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雲做客第150期大師講壇

2020-12-0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5月14日晚,大師講壇迎來第150期活動,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給廣大師生與全球網友帶來了「第三類量子——任意子」(Quanta of the Third Kind: Anyons)的科普報告。本次大師講壇由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顧威教授主持。

Wilczek教授首先介紹了費米子和玻色子——在量子力學的教科書中,量子粒子被分為這兩類。費米子遵從大家所熟悉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即兩個費米子不能同時處於相同的量子態上;而玻色子則相反,它們可以匯集在相同的量子態中。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其更深層的原因是費米子的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而玻色子的自旋量子數為整數。那是否存在其它情況呢?Wilczek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起便提出了這個理論:在二維體系中存在著第三類量子粒子,其自旋量子數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半整數,而是任意大小,並將這種新量子粒子命名為任意子(anyons)。

接下來Wilczek教授重點介紹了兩個實驗方面工作:一個是2016年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在由四個量子比特組成的超導電路中產生任意子激發;另一個工作是來自巴黎大學、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和雷恩高等師範學校的研究人員在今年4月《科學》雜誌上所發表的封面文章,闡述了任意子的觀測證據。此外他還介紹了任意子在一些方面重要的應用前景。這種用類似編織辮子的技能來操控量子態的手段已經成為了目前量子物理研究的熱點之一。

本次大師講壇還特別邀請了4位嘉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鄭杭教授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aniel Arovas教授。Wilczek教授在演講後與嘉賓們就任意子想法的提出、前沿研究與未來應用等領域進行了探討。

在隨後的觀眾提問環節,Wilczek教授闡述了任意子自旋與其統計性質的關係,並根據自身的經驗對青年學者如何突破傳統、催生創新提出了建議,勉勵大家時刻懷揣對科學的熱情,保持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熱情。

本次大師講壇也邀請了麻省理工學院、北歐理論物理研究所、斯德哥爾摩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共同在線觀摩。以往線下科普講壇的受眾群體較為單一,而此次「天涯共此時」的資源共享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觀眾規模,共有約8000觀眾在Classin平臺與蔻享學術平臺聆聽了此次大師講壇,也為李政道研究所國際前沿學術交流平臺的創建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近日Wilczek所長在全所大會中提及,自己一部新著作的寫作已近尾聲,並鼓勵全所在此特殊時期靜下心來專注於科學研究工作,為李政道研究所的整體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嘉賓簡介】

Frank Wilczek,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1970年獲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1974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曾供職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理論研究所,並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Herman Feshbach講席教授。

【背景介紹】

在微觀尺度中的量子粒子,擁有與宏觀物體迥然不同的奇妙特性。在量子力學的教科書中,量子粒子被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兩類。其中費米子遵從大家所熟悉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即兩個費米子不能同時處於相同的量子態上;而玻色子則相反,它們可以匯集在相同的量子態中。但2004年諾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起提出了一個理論:存在著第三類量子粒子,它既不像費米子如此「特立獨行」,也不像玻色子那般「同心合力」,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呈現出一種「若即若離」的有趣狀態。他將這種新量子粒子命名為任意子(anyons)。近年來,國內外多項前沿實驗成果驗證了任意子的存在。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維爾切克做客上海交大大師講壇 科普量子粒子呼籲疫情期...
    圖說:上海交大大師講壇雲開講 李政道研究所供圖(下同)在微觀量子的世界,也可以用類似結繩計數的方法來記錄及操控量子信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理論:在二維體系中存在著第三類量子粒子,其自旋量子數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半整數,而是任意大小,他將這種新量子粒子命名為任意子(anyons)。昨晚,第150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維爾切克教授在線做客,他通過大量的圖片與通俗的概念向大家講述任意子的「前世今生」。
  • 李政道研究所舉行第4期李政道前沿講壇
    6月12日,第4期李政道前沿講壇在閔行校區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舉辦。本次講壇邀請希伯來大學前校長、榮譽退休教授、愛因斯坦檔案學術委員會主席Hanoch Gutfreund擔任主講嘉賓。本次講壇由李政道研究所、解放日報·上觀與李政道圖書館共同舉辦,由我校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李政道研究所粒子分部副主任何紅建主持。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展示「單細胞分析...
    2020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受邀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00號報告廳為交大師生帶來了題為「單細胞分析化學」的精彩報告。
  • Hell做客上海交大第111期大師講壇
    10月31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Stefan W. Hell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做客第111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Light Microscopy: The Resolution Revolution」的精彩報告。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Scully教授做客第126期大師講壇
    Scully 教授在閔行校區行政樓B樓418 報告廳做客第126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從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和壓縮光到黑洞」的精彩報告。                                           講座開始,Marlan O.
  • 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Arul M.Chinnaiyan做客第110期大師講壇
    10月30日,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Arul M.Chinnaiyan教授在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做客第110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Sequencing for Precision Oncology」的精彩報告。
  •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Stephen Mann做客第114期大師講壇
    12月6日,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Stephen Mann在陳瑞球樓100號報告廳做客第114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探索生命起源:由非生命物質向生命的跨越」的精彩報告。
  • 物院諾講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做客中山大學諾貝爾大師系列講壇
    4月7日下午,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廣東省外國專家局和我校聯合主辦的中山大學諾貝爾大師系列講壇第十五講在我校南校園懷士堂舉行。
  •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2017-01-10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王天眷講壇」第十七講舉行。
  • 李政道研究所所長維爾切克:做科研離不開家庭的滋養
    東方網記者解敏10月30日報導:在今天開幕的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上,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分享了他對人才培養、科研機構如何開展高質量研究的觀點。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  李政道研究所是在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呼籲下開始籌建的。2016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該所參照丹麥玻爾研究院、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建設,引入全球頂尖的科學家。
  • 李政道研究所召開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John Ellis,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Jonathan Feng,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杜倫大學教授Carlos Frenk,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北歐理論原子物理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評選委員、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Thors Hans Hansson,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Douglas Lin,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
  • 羅馬尼亞教育家瓦倫丁·波帕做客西南聯大講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文凌)日前,羅馬尼亞原教育部長、蘇恰瓦史蒂芬大帝大學校長瓦倫丁·波帕做客西南聯大講壇,為師生們帶來《歐洲教育領域的遠景及機會》的演講。這是西南聯大論壇舉辦第三十八講以來的第一位做客論壇的海外校長。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2019-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副所長王東等出席講壇,講壇由王東主持。王東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作客第十七期「東生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並簡要介紹了講壇設立的相關背景。
  • 李政道研究所舉辦第十三屆江門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大會
    1月14日至19日,第13屆江門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江門中微子實驗(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JUNO)合作組於2014年由中科院高能所發起成立,目前由來自17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77個高校與科研院所、600多位科研人員組成。
  • 【迎百年校慶】夏幼南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春雷)6月18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夏幼南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八裡臺校區蒙民偉樓報告廳以「Towards Predictable Synthesis of Colloidal Metal Nanocrystals」為題帶來學術講座。
  • 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新聞—科學網
    3月29日下午,應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邀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並作「土壓力:確定性理論和可靠度分析
  • 日本著名宇宙學家佐佐木節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合肥大師論壇」
    4月2日,應我校邀請,日本著名宇宙學家、東京大學卡弗裡宇宙物理數學研究所副所長佐佐木節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合肥大師論壇」,在理化大樓一樓科技展廳以『Gravitational Wave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the Dawn has Arrived!』為題作精彩學術報告。報告會由物理學院天文學系蔡一夫教授主持。
  • 【迎百年校慶】王春生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焦麗芳 曹君)8月29日上午,美國馬裡蘭大學教授王春生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講座前,化學學院負責人為王春生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證書牌。  講座中,王春生詳細介紹了不可燃電解質用於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進展。他圍繞不可燃電解質,分別對water-in-salt(WIS)水系電解質、全氟電解質和固態電解質3個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了介紹,並對新型電解質的發展方向提出展望。報告深入淺出、內容豐富,師生們踴躍提問,並就感興趣的科研問題與王春生進行了熱烈探討。
  •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
    2019年12月28日,應我校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以「數學歷史大綱」為題為全校師生做精彩報告。本次報告會在東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舉行,並在西三報告廳進行實況轉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