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承辦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暨科技前沿大師談「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已成功舉辦六屆,成為上海書展「七系列」閱讀活動品牌。今年該系列活動(共七場),將於2020年8月12日-8月18日「上海書展」期間,在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如期舉行。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一
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
主 題: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
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
承 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
主講嘉賓: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
對話嘉賓:陳正軍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員、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
對話嘉賓:徐楠傑 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學與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主持嘉賓:仇子龍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活動議程:
1、主持人介紹出席活動嘉賓
2、王紅陽院士作《腫瘤細胞的奧秘》主題報告
3、院士、專家嘉賓對話互動
4、院士、專家嘉賓與現場聽眾互動
內容提要: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複製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細胞,是形成哺乳類動物的各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幹細胞被誘導分化為各種組織細胞,再移植給病人,可以用於修復一些曾經被認為是不可再生的組織器官。幹細胞移植技術最為神奇在於其「複製」和「修復」的能力,這也就意味著醫學家們可以利用幹細胞具有自我複製和分化的能力來修復體內受損的器官、神經等,達到機體功能重建和修復的目的。從根源上增強機體的自愈力,達到治癒那些不治或難治之症疾病及延壽抗衰老的目的。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二
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
主 題: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
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
承 辦: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
主講嘉賓:趙東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主任
對話嘉賓:楊為民 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對話嘉賓:施章傑 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對話嘉賓:萬 穎 上海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嘉賓:賀鶴勇 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活動議程:
1、 主持人介紹出席活動嘉賓
2、 主講嘉賓作主題報告
3、 院士、專家嘉賓對話互動
4、 院士、專家嘉賓與現場聽眾互動
內容提要:
化學是「新物質創造和轉化」的核心學科,在發展自身科學過程中,不斷與其它學科和領域的交叉融合,在能源、環境、信息和人類健康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在並將繼續為人類文明、為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做出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本次講壇活動將邀請國內知名院士專家,在聆聽風趣幽默的科普報告基礎上,圍繞化學科學的前沿領域和最新研究成果,並就公眾關心的問題展開互動交流,展現「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三
探秘神奇的雷射
主 題:探秘神奇的雷射
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承 辦:上海市雷射技術研究所、上海市雷射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
主講嘉賓:冷雨欣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對話嘉賓:範滇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射與光電子學專家
對話嘉賓:田 野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研究員
主持嘉賓:張 偉 上海市雷射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上海市雷射學會理事、精細加工專委會主任
2、主講嘉賓作報告
雷射是20世紀以來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雷射在光纖通信、雷射測距、雷射雷達、雷射武器及醫學等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講壇將在闡述神奇的雷射基礎上,重點介紹超強超短雷射及其應用新進展。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四
神秘的「免疫力」與「疫苗」
主 題:神秘的「免疫力」與「疫苗」
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
承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
主講嘉賓:聞玉梅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治療性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名譽主任
主講嘉賓: 李 斌 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主講嘉賓: 汪萱怡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講嘉賓: 張文宏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主持嘉賓: 江世亮 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文匯報原科技部主任
2、聞玉梅院士作《免疫是體內的集團軍》主題報告
3、李斌教授作《免疫細胞的貢獻》主題報告
4、汪萱怡教授作《疫苗的優點和難點》主題報告
5、張文宏教授作《新冠疫情常態化與防控》主題報告
6、院士、專家嘉賓對話互動
7、院士、專家嘉賓與現場聽眾互動
內容提要:
新冠疫情期間,人們聽到最多的話是,截止目前,治癒新冠疾病尚無「特效藥」,需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和「疫苗」的研製成功。免疫功能是人體在進化和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步獲得的防衛疾病侵襲的能力,幾乎所有疾病的發生都和免疫功能有關。因此,免疫和人類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疫苗是指用各類病原微生物製作的用於預防接種的生物製品。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兩種,其開發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且成本很高。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對於家庭來說也是減少成員疾病發生、減少醫療費用的有效手段。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五
探秘大氣科學與防災減災
主 題:探秘大氣科學與防災減災
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氣象局
承 辦:上海市氣象學會、上海市氣象局宣傳科普與教育中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
主持嘉賓: 陶立英 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
主講嘉賓:張人禾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
對話嘉賓:陸文軍 新華社上海分社副總編輯
對話嘉賓:章震宇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自然災害應對和物資保障處處長
對話嘉賓:李永平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研究員
對話嘉賓:戴建華 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講壇將介紹大氣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及其特點,重點講述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及其影響、大氣與地球系統其他圈層的相互作用、人類活動與大氣之間的相互影響、大氣的人為調控等。大氣科學具有顯著的綜合性和交叉性。它既與地球系統中的水圈、生物圈、冰雪圈、巖石圈等有很大的聯繫,也和人類活動、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研究大氣,是需要通過認識它的規律進而提出對策趨利避害,造福人類社會。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六
2020第五屆「行為評估與健康幹預」科普論壇
主 題:2020第五屆「行為評估與健康幹預」科普論壇
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
承 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療健康專委會、「達醫曉護」全媒體醫學科普品牌、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
主講嘉賓及報告主題:
1、葛均波 中國科學院院士;報告主題:生活方式與冠心病防治
2、方寧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科醫學系主任、仁濟醫院老年科主任;報告主題:生活方式與高血壓防治
3、陳世益 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報告主題:適量運動與健康
4、季建林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報告主題:疫情防控常態化與心理調適
論壇執行主席
季建林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中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王 韜 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療健康專委會主任、上海市東方醫院急診部常務副主任
內容提要: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在此基礎上,國內學者又提出增加「早診早治」、「良好睡眠」以及「行為決定健康」之理念。實踐研究證明,按照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生活,可使高血壓的發病率降低55%,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50%,腦卒中、老年痴呆症、冠心病的發病率降低75%,腫瘤的發病率降低33%。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行為方式對健康會產生什麼影響?健康行為幹預對健康和疾病預防有何積極意義?本次論壇以「健康行為評估與幹預」為主題,旨在讓公眾「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提高健康生活品質」。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七
解讀國內外最新科技進展
主 題:解讀國內外最新科技進展
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承 辦: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學術與科普處、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
主持嘉賓:褚君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主講嘉賓:孫強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非人靈長類研究蘇州平臺主任、博士生導師;報告主題:體細胞克隆猴
主講嘉賓:張永合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新技術中心主任、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副總設計師;報告主題:太空科技改變人類認知與生活
主講嘉賓:王俊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主任、中科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報告主題:光子晶片研究進展及展望
主講嘉賓:陶虎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報告主題:腦機接口與人機互融
內容提要:
每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世界十大科技進展,經新聞媒體廣泛報導後,在社會上都會產生強烈反響。該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本次講壇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通過解讀國內外最新科技進展,幫助公眾了解國內外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點擊「閱讀原文」,可在線預約報名參加講壇現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