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維爾切克做客上海交大大師講壇 科普量子粒子呼籲疫情期...

2021-01-21 新民晚報

圖說:上海交大大師講壇雲開講 李政道研究所供圖(下同)

在微觀量子的世界,也可以用類似結繩計數的方法來記錄及操控量子信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理論:在二維體系中存在著第三類量子粒子,其自旋量子數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半整數,而是任意大小,他將這種新量子粒子命名為任意子(anyons)。

昨晚,第150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維爾切克教授在線做客,他通過大量的圖片與通俗的概念向大家講述任意子的「前世今生」。

在報告中維爾切克教授介紹了任意子的概念與來源,重點介紹了兩個實驗方面工作:一個是2016年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在由四個量子比特組成的超導電路中產生任意子激發;另一個工作是來自巴黎大學、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和雷恩高等師範學校的研究人員在今年4月《科學》雜誌上所發表的封面文章,闡述了任意子的觀測證據。此外他還介紹了任意子在一些方面重要的應用前景。這種用類似編織辮子的技能來操控量子態的手段已經成為了目前量子物理研究的熱點之一。

本次講壇還特邀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教授與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鄭杭教授,維爾切克教授在演講後與幾位嘉賓就任意子的前沿研究與未來應用等領域進行了探討。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正在建設中

近日,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正式發布,作為圍繞科學與產業前沿布局建設的重大創新平臺,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等項目正加緊建設。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今年3月獲評上海市文明示範工地,目前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計劃今年6月結構封頂,年底基建竣工。在科學研究方面,李政道研究所科研人員們探索科學的腳步並沒有因新年伊始的疫情而停滯,而是積極排除萬難繼續著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組織一批線上學術報告,在包括《物理評論快報》等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本次大師講壇也邀請了麻省理工學院、北歐理論物理研究所、斯德哥爾摩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共同在線觀摩。以往線下科普講壇的受眾群體較為單一,而此次「天涯共此時」的資源共享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觀眾規模,縮短了機構間的距離,為李政道研究所國際前沿學術交流平臺的創建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

近日,維爾切克所長在李所大會中提及,自己一部新著作的寫作已近尾聲,他鼓勵大家在此特殊時期靜下心來專注於科學研究工作,為李政道研究所的整體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訊員 靳小芊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相關焦點

  • 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雲做客第150期大師講壇
    5月14日晚,大師講壇迎來第150期活動,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給廣大師生與全球網友帶來了「第三類量子——任意子」(Quanta of the Third Kind: Anyons)的科普報告。本次大師講壇由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顧威教授主持。
  • 著名量子光學科學家Marlan O. Scully教授做客第126期大師講壇
    Scully 教授在閔行校區行政樓B樓418 報告廳做客第126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從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和壓縮光到黑洞」的精彩報告。                                           講座開始,Marlan O.
  • 諾獎大師在交大
    其研究涉及凝聚態物理、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個領域。「今年春天和夏天,美國、法國的科學家通過不同技術,獲得了『任意子』令人信服的觀察。我非常高興並願意與大家分享這些令人激動人心的、美麗的新進展。」上世紀80年代,維爾切克就提出「二維體系中存在第三類量子粒子」的理論,並且將之命名為「任意子」。
  • 上海科協大講壇攜手科技前沿大師談 精彩解讀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網上海11月26日電 25日,由上海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承辦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暨科技前沿大師談 解讀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科普報告會」(以下簡稱解讀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科普報告會)在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沈學礎主持本次活動。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Hell做客上海交大第111期大師講壇
    Hell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做客第111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Light Microscopy: The Resolution Revolution」的精彩報告。講座最後,大師講壇組委會向Stefan W. Hell贈送了精心製作的泥塑人像作為紀念品,以表達交大學子對他到訪由衷的感謝和誠摯的祝福。他也應邀留下大師手印和題字,並與大師講壇組委會成員合影留念。【嘉賓簡介】 Stefan Walter Hell,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展示「單細胞分析...
    2020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受邀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00號報告廳為交大師生帶來了題為「單細胞分析化學」的精彩報告。
  • 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領域的奠基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做客交大...
    《廣州日報》報導 4月22日,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領域的奠基人,諾貝爾化學獎、普裡斯特利獎、沃爾夫獎、美國富蘭克林獎章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和藝術及科學院雙院士,卡爾 巴裡 夏普萊斯(Karl Barry Sharpless)教授做客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作《SuFEx點擊化學在生物方面的應用》報告,向交大師生分享其近期在研究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方面的工作。
  • 諾獎大師在交大 | 弗朗克·維爾切克:用精妙的語言打開龐雜的世界!
    上世紀80年代,維爾切克就提出「二維體系中存在第三類量子粒子」的理論,並且將之命名為「任意子」。40多年來的研究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維爾切克難掩興奮,期待這一突破將開啟對物質新狀態的研究,並可能有助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 物院諾講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做客中山大學諾貝爾大師系列講壇
    4月7日下午,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廣東省外國專家局和我校聯合主辦的中山大學諾貝爾大師系列講壇第十五講在我校南校園懷士堂舉行。
  • 科學松鼠會質疑上海交大引進諾獎獲得者
    第1頁: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第2頁:不討論細節問題的物理就是耍流氓 第3頁:DNA不知何處來之生物學拍案驚奇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去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12
  • 粒子物理學界「三劍客」齊聚李政道圖書館 謝耳朵原型也是諾獎得主
    謝耳朵在劇中的人設也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也獲得了諾獎。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跨界協奏《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的室友萊納德是一位實驗物理學家,據稱原型來自1981年諾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阿瑟·倫納德·肖洛(Arthur Leonard Schawlow)。
  • 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Arul M.Chinnaiyan做客第110期大師講壇
    10月30日,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Arul M.Chinnaiyan教授在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做客第110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Sequencing for Precision Oncology」的精彩報告。
  •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Stephen Mann做客第114期大師講壇
    12月6日,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Stephen Mann在陳瑞球樓100號報告廳做客第114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探索生命起源:由非生命物質向生命的跨越」的精彩報告。
  •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2017-01-10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此次講壇由副所長柳曉軍主持,黨委書記詹明生向檀時鈉頒發了「王天眷講壇講席教授」的聘書和銘牌。  檀時鈉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先後取得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碩士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學位。曾任華盛頓大學核理論研究所博士後、耶魯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現為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冷原子分子體系中的量子多體與少體問題。
  • 【地方動態】「解讀科學類諾貝爾獎系列講壇」在滬開講
    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新華科普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圖說:專場專題討論環節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五位諾獎得主與十餘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出席,聚焦信息與腦科學、量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物理等領域,這兩天李政道研究所大咖雲集。
  • 上海科普大講壇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海科普大講壇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10-26 23:58:00來源:央廣網
  • ...獎系列講壇」第二場開講——探索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新華網上海11月17日電(王卉雯)15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新華科普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協大講壇承辦的解讀2020年科學類諾貝爾獎系列講壇活動第二場「解讀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探索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在滬開講。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他們二位因此於1993年獲諾獎。這主要是褒獎他們的觀測。至於2017年引力波觀測獲獎更是如此。所以,這回給彭羅斯頒獎可以認為是首次給相對論的理論研究頒獎。上世紀60年代之前,廣義相對論研究停滯不前。1964年,彭羅斯用拓撲學研究時空的全局結構,尤其是因果關係。他發明的彭羅斯圖在引力物理中的重要性,相當於費曼圖在粒子物理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