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寄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破除偏見和專業局限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觀眾在觀摩陳益新的主題畫《光子科技新時代》。上海交大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以「自旋(Spin)」為主題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以下簡稱科藝活動)28日如期開幕。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本屆科藝活動寄來賀信,基於其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China-U.S.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而設立的「CUSPEA之家」當日正式揭牌落戶上海交大。

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王垂林代李政道宣讀了賀信。今年剛過94歲生日的李政道是科藝理念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他在信中寄語所有科藝愛好者們:「穿梭在科學與藝術之中,用創意和技藝,讓抽象的科學概念,鮮活地悅動於眼前,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廣泛理解。」鼓勵科學與藝術工作者攜手共進、交融互通,破除偏見和專業的局限,在更廣闊的空間思考,以更堅實的臂膀來迎接未來的挑戰。

基於李政道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而設立的「CUSPEA之家」落戶上海交大。上海交大供圖

當天,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本屆科藝活動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上海交大物理系教授、集成光學專家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主題畫,通過繪畫形式構築未來光子科技新時代藍圖;活動現場公布了本屆大獎賽獲獎情況,並開啟2020上海交大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作品展。

本屆大獎賽於今年6月正式啟動,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徵集,共收到328件投稿作品。經評委嚴格評審,最終遴選出一等獎作品2件,二等獎8件,三等獎16件;除了傳統繪畫形式以外,創意視頻、創意攝影、數碼繪畫等新媒體作品形式大幅增加,參賽者以多元視角讓抽象的科學概念鮮活地躍動於眼前。

此次大賽來自海外的參賽作品數量激增,影響力輻射範圍愈廣。最小參賽者、14歲俄羅斯少女索菲亞·捷列申科獲本屆科藝大獎賽三等獎。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維爾切克教授現場帶來題為《自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主旨演講。他從史前時代講起,生動講述了陀螺和陀螺儀等快速旋轉物體對人類的巨大吸引力,「它們似乎可以抵抗重力,隨著自轉速度的增加,改變它們的轉動方向將會變得很困難。」圓周運動的動力學為娛樂和藝術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也對控制技術等科技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自然界尺度的另一端——微觀物質世界中,基本粒子的「自旋」特性同樣令科學家們著迷,人類對量子力學的研究深刻影響著現代生活,並不斷改變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景益鵬院士隨後作題為《宇宙起源:極小粒子與極大宇宙的對話》的報告,他通過圖像與方程相結合進行講解,提出宇宙或許誕生於一次量子漲落形成的大爆炸中,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1979年,李政道創辦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近千名優秀學生得以獲得全額獎學金,前往北美接受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培養。迄今為止,CUSPEA學者中產生了12位各國科學院院士,數百位世界各學界會士,百餘位發明家、企業家和金融家。

李政道為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寄來賀信。上海交大供圖

在CUSPEA項目誕生41年後,全球首個「CUSPEA之家」正式落戶上海交通大學。校方表示,它將構建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統的CUSPEA記憶保存場所,承擔文獻資料徵集、保存與整理工作,進一步傳播CUSPEA學者的成長故事和科學精神。同時,將建成服務於海內外CUSPEA學者及其各項活動的互動平臺,為全球的CUSPEA學者和科學教育領域的人士提供全方位、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策劃組織優質科技文化活動以增進CUSPEA學者之間的聯繫。

據悉,未來,上海交大將打造聯接全球CUSPEA學者的溫馨之家,促進中國與海外科學界的交流,凝聚全球CUSPEA學者的力量,為年輕一代創造機會,薪火相傳。(完)

相關焦點

  • 李政道寄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破除偏見和專業局限
    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以「自旋(Spin)」為主題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以下簡稱科藝活動)28日如期開幕。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本屆科藝活動寄來賀信,基於其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China-U.S.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而設立的「CUSPEA之家」當日正式揭牌落戶上海交大。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王垂林代李政道宣讀了賀信。
  • 94歲的李政道先生親筆賀信,這場盛宴大咖雲集不容錯過
    2020年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
    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如果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表達,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會引發什麼樣的科藝共鳴呢?今天,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
    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今年的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揭曉
    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如果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表達,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會引發什麼樣的科藝共鳴呢?今天,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有關
    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今年的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本屆科藝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舉行 科學家...
    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本屆科藝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
    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2018李政道科藝大獎賽部分獲獎作品展示 一等獎>>> 《上一秒,光》 作品作者:譚壹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作品形式:數字交互裝置[作品簡介]在光的指引下,時鐘將正轉或者反轉,創造出時間可逆的無向感。作品表達的含義在於,倘若時間無向,過去和將來將會無關緊要。
  • 94歲李政道每一兩天就出去走走畫畫,他來信說諾獎得主選了今年科藝...
    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另一邊,物理系教授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了一幅主題畫《光子科技新時代》,在畫面中天上的量子衛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纖光纜通過光子流聯通,攜帶著各種千變萬化的信息,傳遍全球每個角落而互不幹擾,形成「光纖彩虹」。這一場景同時出現在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中,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還為今年科藝活動發來親筆信。
  • 「寧波女兒」屠呦呦寄語母校師生:齊心奮鬥,新年進步
    資料圖歲末年初,在屠呦呦九十壽辰到來之際,效實中學和寧波中學分別向寧波籍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屠呦呦校友寄去賀信,並獻上全體師生員工和校友對她最誠摯的祝福。在收到賀信後,屠呦呦第一時間向母校發來回信。
  • 【中國新聞網】周光召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研討會舉行 楊振寧李政道...
    當天正值周光召院士90華誕,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親臨會場致賀,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專門發來賀信。  楊振寧表示,周光召在做人、做事、做學問上面都做得非常成功。自己同周光召初次認識於1972年,之後交往交流比較多,知道周光召是一個絕頂聰明的理論物理學家,對理論物理的看法既能從大處看,又能在小的地方想出新的辦法來。
  • 李大西:李政道獎學金改變人生
    「1978年考中大研究生時,我連『good morning』都沒學過,只看過一些物理專業的英語書籍。後來教育部開始派人出國留學,中大派我參加出國留學英語考試,突擊學了一二十個句型就去考試,居然也通過了,可見那時整個中國的英語水平有多低。」
  • 學「四史」強國志大型專題講座在李政道圖書館舉行
    11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邀請到該書作者葉梅女士現場講授,葉女士結合在創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帶來「話說《粲然》」的主題講座,帶領交大師生透過文字感受祖國大型科技裝置建造背後的歷史故事,領悟一代代科學家們熱血奉獻的情懷和追尋真理的精神。
  • 為什麼有人說李政道沒有楊振寧名氣大?聽內行人說完,瞬間明白了!
    楊振寧能與名震全球的霍金甚至愛因斯坦相提並論,而李政道往往在提起楊振寧時才稍帶上如果不是李與楊同在1957年因「弱作用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獲得諾貝爾獎,多數人不會記住他,除非那些頂級專業知識的人。 其實名氣跟科研成果和獲諾貝爾獎沒有關聯,不過楊振寧寄既取得了科學的巨大成就,又成功的在大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謂「名利雙收」的典範。楊振寧還是個社交活躍分子,為中國的和平統一也做出過不可忽視的貢獻。
  • 周光召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研討會舉行 楊振寧李政道致賀
    周光召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研討會舉行 楊振寧李政道致賀 2019-當天正值周光召院士90華誕,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親臨會場致賀,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專門發來賀信。  楊振寧表示,周光召在做人、做事、做學問上面都做得非常成功。自己同周光召初次認識於1972年,之後交往交流比較多,知道周光召是一個絕頂聰明的理論物理學家,對理論物理的看法既能從大處看,又能在小的地方想出新的辦法來。諾貝爾物理學獲得者楊振寧在研討會上發言。
  • 李政道教授從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召開(圖)
    >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李斌)李政道教授從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學術思想研討會  李政道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主任,196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他從事物理學研究六十年,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做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裡程碑意義的工作。