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解敏10月30日報導:在今天開幕的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上,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分享了他對人才培養、科研機構如何開展高質量研究的觀點。
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
李政道研究所是在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呼籲下開始籌建的。2016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該所參照丹麥玻爾研究院、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建設,引入全球頂尖的科學家。2017年9月,弗蘭克·維爾切克獲聘為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長。維爾切克是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因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200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李政道研究所在暗物質與中微子、實驗室天體物理、拓撲超導量子計算三方面開展研究。
維爾切克認為做科學,離不開來自家庭的滋養,以自己為例,維爾切克回憶,自己的童年父母在他的成長生涯當中不僅鼓勵他玩玩具,而且鼓勵他閱讀書籍。科研工作是一個長期的投資,你很難預測什麼時候能取得成果和成就,因此需要從一開始就給年輕人提供滋養。
對於如何打造世界領先的研究機構?維爾切克認為,一個優秀實驗室的建立首先要把好的人才聚攏在一起,這些人才之間最好是優勢互補的。每一項科研工作可能需要花很多年時間才能產出,應該讓科學家只負責關於科學的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
維爾切克介紹,電晶體的發明,源自于貝爾實驗室把電子領域、材料領域的專家聚集在一起。在這個實驗室裡實現了跨領域的合作,並通過合作來賦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電晶體的發明不僅僅對於電話發展有重大意義,對於日後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貝爾實驗室的成功源自於有合適的人、對任務有明確的認識和良好的科研環境環境。
IBM的實驗室為大家在計算機領域帶來很多的創新。這個實驗室一開始是在大學的環境裡打造出來的,但最終成為了一家成功的企業,重塑了整個計算機行業,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參與其中,影響力甚至超過微軟、facebook。這個實驗室本身的創新為現在的計算機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談到自己所在的李政道研究所,維爾切克表示,目前它已經成為了浦東科學城項目的一部分,他吸取了哥倫比亞大學和劍橋大學在建造實驗室方面的一些靈感,希望能把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合作模式複製到上海。據了解,目前李政道研究所已邀請17位國際頂尖的物理和天文學家,組成研究所國際諮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