綁架、殺害,懦弱的男人看著暴徒行兇無能為力,最後暴徒卻逍遙法外。經過半年多的尋找,男人協同警察找到了暴徒,卻因為證據不足被無罪釋放。男人為了給妻孩報仇,開槍打死主犯,但在開槍前被主犯的鐵棒擊中,雙目失明,他慌亂中壓到保險栓,槍響了,男人也死了。小說到此結束。蘇姍讀完前夫的小說,想到她和前夫的關係。
  • 果殼網搬遷通知:即日起全員進入Minecraft辦公
  • 崔永元炮轟果殼網:科普作者騙女大學生上床
    通過微博搜索發現,「飛雪之靈」的微博認證是「果殼網科普作者」,而且,其於14日晚些時候對崔永元的微博作出了回應。飛雪之靈稱,其之前犯的錯已承認並且道歉了,但不接受造謠、誇張以及夾帶私貨的指控。他表示,自己未與那位女生發生關係;女生「退學」是造謠;「黑料」中的很多內容是被斷章取義和誇張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