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展示「單細胞分析...

2020-12-01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20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受邀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00號報告廳為交大師生帶來了題為「單細胞分析化學」的精彩報告。

李景虹院士首先總結了電分析化學和生物分析化學的發展過程,指出從單分子、單粒子到單細胞分析化學發展的必要性。他對單細胞分析化學進行了詳細的釋義,認為單細胞研究將更準確、更全面地反映細胞生理狀態和過程,對於生命科學研究、重大疾病診斷和個性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單細胞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著重於精細結構的分辨、暫態信息的捕捉和複雜信號的獲取。

李景虹院士介紹利用鏈置換和酶連接識別的核酸探針,實現細胞內miRNA/mRNA的單鹼基、單分子分辨的成像的工作。通過調控核酸雜交構建了一種可以用於高通量標記的DNA編碼技術(SeqEA),實現了單分子水平RNA的高通量成像。該技術實現了在單細胞水平上初步探究了細胞基因表達空間分布、異質性、相關性與細胞基因功能、細胞表型的關係。也可以對多種RNA同時分析成像,研究不同RNA(如mRNA、miRNA及circRNA)之間的互相調控機制。除此之外,可以通過腫瘤的基因表達及突變成像,在單細胞水平上研究腫瘤耐藥機制。

他還介紹了線粒體DNA單鹼基成像及分型工作。利用CasPLA使線粒體DNA突變直接成像,CRISPR/Cas9識別可使基於Cas9解旋作用的雙鏈DNA直接成像,同時雙探針臨近效應實現了單鹼基差異分析。基於此技術,觀察到了細胞間可傳遞mtDNA的微管結構等。李景虹院士介紹了兩例具體的應用:其一,製備了線粒體靶向的單分散納米金MitoCAT-g,實現了氧化應激放大效應。其二,構建了質子驅動的變形性納米疫苗,通過納米片組裝促進溶酶體逃逸,為腫瘤的高效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最後,李景虹院士對於單細胞分析技術進行了總結與展望,明確了單細胞化學發展的願景和難點,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對於該技術助力精準醫學的未來充滿信心。

講座後,大師講壇組委會向李景虹院士贈送了精心準備的紀念品,以傳達交大學子對李院士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祝福。

【嘉賓簡介】

李景虹,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化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1991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1996年獲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近年來致力於電分析化學、生物電化學、單細胞分析化學及納米電化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Nanotech., Nature Protocol, 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nal. Chem.等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350餘篇,應邀在Acc. Chem. Res., Chem. Rev., Chem. Soc. Rev.等期刊發表綜述,論文被引用>49,000次,H-index 113。2015-2019年連續五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任Chem. Soc. Rev., ACS Sensors, 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Small Methods等期刊編委、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背景介紹】

「單細胞生物學」是未來若干年生命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分析化學能否提供準確可靠的分析方法和儀器設備,滿足「單細胞生物學」未來發展的需要,是對分析化學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機遇與挑戰。單細胞的生物傳感與成像分析提供了單細胞組成、結構和性質方面的豐富信息,使人們能夠更好地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生物分子在活細胞中的功能和作用,認識重要生物過程和信號傳導機制,對及時發現疾病早期的分子異常及病理演變提供可行方法。

相關閱讀

中國科學院院士程津培做客第153期大師講壇帶領交大師生走近「化學鍵能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雲東教授做客第154期大師講壇分享「化學反應機理研究的樂趣」

相關焦點

  • Scully教授做客第126期大師講壇
    5 月 22 日,美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以及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科學家Marlan O. Scully 教授在閔行校區行政樓B樓418 報告廳做客第126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從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和壓縮光到黑洞」的精彩報告。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Stephen Mann做客第114期大師講壇
    12月6日,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Stephen Mann在陳瑞球樓100號報告廳做客第114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探索生命起源:由非生命物質向生命的跨越」的精彩報告。
  • 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Arul M.Chinnaiyan做客第110期大師講壇
    10月30日,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Arul M.Chinnaiyan教授在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做客第110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Sequencing for Precision Oncology」的精彩報告。
  • 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雲做客第150期大師講壇
    5月14日晚,大師講壇迎來第150期活動,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給廣大師生與全球網友帶來了「第三類量子——任意子」(Quanta of the Third Kind: Anyons)的科普報告。本次大師講壇由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顧威教授主持。
  • 【院士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應邀為師生講學
    12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應邀來我校作題為「石墨烯的電分析化學與生物傳感」的學術報告。化學化工學院兩百餘名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部分教師聆聽了精彩報告。李景虹首先對石墨烯這一材料做了基本介紹,並闡述了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屬性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應用以及生物傳感在現實中的應用。他還介紹了鈉氣氛剝離石墨、高質量石墨烯及其薄膜的化學製備等內容,以「興趣愛好」「萬小時定律」等勉勵師生們在科研探索中要保持興趣、勤奮和堅持,著重啟發師生們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培養科學思維。
  • 【百年校慶】陳木法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思彤 攝影 張碧航)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陳木法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範孫樓作了題為「交叉研究的感悟」的學術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楊克欣為陳木法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紀念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負責人主持。
  • 諾獎得主維爾切克做客上海交大大師講壇 科普量子粒子呼籲疫情期...
    圖說:上海交大大師講壇雲開講 李政道研究所供圖(下同)在微觀量子的世界,也可以用類似結繩計數的方法來記錄及操控量子信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理論:在二維體系中存在著第三類量子粒子,其自旋量子數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半整數,而是任意大小,他將這種新量子粒子命名為任意子(anyons)。昨晚,第150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維爾切克教授在線做客,他通過大量的圖片與通俗的概念向大家講述任意子的「前世今生」。
  • 【百年校慶】戴宏傑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美國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為我校師生帶來一場題為「Nanoscience, Biological Imaging and Renewable Energy」的精彩報告。
  • Hell做客上海交大第111期大師講壇
    Hell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做客第111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Light Microscopy: The Resolution Revolution」的精彩報告。講座最後,大師講壇組委會向Stefan W. Hell贈送了精心製作的泥塑人像作為紀念品,以表達交大學子對他到訪由衷的感謝和誠摯的祝福。他也應邀留下大師手印和題字,並與大師講壇組委會成員合影留念。【嘉賓簡介】 Stefan Walter Hell,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訪問浙江工業大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教授錢逸泰做客浙江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第175期至真講壇,作了題為《微納米材料的晶體化學》的學術報告。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出席活動並為錢逸泰頒授學術報告紀念證書,材料學院師生代表150餘人參加活動。
  • 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新聞—科學網
    3月29日下午,應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邀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並作「土壓力:確定性理論和可靠度分析
  • 【迎百年校慶】夏幼南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春雷)6月18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夏幼南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八裡臺校區蒙民偉樓報告廳以「Towards Predictable Synthesis of Colloidal Metal Nanocrystals」為題帶來學術講座。
  • 嶽清瑞院士、滕錦光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哈工大報訊(劉發起/文)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嶽清瑞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做客科學家講壇,分別為師生作了題為「工業鋼結構疲勞診治關鍵技術研究」和「新材料組合結構」的報告。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東生講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作為主講嘉賓,為上海矽酸鹽所130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的學術報告。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副所長王東等出席講壇,講壇由王東主持。王東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作客第十七期「東生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並簡要介紹了講壇設立的相關背景。
  • 【百年校慶】魏輔文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竇偉浩 王鳳簫)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百年南開之生命講壇」,在生物站報告廳為師生們帶來了題為「大熊貓科學探秘與保護」的精彩報告。
  • 汪衛華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進展
    哈工大報訊(黃永江/文 汝果/圖)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衛華做客科學家講壇,為師生作了題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汪衛華院士長期從事新型大塊非晶及其它亞穩材料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研製出多種釐米級大塊非晶合金等亞穩材料,並系統研究了其微結構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製備和研究亞穩材料的方法;近年來致力於非晶合金材料的高通量設計、製備及表徵工作。汪衛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非晶合金的發展對於材料學科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2017-01-10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王天眷講壇」第十七講舉行。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做客「華夏講壇」,與大學生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做客該校「華夏講壇」,開展「院士大學堂」,與600名師生講述他科研背後的故事。「華夏講壇·院士大學堂」鄧子新院士的報告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他分別以曾經研究的「冷門」和「熱門」兩個科研項目,即「DNA硫修飾的科學發現」和「重要抗生素的化學生物學」為案例,向大家講述了科研項目背後的探索與人文啟示。
  • 陸夕雲院士做客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
    西工大新聞網9月21日電(高琛 王澤昊)9月18日下午15:00,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在友誼校區西會議室舉行。受極端力學研究院院長鄭曉靜院士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夕雲擔任本次報告會的主講人,為相關師生做了「高速流動的模擬與分析」的主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