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加強李政道研究所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借鑑全球優秀研究所和大學的先進經驗,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學術評估和戰略性諮詢,支持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
參加會議的李政道研究所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有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評委會前主席、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教授Lars Brink,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陳和生,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John Ellis,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Jonathan Feng,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杜倫大學教授Carlos Frenk,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北歐理論原子物理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評選委員、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Thors Hans Hansson,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Douglas Lin,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Peter Littlewood,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前所長、義大利羅馬大學教授Luciano Maiani,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教授Cristiane Morais Smith,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張首晟等。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理事長林忠欽,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校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李政道研究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吳旦,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李政道先生代表、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王垂林,以及校內各相關二級單位負責人與李政道研究所全體人員出席本次會議。會議由徐學敏主持。
林忠欽在致辭中表示,李政道研究所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開展建設工作,其目標是要建成世界級的前沿基礎研究機構,形成一個吸引國際頂級科學家和培養國內頂級人才的重要平臺,在前沿基礎研究實現從「並跑」到「領跑」中發揮引領作用。期待本次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能借鑑全球優秀研究機構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先進經驗,對李政道研究所的團隊建設、研究方向、重點發展研究領域、年度研究進展等進行學術評估,為李政道研究所建設提供戰略性、指導性的諮詢意見。
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源於李政道向國家領導人的建言。此後,李政道也一直關心著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並於2018年4月應邀擔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此次李政道特地錄製視頻祝賀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召開,並對李政道研究所的發展寄予殷切期望。
Frank Wilczek代表李政道研究所做了所情報告,他介紹了研究所的基本建設、團隊建設、資金籌措、國際合作、學術交流活動與科普報告等情況,並提出了未來發展的計劃。
會上,林忠欽為各位李政道研究所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書。
隨後,Peter Littlewood教授在會上做了主題為「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for creative science」的報告。他在報告中介紹了國際上一些著名的研究機構,如貝爾實驗室、卡文迪許實驗室、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等的發展歷史,分析了這些實驗室為何能夠在科學上做出重要貢獻的原因,歸納了建設國際一流研究機構應該具備的若干特性。
李政道研究所教授顧威、何小剛、張鵬傑分別代表量子基礎科學、粒子與核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三個研究部做了報告。李政道研究所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對李政道研究所新進的三位青年學者入職前後的發展情況和期望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對Frank Wilczek和各研究部的團隊建設、研究方向、重點發展研究領域、年度研究進展,以及在中國發展的大環境下如何建設國際一流的研究所等問題進行了細緻的討論。李政道研究所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將根據會議的討論和諮詢委員的諮詢意見,形成諮詢報告提交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
李政道研究所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是李政道研究所學術諮詢和評估機構,由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委託所長聘請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內外發展狀況、在物理學和天文學及相關交叉領域享有崇高聲望的頂級科學家組成。相信在諸多頂尖科學家的支持下,李政道研究所將努力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全球嚮往的頂尖科學精英集聚地、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年才俊歷練地,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創新貢獻力量。
(視頻報導:http://v.sjtu.edu.cn/reports/report2-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